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人教版中段习作教学序列的思考与重构.doc

7页
  • 卖家[上传人]:宝路
  • 文档编号:21748146
  • 上传时间:2017-11-24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58.35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人教版中段习作教学序列的思考与重构——以人教版三上习作教学实践为例浙江温州瓯海实验小学 章秀平【摘要】习作能力是学生语文综合素养体现,习作教学也是语文教学中重难点小学中段是学生从低段写话过渡到高段习作训练的关键时 期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在习作内容上要关注学生实际生活,习作形式上鼓励不拘一格自由表达,并且能养成反复修改的习惯,同 时特别强调 要让学生在习作中体验到习 作的自信与快乐人教版中段教材在习作教学序列采用专题编排,提供 习作范围内,形式多样让学生在习作中认识习作这 种编排有一定合理性,但在实际操作中有着内容过于繁杂、形式 过于多样,同时习作修改意见又体现不明显的不足本文 试着对三上 习作教学序列进行重新调整与修改,将更关注学生的习作 兴趣,把 习作需要摆在首位;在习作内容编排上更关注学生现实生活, 让学生的习作建立在一定 实践体验基础上;遵循 习作规律,对整册习作进行统盘考虑,前后 习作有一定关 联与递进性;并提出切 实的修改要求,让学生知道改什么、怎样改,使习作修改更常态化以此尝试改 进中段习作教学,让习作变得更有趣更有效些关键词】 习作要求 习作序列 序列重构习作能力是学生语文综合素养体现,习作教学也是语文教学中重难点。

      对习作教学的探索与实践可以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学生语文素养这种提高要求教师必须对习作教学本身有一个准确定位与合理解读小学中年级是学生从低段写话训练到高段习作训练的过渡阶段,它对培养学生习作态度、训练习作能力与养成习作习惯方面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纵观人教版中段教材的习作编排,在实际操作中还存有很多困难本文尝试对三上习作教学序列结合自己教学实践进行重新调整与整合,以促进中段习作教学的改进一、中段习作要求解读习作是语文教学重要组成部分, 《语文课程标准》各学段学习目标、教学建议与评价建议等都有较明确的规定与指导中段习作教学要求主要体现以下几方面:1、注重兴趣,培养自信学生习作是一种学习,与作家写作行为有着根本区别从低段写话过渡到中段习作,是一个质的跨越,更需要激发学生对习作的信心与兴趣课程标准在第二学段目标中提出要让学生喜欢习作, “乐于表达” “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并能从中获得成就感与自信心这种积极情感对其习作态度、习作习惯养成影响深远22、关注生活,贴近实际学生习作是为了训练语言、交流想法与提升语文素养的一种手段这种习作是“我手写我心”的表达,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语言表达看到的、听到的或是感受最深的内容,特别强调写真事、抒真情、表真意,切忌假话、空话、大话。

      3、减少束缚,自由表达“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 ,初级阶段的习作行为需要给学生自由广阔的空间,在表达内容表达形式上不作出过多限制,鼓励并尊重学生以儿童的眼光、儿童的视野与儿童的语言方式来自由抒发只有空间大了,视野宽了,学生的表达才能自由4、反复修改,养成习惯“好文章是改出来” ,这是文学大师鲁迅先生的切身体会,古人尚且为推敲一字,捻断千根丝的毅力习作能力提高在很大程度就在反复推敲中获得培养学生对自己习作反复修改的习惯需从小养成第二学段目标就有“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的修改要求 二、中段习作编排特点人教版中段习作编排不同于低段写话训练,下面以人教版三上习作编排(如下表)为例来谈谈中段习作编排特点次序 单元专题 习作内容 教学要求1 多彩的生活 写写自己的课余生活 把自己课余发生的事写下来2 名人故事 写身边熟悉的人 选择自己熟悉的人值得写的一件事写下来3 心中的秋天 写一幅秋天的画 看图写一幅秋天的画并能与同桌交流再修改4 细心观察 写一则观察日记 仔细观察一种事物将它写下来,并能与同学交流再修改5 灿烂的中华文化写生活中的传统文化 将综合实践活动中搜集到的资料或看到、听到的内容,整理以下,写成习作。

