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网络伦理:问题原因及对策.docx

13页
  • 卖家[上传人]:ji****81
  • 文档编号:313025043
  • 上传时间:2022-06-18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3.37KB
  • / 1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网络伦理问题,原因及对策    Reference:网络社会作为一种新生的社会组织形式,使人们的生活空间从物理世界拓展到虚拟世界,在带给人们极大自由与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现实道德难以应付的难题,使得建构网络伦理显得日趋迫切与必要探讨网络发展所带来的伦理问题并分析原因,进而提出治理措施,有利于保证网络社会的健康发展Keys[来自wwW.lw5u.Com]:网络社会;网络伦理;根源;对策B82:A:1004-1494(2009)02-0080-05网络作为一种开放式的信息传播和交流工具,正在逐渐走入千家万户的日常生活据2008年7月24日发布的《第2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8年6月底,我国网民数量达2.53亿,首次大幅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位网络突破了时空的界限,跨越国界,把全球联为一体,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社会——网络社会网络社会是一个多元的、道德冲突无时不在的世界,各种各样的“道德异乡人”信奉不同的道德观念,恪守不同的道德标准探讨网络发展所带来的伦理问题,挖掘其产生的根源,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理措施,从而建立相应的网络道德规范,有利于保证网络社会的健康发展一、网络社会的伦理问题网络在中国的迅速发展,不仅强烈地影响着社会的经济生活、交往方式,而且深刻地影响着传统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改变着人们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

      网络如同一柄“双刃剑”,在促进经济迅猛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一系列现实社会难以应付的伦理问题目前,网络技术引起的网络伦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现实空间与网络空间现实空间是基于血缘、地缘、业缘、物质的乃至观念的种种限定,人们都熟悉并生活于其中的实实在在的现实社会在现实空间中,人们的社会交往、活动方式受制于各种条件,一定意义上容易规范和控制而网络空间则是基于认同的网上虚拟空间在网络空间中,由于网络所采用的特殊离散结构,没有中心和界限,不受到任何组织机构的控制,每个个体可以自由选择自己的行为模式网络以“数据化”、“非物质化”的方式对现实空间的生存产生了冲击网络的虚拟性对一些人产生巨大的诱惑,他们在“虚拟朋友”、“虚拟夫妻”、“虚拟父母”的关系中迷失了自我,自以为找到了“精神家园”,终日沉迷其中而导致种种社会问题的产生二)信息欺诈与信息垄断信息欺诈,就是一种通过网络技术在网络上非法编制诈骗程序、发布虚假信息、篡改数据资料等,从而达到获取信息、实物或金钱的网络违法行为由于现代社会竞争的加剧,一些个人、企业或组织为了骗取钱财,经常在网上发布虚假信息坑害消费者,本以为是公平高效的交易网络,可能成为令人望而生畏的欺诈之地。

      同时,信息网络的交流也在不同国家、地区、组织、阶层、群体之间出现信息垄断据有关统计,目前,在互联网上,英语内容约占90%,法语内容约占50/0,其他语种的内容只占5%西方国家毫无疑问地占据着信息优势垄断利润地位,处于信息交换劣势地位的国家、地区、阶层、群体、组织当然难以获得预期的利润三)数字异化与个人隐私在网络中,有关个人的信息都会经过数字化作为一连串的“1”、“0”符号而存在网络的发展使人们越来越多地依赖于计算机,逐渐变成“智慧的懒人”,久而久之,引起人体某些能力的退化如有的人沉迷于图像化、平面的、标准式的网络快餐文化,导致思考能力的不足;有的人计算机操作技术非常熟练,却写不出漂亮的汉字网络的开放性、自由性以及数字化信息的通用性,给保护个人隐私权带来了极大挑战某些人可能通过计算机在未经许可的情况下获得有关他人的信息甚至机密,如窥探私人消费隐私,侵犯他人电子邮件等如果计算机上有视频声音采集设备的话,通过黑客软件,他人可轻易地捕获这些信息,而有些人甚至把个人隐私作为谋取经济利益的手段四)个人自由与社会责任网络给人们提供了很大的自由度,人们可以不受现实社会中各种法律和道德的约束而进入一个全新天地。

