高二上下排球计划.doc
8页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选修模块教学计划 排球模块教学内容: 排球 (水平 五 ,模块学习 水平五)学校:中江实验中学 姓名:周娟 教学时间:高二 教学对象:高二排球模块班单元方案制定时间:2014年 9月模块学练目标运动参与方面:通过排球的学习,表现出积极的锻炼兴趣运动技能方面:能掌握垫传发扣四种基本技术及其动作组合,并能开展小型的比赛身体健康方面:全面发展身体素质,增强体力,使身体得到匀称的发展心理健康方面:形成乐于参与教学互动、勇于克服困难、敢于创新、自信自强、体现良好表现欲的学练情境社会适应方面:主动服从练习角色分配,学会合作练习的方法,加强同伴间的交往合作,培养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运动保健方面:通过体育理论课关于运动损伤的了解学习,加强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和合理的体育锻炼能力,掌握简单的运动损伤处理与预防模块学练内容运动知识运动技能相关方法1排球运动的起源和发展2排球运动的特点及锻炼价值3排球运动的技术原理1垫、传、发、扣的基本技术动作2垫、传、发、扣技术方法组合1、排球的基本技术练习方法;2、排球的相互合作学练、相互评议的方法;3、相关安全知识技能。
学时学时目标学时内容学练形式学法要点指导要点学习效果检测第一学期第一课1能够了解排球运动的起源和发展2通过各种练习掌握准备姿势和移动的动作1排球运动的起源和发展2准备姿势和移动的动作1教师讲解提问学生思考讨论回答2模仿自我练习1积极思考知道起源和发展2观察并模仿准备姿势和移动,知道动作要点1利用提问的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回答2运用游戏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快速移动能力1知道排球在我国的发展史2掌握动作要点并能基本做出动作辅助内容:中线与进攻线间的往返移动米字形快速往返移动安全知识技能教育:移动步法练习中的安全提示场地器材:网球场 软排40个运动负荷预计:平均心率 120-130/分练习密度 40%课后反思:通过本课教学,学生相应的协调及反应能力稍微欠缺进度调整:准备姿势和移动应在今后相关的课上作为常规练习学时学时目标学时内容学练形式学法要点指导要点学习效果检测第二至四课1掌握准备姿势和移动的动作2了解自垫的动作要领并能掌握垫球时触球部位1复习准备姿势和移动2自垫排球1两人合作抛接球练习准备姿势和移动2模仿自我练习垫球动作1准备姿势和移动在接球时做出2观察并模仿自垫排球,知道动作要点1鼓励学生创新各种抛接球练习2提示击球部位及动作1对同伴抛来球能快速移动并接住2能够用正确的部位去垫球辅助内容:快速交叉步跑,侧滑步,后退跑,加速跑20米安全知识技能教育:跑动时注意脚踝场地器材:网球场 软排40个运动负荷预计:平均心率 120-130/分练习密度 40%课后反思:通过本课教学,学生的反应能力有所提高,但协调能力欠缺进度调整:协调性需强化,自垫在相关的课上多做准备活动练习学时学时目标学时内容学练形式学法要点指导要点学习效果检测第五至六课1复习自垫大部分学生能达标2了解对垫的动作要领,初步把握对垫时的触球部位及其动作。
1复习自垫2对垫的基本动作练习1自我练习并达标2 两人合作垫固定球,一抛一垫1知道自垫的插夹抬三个要领2练习中能够互相合作并能积极练习1指导学生练习动作2利用多种练习方法指导学生练习对垫1大部分学生达到要求2两人能够积极合作,并能用正确的部位去垫球辅助内容:快速交叉步跑,侧滑步,后退跑,加速跑20米移动截球垫地上反弹球安全知识技能教育:场地器材:网球场 软排40个运动负荷预计:平均心率 120-130/分练习密度 40%课后反思:通过本课教学,自垫动作基本掌握,但是在对垫时全身协调用力还有欠缺进度调整:反应速度和协调能力需强化学时学时目标学时内容学练形式学法要点指导要点学习效果检测第七至十课1进一步学习对垫动作,学生能够初步掌握垫球的关键环节2通过各种趣味垫球增加学生运动兴趣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动作水平1多种方法的对垫练习2 趣味垫球1两人合作进行距离由近到远的对垫练习2两人垫球三人垫球四人垫球1知道垫击球的位置,人与球的位置关系和全身协调用力2练习中能互相帮助,共同创新出各种垫球方法1启发引导学生体验动作要点2鼓励学生创新各种垫球方法并积极展示1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垫球的技术动作2主动合作积极创新出多种垫球方法辅助内容:快速交叉步跑,侧滑步,后退跑加速跑20米自垫排球安全知识技能教育:场地器材:网球场 软排40个运动负荷预计:平均心率 120-130/分练习密度 40%课后反思:通过本课教学,学生对垫球兴趣浓厚,但在多人垫球时不能很好衔接进度调整:多练习三人四人垫球学时学时目标学时内容学练形式学法要点指导要点学习效果检测第十至十二课1进一步复习对垫练习,大部分学生能熟练掌握对垫的动作2学生能够运用对垫进行小型的比赛1多种对垫练习2三人一组进行垫球的教学比赛1两人对垫三人对垫四人对垫2三人制合作垫球型教学比赛1知道全身协调用力垫球2比赛时注重合作配合1引导学生多练习体会动作要点2启发学生比赛时垫球配合的方法1大部分学生能熟练掌握对垫动作2能够进行小型的教学比赛辅助内容:快速交叉步跑,侧滑步,后退跑,加速跑20米安全知识技能教育:场地器材:网球场 