      6 壮丽的祖国山河写自己去过的地方 抓住这个地方的特点,把这个地方的景物写清楚、具体、吸引人7 科学的思考方法编一个童话故事 借助动物图象,展开想象,编写动物之间可能发生的事并与同学交流再修改8 献出我们的爱 自由习作 内容不限,体裁不限制,写完后并能再修改1、围绕专题安排习作中段教材以专题式整合语文学习各个内容,精读课文、略读课文、习作、口语交际、综合实践活动等,围绕一个专题展开习作编排最显著特点就是与单元主题紧密联系,读什么写什么比如三上第二组“名人故事 ”,讲的是列宁、高尔基、李3四光等这些中外伟大人物小时候的小故事文章表达特点是通过一个小故事,运用人物的语言与行动来反映人物品质语文园地中的习作就是安排写一写自己所熟悉人的一件事这种编排方式为学生习作从主题把握与表达方式都作出很好的示范,适当降低习作难度,同时又能深化阅读主题,达到相得益彰的效果2、提供范围训练习作中段学生初次接触习作,鼓励学生不拘形式的表达是课程标准积极倡导的基本理念之一所以三上教材在习作内容上规定一个基本范围,至于具体到写什么与怎样写等方面,就给了学生广阔的空间如:写“自己去的地方 ”,只提示学生这次习作的内容是介绍一个自己去的地方,把印象深刻吸引人的地方写下来。

      至于选择怎样的地方,如何表达等等方面一概自主选择,给予学生广阔的空间特别是在第八组“献出我们的爱”这一阅读主题时,就给予学生完全的自由,连习作的范围都没有规定,一切习作主动权完全掌握在学生手中3、形式多样认识习作中段教材在习作内容编排上非常丰富,比如三上教材中有写人的:写身边熟悉的人;有写事的:我的课余生活;有写观察日记的:观察一种事物,并将它写下来;有写调查报告的:进行综合实践活动收集身边的传统文化并将它写下来;有看图想象的:写一幅秋天的画;有展开想象写童话故事的等等习作形式也很多样:有写人的,记事的,观察日记,调查报告,看图写话,童话故事等等丰富的内容与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认识到习作内容可以丰富多彩,习作形式也是可以自主选择不拘形式,为学生进一步学习习作做了较好的启蒙与铺垫三、中段习作序列思考结合课程标准中关于第二学段的习作教学要求与人教版教材编排在实际操作中存有一些问题1、习作内容联系不紧习作内容虽然非常丰富,但每册教材中八个习作内容并没有一个内在的核心,相互之间几乎没有关联,跳跃性非常强如三上第一次是关于写事,第二次转变为写人,第三又成为看图写话的,每一次都是蜻蜓点水,并没有一点深入与提炼的可能。

      这种强烈的跳跃性给学生丰富的内容,但在习作技能训练上体现得很不明显不同的习作内容习作类型总有一个基本的表达特点,比如写人的更关注人物的语言与行动,写事的需要交代事情的起因、经过与结果等等内容繁多,形式繁杂,一学期下来没有给学生留下一点系统的印象42、习作要求提示不明任何一种学习都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习作教学也应如此习作作为一种语文能力,它既需要有一定的言语准备,更需要一定的技能掌握,而不是放任自流式的随心所欲教材在编排习作时,需要考虑到前后相互间对习作技能的逐渐深入过程,但中段教材中关于习作教学的要求就显得非常不清晰同时这些要求的模糊就带来了习作评价的模糊比如三上第一组单元要求写“ 我的课余生活” ,并没有在习作技能上有过多提示,也难以有一定的尺度去评价一篇习作在三年级上册达到何种程度3、习作修改体现不足修改,是学生从小就要养成的习惯作为一种习惯养成,应成为每一次习作的必备要求教材如有对不同年级学生在习作修改上有不同的要求与指导提示,使学生不仅知道要修改,而且能把握“怎么改” ,那么学生习作修改能力形成与习惯养成会更有成效三上教材中有四次提到要求学生能将习作与同学交流并根据他们意见进行修改,但在如何修改的指导还是很模糊。