      个人与社会的矛盾,在网络伦理中,表现为个人自由与社会责任的矛盾、个人隐私与社会安全的矛盾网络时代中的个人自由特别是信息的自由、交往的自由、言论的自由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这种自由的发挥如果无限制,如果脱离义务和责任,就必然与社会责任发生冲突和矛盾目前对个人自由的过分强调已经造成了信任、正义感、责任心、同情心等优秀道德品质的丧失还有,虽然个人的网络行为是个人性的,责任自负,但其社会影响已经远远超过个人的范围,其影响是社会性、甚至是全球性的,个人能否承担、如何承担以及承担什么样的社会责任呢?(五)信息共享与信息独有建设信息高速公路的目标,就是“全球信息共享”只有共享信息,才能充分发挥信息潜在的价值,极大地降低全社会信息生产的费用在信息社会中,信息又是最重要的社会资源,谁能更有效地收集信息、掌握信息、加工信息、使用信息,谁就能够在社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从理论上讲,信息共享是道德的,从技术上讲,信息共享是可行的,信息的复制成本极低,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信息的生产要耗费大量的劳动,信息生产者有权要求信息产品的所有权,有权通过信息产品的销售,补偿其投入,并赚取利润信息传播需要大量的软硬件的支持和大量的投资,也需要回报。

      因此,在信息共享和信息独有之间就产生了严重的矛盾六)信息滥用与信用危机在网络社会中,隐匿了真实身份的信息使用者已经不受传统社会伦理的约束,可以自由地选择自己想要的信息,于是人性中的阴暗欲求、庸俗需求也渐渐显露出来,从而造成信息的滥用信息滥用一方面成为制造和传播谣言、进行人身攻击的主要渠道,另一方面表现在将网络资源不合理地用于商业用途如用电子邮件做广告,不仅占用网络资源,还使网络用户不得不花时间和精力去处理垃圾广告邮件人们对网络的信息判断是依靠对一组数字或符号的识别,这就为制假者打开了方便之门另外,由于网络上人与人的交往演变成符号之间的交往,无法判断其信用关系,信用危机应运而生,其突出表现是猖獗的网络剽窃现象如一些人利用电脑制作各种假证件,甚至制作假信用卡、假币,导致信用危机二、网络伦理问题根源探究网络伦理问题的产生是网络技术的发展和网络应用的伴生物,网络伦理产生的原因包括技术根源、理论根源、社会根源和主体根源;(一)技术根源随着科学技术发展,人们愈发广泛地承认,现代技术是现代文明得以建立的基础,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我们文明的未来将被技术控制和决定1.网络技术的特点易于诱发伦理问题第一,网络的快捷、便利和虚拟的特点易于导致大量的不道德、反道德的信息侵犯人们的道德心理,抑制健全道德人格的形成,致使群体道德水平下降。

      第二,年轻一代过多地依赖电脑网络,使之获取知识的方式变成一种“快餐模式”整日泡在网络中的人容易放弃在现实生活中的某些特别的兴趣或爱好,日渐趋同,甚至成为“模式化的人”这就极有可能造成知识僵乏、文化退步以及人的道德素质的下降第三,网络技术的兼容性使伦理主体无所适从现有的电子空间以国际互联网为构架,它在性质上是开放的、松散的它在对网络各责任主体控制的方面先天不足假如人们没有良好的“自律”和严格的“他律”,就很容易引发伦理问题2.网络技术在运行中暴露出各种伦理问题第一,网络运行具有“数字化”的特点,数字化的最终结果就是“虚拟化”在虚拟社会,人们的交往以字符为界而表现得非常自由由此,使得许多人将网络视为猎奇与宣泄情绪的场所和寻求有隐秘嗜好同道的途径于是,在自身不能很好地节制的情况下,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变得日益淡薄,行为上常常表现出与现实社会生活中的伦理道德规范不相符和冲突的状况第二,无偿使用网络信息系统,导致入网者数量激增,造成“交通拥挤”,激化了网络社会的伦理问题第三,网络运行中,发达国家常常处于支配和统治地位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要建设真正意义上的信息高速公路要花费巨额资金和长期的建设而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的信息过分依赖会潜藏着危险,本国的信息资源得不到很好保护,信息自主权受到危害,本国文化将受到强势文化的威胁。

