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川家康的名言.docx
19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德川家康的名言 篇一:6条日本名人名言 日本名人名言(6条) 1.一日は貴い一生であるこれを空費してはならない——内村 鑑三『一日一生』 一日贵重如一生,莫空耗时光—— 内村鉴三 《一日一生》 内村鉴三(Uchimura Kanzō)(1861年-1930年),日本作家、基督徒、传教士,以及明治时代及大正时代的无教会主义之创始人他超越近代国家,以基督教的普世原那么批判近代日本他对甲午战役(日清战役)的批判、日俄战役的批判,均是日本的精神资产 2. 人生のどんな隅にも、どんなつまらなそうな境遇にも、やっぱり望みはあるのだ——菊池寛『出世』 在人生的任何角落,处于任何倒霉的境地,都还是有梦想 菊池宽(Kikuchi Kan)(1888年-1948年)是一位日本小说家、剧作家以及记者,出世于日本香川县高松市文艺春秋的创办企业家 3. よき友三つあり一つには、物くるる友二つには医師三つには、知恵ある友―吉田兼好『徒然草』 可结为良友的人有:一、乐善好施的人;二、医师;三、有慧根灵性的人——吉田兼好《徒然草》 吉田兼好(Yoshida Kenko)(1283年-1350年)。
南北朝时期日本歌人吉田兼好又称兼好法师,他精通儒、佛、老庄之学,是著名的歌人其代表作随笔集《徒然草》被认为是日本随笔文学中的佳作,与清少纳言的《枕草子》并称为日本随笔文学中的“双璧” 4. 人間は誰でも自分がいちばん大切なのですそして、そのことをほんとうに自覚した人間だけが、自然なかたちで他人を大切に思うことができる——五木寛之『生きるヒント』 人类都会更重视自己,而只有真正熟悉到这一点的人才能自然而然地去珍重他人——五木宽之 《生存提示》 五木宽之(Ituki Hiroyuki)(1932年—),出世于日本福冈县,曾在朝鲜生活过,毕业于东京早稻田大学俄语系,为日本当代群众文学的代表作家 5. 人の一生は重荷を负うて、远き道を行くがごとし、急ぐべからず不自由を、常と思えば缺乏なし心に望みおこらば、困穷したる时を思い出すべし堪忍は、无事长久の基怒りは敌と思え 视怒如敌 胜ちを知りて、负けを知らざれば、害その身に至る己を责めて、人を责むるな及ばざるは、过ぎたるに胜れり ―徳川家康の遺訓 人的一生有如负重致远,不成急躁以不自由为常事,那么不觉缺乏心生欲望时,应回想贫困之日。
心怀宽恕,那么能无事长久只知胜而不知败,必害其身责人不如责己不及胜于过之——德川家康遗训 德川家康(Tokugawa Ieyasu)(1543年-1616年) ,日本战国时代末期、安土桃山时代、江户时代的武将、战国大名,江户幕府第一代征夷大将军,日本战国三英杰之一优良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篇二:德川家康家训 一、人之一生如负重致远,不成急躁 二、视不自由为常事,那么不觉缺乏 三、心生欲望时,应回想贫困之时 四、心怀宽容,那么能无事长久 五、视怒如敌 六、只知胜而不知败,必自害其身 七、责人不如责己 八、不及胜于过之 人的一生就犹如背着重物走远路一样,不能急躁假设把不自由当作常事,就不会觉得不得志留心中生出某种欲望时,就要回想开初贫困时的日子假设心中怀着宽恕之心,把发怒看作仇敌一般,就能够长久地没有灾祸假设只知道胜而不知道败,确定会伤害他自己责怪别人不如检讨自己做事欠缺些好过做事过头 以上八条就是德川家康的家训毫无疑问,家康使公认的日本战国时代将“忍”字诀领悟到最透彻的人纵观其一生,他忍过了今川义元,忍过了织田信长,也忍过了丰臣秀吉。