      比如,在三上要求学生能修改一些错别字,标点符号准确使用,尽量能使语句通顺等等都是学生经过努力可以够得着的要求但教材在这方面并没有一定的明确要求四、中段习作序列重构的几点思考1、习作序列的重构基于对中段教材习作教学序列编排在实践操作中存在的问题与思考,本人尝试着结合本校学生的现实生活,遵循学生习作学习心理,对中段习作教学序列进行重新调整与编排以三上为例,重构如下:次序习作内容 习作要求 习作条件 教后反思1 我最喜欢——能较为清楚明白地写自己课余最喜欢的某一项活动或是某件事师生初次见面,相互之间有了解的需要,同时又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基础,收集了一定的资料每个孩子都有话说,并且都能具体介绍一件事,但是很遗憾的是孩子 们的课余生活单调得令人震惊,电脑 游戏几乎成为大部分人的首选2 跳蚤书 市能写清楚参加跳蚤书市时自己的所见、所闻与所感学校开展金秋读书节活动,这一系列活动中有一个“跳蚤书市”,学生在 这个市场上买到了自己喜欢的图书,同时也运用各种方法卖出了自己的旧书,充分体验到所有参加的孩子都能饶有趣味的表达自己参加跳蚤书市的过程,并且也表达了这次收获以及遗憾内容丰富,表达流畅5收获的喜悦与自信。

      3 秋游——能较有条理地介绍自己秋游的经过,并能将印象最深刻的具体写学校大队部安排了一次全校学生的秋游活动学生非常兴奋,纷纷做了充分准备工作,热切地期待这一天的到来秋游留给他们的印象是非常深刻的对孩子来说,兴奋的可能并不是秋游本身到哪里去游,游玩了什么只要是能放下书本,走出校门,跟同学们一起出去旅游,本身就是令人非常期待的所以在习作中可以读到大家 对秋游前一天的准备与期待印象最深,也更令人感动对于旅途景区的景点描写倒不是很出彩那又如何,只要是孩子们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 让习作成为表达需要就可以了4 ——的秋天到生活中寻找秋天,并将自己所看到的有一定顺序表达出来这个秋天特别漫长秋天的景色也在大自然的怀抱里显得愈发浓烈,与其从文中图中读秋天,不如来到现实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去切实感受一下真实的秋天孩子们的感受是感性的,他们 往往先是从自己的同学们身上的感受到秋天,比如与夏天不一样的穿着,早上起床时间变化等,进而留心观 察到校园中的一草一木还有些孩子都在周末切身体验了一下收获的秋天5 猜猜他是谁写这位熟悉的同学的一、二件事,体现他的特点品德与社会学习了“我和我的同学”专题经过两年的相处,同学之间已经都比较熟悉了,所以选择其中的一个同学谈谈他的特点,并且能用曾经一二件事情来说明,采用猜一猜的游戏形式,猜对越多也就意味着特点抓得越准。

      有专题学习作为铺垫,有两年相 处经历作为积累,再加上一个生动 的形式,学生的兴趣非常高很希望能更加准确地表达这个人的主要特点, 让所有的人都能猜出他是谁但是,一些孩子对与同学相处事件中提炼出一个特点来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另外,让人感到惊讶的是大部分孩子总是对别人的缺点看到多,也喜欢津津 乐道,可见相处的艺术与价值引导还要重视6 小明怎么啦?看图,展开合理想象,把故事写清楚、完整想象,是低段孩子最擅长的事情提供给孩子一幅图,让他们猜一猜图中的人怎么啦,发生了什么事他们都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展开丰富想象,编出合情合理的故事看图,是一种启发;想象,是一种本能绝大部分孩子都能根据图意编出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而且故事的内容也是千姿百态,少有雷同这份成功依赖于图片本身广阔的想象空间,还有贴近学生实际的生活经验7 我爱童话看图,展开合理想象,编写一个自己喜欢的童话故事童话,与孩子有天然的联系很多孩子都是读着童话故事长大的给孩子一个想象的窗口,他们想象的翅膀可以飞得很远表达,真的成为了需要童话故事精彩纷呈,让人流连 忘返习作,不是指导出来的,而是在不断的阅读中滋养出来 “以内养外”,才是真的美8 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略读《神笔马良》的故事,展开合理想学习完《神笔马良》的故事之后,孩子们都为马良那支神奇的笔而好奇。

      这时,就神笔马良故事真是一个神奇的力量它激发了孩子又一次想象的翅膀心有多宽,想象就有多样远6神笔 象,编写故事 将这只笔放到学生的手中,也会有不一样的精彩产生2、重构的主要特点(1)习作需要是首。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