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辽宁省大连协作体1011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doc
11页辽宁省大连协作体10-1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满分:150分 时间:150分钟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每小题3分)荀子的文学创新兴盛于汉代、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一大特殊文体的赋,前人多从文体流变探其渊源,如“赋也者,受命于诗人,拓宇于楚辞也”(《文心雕龙·诠赋》)这主要是从汉赋形式的演变上,探求其受诗、骚等前代文学样式的影响与联系但真正自觉地去进行赋的创作并对汉赋产生重大影响的第一个创赋人和奠基者,应该是荀子荀子是第一个以赋命篇的人他的著作《赋篇》包括《礼》、《知》、《云》、《蚕》、《针》等五篇其中,有对礼、智等抽象的精神产物的形象化描写,也有对云、蚕、针等具体事物的逼真摹写在形式上,采用主客问答方式,句式以四言为主,杂以五七言或多言,善用排比,韵散间出在手法上,则铺陈回环,绘声绘色这些都是后来汉赋作者所全面继承并发展的大赋特点,这应该是严格意义上的最早的赋看来,荀子不仅是赋的创名者,也是赋作范式的创制者这说明赋之最早出现应是荀子创新性文学实践的结晶当然,赋体在汉代蔚为大观,类型繁多,其发端和起源,也不会是单一的但是荀子作为第一个自觉进行赋创作的人,应是体物赋的创始者。
清人王芑孙在《读赋卮言》中说:“相如之徒,敷典摛文,乃从荀法”说得更确切、通俗一点,就是所谓体物模型的典型的汉大赋是以荀子作赋之法来创作的荀子的文学创新,还反映在他的作品《成相篇》上该篇充分吸收民间弹唱文学的营养,以三七加四七的句式,写出极有弹弦节奏特点的韵文作品例如:“请成相,世之殃,愚黯愚黯堕贤良;人主无贤,如瞽无相何伥伥从通篇来看,内涵丰富,亦论亦述既用这种弹唱之词来阐发深刻的治国之理,又用来叙说曲折的历史故事在形式和表现上,则曲调简短,极富民间劳动的节奏感,且足格联章,首尾完整,有辞尽意足之妙荀子的这种文学创造,对后代文学产生了重大影响唐宋以后勃然兴起的弹词正是继承了荀子所创制的这种弹唱文学的特点,才成为以叙说故事为主,深受民间喜爱的文学范式的荀子的文学创新动力,有其独特的文化之源他虽为战国后期的赵国(今山西安泽人,但他“年十五游学于齐”,在齐国的学术文化中心稷下学宫曾“三为祭酒”,“最为老师”晚年又在楚国受到春申君的推重和赏识可见他的一生除曾短时游秦、赵等国谋仕不遂之外,大部分时间是在齐、楚两国度过的而在被孟子称为“王者之迹息而诗亡”的战国时代,“唯齐、楚两国颇有文学”当时的齐、楚两国,先后形成稷下和兰陵两个文化中心,形成肥沃的齐楚文学土壤。
荀赋五篇,全以隐语写成,说明其产生与隐语风习有直接关系《文心雕龙·谐隐》中即有“楚庄、齐威,性好隐语”的记载,这说明齐、楚两国都有好隐语的风俗而《史记·滑稽列传》中记载的“齐威王之时喜隐”,《新序》记载 “齐宣王发隐书而读之”的事,也说明隐语在齐国可能已发展成一门系统的学问而有着更有效的传播正像以隐语来写作的荀赋,只有在齐、楚这样丰厚的隐语土壤中才能培育一样,荀子的颇多文学创新成就,就是“齐楚两国颇有文学”的时代结晶1.下列对文中《赋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赋篇》在我国文学史上应该是严格意义上最早出现的赋,它是荀子致力于创新性文学实践的结晶 B.《赋篇》内容丰富,对礼、智等抽象的精神产物以及云、蚕、针等具体事物有着形象而逼真的描写 C.《赋篇》充分吸收民间弹唱文学的营养,在形式和表现上,足格联章,首尾完整,有词尽意足之妙 D.《赋篇》以隐语写成,采用主客问答式,以四言为主,善用排比,韵散间出,铺陈回环,绘声绘色2.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赋兴盛于汉代,汉赋受《诗经》、《离骚》等前代文学的影响,是自觉全面地继承荀子的创作思想而形成的文学样式。
