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浅谈学困生的转化教育工作.doc

4页
  • 卖家[上传人]:M****1
  • 文档编号:536386990
  • 上传时间:2023-05-16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0.50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浅谈学困生的转化教育工作  学有困难的学生又叫问题学生,一般称差生,通常是指那些思想上不求上进,思想品德水平较低,行为习惯较差,学习不努力,学习成绩不好,因而未能达到学校的基本要求,缺点、问题较多的学生虽然后进学生在班上所占的比例较小,但其活动能量大,影响面广,危害性大因此,要形成一个学风好、班风好、纪律严明、团结向上的班集体,作为班级管理的主要成员——班主任,千万不能因为差生学习不好或表现不好而放弃对他们的培养与转化本人结合几年的德育工作实践,就此谈谈转化学困生工作方面的点滴体会  一、学困生表现特点  (一)思想品德不高这类学生没有理想,学习没有目标,没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的自私自利,个人主义严重,不能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自己与他人,甚至与父母的关系,缺乏最基本的责任感、义务感;有的不懂得尊老爱幼,缺乏爱心;有的同学甚至对道德、法纪愚昧无知,表现为称霸的英雄观、自由观、低级下流的乐趣观  (二)行为习惯不良这些学生意志薄弱,自控能力差;有的在生活上自由散漫,纪律观念不强;有的劳动观念淡漠,劳动习惯差;有的懒惰、贪玩,经常迟到或早退甚至旷课;大错不犯,小错不断有的同学学会抽烟,甚至有烟瘾;有的酗酒、盗窃,打架闹事;有的常出没于网吧;有的和街头流氓整天混在一起,甚至违法乱纪。

         (三)学习成绩不佳学困生最普遍的特点就是对学习没有兴趣,他们当中有的智力较差,理解力不强;有的反应迟钝;有的缺乏自信心,自卑感强,甚至“破罐子破摔”;有的学习无目标,态度不端正,无心读书,导致学习成绩极差,更加落后  (四)逆反心理较强在疑惧和防御心理的作用下,学困生常常把自己处于周围人的对立面,时常感到不被人理解,受到不公平待遇因此,对老师的管理和批评教育有较强的逆反心理  (五)矛盾心理突出主要表现为:  1、强烈的自卑与自尊的矛盾心理学困生对自己的品行和学业表现感到不满而又缺乏改善的信心,加上常常受到教师的批评和同学的疏远、排斥甚至鄙视,使他们感到强烈的自卑  2、逞能好胜与受挫的矛盾心理逞能好胜是青少年的共同心理,学困生也同样希望自己各方面超过别人,得到别人的肯定和赞扬但由于其身上较为突出的负面影响,言行举止很难得到他人的认同,使他们的逞能好胜之心受到压抑,心理上出现难以名状的痛苦,产生受挫感  3、要求上进与意志薄弱的矛盾学困生大都有上进心,真正破罐子破摔的只是极少数但上进毕竟是一个艰苦的思想斗争和行为锻炼过程,它需要坚强的意志作基础,而学困生恰恰缺乏这种坚强的意志,一旦遇到困难和挫折,薄弱的意志又容易使他们心灰意冷,前功尽弃。

        总之,学困生的五种表现特点中,学习成绩不佳是其最普遍的表现特点;行为习惯不良和逆反心理较强是其主要的表现特点由于没有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从而导致对学习毫无兴趣,以至于学习成绩不佳,成为了老师经常说教的对象,同学也瞧不起的人,家长经常惩罚的对象老师的说教、同学的排斥、家长的惩罚,更加重了他的逆反心理,与老师、家长对着干长此以往,他们就不再追求学业,而是采取消极的手段,严重影响班级风貌,以致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  二、学困生形成原因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要想学困生有所进步,同样需要摸清源头,找出其后进原因学困生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有自身内在的原因,也有外部环境的原因,一般有如下几种:  (一)学校教育失误导致学困生  1、错误的教育观念在制造学困生由于绝大多数学校灌输的是应试教育思想,学习成绩当然被视为评价学生“能否出息”的首要标准整个教育气氛、教育观念就停留在这么一个“唯学至尊”的水平阶段,很多认为“升学无望”的学生当然要自暴自弃,越学越后进  2、教育方法失当“逼”出学困生老师错误的教育方法包括:随意批评,不分场合;肆意挖苦,不留自尊;驱出课堂,不准听课;只知训斥,不讲说服;状告家长,转嫁教育;强制调班,发难校长;弃之不管,任其东西。