不成以不说,幼年的人质体验迫使他养成异于常人的坚韧的天性他曾说过:“假设想要想听到鸟的啼叫声,最好的手段莫若等待它啼他是一个很容许等待的人,是一个摒弃暴躁,沉得住气的人那么,在下且通过其家训看其忍字诀是如何应用于其一生的 一、人生有如负重致远,不成急躁概括下来,就是戒急用忍我国有句俗话:“忍一时风平浪静,让三分海阔天空其实,忍一时易,忍一世难而家康做到了,何哉?理由是他看到了人生不只要负重,更应致远父辈早亡的他,承载着太多松平家的梦想尤其是父亲和祖父皆是死得不明不白这让我想起了龙造寺隆信和宇喜多直家都是祖父创出基业而孙子发扬光大,而这些孙子们俨然都过过流亡岁月只是,家康做过人质于是,我们且看其次条 二、视不自由为常事,那么不觉缺乏家康曾作为两家的人质史实是这样的“1547年松平广忠与尾张的织田信秀作战,为请骏河的今川义元接济,将六岁的家康送作今川氏的人质,但中途被织田氏所夺,监护在热田有两年之久(一说被扣在那古屋)在此期间,其父广忠被自己的近臣暗杀1549年承担今川军师的太原雪斋指挥七千大军攻陷三河的要冲安祥城并掳获了守将织田信广,雪斋遂跟织田信秀交涉,告成以信广交换被劫走的松平竹千代(德川家康)。
德川家康便返回冈崎,仅十日又作了今川氏的人质八岁至十九岁这十二年间,德川家康作为人质住在骏河年纪轻轻,就辗转两家为质,不佩服不行而在这两段时期他所结交的人物,也俨然都非庸辈魔王信长自且不说,东海道第一弓取的义元也险些上洛告成可见,年轻的家康已初具王者之气,懂得即使身为质,但心自由我想那时的他,理应是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吧嬴政当年何尝不是如此? 三、心生欲望时,应回想贫困之时理应说,1560年桶狭间之战后,德川家康根本摆脱今川氏而独立这时的他,未必不想在战国这碗乱粥里谋一杯羹野望即欲望但是他忍住了1562年与织田信长结成同盟不过,那时的他还年轻,由于他求成心切,采取过激措施,激起了1563年三河国全境的一向宗起义经过他近一步的攻战,残酷地镇压了起义后,才逐步稳定了自己的统治基地这对于家康来说,是个教训让他想起自己也曾困苦潦倒,于是他日后的政策,大多怀柔,而三河的根基也由此越来越坚实 四、心怀宽容,那么能无事长久家康被誉为“战国第一忍者”,不是指其忍数高明,而是说他最能忍,而在下认为,人的前提,是要胸怀宽广所谓“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与织田信长结成同盟之后的天正七年(1579年)七月,织田信长写给家康一封信,命令家康很有进步的大儿子松平信康切腹。
信康的妻子是织田信长之女德姬,织田德川清州同盟时为表示友好而成就了两家子女的婚姻,结婚十二年后的此时信康21岁,风华正茂,信长命其切腹,一是以防家康有优秀的继承人,二是考验家康对自己的忠诚信长的借口就是信康的诸般“暴 行”以及其母筑山殿里通武田事情随后,筑山殿被赐死9月15日信康在二俣城剖腹对于家康来说,这是沉重的打击然而每一个人都有自己奋斗的目标,有担负的使命,在构建自己人生的过程中,有的需要获取,有的务必捐弃这样的决择有的分外紧迫,甚至抉择了胜败与生死,为了首要的而不得不舍弃次要的,甚至是爱情与亲情可以想见,信康的切腹,家康凄怆到了极点,但是他也明白在武田信玄、朝仓义景、浅井长政相继灭亡之后,织田信长对波多野家、荒木村重一族的残酷虐杀是要向天下表示其威势,为了摈弃异己不择残酷的手段此时,要保全德川的领国,保全德川家的家臣,牺牲妻子和儿子是迫不得已此二人的死再次磨练了家康的意志,有了这样的前车之鉴,在后来夺取天下的过程中,家康能够做出更加敏锐和严峻的判断大阪之阵后丰臣方彻底灭亡,为斩草除根连秀赖与自己孙女千姬所生的遗子也一并处死于是,好多人对他的评价是“狡智酷薄”,但家康在做出这种抉择时理应也是像考虑筑山殿与信康之死时一样,他的心也是肉做的,也曾受到过深刻的伤害。