B.汉赋蔚为大观,类型繁多,所谓体物模型的汉大赋是其中典型的代表,荀子创造的体物赋应是汉赋的发端和起源 C.荀子《成相篇》的艺术创作范式,直接影响到司马相如等人,他们或阐发深刻的治国道理,或叙说曲折的历史故事 D.荀子在齐国游学从教多年,晚年又在楚国受到推重赏识,齐、楚两地的丰富阅历,对他的文学创新起到了重要作用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或推断错误的一项是 ( ) A.荀子的文学创新源于肥沃的齐楚文学的土壤 B.隐语作为齐国的一门系统的学问,是荀子创作的一个重要特点 C.荀子文学创新的成功说明文学源于生活,深厚的文化底蕴能催生新的文学成果 D.赋兴盛于汉代,起源于战国二、古诗文阅读(30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许善心,字务本,九岁而孤,为母范氏所鞠养幼聪明,有思理,所闻辄能诵记,多闻默识,为当世所称家有旧书万余卷,皆遍通涉十五解属文,笺上父友徐陵,陵大奇之,曰:“才调极高,此神童也起家除新安王法曹 陈亡,善心衰服号哭于西阶之下,藉草东向,经三日善心哭尽哀,入房改服,复出北面立,垂涕再拜受诏明日乃朝,伏泣于殿下,悲不能兴上顾左右曰:“我平陈国,唯获此人。
既能怀其旧君,即是我诚臣也左卫大将军宇文述每旦借本部兵数十人以供私役,常半日而罢摄御史大夫梁毗奏劾之上方以腹心委述,初付法推,千余人皆称被役经二十余日,法官候伺上意,乃言役不满日,其数虽多,不合通计,纵令有实,亦当无罪诸兵士闻之,更云初不被役上欲释之,付议虚实,百僚咸议为虚善心以为述于仗卫之所抽兵私役,虽不满日,阙于宿卫,与常役所部,情状乃殊又兵多下番,散还本府,分道追至,不谋同辞今始一月,方始翻覆,奸状分明,此何可舍苏威、杨汪等二十余人,同善心之议其余皆议免罪炀帝可免罪之奏宇文化及杀炀帝之日,隋官尽诣朝堂谒贺,善心独不至许弘仁驰告之曰:“天子已崩,宇文将军摄政,合朝文武莫不咸集天道人事,自有代终,何预于叔而低徊若此!”善心怒之,不肯随去弘仁反走上马,泣而言曰:“将军于叔全无恶意,忽自求死,岂不痛哉!”还告唐奉义,以状白化及,遣人就宅执至朝堂化及令释之,善心不舞蹈而出化及目送之曰:“此人大负气命捉将来,骂云:“我好欲放你,敢如此不逊!”其党辄牵曳,因遂害之节选自《隋书》卷五十八)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垂涕再拜受诏 涕:眼泪B.初付法推,千余人皆称被役 推:审问C.法官候伺上意,乃言役不满日 候:等候D.虽不满日,阙于宿卫 阙:空缺5.以下句子中,全都是表明许善心忠诚于隋朝的一组是(3分) ①善心哭尽哀,人房改服 ②善心怒之,不肯随去 ③善心衰服号哭于西阶之下④何预于叔而低徊若此 ⑤忽自求死,岂不痛哉 ⑥善心不舞蹈而出A.①②④ B.①③⑥ C.②④⑥ D.③④⑤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许善心自幼聪明,所听到的当时就能记下来,家里有旧藏书一万多卷,所涉猎的范围很广,被徐陵称为神童。
B.许善心对陈朝十分忠诚,深受隋文帝赏识,认为他既然能怀念旧日君王,也就是我朝的忠臣C.许善心认为宇文述在侍卫中抽调士兵役使不满整天,虽然有缺于宿卫,但与平常役使这些部门的情况没有什么不同D.宇文化及派士兵捉他到朝堂,又下令释放了他,许善心没有拜谢就出去了,化及认为他心中有很大的气愤,就害死了他7.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十五解属文,笺上父友徐陵,陵大奇之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今殆一月,方始翻覆,奸状分明,此何可舍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其党辄牵曳,因遂害之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送韩十四江东觐省① 杜甫 兵戈不见老莱衣②,叹息人间万事非 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闱? 黄牛峡③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 此别应须各努力,故乡犹恐未同归 注:①这首诗是诗人在成都白马江畔送韩十四去江东探亲时定的。
