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浅论吴鼎昌与抗战时期贵州民众教育.doc

9页
  • 卖家[上传人]:飞***
  • 文档编号:15579387
  • 上传时间:2017-11-05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47.50KB
  • / 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浅论吴鼎昌与抗战时期贵州民众教育姓名:杜其洋摘要:抗战时期,国民政府迁都重庆,作为西南中心地域的贵州,尤其是作为陪都重庆南大门的贵阳,成为西南交通运输枢纽,其战略地位也越来越显得重要起来1937 年 12 月,吴鼎昌被任命为贵州省政府委员会委员兼主席吴鼎昌到达贵州后,深感贵州人口文化素质低,能力差,文盲众多,已严重制约贵州经济社会的发展,他指出贵州省的根本问题,是人的问题因此,吴鼎昌主张开发贵州首先要开发人力,特别强调战时民众教育为此,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发展贵州战时民众教育,这些措施对唤起贵州民众抗战建国的意识、为贵州国民素质的提高做出了很大贡献关键词:抗战;贵州;吴鼎昌;民众教育;国民素质 Abstract: during the period of Anti Japanese War, the government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to Chongqing, as the center of the southwest region of Guizhou, especially as the southern gate of Chongqing Guiyang, southwest is the transport hub of Chongqing to Southeast Asia,international traffic must pass through, its strategic position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In 1937 December, Wu Dingchang was appointed to the Committee and chairman of the government of Guizhou province. Wu Dingchang arrived in Guizhou, a profound understanding of the fundamental problems in Guizhou Province, is one of the problems.Guizhou population culture quality is low, poor, illiteracy. Therefore, Wu Dingchang advocated the development of Guizhou should develop the human, with special emphasis on the people's education. At the same time, a series of measur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Guizhou's wartime public education to take these measures, in order to arouse the people of Guizhou in the Anti Japanese War, Guizhou national consciousnes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made a great contribution.Keywords: Anti Japanese War; Guizhou; Wu Dingchang; public education; national quality民国二十六年(1937 年)7 月 7 日夜,日本侵略军向北平附近宛平县城射击。

      中国驻军奋起抵抗,卢沟桥事件发生,全民抗战开始不久之后大片国土丧失,北平、天津、上海等城市沦陷,南京濒临危急10 月 30 日,民国政府决定迁都重庆,11 月 20 日发布《移驻重庆宣言》 [1]p56,重庆成为陪都从此以后,以重庆为中心的西南地区(四川、云南、贵州、西藏),成为中国战时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教育的中心,以及中国抗战复兴的战略中心基地作为西南中心地域的贵州,比邻四川、云南、广西、湖南等省,坐落在云贵高原东部历来是军事重要战略要地而作为陪都重庆南大门的贵阳,是西南交通运输枢纽,重庆通往东南亚国际交通必经之地,其战略地位也越来越显得重要起来民国政府行政院于民国二十六年(1937 年)12 月 16 日召开第二百四十一次院务会议,任命吴鼎昌为贵州省政府委员会委员兼主席民国政府的这一决定,是想以他的学识、资历、地位、声望、能力,以及在社会上的2各种关系,来稳定贵州,开发其丰富资源,进行经济建设,促进西南经济发展,支持长久抗战,最终夺取胜利一、吴鼎昌生平简介吴鼎昌(1884—1950.8.24),字达铨 [2]p302,笔名前溪,祖籍浙江吴兴,清末秀才光绪二十七年(1901 年)四月,考取四川省官费留学日本东京高等商业学校读书,不久在日本参加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任本部评议员。

      宣统二年(1910 年)六月学成回国,在北京参加游学毕业生考试,获商科进士次年春又参加廷试,被授予翰林院检讨,任职北京法政学堂教习后又先后担任本溪湖矿务局总办,清政府银行总务局局长,清江西银行监督等职务宣统三年(1911 年)辛亥革命爆发,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在上海任南京临时政府军用票发行局总办,后又任改组后重建的中国银行正监督拟定条例,发行民国时期第一批钞票民国六年(1917 年)参加共和党在北洋军阀袁世凯时期,参加熊希龄组织的“人才内阁”,任财政部次长不久出任天津造币厂总办,铸制银元、铜币,收入可观,成为北方财阀之一五月又创办金城银行,任董事长,经营银行业务后又出任段祺瑞内阁财政部次长,兼任盐业银行总经理民国七年(1918 年)十二月,赴欧美考察十二月(1923 年)发起组织盐业、金城、中南、大陆银行合组四行联合储蓄会,被推任为执行委员会委员兼主任由于脑筋聪慧,经营有方,人缘关系好,获利丰厚,跃居全国金融界榜首,成为当时中国最大的财阀之一吴鼎昌还热心于兴办学校和报馆,民国十三年(1924 年)八月,他投资“国闻通讯社”,办《国闻周报》先后在以前溪笔名在周报上发表了一批经济理论文章和评论,受到各界各个方面的重视。