软排40个运动负荷预计:平均心率 120-130/分练习密度 40%课后反思:通过本课教学,学生对小型垫球比赛兴趣浓厚,但缺乏好的协作能力进度调整:合作练习的意识和方法需强化学时学时目标学时内容学练形式学法要点指导要点学习效果检测第十三至十四课1进一步熟练准备姿势和移动2了解自传的动作要点并能掌握触球时的手型和击球点1准备姿势和移动2自传排球练习徒手练习自传原地抛接球原地自传1两人合作抛接球练习准备姿势和移动2模仿自我练习传球动作1准备姿势和移动在接球时做出2观察并模仿自传排球,知道动作要点1鼓励学生创新各种抛接球练习2启发引导学生感受自传的动作1准备姿势和移动能够熟练做出2能够初步掌握自传时的手型和击球点辅助内容:快速交叉步跑,侧滑步,后退跑双手手指相压两人压肩背对肋木,双手从后上方握住,身体向前成弓形安全知识技能教育:压肩关节韧带要注意要慢压传球时注意手指紧张场地器材:网球场 软排40个运动负荷预计:平均心率 120-130/分练习密度 40%课后反思:通过本课教学,学生对于传球时手指对球的缓冲动作不能很好掌握进度调整:协调性要强化,自传在相关的课上作为准备练习学时学时目标学时内容学练形式学法要点指导要点学习效果检测第十四至十八课1复习自传掌握自传时的手型、击球点以及全身协调用力2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自传动作并能达标1自传排球的多种练习2自传达标1原地连续向上自传,高度由低到高练习2在规定的时间里达到一定的自传个数1知道击球点,手型和全身的协调用力2能够积极练习1指导学生练习并体会传球动作2传球的控球能力1能够掌握技术要点2 大部分学生能够达标辅助内容:快速交叉步跑,侧滑步,后退跑双手指相压两人压肩安全知识技能教育:传球时注意手指紧张场地器材:网球场 软排40个运动负荷预计:平均心率 120-130/分练习密度 40%课后反思:通过本课教学,学生的自传动作有提高,离高标准还有距离进度调整:自传要多做练习学时学时目标学时内容学练形式学法要点指导要点学习效果检测第二学期第一至二课1了解对传的动作要领,初步掌握对传的动作1对传排球的基本动作练习1模仿两人合作对传练习原地徒手练习一抛一传1知道击球点,手型和全身的协调用力1指导学生练习并体会传球动作以及控球能力1大部分学生初步掌握对传的动作辅助内容:快速交叉步跑,侧滑步,后退跑双手指相压自传排球安全知识技能教育:传球时手指韧带相关安全提示场地器材:网球场 软排40个运动负荷预计:平均心率 120-130/分练习密度 40%课后反思:通过本课教学,学生对与传球时全身协调用力还有难度进度调整:协调性需强化学时学时目标学时内容学练形式学法要点指导要点学习效果检测第三至八课1大部分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对传动作2大部分学生能够达到标准1复习对传2对传达标1两人合作对传球练习两人对传自传与对传左右跑动传球2两人在规定的时间里对传达到一定的个数1传球时知道击球点,手型并能全身协调用力2练习时能够互相配合1指导学生练习并体会传球动作以及控球能力2传球的控球能力1大部分学生熟练掌握对传技术2大部分学生传球达到标准辅助内容:快速交叉步跑,侧滑步,后退跑自传排球安全知识技能教育:传球时手指韧带注意不要拉伤场地器材:网球场 软排40个运动负荷预计:平均心率 120-130/分练习密度 40%课后反思:通过本课教学,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较高,还有少数学生的动作不到位进度调整:合作练习的意识和方法需强化学时学时目标学时内容学练形式学法要点指导要点学习效果检测第九至十八课1通过多种练习使学生掌握垫传的组合技术2通过小的教学比赛让学生在综合运用基本技术能力的同时体验合作竞争的意识1垫传组合多种练习2垫传型的教学比赛1两人组合传垫练习一传一垫加长距离传垫球移动传垫球隔网传垫球2三人制隔网垫传比赛1观察并模仿各种传垫组合练习,知道练习的要点2比赛时互相合作积极竞争1指导学生练习并提高控球能力2启发学生发挥合作能力1大部分学生运用垫传组合技术2比赛时主动合作积极竞争辅助内容:对垫排球对传排球安全知识技能教育:传球时手指韧带注意安全场地器材:网球场 软排40个运动负荷预计:平均心率 120-130/分练习密度 40%课后反思:通过本课教学,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较高,但学生对组合技术运用不熟练进度调整:单个技术还需多练习,合作练习的意识和方法需强化学时学时目标学时内容学练形式学法要点指导要点学习效果检测第三学期第一至三课1能够了解侧面下手发球和正面上手发球的动作要领2通过各种辅助练习能初步掌握发球技术1侧面下手发球和正面上手发球的基本技术2对发球练习1教师示范学生自我模仿体验两种发球动作2两人合作练习1观察并模仿发球的各种辅助练习2指导学生体会完整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