当时安史之乱尚未平定②老莱衣:相传春秋时隐士老莱子,七十多岁还常常穿上彩衣,模仿儿童,使双亲欢娱③黄牛峡:位于宜昌之西韩十四去江东探亲要经过此地 8.这首诗的第三联运用了哪几种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5分) 9.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中蕴含了诗人哪些情感?(6分) 三、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各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1)-——————吞声踯躅不敢言2)映阶碧草自春色,——————(3)——————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4)昆山玉碎凤凰叫,——————(5)千岩万转路不定,——————(6)———————忽到庞公栖隐处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人淡如菊”的华裔女建筑师 她是一名华裔女性,她的作品遍布美国各地,她的最新荣誉是获得2009年度美国国家艺术奖章,并在白宫接受了美国总统奥巴马的亲自授勋这是美国官方给予艺术家的最高荣誉她——就是林璎 林璎印象:出自名门却人淡如菊 林璎的名字被人熟知是近几年的事情似乎每当述说她的背景时,都要提起那个显赫的林氏家族,以及她从未谋面的姑母、民国第一才女、我国第一批接受西方建筑科学教育的女建筑师——林徽因。
的确,林璎继承了这个家族得天独厚的艺术才华 如今,50岁的林璎依旧透着书斋学子的单纯面对媒体,她不愿过多上镜;当有人走近她索取邮件地址时,她警惕地向后挪开身子,拒绝来者要求林璎的长相也确实和中学时代的林徽因有几分相似,人淡如菊,浓浓的书卷气质 林璎的父亲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林家的女人,每一位都个性倔犟,才华横溢而心想事成林璎的才情,正是和姑妈林徽因一脉相承 林璎虽出自名门,却并不肤浅和浮躁,这在她的作品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她的人和设计作品都展现了勇气,沉着智慧,朴实无华,没有过多的设计痕迹,没有浮夸的装饰,运用来自大自然的灵感去设计,不去破坏,而是成为其中的一部分她的“月相”、“成行的芦苇”、“雪崩”等众多设计作品,都流溢着一种宁静、优雅而潜流的美,一种无声思考的美,一种充满力量的美 一夜成名:21岁设计越战纪念碑 林璎虽然性情淡泊,但是她充满才华和曲折的人生却开始得惊天动地1980年秋天,美国国家建筑家学会为越战纪念碑在全国范围内征集设计方案还在耶鲁大学建筑系读大四的林璎,在大师云集的1421个设计方案中,以看似简单却蕴含了无限力量的设计作品脱颖而出一个评委会委员说:她的作品很简约,但是越看就越觉得它是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是永恒的纪念碑。
林璎的设计引起了广泛争议退伍军人协会却表示不满,有人认为,这座纪念碑是对战死者的不敬,纪念碑本该拔地而起,而不是陷入地下;阵亡者的名字应该按照英文字母的顺序排列,而不是按照他们战死的时间排列;甚至连林璎是一位华裔也成了问题他们从政治上施加压力,要求评审委员会更改原设计在最后的决定会议上,林璎坚持不改,以其独有的倔犟和勇气赢得胜利 林璎一夜成名曾经饱受争议的越战纪念碑,如今已成为美国华盛顿最吸引人的建筑物之一有人说,林璎设计的纪念碑已经成为美国人的“哭墙”其实那不准确,数不尽的美国人来到这里,携来的不仅仅是眼泪,带走的则必定有深沉的思索 “记忆地图”:第五座纪念碑为环保而建 如果越战纪念碑体现了无声。






![河南新冠肺炎文件-豫建科[2020]63号+豫建科〔2019〕282号](http://img.jinchutou.com/static_www/Images/s.gi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