而他日后城府之深,概也因受挫多数所致 五、视怒如敌看《德川家康》,几乎绝少看到他暴怒的样子中医释义曰:“怒,病因学名词系七情之一表情因素可影响脏腑气血功能变化,甚那么导致疾病的发生气愤过度可引起脏腑气血病变《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又曰:“暴怒伤阴,怒伤肝脏腑气血病变可展现心绪急躁易怒《素问·四时刺逆从论》上说:“血气上逆,令人善怒《素问·举痛论》也说:“怒那么气上由此可见,如可正确对待自己的脾气,也是一种修身养性家康一生戎马却能活那么久,并被人戏称“老乌龟”,其视怒如敌的态度也理应是很重要的理由 六、只知胜而不知败,必害其身!《旧唐书·裴度传》曰:“一胜一负,兵家常势家康一生重大战事如下: 1560年,桶狭间之战,今川义元战死元康在旧部支持下重得三河,与织田家结盟,更名德川家康其后,与武田家联手灭今川家,夺得远江一国同时,作为织田家的同盟军,在金崎撤退战,姊归会战中,大显身手 1573年,武田信玄率大军来袭,苦战三方原之战,家康大败,幸武田信玄病重退兵 1575年,武田胜赖率军再度来袭形势危急之际,织田信长率军来援,与织田军联手大胜武田军,武田军败退 1582年,与织田,北条三家联军攻灭武田家,再得骏河一国。
本能寺之变后,正游览界的家康急切归国,潜心抚慰来投奔的武田家旧臣在羽柴秀吉东西奔驰的一年中,家康不声不响把甲斐、信浓二国纳入自己的操纵之下统领三河,远江、骏河、甲斐、信浓五国,家康即刻成为了东海的一霸 1584年,小牧长久手之战,击败羽柴秀吉的偷袭一军,羽柴家大将池田恒兴战死其后,与秀吉言和,更归顺丰臣秀吉,成为丰臣家五大老之一 1590年,加入小田原城之战后,在秀吉之命下,离开旧领地五国,得关东八国,以江户为居城江户,即今天日本的东京 1600年,关原会战,家康率领东军诸侯击败石田三成的西军,掌管大权 1615年,攻落大坂城,丰臣秀吉之子秀赖自杀 以上诸战,胜多败少不过,即便反之,家康也不会像项羽一样,自以为无言江东父老,不愿过江哪怕吓得大小便失禁,狼狈不堪也要逃回来大丈夫安惧死乎?奈何事业未成,宏图未展,此时扑倒,岂不惜哉? 七、责人不如责己记得看过一篇文章说:“责人不如责己,责己不如择己意思是说,责怪别人的错误,不如检讨自己的过失而自责不成太过,不如,选择另一个自己去对人又有对句曰:“责人之心应责己,恕己之心当恕人我想家康理应更乐于“责己不如择己”吧! 八、不及胜于过之。
我更容许翻译为过犹不及由于总觉得“不及胜于过之”怪怪的,有冒充古文的嫌疑然而在大阪落城后,家康为斩草除根连秀赖与自己孙女千姬所生的遗子也一 并处死了这算不算过之呢?可能在他看来,这不过是保住江山的必要措施罢了 历史背景: 永禄3年(公元1560年),元康(成年后的家康被今川义元赐的名)在义元的安置下,在阿古屋城近郊访问了已成为城主久松俊胜内室的母亲 竹千代(德川家康未成年时的名字)和母亲三岁就分开了,那时他母亲回到娘家,不久嫁到了久松家后来她不断地派人送来点心和衣服,可见到成年之后的儿子这还是第一次母亲大人终究见到母亲了,元康的声音哽咽了元康真想像个孩子那样上前去抱住母亲 母亲也简直不敢相信,那个三岁的孩子已经长成这么大了哎呀!已经是个仪表堂堂的男子汉罗!”这样说着,端详着元康的脸,探索着16年前那张小脸的面影眼泪大颗大颗地掉落,泪眼朦胧,只觉得胸口如被堵住,纵有千言万语也无法说出口只是用力搂紧他:“我是多么渴望你快点成长,成为了不起的人,早日回去当三河的仆人!” “是,母亲请放心”,他扬起双眉说,“不久,我要让今川以及织田、武田、北条等人都向我俯首称臣。
“说得好,这样才能告慰你父亲和祖父的在天之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