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产业链研究现状综合评述.docx

9页
  • 卖家[上传人]:杨***
  • 文档编号:306796178
  • 上传时间:2022-06-09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6.09KB
  • / 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产业链研究现状综合评述    邱君媛Reference:产业链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产业结构优化等都具有重要意义在分析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从产业链的概念界定与辨析、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等方面进行综合评述,为产业链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Keys:产业链;概念;辨析;简评产业链的概念界定与辨析1.产业链的概念界定关于产业链(Industry Chain)的思想,一般认为最早来源于西方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1776)在《国富论》中对分工的论述该产业链主要指企业内部资源的利用,后来,马歇尔将其延伸到企业间的分工协作,可称为产业链理论的正式起源美国发展经济学家赫希曼(1958)从产业关联的视角考虑,认为产业链的联系分为向前联系和向后联系后来,供应链、价值链等相关理论开始兴起,进一步丰富了产业链的理论研究,但同时使其相对弱化、概念更为广泛在目前的国外学术文献中,生产链、价值链、商品链、供应链等概念陆续出现,产业链的概念使用较少,研究尚处于空白状态从某种程度上说,产业链是一个相对中国化的概念,是我国学者在借鉴国外生产链、供应链等理论基础上提出的新概念国内关于产业链的研究很多,但对其概念内涵的界定较为模糊,还未达成同一系统的认识。

      不同学者从不同研究角度对产业链进行了定义,主要包括:(1)从产品角度,基于价值链进行定义李万立(2005)认为,产业链指的是围绕一个最终产品,各个不同产业部门间的动态关系,包含从开始形成到最终消费,也叫做价值链2)从供求和生产角度,基于供应链进行定义郁义鸿(2005)从一种最终产品的生产与加工过程角度出发,从原始的资源到成为最终产品并到达消费者的过程考虑,认为产业链是指其各个环节所构成的整个的生产链条3)从企业关系角度,基于战略联盟进行定义李心芹等(2004)认为,产业链是战略关系链,且具有价值增值功能,指的是在一定的范围内将某个产业中有竞争力企业作为链核,其他相关的企业通过产品、资本、技术等为纽带进行联结4)从产业联系角度,基于前后技术经济关联进行定义杨公朴等(2002)指出,产业关联是产业链的实质,即各个产业间投入与产出、供给与需求的联系他们认为产业链是一种依据产业前向和后向关联关系组成的网络结构5)从其他角度,基于多维度链条进行定义吴金明等(2006)从企业链、空间链、价值链和供需链四个方面考虑,认为它们有机结合形成产业链关于产业链概念的界定还有很多,这里不再一一描述综合[来自www.LW5u.coM]不同学者的研究和总结,产业链的内涵应包含的内容是:产业链的主体是多个相关产业或相关企业;其中涉及的产业或企业彼此关联,有特定时空布局关系和逻辑关系;产业链包含原料到最终产品的增值过程。

      2.产业链与价值链、供应链的概念辨析国外学者关于产业链的直接研究不多,国内学者在研究时借鉴了国外其他类似的相关理论,如价值链理论、供应链理论等这在一定程度上为产业链的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持,但同时容易使产业链的概念与价值链、供应链等概念发生混淆,引起研究的误区因此,有必要对此进行辨析区分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三者相互联系,具有本质上的共同点又互有区别,主要反映在这几个方面:(1)研究范围价值链和供应链都经历了从一个企业内部过程扩大到多个企业之间关系研究的演变过程,可在一个企业内实现,也可在不同企业间实现而产业链则一直关注于企业或产业之间关系的研究,需要在不同企业间实现产业链以产业为节点,以产业间的关联为形式;价值链最先在企业内部形成,再向企业间拓展,以企业内与企业间的价值流为形式;供应链以企业为节点,以企业间的连接为形式2)研究重点产业链侧重于产业联系、企业布局和分工协作关系,价值链侧重于企业内各环节的价值创造与增值,供应链侧重于企业之间资源的转换、传递等供应关系3)研究角度价值链和供应链从微观的视角出发,产业链的研究视角更为宏观不过价值链正是从微观层面和价值创造角度阐述了产业链中价值增值的过程和机理,供应链正是从微观层面和企业管理角度阐述了产业链中企业间生产协作的形式与内容。

