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实用的道路工程实习报告四篇.docx
29页2022实用的道路工程实习报告四篇实用的道路工程实习报告四篇 随着人们自身素质提升,我们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报告,不同种类的报告具有不同的用途你所见过的报告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道路工程实习报告4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道路工程实习报告 篇1 一、实习目的: 通过对普洱市旅游环线二号路A段的实地实习,使我对城市道路的路基处理、沥青路面的施工、道路的设计、公路桥梁的设计与施工以及其它公路相关设施的设计与布置,有了一次全面的感性认识,加深了我们对所学课程知识的理解,使学习和实践相结合 二、实习时间: 20xx年3月13日至20xx年4月17日 三、实习地点: 普洱市旅游环线二号路A段 四、实习内容: 路基部分 路基的实习主要在二号路的部分施工工地包括了地基处理、路堤、桥涵等内容 1、路基处理: 该路段位于湿陷性黄土地区,处理办法就是换填土法就是将上面80公分路床范围内的多余的土全部挖掉,然后分层回填上50公分的素土,上面是沙粒但是这种情况很不好的一点就是沙粒遇到水之后,水还会下渗到路基的黄土上,破坏了了其稳定性于是对原设计进行了变更,就是将原来80公分的土挖掉,先进行全段碾压,碾压后回填上40cm素土,再上面40cm 5%的石灰土,然后在两侧设计盲沟。
对于湿陷性黄土有两种处理方法:一是冲击碾压,二是强夯法 另外,对结构物的处理由于湿陷性黄土对结构物会有很大的影响,处理方法就是先把基坑开挖,然后用机械进行强夯,保证结构物安全 对于路堤的处理,用碾压夯实法提高稳定性方法是先原地面进行碾压,用灌沙法测密实度压实是应注意:相邻两次的轮迹应重叠轮宽的三分之一,保持压实均匀,不漏压,对于压不到的边角,应辅以人力或小型机具夯实压实全过程中,经常检查含水量和密实度,以达到符合规定压实度的要求 2.沥青混合料的拌制与运输 在工厂拌制混合料所用的固定式拌和设备有间歇式和连续式两种 在拌制沥青混合料之前,应根据确定的配合比进行试拌试拌时对所用的各种矿料及沥青应严格计量通过试拌和抽样检验确定每盘热拌的配合比及其总重量(间歇式拌和机)、或各种矿料进料口开启的大小及沥青和矿料进料的速度(连续式拌和机)、适宜的沥青用量、拌和时间、矿料和沥青加热温度、以及沥青混合料出厂的温度对试拌的沥青混合料进行试验之后,即可选定施工的配合比 材料的运输是靠卡车直接运到施工路段进行摊铺 3.铺筑 铺筑工序如下: (1)基层准备和放样 面层铺筑前,应对基层和路基进行检查处理,确保道路的基层和面层有很好的黏结,减少水分浸入基层。
(2)摊铺 沥青混合料可用人工或机械摊铺,高等级公路沥青路面应采用机械摊铺 (3)碾压 沥青混合料摊铺平整之后,应趁热及时进行碾压碾压的温度应符合规定的要求压实后的沥青混合料应符合压实度及平整度的要求,沥青混合料的分层压实厚度不得大于10cm 沥青混合料碾压过程分为初压、复压和终压三个阶段,并确保路面表面的平整 4、接缝施工 沥青路面的各种施工缝(包括纵缝、横缝、新旧路面的接缝等)处,往往由于压实不足,容易产生台阶、裂缝、松散等病害,影响路面的平整度和耐久性,施工时必须十分注意本路段采用的半幅机械施工,中间设计有分隔带在施工中有两台机械同步摊铺,则机械间的纵缝应注意处理 5、排水设施 整个路面为一个拱型,所以一般路面采用坡面向两侧漫流,流入公路两边的边沟中排走;在道路曲线的地段,公路外侧设有超高,采用单面排水,在中央分隔带设有雨水管道,收集曲线外侧路面的雨水,再由路基下敷设的横向排水管流入边沟 五、实习总结 : 通过这次旅游环线的实习,使我们对城市道路的路基、路面的设计与施工有了一次比较全面的感性认识,进一步理解接受课堂上的知识,使理论在实际的生产中得到了运用近年来,我国的公路事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并且其需求也越来越大,这对于从事道路的工作者来说,既是一个机遇,也是一个挑战。
