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组织协同应具备的三大新能力.doc
6页组织协同应具备的三大新能力互联技术的出现,以及更加巨大的变革与冲突,导致 不确定性增加,一切都在重构之中我们看到了一个与之前 完全不一样的情形,那就是管理的效率不仅仅来自于分工, 更来自于协同,因而要求组织具备一些新能力: “强链接” 能力、构建柔性价值网,以及形成共生逻辑自从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面世,管理成为科学并被 广泛运用到企业及各个领域,由此而演 ?发展的组织管理理 论,也沿着分工这条脉络延展开来,为了不断获得更高的管 理效率,分工的效能也被不断强化,用分工所获得的相对稳 定的责任体系进而又推进了绩效的获得,分工成为主要的组 织管理方法但是,互联技术的出现,以及更加巨大的变革与冲突, 导致不确定性增加,人们越来越觉得无法获得“稳态” 颠 覆性创新概念”几乎每一天都在发生,在这一系列的颠覆与 被颠覆中,新的可能不断呈现,企业已经不能够仅从行业或 者企业自身的视角来理解环境,而需要理解创造本身的特性 去引导自己的战略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一切都在重构之中,认知重构、价 值重构、思维重构 这些重构无疑需要一个更加广泛的视野, 更加互动的关联以及更加开放的格局,这更类似于一个“生 态系统”的逻辑,复杂、多元、自组织以及演进与共生。
所 以,我们会看到一个与之前完全不一样的情形,那就是管理 的效率不仅仅来自于分工,更来自于协同,因而要求组织具 备一些新能力:“强链接”能力、构建柔性价值网以及形成 共生逻辑组织的“强链接”组织系统中,技术带来的互联互通所生成的最大影响是,组织生存在一个无限“链接”空间中,在无限链接的空 间里,企业内部必须是开放的、社区化的组织形态,而在企 业外部则表现为以顾客为核心的相互链接的价值共同体,其 基本特性是:企业内部多元分工,顾客与企业之间多向互动; 价值网里每一企业的角色都随着消费需求而变,并在不同价 值网里扮演多样化的角色;价值网里各角色之间的关系是“超链接”和松散耦合的关系,已经不再是管控与命令式的 关系在互联技术为特点的商业环境下,随着网状协同运作逻 辑的持续演绎与扩散,企业的商业模式、组织模式、企业间 的协同模式,企业与顾客之间的协同模式,以及个人的工作 和生活又将做出什么样的改变呢?正如前面所言,任何行业 都将被重新定义,大家所熟悉的商业模式及管理模式也将被 重新定义,这意味着,组织从一个线性、确定的世界,走向 一个非线性、不确定的世界,柔性化将是以互联技术为特点 的商业时代最突出的特质。
人们不再满足于获得产品,不再 满足于原有的供应链模式, 相反,人们需要介入到产品设计、 生产,甚至交付的全过程中,以销定产, C2B 模式会成为满 足人们需求的一种趋势;产业价值链的模式,也会从线性、 固化的供应链,向着柔性的协同价值共同体不断演化,这一 切都要求组织具有一种新的适应能力――“强链接”能力面向消费者,真正实现以消费者为中心,提供个性化的 产品和服务,是很多企业长久以来的梦想在今天,因为大 数据以及信息技术,使得梦想实现的基础条件已经具备 2017 年阿里巴巴“双 11”的数据变化,让人们再一次看到 企业与顾客之间 “强链接”以及组织柔性的魅力 2017 年“双 11”的记录:实现销售额 10 亿元只用了 28 秒;实现销售额 100 亿元,只用了 3 分 01 秒;销售额 500 亿元,只用了 40 分钟左右;销售额 1000亿元,仅耗时约 9 小时,覆盖了 225 个国家与地区这些快速迭代的数字,已经不再仅仅是在谈 论销售额过千亿元的规模,而是让人们认知到消费者的力 量企业与顾客之间,如果找不到一个合适的交互途径,顾 客完全可以重新定义企业,重新定义行业在淘宝、苹果 AppStore 、 Facebook 社交网络等云平台上,消费者已经是积 极能动、有能力、有判断、有选择的“链接”价值共创者, 他们的需求不断被激发出来,他们的参与能力也不断被释放 出来,面对这样的消费群体,企业需要足够的“强链接”能 力,方可与其共处。