      4)主要目标产业链以优化产业间技术经济关联、寻求整个产业链条最大效益、提高产业效率和产业链综合竞争力为主要目标,价值链以实现价值增值、提高企业竞争力为主要目标,供应链以降低总的生产成本、提高供应的效率为主要目标5)链条形态三者都反映了生产经营过程中不同要素的关联关系,在形态上都表现为链网状态,不过其链条形态不同产业链最终为用户提供产品与服务,必然涉及产供销等环节,而资源的传递也是价值增值的过程,因此产业链的形成也是价值链和供应链的形成过程可以说,相对于产业链,价值链是其价值或货币的非物质形态,而供应链是其物质形态6)运行规律在运行过程中,产业链主要受产业和企业的内部关系及国家宏观政策等外部关系的影响和制约,价值链主要受企业经营管理、市场竞争结构和政府调控的影响和制约,供应链主要受企业发展战略和产业链的长度、宽度的影响和制约总而言之,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从不同的范围和侧重点,以不同的角度和目标,通过不同的形态和规律,对企业生产经营进行研究相对而言,产业链的概念更为宽泛,供应链是产业链生成的基础,价值链是产业链发展的最终目标可以说,产业链中包含若干供应链和价值链产业链的研究现状通过对产业链相关文献的阅读和整理可发现,产业链的起源和思想来自于国外,不过目前国外学者还未真正将产业链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深入研究,国内关于产业链的研究较多,但仍在起步阶段。

      关于产业链的研究内容,大致可分为这几个方面:1.产业链的理论研究在产业链理论方面的研究,目前学者们主要关注产业链的概念与内涵、结构与类型、构建与传导机制、运行与稳定机制、优化与整合研究等方面1)在产业链类型方面.学者们从不同角度进行了研究王家瑞等(2001)从产业结构链的关联角度,将其分为无相关联和有相关联两种类型李心芹等(2004)从产业链内企业之间供给与需求关系的角度,将产业链分为市场导向型、资源导向型、产品导向型、需求导向型四种结构类型郁义鸿(2005)研究了产业链类型与产业链效率基准,从产品特性与生产技术角度将产业链分为上游产品本身就是最终产品、上游产品是中间产品、上游产品可作为投入品或最终消费品、两种上游产品作为严格互补品四个类型2)在产业链运行机制方面,目前的研究主要从形成机制、演化机制和稳定机制等角度进行分析吴金明等(2006)从形成机制角度,提出“4+4+4”模型刘明宇等(2007)认为产业链是对分工的逐步深化,即随着生产链条的延伸,生产分工由企业内部向企业外部拓展,生产协作从企业内部协调向企业之间社会分工协作转变,最后形成了产业链胡国平(2009)从单链条稳定、多链条稳定、产业链演化等几个层次系统地分析了产业链稳定性问题。

      刘刚(2005)分析了产业链中知识转移与创新结构的问题,认为它是“社会化外部化组合化内部化”的双循环结构3)在产业链构建优化方面,目前的研究主要包括产业链的构建方式、升级路径、整合优化等龚勤林(2004)表示,产业链构建包括产业链接通和产业链延伸吴彦艳(2009)运用横向、纵向比较分析深入研究了产业链的构建整合及升级路径,并对我国汽车产业链的整合升级进行了实证分析郑大庆等( 2011)探讨了产业链整合理论,构建“5+4+3”模型:五种内涵——空间链、价值链、供需链、技术链、产品链;四个产业链整合的促发因素——技术创新、产业管制、生产要素、相关产业及支持性产业;三种产业链整合方式——横向纵向一体化和产业链融合4)在其他方面学者们也进行了相应的理论研究一是在产业链纵向关系方面张雷(2007)以我国汽车产业为例,研究了产业链纵向关系的治理模式二是在产业链中间产品定价方面李心芹等(2005)研究了其动态定价过程,证明产业链中间产品的动态价格系统是收敛的,在收敛点时产业链的价值最大蒋国俊等(2003)则研究了其定价范围三是在产业链培育方面吴金明等(2005)研究发现,产业链的培育主要需要关注产业的配套类型和配套半径,而且企业的生存能力与企业对接的标准及产业配套半径成正比。