      十五年(1926 年)九月,又投资五万元接办天津《大公报》,自任社长,主持报社事务在《大公报》上曾发表范长江写的《中国西北之行》的长篇旅游通讯文章,第一次在全国人民面前报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事件,引起震动,使该报一跃而成为“中国第一流之新闻报纸”民国二十年(1931 年)9 月 18 日,日本侵略军入侵东北事件发生,严重的民族危机唤起了中国民众的炽热爱国情绪举国上下,大江南北,群众纷纷集会、游行、请愿,要求民国政府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吴鼎昌在《大公报》上,发表了记者写的《请看日军铁蹄下之沈阳》的通讯文章,揭露日军在东北的暴行并针对当时国内内战不止的实际情况,连续发表社评《论开放党禁》、《再论开放党禁》等文章,呼吁民国政府开放党禁,停止与中国共产党打内战,团结一致对外抗日5 月 19 日,他在上海联络各方,发起筹备成立“废止内战大同盟”,得到全国各大城市工商界的热烈响应《大公报》也为此连续发表3《废止内战运动》的社评,要求停止内战,一致对日作战,保卫中国领土,保卫中华民族吴鼎昌的这些活动,引起了当时蒋介石的关注在十一月南京成立的国防设计委员会(资源委员会的前身)上,被吸收加入该委员会的成员。

      次年十月,吴鼎昌又被任命为全国经济委员会棉业统制委员中的特派三十二名委员之一民国二十四年(1935 年)12 月 12 日,吴鼎昌还以无党派人士身份,参加蒋介石的“名流内阁”,担任实业部部长的高级职务并先后组建中国植物油料厂联合有限公司、温溪造纸公司、中国国货联营公司等大型企业,在沪、宁一带有“实业巨子”之称谓不久之后,行政院开会决定任命他为贵州省政府委员会委员兼主席,主持贵州省行政事务2、吴鼎昌对于贵州民众教育的思想主张吴鼎昌等人入驻贵阳省府路贵州省政府梅园办公处后,他又被任命为滇黔绥靖公署副主任,省保安司令、省军管区司令,总揽贵州军、政大权民国二十七年(1938 年)上半年,吴鼎昌在初步调查了解贵州情况之后,开始谈及对贵州的认识,以及将要采取的行政措施民国二十八年(1939 年)5 月 1 日,他在省临时参议会第一次会议上说:“来到贵州后,先后到各地视察,加以同地方人士接谈的结果,觉得贵州的物资固有待开发,但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先决问题,就是人力的发展,至少人力的开发,应与物力的开发同时并进,平衡发展,否则徒言开发物力,收效一定很小原因是贵州人口太少,同时贵州的人力也较弱 [3]p10。

      据民国二十九年(1940 年)贵州统计,识字者仅为千分之九十二点一文化水准低下,各县几乎没有一个大学毕业生,许多县连个高中毕业生都很少见这是造成贵州经济社会滞后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在抗战这一特殊历史时期的背景下,吴鼎昌提倡不仅要发展国民教育,更要发展民众教育民众教育思潮是勃兴于中华民国后期的一种教育思潮,它以全体民众作为教育对象,旨在使未受教育者享受基础教育,受过教育者享受继续教育;并且还兼有政治宣传和促进地方自治的功能,力图造就与时俱进、符合现代公民要求和具备基本素质的国民 [4]p116而民众教育正好符合当时的权力意志和现实需要教育失学成年人,须先于一切” [5]p125,成为战时贵州教育事业的指导方针吴鼎昌特别强调战时民众教育,以增进人民大众的文化知识水平,增强贵州人的工作能力,方便政府政令的下达及执行,提高抗战建国觉悟,增进人民抗战建国的信心,推进战时行政工作效率他说:“平时教育重在培养人才,战时教育则应重在增加战斗力所以到贵州来后,即特别注重民众教育,以启发一般民众之国家观念,增强一般民众之抗战意志 [4] ”贵州文盲多,尤其是4青壮年农民占的比例较大这些人是社会的中坚,不识字,知识缺乏,不太理解国家抗战建国方针的内容和意义,不知道抗战是求民族生存、国家独立与自由的道理。

      这对贯彻执行抗战建国方针不利,对推行战时行政工作,如兵役、工役、粮 政、捐献、禁烟、剿匪等,也十分困难提出“成年教育应重于儿童教育”教育失学之成年人,须先于一切”的主张教育地方各级行政干部,努力开展民众教育工作,这是战时教育的重要内容只有被治者有了文化知识,知书达理,明白对国家、民族的责任,兵役、工役、征粮、保甲等一切工作,才容易推行办好他说:“一个地方教育办得好,区长、联保主任召集当地民众开会,便很容易,推行政令都不成问题否则召集开会即不容易,别说建设,就是兵役也无法办理 [6]p71明确指出“国民教育、民众教育是教育的基础,是各县区办理教育之方针”要求各位县长、区长、乡镇保甲长必须重视起来,切实抓紧办好,以求迅速改变局面3、发展民众教育采取的措施(一)创办民众学校补习教育班民国二十七年(1938 年)2 月 19 日,贵州省政府发出指令,要求各县开展民众教育,增进国民知识,提高民族精神,一心一德,全民团结一致,共同对日作战自此以后,全省各地出现兴办民众教育的热潮6 月 24 日,吴鼎昌又主持召开省府第四百四十五次会议,专门研究讨论全省民众教育问题会议通过了《贵州省中、小学校学附设民众学校办法》、《贵州省短期小学协助办理联保民众学校办法》等议案。

      决定利用各地小学和中学的师资、教室、课桌等设备,举办民众学校将民众教育的实施划归乡镇中心学校与保国民学校,设民教部具体办理从此以后全省各地中、小学校都先后办起了附设民众学校补习教育班的工作其他私立小学、中学、和社会各机关团体,都举办民众学校补习教育班根据有关材料统计,民国二十七年(1938 年)度,全省举办民众补习教育班达到 992 个,学生人数在 34620 人民国二十八年(1939 年)度,全省举办民众补习教育班达到 1774 个班,学生人数在 71224。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