柔性价值网 一直以来,如何提高供应效率,如何让供应方与消费者 形成契合,真正发挥供应链的价值并让消费者感知到,是工 业时代最具挑战性的一个话题在笔者所做的长达 20 年的 中国领先企业研究过程中,协同供应以快速响应市场和顾 客,是一家企业能否领先的根本能力之一如何获得供应链 效率,是很多企业管理者不断探索的方向,形成高效的供应 价值网络成为人们的共识最近几年来,供应链管理让位于价值网协同的共识,促 使人们寻找实现这一共识的途径,云计算和大数据的出现, 让这一共识有了实现的可能 数据的共享 /交换, 极大地提高 了消费者之间、消费者与企业之间,以及企业之间的协作效 率新希望六和基于互联网技术搭建的“猪福达”平台,正 是因为有超过 40 万户养殖户在这个共同的平台上,才使得 每一个养殖户与消费者、与新希望六和之间达成高效的价值 网络,从而保证养殖过程可控,并与行业、市场做出有效的 互动,进而提高养殖户的价值回报不久的将来,单向、僵化的供应链,将不再是企业间主 要的发展模式,而灵活动态的价值网络协同模式将变得越来 越普遍并产生良好的成效这有点像体育运动队的模式,为 了迎战奥运会,组建国家队参赛,围绕着这一目标,聚结最 好的选手、教练、队医、设备及其他必要的构成要素,一个 强大的国家队,一定是强大要素的组合,形成一个强大的价 值网络,以确保在奥运赛场上取得成功,奥运结束后,比赛 队伍解散。
这种动态的价值协同模式,其典型场景是:以一 个任务、项目或订单为中心,快速涌现和聚合一批能够协同 工作的企业或个人,每个角色都类似于各有专长的特种兵, 任务完成后参与者迅速消退,临时性的“柔性共同体”自动 解散按照这个模式,企业完全可以以消费者为中心,快速 组合有效的价值协同者,让不同要素在一个共同目标下工 作,并完成这一目标一旦消费者新需求出现,同样可以围 绕着这一新需求,构建一个新价值网,用新价值协同者提供 新价值,这就是构建柔性价值网共生逻辑正如前面对经营环境判断的那样,无论是竞争对手,还 是行业边界,都已经变得越来越模糊对于企业而言,需要 拥有一种能力,连接上下游的合作伙伴,连接相关产业的合 作伙伴,还需要和其他产业、资本、顾客组合在一个共同生 长的网络中,这由“共生逻辑”统和而成是一个好的 例子,它所构建的共生逻辑,连接了相关与不相关的合作伙 伴,连接了一个又一个个体,让全新的生活以及共生的意义 被创造出来商业模式创新已经是今天企业应对变化的基本 选择,而创新商业模式的核心是构建共生逻辑,以达成价值 共生,共同生长所以,无论企业目前处在什么阶段,什么 位置,形成共生逻辑都是一个必要的选择。
共生逻辑与价值 链(产业链)之间的根本区别是,前者注重共同成长设计, 后者注重价值分配在一个重新定义价值的环境下,分配价 值的可能性变得越来越少,只有成长才会创造价值,也才有 可能带来价值共享的可能伊丽莎白 ?拉威尔在其“利用群体智慧”一文中说: “无 论公司是否喜欢这一点,它们都是一个生态系统的一部分 而且,除非公司承认自己与其他‘物种’一一包括顾客、供 应商、合作伙伴、NGO、创业公司、大学以及学术机构 是互相依存的,否则将越来越难以存活 ”企业需要获取整 体的力量,需要能够集合更多人的智慧,有人称其为“受启 发的个人结成的网络” 处在这样一个时代,企业必须能够 整合这一切这无疑需要开放、整合创新的组织管理系统, 这一系统使企业更加柔性,并可与环境做出协同;使企业能 够组合到新的成本结构、不同的价值创造并拥有足够的灵活 性有人问我, 什么样的企业在今天以及今后可以存续下去, 我想就是上述这样的企业,即把合作能力整合到管理之中的 企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