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龙桃源村(湘鄂界)至洗洛公路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doc
208页龙山县石牌镇桃源村(湘鄂界)至洗洛公路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 综合说明 龙桃源村(湘鄂界)至洗洛公路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1 综合说明1.1主体工程概况1.1.1项目建设必要性石牌镇位于龙山县城以北,与湖北宣恩毗邻,是湘西州最北端的重镇;洗洛是龙山境内G209国道线上的重镇,是龙山县的南大门为新增国道G622线、省道S434线的交汇处,为区域重要的交通结点要发展,首先离不开先导性的交通基础设施的完善,规划龙山县石牌镇桃源村(湘鄂界)至洗洛公路(以下简称本项目),对完善重点乡镇以及与周边县市的公路交通格局,改变运输通道单一,道路等级不高,通达水平低等因素制约区域经济发展的现状,以交通建设的持续发展来适应当前和可预见的经济发展趋势,有其内在的要求和必然性1.1.2项目概况龙山县石牌镇桃源村(湘鄂界)至洗洛公路工程位于龙山县北部,线路总体走向为北~西南方向,行政区划隶属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龙山县线路推荐线方案起于龙山县与湖北省交界的石牌镇,沿Y350、Y349、X002(已调整为省道S434线)公路前行,终点止于G209国道洗洛段K2073+150。
全线主要控制点为:石牌、桶车、兴隆街、洗洛本路线全长31.99km,其中改建公路20.06km,新建公路11.93km全线共设桥梁总长591/13(m/座),其中:大桥130/1(m/座)、中小桥461/12(m/座),涵洞150道,平面交叉4处沿线设置完善的安全设施、服务设施和交通管理设施公路主线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行车速度为40km/h,路基宽度8.5m,采用二级公路标准,设计荷载为公路—Ⅱ级主体工程需开挖土石方总量为129.02万m3(堆实方,下同,折算系数为1.3),填方总量109.75万m3,弃渣总量14.55万m3,表土临时堆置4.72万m3沿线规划设置8个弃渣场,施工生产生活场地6处,新修施工便道4.8km,表土堆置处16处项目总占地56.91hm2,其中永久占地45.68hm2,临时占地11.23hm2沿线需搬迁电力、通讯电杆371根,拆迁各类建筑物40275m2、搬迁26户,本阶段工可报告中未涉及其它专项设施改建内容道路改建段采用老路单边加宽及两侧加宽两种方式改造,对老路不满足安全级别的弯道,弃弯取直,对人口密集的集镇街道绕避新建本项目估算总投资27700.36万元,其中土建投资18230万元;平均每公里造价865.91万元。
资金筹措计划:争取省交通厅补助每8453.2万元;建设单位自筹1867.16万元,申请国内银行贷款17380万元计划2012年1月开工,2014年12月底建成通车,总工期3年1.1.3项目区概况本项目路线所经地段为武陵山脉,属典型的山岭重丘区山岭陡峻,地貌以山岭、沟壑为主,在构造变形与外地质营力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了类型复杂多样、层状结构明显的地貌景观,水系发育,河谷呈宽谷、峡谷相间分布线路走向为由南向北走向,起点处高程为637m,终点处为534m,全线路基标高多在630~540m之间本路段软土路基主要为路堑边坡和软路基本项目不跨越酉水河干流,跨越水系为酉水一、二级支流,沿路线走向分布于道路侧,多为季节性小溪流,无常年性河流本项目路线所经地区为石灰岩,泥质和砂质页岩地区,地下水主要由大气降雨补给外,其次为岩层构造裂隙水,沿岩石隔水层渗出地表,沿山沟排出,水质良好沿本项目无洪水威胁区域内水文条件良好,对项目各项工程施工较为有利项目所在地龙山县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主要表现为温暖湿润,雨水充沛,四季分明,雨热同季龙山县年降雨量为1376.2 mm,最大年降水量1883.5mm,最少年降雨量930.6mm。
