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章城市竞争力机制分析.doc
18页第3章城市竞争力机制分析和国家竟争、产业竞争、企业竞争等一样,城市竞争贯穿于城市发展的-整个历史(华 伟,1999)丹尼尔•贝尔在一个处标轴上,将整个社会发展可分为以下儿个时期:前工业 社会、工业社会以及后工业社会(表2-1)卡斯特尔斯将“后工业社会”称之为信息社会信息社会的经济特征是信息化、全球化与网络化的经济”,美国《商业周刊》杂志主编谢 波德(Stephen B. Shepard).卡斯特尔斯等人称之为“新经济”针对新经济与传统经济的 差异,很多学者便将前工业社会和工业社会划归为“传统经济时代”(表2-2)本章将从城 市的竞争主体、竞争环境、竞争范围、竞争优势来源、竞争方式等角度来分析不同社会发展 阶段(传统经济时代、新经济时代)的城市竞争机制表2-1传统经济、新经济社会主耍特征比较比较项前工业(农业社会)工业(工业社会)厉工业(信息社会)时间公元前8000年17世纪20世纪50年代生产部门采摘、选取制造处理、循环服务贸易金融、保险、房地产:卫经济部门自然资源制造与建筑生、教育、研究、政府;休闲、 信息、计算机网络被转化的资源自然力人造能源信息、计算机网络战略资源原料金融资本知识技术、技能基础工匠、体力工人、农夫机构技术工程师、半知识、技术科学家、技术与专熟练工人业职位资料来源:Bell. D. , 1973一、传统经济时代城市竞争机制分析(-)前工业经济时代的城市竞争机制分析数千年前,人类社会三次劳动大分工形成了专门从事商品交流的人和地点,城市诞生 于世界。
封建社会与口然经济条件下的前工业经济时代,生产力水平低下除了个别城市手 工业、商业占主导地位外,农业经济占绝对地位该吋期,只是作为集中交易场所的城市完 全依赖周围农村地区的支撐而存在农村在一定意义上來讲,才是城市的经济命脉,城市依 赖区域而存在此外,早期城市基本都是因为H然因素结合而成的团体,是一种松散联合的 单向控制的共同体(界屋太一,2000),城市性质和城市职能在很大意义上来讲是军事或政 治性质(武进,1990)从历史的观点看,农业技术革命使土地成为主要的生产要素,而其它生产要素,如资 本、劳动丿J、技术等流动性都极低如图2-1, C点代表前工业社会,技术水平低,没冇建 成交通网络,活动中心数目庞人而分散,服务范围狭小,而货流、人流的平均途程较短小, 相互之间的活动也较分散,牛产者和消费者具有独立性(阎小培,1999)因此区域空间互 相独立,组成环境和城市单元Z间的差界性小,不确定性小,而几单元的变化节奏基本相似同步表2-2社会的演进: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与信息社会特征比较特征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社会开始公元前8000年17世纪20世纪50年代发源国家埃及英国美国基本技术人力蒸汽机车半导体技术进步农业工具能源信息技术的作用耕种制作工序技术的核心灌溉机械化和标准化加工主要产品食物商品知识主要劳动力农民工厂工人信息工人i般技能(劳动力)提高减少提高劳动(技能)分工简单(多重任务)高度专门化(常规)非常高(信息富有/贫乏)劳动地域分工城市区域国际社会机构农庄钢铁厂、自动工厂研究与开发中心/大学社会功能权力制造业服务业城市主要趋势小特大电子城市化趋势缓慢增长指数增长分散或逆向增长城市格局人的网络交通运输多节点主耍移动方式步行车辆步行、车辆及电子通勤土地利用混合(住宅和商业)分离混合(住宅和工作)服务类型口常(地方化)专门化(规模经济)定做(非地方化)市场地农村集市、城镇市场中心商业区、购物娱乐中心电子网络城市问题拥挤贫民窟、交通污染孤立、失业资料来源:阎小培,1999; Fa thy, T. A (1987)一时均途程KI度活动分散性 >活动中心数冃图2」技术变化的空间影响 资料来源:Brotchieetal 1985;阎小培,1999.上述社会、城市发展的条件下,城市之间的竞争比较弱,除了个别城市之外,城市之 间的弱竞争都局限于一定服务半径范围的区域范闌内。