      (二)理论根源 网络伦理问题的出现,使人们不得不思考该如何使用网络,但网络技术本身并不能解答或不应该解答这样的问题因此还必须超越技术层面,深刻挖掘网络伦理问题产生的理论根源1.现有网络伦理自身存在着某些难以排解的理论悖谬第一,网络伦理的本意是要营造体现诚信、公正、真实、平等的网络环境和网络秩序,但现有的网络伦理规范却是由技术的掌握者制定,他们是与同样技术水平的网络使用者进行某种约定,这种约定是单向的(很少照顾到技术上的弱者),因而是象征性的第二,现有网络技术中崇尚的尊重知识产权、保守秘密、通信自由等原则陷入矛盾和循环论争中这些原则在给予知识产权以保护、保证通信自由的同时,又给某些肆意传播失真的、不负责任的、甚至危害他人及社会安全的信息提供了方便因此,对网络行为必须进行必要的监控,但怎样监控,则又是难题2.网络伦理的伦理意蕴较弱由于研究起步较晚,人们对网络的理性认识较浅在更进一步的伦理价值层面上,人们往往会遇到如下困难:第一,网络问题的增长速度之快,使得人们几乎没有时间对其加以系统思考解决因此网络伦理往往在形式上流于琐碎,内容上缺乏价[来自wwW.lw5u.cOm]值标准与鲜明的伦理原则。

      第二,网络伦理研究中,一些原先无关道德的问题也以道德问题的面目出现,这相对减弱了其伦理意蕴比如在信息标准、网络域名、网址分配等涉及网络应用程度、应用范围的规定中,己经超越传统的伦理标准,它暗示了要以“科学”替代“伦理”的倾向也正因此,网络行为主体常会将这种缺乏道德共鸣的伦理规范忽略或置之不理三)社会根源网络生活和社会生活的相互影响是网络伦理问题产生的社会根源其一,网络社会是现实社会的一个缩影,同样具有现实社会的一般特性组成网络社会的网民都是有意识地为实现某种需要、利益和目的而进行活动的,因此不可避免地带来人们之间的相互矛盾和相互冲突这种矛盾和冲突经由网络技术工具把现实社会的活动延伸到网络社会,从而成为网络伦理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其二,网络社会整体道德原则和规范缺失网络生活是一种特殊的生活方式,它决定了网络社会的行为不同于现实社会的行为,从而使得两者之间存在着矛盾和冲突网络社会还没有形成统一的道德规范体系,网络行为处于无规范可依的失范状态值得重视的是,由于历史发展、生活习惯和价值观不同,造成无国界的网络行为道德评价标准的多元性,这种多元的道德评价标准与未成形的道德标准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冲突,从而导致了一系列网络道德问题的发生。

      其三,网络立法滞后,是产生这种冲突的客观环境尽管我国对信息网络的立法工作十分重视,从1994年与Internet联网开始,立法部门就制定了有关网络行为的法律条款,对有效掌握制网权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相对于网络的迅速发展来说,网络法制是滞后的特别是网络的全球性,国际互联网没有通行的国际法规,致使人们的网上行为难以限制四)主体根源网络伦理问题产生的深层原因,最终要落实到“人”自身这一最高层次上来,因为人才是伦理规范的主体1.网络主体自身的道德缺失主要表现在网络主体与网络发展所需的伦理道德的不同步性网络社会的虚拟性需要特定的、新的道德规范给以引领如果缺乏与之相适应的新的伦理道德,只是机械地沿用旧行为中现成的道德要求,那么就可能造成旧道德与新行为不相适应的矛盾局面目前,网络主体对网络社会发展所需的伦理道德知之甚少面对网络社会出现的一系列新问题,旧道德与新行为不相适应,他们凭借自身的理论水平和分析能力无法对获得的知识和网络进行有效的梳理和整合,不知道如何合理利用以指导自己的网络行为,容易出现行为失范2.奉行不同的伦理道德标准网络与现实生活中的伦理道德标准是有差异的例如在某种意义上,黑客如同现实生活中的窃贼,他们往往在网民不知道的时候进入网民的“家”——电脑中,或大肆破坏,或攫取隐私。

      但态度迥异的是,对于窃贼,社会上是一片喊打之声;而对于黑客,。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