降水年内分布不均,4-8月占全年降雨量的69.64%;10年一遇24小时最大降雨量175mm,3-6小时最大降雨125mm;20年一遇24小时最大降雨量194mm,3-6小时最大降雨量142mm日照总照射量历年平均90.1千卡/m2全年气温最冷月为1月,平均气温4.0℃,最热为7月,平均气温为27℃,全年平均气温在15.8℃之间, ≥10℃积温5680℃,年日照时数1247h由于空气热对流作用,雷雨大风较多,集中在2-8月,冰雹集中在2-4月,平均两年一遇综上所述,气候条件总体对工程实施是有利的,主要影响施工的季节为雨季本项目路线所经地区为石灰岩,泥质和砂质页岩地区,出露地层除第四纪堆积物外,主要为奥陶系上统、志留系变质岩和奥陶系中、上统碳酸盐岩山地土壤主要为山地黄壤,部分为第四纪红土风化物红土黄红壤和红土黄壤根据植被区划,生物区系上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华中武陵山植被区,现多为天然次生林和人工针叶林1.1.4前期工作进展概况2010年9月,龙山县安达交通建设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委托湘西自治州工程咨询公司、湘西自治州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编制龙山县石牌镇桃源村(湘鄂界)至洗洛公路可行性研究报告,该报告于2010年12月编制完成,并与2011年3月通过了湖南省发改委国家投资项目评审中心的评估会。
建设单位已委托湖南大学环境影响评价中心编制山县石牌镇桃源村(湘鄂界)至洗洛公路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该报告仍在编制当中与项目有关的其他报告如工程沿线矿产圧覆报告、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及防洪评价等也正在进行当中2011年3月,湖南省水保生态资源有限公司受龙山县安达交通建设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的委托,承担本项目的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的编制工作按照水土保持法等法律、法规及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的规程、规范的要求,我公司组织了专业技术人员对项目沿线进行了查勘,并认真听取了主设单位对项目组成、规模、建设等级标准、工程土石方、施工工艺和施工组织等情况的介绍,经过认真研究和设计,于2011年4月编制完成了《龙山县石牌镇桃源村(湘鄂界)至洗洛公路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送审稿)1.2水土流失区划及方案执行标准在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划分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公告》(湘政函【1999】115号)中,本项目沿线所经的龙山县属于湘西湘西北武陵山重点治理区按照《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的有关规定,本项目执行建设类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的二级标准设计水平年的综合防治目标值为:扰动土地整治率95%,造成水土流失总治理度87%,土壤流失控制比为1,拦渣率95%,植被恢复系数97%,林草覆盖率22%。
由于主体工程设计为可行性研究阶段,本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深度为可行性研究深度,本方案服务期及水土保持工程设计水平年为2015年1.3主体工程水土保持分析评价结论1、制约性因素主体工程选线及布局合理,但沿线山体页岩、泥质砂岩等地层中,扰动后易发生小范围的滑坡与崩塌,主体设计中存在30m左右的路堑边坡以及20m的路堤边坡,从水土保持角度分析,工程的建设存在制约性因素,对项目的建设将造成一定的影响,但通过合理、完善的防治措施能够减少对项目的影响2、线路比选项目工可提出了A线、B线两个路段方案与正线的比较本方案从里程、路基土石方、扰动地表面积、损坏水土保持措施面积、水土流失预测和估算投资等量化指标对各比选方案进行分析评价,从水土保持角度分析的结果和工程建设目的的要求,方案同意推荐的正线线方案3、工程占地主体工程设计考虑了《关于在公路建设中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的若干意见》、《公路建设项目用地指标》等要求,体现了节约用地的理念,基本符合水土保持要求,但公路耕地占用较多,建议在下阶段设计中加以考虑,减少耕地占地面积4、土石方平衡项目弃渣通过规划指定的弃渣场进行堆弃,,剥离表土集中堆置,并