      上述方法直接带来的后果是师生的对立,把站在学困生边缘的学生“逼”进了学困生的群体  3、班主任工作失误导致出学困生1)偏爱少数“尖子”生,致使学困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大减,越来越后进2)无视友谊与“小团体”界限,把本不后进的学生推到学困生一边  (二)家庭教育失误,家庭环境不利导致学困生  有些家庭由于经济条件较好,对子女实行无原则的溺爱,使子女不懂得尊重他人,唯我独尊,一旦犯了错误还能得到家人的袒护;有的家庭父母过分强调自己工作忙,忽视了对子女的教育,可谓只养不教,对子女的学习、思想情况甚少了解;有的家庭父母文化素养低,行为不检,家庭不和睦,动不动便对子女打骂、惩罚,造成子女抵触对抗;有的家庭在教育子女时多用物质刺激,金钱引诱,极少关心子女的成长,发现子女出现问题,把责任推卸给学校,甚至不愿意与学校配合教育  (三)社会教育失误导致学困生  1、急功近利的价值取向,影响了家长对青少年培养的投入培养子女投入是巨大的,有的家长觉得不划算,甚至觉得子女早一点赚钱自己也可早一点享福;或是把钱挪作它用,有的家长舍得建豪华的房子,却舍不得花钱给孩子读书,这样的家长在乡村并不少见这样造成青少年无心学习,甚至也觉得本来就应如此。

         2、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青少年失去了正确的价值观不少学生个人主义思想严重,在公德方面存在知行错位的现象;社会中恋爱、婚姻道德观念混乱,婚外恋、婚外性行为日益增多,家庭责任感淡漠,重幼轻老现象严重的影响了青少年的价值取向另外,贪污腐败现象也使青少年失去了正确的价值观,滋长了好逸恶劳的思想  3、消费文化的影响是巨大的,其负面的、消极的方面对青少年的危害更大影视、计算机及网络的普及,给部分青少年虚拟情感走向极端创造了可能;商家为了商业利润竭尽了手段,吸引人们消费在商业行为中不适度的夸张其说,使得一些青少年注重享受而逃避劳动;暴力、色情的内容也使得青少年往不良的方向发展  (四)个体心理的障碍导致学困生  从心理素质看,学困生的独立性意向的迅速发展与认识能力低下不适应的矛盾,使其易感情冲动,产生一些片面的错误的认识从思想水平看,学困生社会经验贫乏,辨别是非的能力差随着市场经济的日臻完善,人们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竞争意识越来越激烈,人际交往日益纷纭复杂学生直接或间接受社会、家庭、学校压力的影响,心理产生一定的障碍,如情绪的反常、注意力的分散、“惧怕感”的缺乏、性格的偏执等,行为越轨,心态乖戾,时常采取过激行为。