家庭是构成国家与城市的基本单元, 统治者(政府)发展出了一套完整的由“齐家到治国”的竹理模式,也成为前工业社会城市 的重要行为者之一相应地,城市竞争力主要表现在剩余产品交易范围、种类以及数量的人 小(这也与是否交通便利及其周边土地肥沃与否有关)、以及対外敌入侵的抗御能力等方面 (仇保兴,2002 )o(-)工业经济时代的城市竞争机制分析工业技术革命后,开始进入工业经济时代主要生产要素由土地向原材料和能源转移 (阎小培,1999)城市区域职能的发展,城市经济功能的增强,导致城市这一独特的组织 体向多向互动的功能体发展,组织化程度LI益提高(表2-3)表2-3组织的功能体与共同体的特点比较项目共同体功能体典塑家族、地域社会兴趣、嗜好团体、 社交俱乐部企业、政府机构、军队目的成员的和谐、安定达成对外目的(利润、行政、防御)优良组织特点稳定(团结力、圈圈意识)强(目的达成力)理想状态公平感、安定感最少的花费、最大的成功人事考核方式组织内部对人格的评价依能力与实绩考核资料来源:(0)界屋太一著;吕美女,吕国祯译,20001、城市竞争主体和前工业社会相比较,进入工业社会以后,政府和企业成为城市竞争的重要主体和推 动城市发展的重要行为者。
政府和企业在特定历史脉络中行动,遵循经济系统的运作规则, 而这套规则将对它们的行动给与“赏罚”企业是城市价值(urban values)主要创造者(刘 春敏,2002),由获利力以及价值增长所推动,牛产力和技术可能是达到利润获得的重要手 段,但绝非唯一途径;城市竞争力的核心体现恰恰在于企业、公司的竞争力,企业的经营状 况直接影响城市的竞争力(姚士谋等,2002)0而城市政府则受到一组更广泛的价值和利益 塑造,会在经济领域上倾向于将其经济组成部分的竞争力极大化,兼顾效率和公平正是企 业、政府之间的这种“博弈”,才有可能协调企业的获利力和城市政府竞争力的追求,共同 推动城市财富创造、提高城市居民的牛活水平,最终达到城市可持续发展(表2-4)表2~4城市竞争L体的竞争1=1标和竞争方式竞争主体竞争特点竞争目标城市企业向别的城市出口或者直接投资金业是由获利力以及价值增长所推动城市政府税收、公共服务的组织、投资基础设施、建 成环境的设计等等城市政府受一组更广泛的价值和利益 塑造,会在经济领域上倾向于将其经济 纽.成部分的竞争力极大化政府和企业的互动企业激励政府创造更好的、更有竞争优势的 经济运行环境;而政府则努力吸引或者挽留 企业,得以促进城市的就业和人均收入。
企业希望通过经济环境来促进出口和 利润创造;而政府则是为了促进提高城 市就业机会和生活水准2、城市竞争环境纵观整个社会发展史,每项技术革命都打破了原来的稳定状态,并朝着以新技术为基 础的新的稳定状态转变(阎小培,1999)笫二次技术革命后,进入工业社会较前工业社 会,工业时代的城市竞争环境变化加快,具有较人的不确定性和异质性1)城市区域关系 复杂化——“农业革命使城市诞生于世界,工业苹命使城市主宰了世界”(吉斯特和费乩) 城市与区域的关系发生了质的转变,区域的发展表现为城市的发展,表现为城市对区域资源 的强烈集聚和极化效应2)生产耍素的流动性加快交通技术、通信技术等“技术化” 了 城市及其区域,使得资本、劳动力、技术等生产要素可获得性强,成本降低,流动日益加快 (阎小培,1999)o3、 竞争优势來源工业革命以后,“生产”基本被限定为“制造业”的同意词,物质要素的牛:产成为社 会经济财富创造的主要方式因此传统经济增长理论认为,经济增长最主要來白于资本、土 地、劳力等具体可见要素的贡献(顾朝林,甄峰,张京祥,1999)城市竞争力,也主要表 现为资木、劳动力、工业原料的集聚、加工和交换的能力、交通便利的程度(仇保兴,2002), 基于成本、区位的“比佼优势”是城市竞争优势的主耍来源。