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经过水土保持分析,项目建设区内土石方可实现挖填总量平衡,土石方调运不存在制约因素,符合水土保持的要求5、不良地质路段分析项目区不良地质类型主要为软路基及高堑边坡失稳,软路基对工程影响不大,采取换填和翻晒处理能解决,高堑边坡采取坡面防护能够较为有效的起到防治作用,是基本可行的但从水土保持角度分析,下阶段设计中,主体应对深挖高填段进行优化,减少开挖和回填高度6、施工工艺与方法工程施工组织及施工工艺较明确,针对不同施工内容及部位、时段有针对性的说明和要求,符合水土保持要求,但不同施工工序之间的衔接应做进一步补充说明7、主体工程中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工程主体工程设计中考虑了部分永久措施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纳入本工程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体系的有路基截排水沟及公路两侧的绿化措施,以永久措施为主,需要补充施工过程中的临时防护措施和临时占地的永久、临时防护措施;8、水土保持角度分析,本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将会造成新增水土流失,对项目区生态环境产生一定影响,但影响是局部的、暂时的,通过采取合理有效的水保措施后,可有效防治工程建设产生的水土流失,不存在水土保持方面的制约因素,工程建设是可行的1.4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及防治分区本项目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面积69.72hm2,其中项目建设区总面积56.91hm2,直接影响区总面积12.81hm2。
本项目总防治分区按地貌类型分为山岭重丘区1个一级分区,按工程项目组成及施工单元划分为主体工程区、弃渣场区、表土堆置区、施工便道区、施工生产生活区5个二级水土流失防治区;其中主体工程区根据工程单元及其施工、占地特点等分为路基工程、桥涵工程2个三级分区1.5水土流失预测结果经经预测,本项目建设期间共扰动地表面积56.91hm2,损毁水土保持设施面积为36.94hm2工程建设产生弃渣14.55万m3,其中废弃土方2.91万m3,废弃石方11.64万m3工程弃渣主要为路基开挖废弃石渣,集中堆置于各弃渣场,全线表土临时堆置共计8.22万m3如不采取防护措施,预计建设期将产生水土流失总量为2.07万t;新增水土流失量为1.88万t,其中施工期新增1.85万t,自然恢复期新增0.03万t水土流失主要发生在主体工程区及弃渣场区,这是本项目水土流失防治和监测的重点区域从时段上分析,水土流失主要集中在建设期,占新增水土流失总量的90.93%;从不同预测分区看,主体工程区和弃渣场是新增水土流失的主要区域施工期的水土流失将加剧沿线水土流失,损坏沿线水土保持设施,自然恢复期水土流失影响将逐渐减轻1.6水土保持措施布设按照《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的要求,本项目执行建设类项目水土流失二级防治标准。
主体工程已设计的水土保持措施有排水工程、综合护坡工程、路旁、边坡绿化等本方案结合主体已有防护工程,新增水土保持措施主要有:一、主体工程区:(1)工程措施:浆砌石截水沟7008m、浆砌石排水沟14020m、骨架护坡35987m2、浆砌石沉沙池55个、表土剥离4.72万m32)植物措施:骨架内植草护坡27980m2、铺草皮66550m2、挂网喷播植草58620m2、种植乔木5861株、种植灌木19989株3)临时措施:袋装土拦挡9568m,临时排水沟15332m,柴捆拦挡4560m,挡土板1522块,复合土工布覆盖42390m,泥浆池5个,U型急流沟358m二、表土堆置区:(1)工程措施:复耕1.59hm22)临时防护措施:临时排水土沟1440m、袋装土垒砌拦挡1440m、临时沉沙池14个,复合编织土工布覆盖25000m23)植物措施:土地平整0.55m2、撒播草籽0.55hm2、植乔木1250株、灌木2410株三、弃渣场区:(1)工程措施:表土剥离1.93万m3、浆砌石挡渣墙443m、浆砌石截水沟1150m、浆砌石排水沟1392m、浆砌石沉沙池23个2)临时防护措施:袋装土拦挡452m、临时排水沟1137m,复合编织土工布覆盖5514m2。
3)植物措施:土地整治3.86hm2、撒播草籽3.09hm2、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