作为将要走出学校的学生来说,更应该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加强实践和设计能力,这样更有利于将来的发展,使自己在此领域内也有所作为道路工程实习报告 篇2 路线勘测实习是土木工程专业(道路工程方向)的一项重要教学环节,实习时间在第8学期开学第2、3周通过实习,达到理论联系实际,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本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动手能力,以及独立判断的处理问题和工程设计能力,为将来从事道路工程勘测设计奠定基础 实习一般要求结合生产或在实习基地模拟生产任务进行,并按公路测量队的编制,每个同学必须完成公路测量队各作业组的训练,掌握各组的基本操作,完成一条实际道路工程的勘测任务及部分设计工作 一、实习的任务、目的和要求 实习的任务: 初测是两阶段设计第一阶段(初步设计阶段)的外来勘测工作 初测的目的是根据计划任务书确定的修建原则和路线基本走向,通过现场对各有价值方案的勘测,从中确定采用的路线,搜集编制初步设计文件的资料 初测的任务则是要对路线方案作进一步的核实落实,并进行导线、高程、地形、桥涵、路线交叉和其他资料的测量、调查工作、进行纸上定线和有关的内业工作。
公路道路定测、即 定线测量,是指施工图设计阶段的外来勘测和调查工作其具体任务是:根据上级批准的初步设计,具体核实路线方案,实际标定路线或放线,并进行测量详细和调查工作 实习目的: a)了解公路测量队的组队、测设准备、公路视察及前站工作 b)实地参加公路选线、测角、水平、断面、桥涵、调查、内业各组的工作,并掌握各作业组的基本训练 c)学习路线而布局的基本方法,了解路线方案比较的方法,公路路线线形的概念,进一步加深课堂所学勘测知识学习公路各种曲线的敷设方法,基本能掌握各类地形、地物下曲线的运用和测设 d) 熟悉测工的工作方法,并进行测工的基本训练 e) 完成实习报告 实习的要求: 1、注意事项: ①实习期间,注意安全 ②爱惜公物,丢失、损坏仪器者、按有关规定赔偿 ③爱护实习场地环境,不得乱涂、乱写、乱画,写桩用粉笔或记号笔写,不得用油漆写 ④实习期间,缺席三分之一者,无实习成绩不在规定时间内提交实习成果者,无实习成绩 2、每组提交的实习成果: ①测角、中桩、水平、横断面、调查原始资料 ②全线带地形图(1:1000) 3、每位学员提交实习成果: ①实习报告一份。
要求打印,字数不得少于5000字 ②实习日记用学校统一的本子写) 二、实习的时间、地点和安排 1、时间安排: 学生领仪器时间:第二周星期一下午3点 学生还仪器时间:第三周星期五上午10点 2、实习指导老师: 3、实习地点: 院内实习基地(注意每组路线长度不得少于700米) 4、分组: 每班分1、2、3三个小组,实行组长负责制(分组名单和组长由班委会确定) 本小组成员如下: 组长:傅启华 组员:李行伟 彭海军 舍力古冷 傅启华 袁可 吴绍江 余波 岳兴鸿 陈睿 5、控制资料: 1组:起点里程:K1+000 BM1=150.25 3级公路(设计车速为30KM/h) 2组:起点里程:K2+110 BM1=233.23 3级公路(设计车速为30KM/h) 3组:起点里程:K3+235.25 BM1=361.60 3级公路(设计车速为30KM/h) (本组为第一组) 三、实习的内容及体会 实习内容: 20xx年三月三日,全体组员在实验大楼领取仪器,并检查仪器完备后,在指导老师李松青教授的带领下,确定了本组路线的起点,终点以及两个水准点 由于起终点指导老师已给定,按照要求,路线里程要求不得小于700m,经过指导老师的提醒,我们大致定出了路线走向,然后,我们综合考虑了路线不能占用建筑物等因素,初步定出交点,其中包括一个一个虚交。