因此,在工业社会的经济,区 域发展政策往往关注的是区位(如距离市场、劳动力和原材料的远近)4、 城市竞争方式——从战争性的对抗竞争到宽容竞争在市场演进的早期,特别是工业化的前期城市发展阶段劳动力以及土地、白然资源在 生产中貝-有重要的作用,经济发展主要依赖这些有形的资源社会生产的展开主要是劳动力 同物质资源的直接结合而生成最终财富,即庞巴维克所说的“直接生产方式”(汪涛,2002)o 在这种直接方式的粗线条分工中,城市的竞争主体一一企业可供选择的分工领域非常有限, 同时山于劳动与口然资源是直接结合而生成财富,使得最终产站的同质程度也很高,意味着 产品质Z间可以相互替代而不损害总的分工链条因此城市企业以对抗性的的眼光看待竞争 对手,将竞争视为一种威胁,产品同质同时使得价格竞争成为最主要的竞争手段,其竞争目 的在于控制和消除竟争这种战争性的对抗竞争在工业经济的初期阶段尤为明显(孙明洁, 2000;汪涛,2002)o随着工业化进程和市场的演进,社会分工水平和市场规模都会次第提高伴随城市竞 争主体——追求获利力的金业和追求竟争力的政府ZI'可的规则“博弈”,城市之间逐步演化 为宽容性竞争直接的対抗性价格竞争是一把“双刃剑”,因此対待竞争的态度以及开展竞 争的方式开始发主变化。
1)金业将更多注意力投向对市场消费需求的满足,除了价格手段 外,也开始采用差别化竞争手段;(2) |fu政府也日益加强了反垄断的政策管制,宽容竞争的 最集中思想是战略思想的产生和运用(汪涛,2001;程大林,2002;波特,2002年)5、 城市竞争范围与前工业时代对比,城市Z间的竞争已经开始加剧;伴随着城市的城市化、郊区化、 逆城市的过程和城市扩张,城市内部,城市中心和城市郊区及其远郊区都存在着比较明显的 竟争而且城市之间的竟争在更人地域上进行,个别城市戻至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开始更为剧烈的竞争工业社会中的初级阶段和相对成熟的工业化阶段的城市竞争也冇较大的区别三)传统经济时代城市竞争机制归纳传统经济时代(包括前工业社会和工业社会)的城市竞争特征及其比较如表2-5所示表2-5传统经济时代城市竟争机制前工业社会工业社会竞争主体家庭:构成国家与城市 的基本单元与政府:齐 家到治国的管理(1)企业由获利力以及价值增长所推动,生产力和技术可能是 达到利润获得的重要手段,但绝非唯一途径2)政府城市政府 则受到一组史广泛的价值和利益數造,会在经济领域上倾向于将其 经济纟11成部分的竞争力极人化竞争环境环境稳定、均质,不确 定性低、差异性小,单 元的变化节奏基本相 似同步技术革命打破了原來的稳定状态,并朝着以新技术为基础的新的稳 定状态转变:城山•区域关系:生产要索的流动性加快。
工业时代的 城市竞争环境变化加快,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和异质性竞争优势来源剩余产品交易范围、种 类以及数量的大小;对 外敌入侵的抗御能力 等经济增长最主耍来口 丁-资木、土地、劳力等具体可见耍索的贡献" 城市竞争力,也主要表现为资本、劳动力、工业原料的集聚、加工 和交换的能力、交通便利的程度——基于成木、区位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