        三、学困生转化方法  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发展学生,而难点是学困生学困生虽然后进,但他们也是学生,是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如何转化他们,引导其迷途知返,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如何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呢?本人认为应从以下几点着手:  (一)  一视同仁,摘掉“有色”眼镜  有位教育家说:“一旦我们人为地把学生贴上三六九等的标签,会给他们心理上造成极大的挫折感挫伤了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和上进心这种影响不是暂时可以消除的,很可能会使他带着失败者的心态去面对将来的生活有的教师对学困生总是存在或多或少的偏见,如发生了什么坏事,首先断定就是学困生做的这种歧视性的做法,后果是严重的学困生的心理特点决定了我们必须用爱心精心呵护,绝不能歧视他们,必须把有色眼镜摘下来  (二)用爱播洒智慧;用爱感化心灵;用爱铸造人格!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谁不爱学生,谁就不能教育好学生 罗素说过:“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是智慧还是品格都得不到充分或自由的发展学困生因为成绩差,普遍存在自卑感,心理敏感而脆弱,更需要教师的厚爱和偏爱而来自老师的关心、信任和激励,就是他们的阳光作为教师,应该做一个“播种阳光的人”,把阳光的种子撒进学生的心田。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育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热爱儿童关键在“如何”二字,溺爱、宠爱、偏爱都不是真正的爱真正的爱是发自内心的正确的、恰当的,是能够被学生接受的、感动的真爱就能做到对学困生真诚的呵护、关心;对他们的闪光点能给予及时的赞扬、赏识,对他们的缺点给予必要的宽容与帮助,把他们当作自己的儿女、弟妹,当作自己的朋友因为只有对学生发自内心真挚的爱,才能给他们以鼓舞,才能使他们感到无比的温暖,才能点燃学生追求上进、成为优秀生的希望之火教育实践告诉我们,爱是一种最有效的教育手段,师爱可以融化心灵的坚冰,可以使浪子回头当学生体验到老师对他们的一片爱心和殷切期望时,他们就会 “亲其师而信其道”  (三)“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作为一名班主任,应全面地看待学生的发展,随时捕捉他们的闪光点,有意识地寻找或设置激励载体,然后抓住契机,鼓励他们,激发其兴奋点,体会其成功的喜悦,看到进步的希望,增强自信心,保持积极向上的状态,使其产生进取的内驱力,并使他们的积极性向多方面扩散,则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2006年我班的张建辉同学,平日沉默寡言,对集体和同学漠不关心,经常迟到、旷课,学习成绩较差,但他身材高大,打篮球也特别厉害,我特意让他担当班级篮球队长,组织校级篮球比赛活动,在他的认真指导下,结果我班荣获一等奖称号。

      他体会到集体的荣誉和老师给予的温暖后,思想转变很大,积极参加各项有益活动,学习成绩也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有了明显提高可见,撇开学困生的缺点,捕捉其优点,给其一点阳光,他们就会很灿烂的俗语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日寒”,因此我们要努力寻找并挖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善于发现他们的才能,及时予以肯定,对他们所犯的错误多一点宽容,切勿恶语中伤教师应重视学困生的一点一滴的进步,要善于发现“火种”并善于将其点燃  “长善而救其失”是教育教学的一个总策略它适用于督促每一个学生,更适用于转化学困生肯定、表扬学困生的优点往往能唤起学困生的自信心、成材心,它是学困生前行的内驱力如果把握得好,学困生身上偶尔迸发出的一个亮点就可能会成为学困生改过自新的一个转折点  (四)“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把一个班中所有学困生的工作都“承包”到班主任一个人身上,显然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切实际的我们常常没有能够利用各种教育资源,而将转化学困生的全部工作都放在班主任和分管政教的领导的肩上其实,一些老师(非班主任)和同学的参与会使我们的工作增色不少应充分发挥学校领导、老师、学生干部在转化学困生工作中的作用学生一向对学校领导、老师有种崇拜、权威的心理,他们的直接参与、经常过问会给学生“倍受关注”的感觉,从而乐于在老师的关注下进步。

      学生干部作为学生中较为优秀的一个群体,平时与同学们在一起,接触学困生的机会较多,对他们有较多的了解,同时作为同学他们有较多的“共同语言”,其观点看法往往容易被学困生所理解和接受当然,人员的配置绝不是随意的安排,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科学的搭配比如,搭配的学校领导、老师、学生干部与学困生要有情感上的联系,(如同来自一个县,同姓,或有其他的人际关系等),并且是在该学困生所感兴趣的方面有特长的老师和同学(如学困生喜欢运动,则配体育老师,学困生喜欢文艺则配文艺老师,喜欢书法则配书法老师)这样以来,他们之间就会有更多的交流,同时学困生会因为崇拜、敬佩老师和同学的才华而更加的“听话”落实了帮教对子,也就明确了责任,使他们带着一定的压力投入工作减少单枪匹马,依靠集体来帮教,充分利用集体的智慧和力量,避免班主任一人力不从心,孤掌难鸣加强领导、老师、学生干部的有机结合,形成合力,从而提高转化的效率  (五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转化学困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是不可能一朝一夕就见成效的,它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需要多个方面的努力有时候,虽初见成效,但转化工作稍一放松,就容易出现反弹现象之所以很多“学困生”一直是学困生,关键就在于转化工作没有坚持下来。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