由于路线较短,所以定交点时我们采用的目测,根据路线大致走向,在几个需要转角的地方以能看见前后焦点为标准,综合与附近建筑物的关系,以站在中间转折点的同学为准,对两边交点进行调整最后用记号比将各点做好记号,以便于后续工作,因为后面曲线敷设以及地物测量主要由交点控制这只能在路线较短的情况下才适用,如果路线较长则应该以以下方法确定交点 前点一般有1~2人担任(需要放坡时两人)其主要工作是:根据路线走向,通过调查,量距或放坡,确定路线的导向线,进一步加密小控制点,插上标旗(一般可用红白纸旗),供面定线参考中点一般由2人担任其主要工作是:根据技术标准,结合地形及其它条件,修正路线导向线用花杆穿直线的办法,反复插试,穿线交点,并在长直线或相邻两不通视的交点间设置转点,最后选曲线半径及其有关元素后点一人其主要工作是用森林罗盘仪初测路线转角以供中点选择曲线半径用;钉桩插标旗;并给后面的作业组留下半径及其他有关控制条件的纸条 20xx年三月四日,本组主要进行了测角与基平由于本组共有九名组员,为了合理安排工作,将组员分为两个小组一组测角,一组测基平本组导线测角由五人组成,一人操作仪器,记录计算一人,固桩一人,插杆跑点两人。
其主要工作内容如下: 标定直线:对于相对长或直线间的地形起伏较大时,为保证中桩组量距时穿杆定线时的精度,导线测角组应用经纬仪在其标定的若干导向桩,供中桩组穿线临时使用 修正点位:是指两交点互不通视时,选组在中间加设的转点(ZD)因花杆穿线不能保证三点在一条直线上,为此,导线测角组用经纬仪进行穿线对交点位置的微小修正工作,修正点位,正倒镜的点位横向误差每100m不能大于 10mm在限差之内,分中定点 2)、测角与计算 ①测右角 路线测角一般规定为测右角(即前进方向与右侧路线的夹角) 右角用不低于J6级的经纬仪,以全测回(即正倒镜法)观测,两次观测差不超过1’,最后取值精确到1’ ②计算转角 右角按下式计算: 右角=后视读数-前视读数 当后视读数小于前视读数时,应将后视读数加上360度,然后再减去前视读数 基平的分工及内容:基平的主要任务是定出起终点的高程,并沿途敷设水准点以便以后采用本组的分工为一人操作仪器,一人立尺,一人记录计算,一人查看地形作沿途水准点的记号误差要求为两次测量的高程差不得大于30 mm 20xx年三月五日,主要进行测距与敷设中桩首先我们通过计算,由交点分别量取长度T,得出圆曲线上的ZY、YZ点的位置,记号笔作上记号。
再根据QZ点与各点角度坐标特征,通过经纬仪测角、皮尺量距来定出QZ点在现场的位置并用记号笔作上记号同理,曲线上的百米桩以及20m桩也由此定出,并记号笔作上记号对于直线部分,用经纬仪定出在直线上的各点,再用皮尺来量出和20m桩并打桩或用记号笔作上记号相关工作的求:误差不得大于50 mm由于我们第一个交点就是虚交,曲线上主点的敷设相对比较麻烦,所以在天黑收工之时我们仅仅敷设完了虚交处的曲线 测距离时,我们采用经纬仪定出直线上的各点,用标杆立上再用皮尺沿标杆拉来测出距离以供计算里程桩号所需对于曲线上的各点的则是先通过计算得出相关角度,长度数据后用经纬仪来确定相关的里程、桩号 20xx年三月六日,继续敷设曲线,中桩,中平组同步进行中平有了前一天的经验后,曲线敷设的速度明显提高了,而中平组的组员相当聪明,在基平时沿途敷设了一些特殊的水准点,通过这些点来测量出沿途各桩号的高程,大大简化了工作,所以,在工作中随时都应该思考,选择科学的工作方法,以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