      2.产业链的应用研究(1)基于某一行业的产业链研究在产业链研究中,有些学者集中对某一特定行业的产业链进行研究,其中较为突出的是农业产业链、电子信息产业链、制造业产业链等,此外还有高新技术产业链、金融产业链、文化产业链、服装产业链、化工产业链、石油产业链、电力产业链、建筑业产业链、生态产业链、生物医药产业链和移动通信产业链等相比而言,我国关于农业产业链的研究较早,学者们对农业产业链的内涵、类型、优化方式、经济效应等内容都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王凯(2004)对农业产业链管理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赵绪福等(2004)[来自www.lW]分析了农业产业链的增值效应以及拓宽、优化的对策赵绪福(2006)还研究了农业产业链的优化,认为其优化内容主要体现于产业链的提升、延伸、整合李杰义(2009)探讨了农业产业链的内涵、类型及其区域经济效应关于农业产业链的研究分布于粮棉、蔬菜、牛肉、猪肉等各个产业韩纪琴等( 2001)研究了南京市蔬菜产业链李晓红(2005)分析了中高档猪肉产业链的组织模式王桂霞(2005)则从交易成本和结构两个维度分析了牛肉产业链目前,行业产业链研究所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泛,已扩展到除农业之外的其他产业。

      一是在生态产业方面尹琦(2002)探索了生态产业链的概念与构建方法,并将其理论应用于麻产品生态产业链系统的开发与设计中二是在电子信息产业方面卢明华等(2004)从产业链角度论述了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三是在能源产业方面于立宏等(2006)研究了煤电产业链的纵向规制模式四是在创意产业方面张梅青等(2008)分析了创意产业链的价值形式和结构特点,并总结了创业产业链价值整合与知识整合的实现模式五是在旅游产业方面赵小芸(2010)分析了旅游产业的特殊性、旅游产业链的基本形态六是在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袁艳平(2012)研究了光伏产业链的构建与整合通过分行业的产业链研究,学者们针对不同行业的特点、运作机制和演进规律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构建方式、创新模式和优化方法等,对提升产业链综合竞争力和促进具体产业的发展具有实践意义2)基于空间分布的区域产业链研究将产业链理论运用到区域经济发展中逐渐成为产业链研究中的一个热点这类研究主要是从空间经济学、地理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出发,分析产业链的空间分布特征、经济效应、产业链与区域发展关系等,以通过产业链的构建、优化与调整来促进区域发展龚勤林(2004)对区域产业链进行了系统研究,在产业链的优化方法与路径、产业链构建与区域优势产业选择、产业链接通的经济动因与区际效应等方面都展开深入分析。

      陈朝隆等(2007)研究了区域产业链的构建,进行了区域产业链构建的结构与空间分析、经济分析,提出区域产业链构建模式和战略,并以珠三角的小榄、石龙、狮岭三镇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区域产业链构建与发展的实证研究此外,陈朝隆(2007)还研究了区域产业链的理论基础、形成因素和动力机制程李梅等(2013)探索了区域经济中产业链的空间动态演化特征,呈现出从点到线到网、从纵向延伸到横向拓展、从区域内到区域外的规律,并指出区域承接产业转移与培育优势产业要遵循产业链空间演化内在规律全诗凡(2014)以区域产业链为视角,对京津冀地区经济一体化进行了研究可见,区域产业链的研究对于各地区确定区域优势产业、推动城乡区域统筹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产业链相关研究简要评述通过相关文献的阅读和整理可发现,近几年关于产业链的研究不断增多,不过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体现在这几个方面:1.缺乏系统性和条理性目前,产业链研究的理论框架。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