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高教师观察能力的相关措施.docx
7页提高教师观察能力的相关措施 许赛观察能力是教师必备的基本技能对于儿童,我们唯有潜心观察,客观记录,全面解读,才能慢慢走进幼儿的世界,知道怎样的行为才是最适宜幼儿的但是,观察是一项—直被高调提及,却较少被真正实践的“重要行为”为切实有效地提高教师观察、了解和评价孩子的能力,我园开展了线性“有效观察”教研活动一、教研目標我们的教研目标主要有三点:第一,提高教师在一日活动中的观察和评估能力;第二,提高教师撰写观察记录的能力;第三,提高幼儿保教质量,提升办园品质二、具体措施(一)全面调研,聚焦问题我们以问卷的形式调查了解了教师对“观察”的态度与疑问,并针对教师在一日活动中的观察进行调研,最后总结出五个最集中的问题:幼儿人数多无法顾及,不知道观察是否正确,没有实践观察与记录,不知道如何进行分析,不知道观察后怎么办(见图1)然后,我们聚焦问题,制订相关研究方案二)理论先行研读孩子观察是教师了解幼儿的第一步,观察记录能帮助我们发现幼儿的强项与弱项,知道他们的学习及思考过程,是评价幼儿的有效方法之一通过观察记录,能促进教师发现幼儿的行为及学习方式,帮助教师及时调整规划教学活动,以尊重幼儿的兴趣及需求。
美国学者山姆麦索尔斯在其《作品取样系统》中强调,最好的评价儿童表现的方法,除了研究儿童的表现本身以外,别无其他他还详细介绍了观察记录的方法及幼儿发展的指标参考我们要求每位教师先通读一遍该书,进行专门的教研学习,运用作品取样的方法学习观察、理解、分析、判断和指导儿童,达成共识其次,我们要求每位教师都必须认真研读孩子,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制订每个年龄段的发展评估指标,进行全园性学习另外,我们还针对“观察法在幼儿游戏中的运用”“学习型区域活动中教师的观察和介入”等问题,重点组织教师开展相关教研活动及专业技能学习三)介入隐身,全园研讨幼儿园以学习型区域活动为载体,罗列了“学习型区域活动中观察什么,怎么观察”“教师何时介入,何时隐身”等问题,采用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的方法,根据实情制订分层、递进的方案,并有步骤地开展为学习如何观察孩子,我们要求教师根据自己的专题观察任务,在区域活动中重点观察3~5名幼儿观察并记录幼儿的行为,判断和识别孩子的兴趣需求、经验水平、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在此基础上提出应对策略在将近一个学期的时间里,全园每位教师都学习观察并撰写了近十篇连续性观察记录,初步学习了客观观察与描述、行为识别与判断,以及提出有针对性的应对调整策略。
见表1)1.全园性观察评价以学习型区域活动为载体,确定主题“观察与发现”“分析与调整”“介入与不介入”,全园教师观摩研讨,反馈小结,反思跟进1)确定观察点:中、大班的观察点为幼儿区域活动中的专注度,小班观察点为幼儿的有序性2)确定观察方式:在时间段内普查获取数据样本,然后按照“好、中、弱”进行百分比分析数据,结合实情策略跟进,注意“面向全体、关注个体”的原则,采用长线跟踪记录的方式,体现孩子的发展轨迹3)时间贯穿一个学期:开学初各班普查,交流,制订实施策略;学期中再次普查,自我对照,分享经验;学期末最后进行普查,总结经验,选两个班级开学初和期末进行监测2.分层积累观察经验由于教师层面不一样,我们采取了金字塔式的指导方式,对不同教师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如以“介入与不介入”为主题,请青年教师撰写1~2篇观察笔记进行交流分享骨干教师寻找案例阐述自己的观点,阐述时需要考虑以下几方面问题:我的介入会不会影响或打断幼儿的游戏?会抑制他们独立探索吗?会丰富幼儿的学习经验吗?如果不介入会出现什么情况?介入和不介入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通过这样的分层学习、引领、帮带、碰撞,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在已有基础上都积累了丰富的观察经验,达到了双赢的效果。
我们通过教师的观察记录表发现,教师在撰写分析反思及对幼儿进行评价报告时,需要将很多信息综合起来,比较全面地反映孩子的学习发展过程,因此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但是,每位老师都进行了尝试,并在教研活动中积极展示和探讨,虽然结果不尽如人意,但毕竟开始了新的有意义的尝试!(四)记录分析,促进提高学期初,我园教研部门统一了教师们的观察记录表观察记录表要求体现三方面内容:幼儿表现、教师回应和诠释(为什么)除学习型区域活动外,教师还可以观察记录幼儿一日活动中的个体行为,每月向教研室递交1~2篇观察记录,定期研讨业务园长和教培专干每次研讨前都认真研读分析,随机下班观察教师行为,有重点地就其中1~2个问题进行剖析,要求教师互相阅读这样,研讨会的目的性就会增强,其效果也会更加明显,在提高教师记录分析能力的基础上,逐渐提高了教师观察的目的性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我们鼓励教师对同一个幼儿进行连续观察,或对某—组幼儿的某一项活动进行连续观察只有在连续观察中,教师们才能全面了解孩子,发现幼儿自主学习的可能性和自身具有的创造性例如,在“接龙”游戏中,孩子们一开始没有按照规则进行,而是把扑克牌当成多米诺骨牌来玩,让教师很担心。
尽管如此,教师仍尝试安静地观察和耐心地倾听孩子,了解并接纳他们的游戏意图和操作方式,不把意志强加给幼儿连续的观察使教师发现,孩子们在不断创新和求异中增加了游戏的难度,如让骨牌拐弯、过桥,甚至爬坡和钻洞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不仅体会到了力的存在与作用,也体验到了同伴共同游戏的乐趣,发展了合作意识和能力也许孩子们的操作方式背离了原有的规则和教师的初衷,但他们所获得的发展是超乎想象的通过观察记录,教师们明确了在没有弄清楚幼儿真实意图时,不要轻率地定性孩子某些“违反常规”或“怪异”的行为,要相信每个孩子都怀揣着美好的愿望教师应设法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提供环境支持他们进一步发展而要做好这些工作,最重要的前提就是观察幼儿,全面评估和了解他们的需要三、思考通过开展“有效观察”教研活动,我们获得了较大的收获:第一,教师研读各个年龄段孩子的能力增强,体会到每个孩子都是独特、有优点的;孩子们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需要教师不断关注、支持和鼓励第二,连续观察有助于教师全面了解孩子,有效地提高了教师的观察评估能力,使教师的回应互动更加有效第三,通过观察记录教研活动的开展,可以促进全体教师的专业化思考与实践能力。
有收获就有不足,我们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要记熟每个孩子的五大领域发展指标还有一定难度,教师对幼儿现有经验的了解直接影响其介入方式及评估能力,任重而道远第二,教师在一日活动中的布局和站位直接影响观察的广度和深度第三,教师在描述幼儿行为时总是将客观真实与自己的想象交织在一起,在“我看到的”描述中仍隐藏着“我想到的”通过观察,教师不仅亲眼见证了孩子们的各不相同,还发现了每个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可以说,观察让每一位教师都深刻地体会到了专业成长的快乐,而随着对观察记录的深入学习,相信教师们的观察会更加客观真实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