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孟子告子(十)方案.docx

8页
  • 卖家[上传人]:pu****.1
  • 文档编号:390512201
  • 上传时间:2023-02-04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7.14KB
  • / 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孟子 告子(十)》方案一、文言文背景a.作者: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中期邹国人(也就是现在的山东邹县东南人),距离孔子的故乡曲阜不远是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学说的继承者,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相传孟子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幼年丧父,家庭贫困,曾受业于子思的学生孟子学成以后,以士的身份游说诸侯,企图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到过梁(魏)国、齐国、宋国、滕国、鲁国当时几个大国都致力于富国强兵,争取通过暴力的手段实现统一,他继承了孔子“仁”的思想并将其发展成为“仁政”思想,被称为"亚圣"b.作者写作时期: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是中国历史上继春秋时期之后的大变革时期二、原文孟子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三、译文鱼是我喜欢吃的,熊掌也是我喜欢吃的;如果不能都吃,那么我舍弃鱼选择吃熊掌好了生命是我所追求的,大义也是我所追求的,当这两种东西只能择其一时,那么我会舍弃生命而坚持大义虽然生命是我所追求的,但当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时,我绝不会选择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固然是我所厌恶的,但当还有比死亡更可恶的事发生时,即使面临灾祸我也不躲避如果人心里没有比生命更看重的东西,那么凡是一切可以保全生命的手段中,又有那一种是不可用的呢?同样的,如果人们认为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坏事,又有哪一桩不可以干呢?可见,虽然生存的理念非常必要,但追求的时候我们也会有所禁忌;躲避灾祸的想法固然合理,但却不是做人做事唯一要考虑的所以说人们所追求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礼义”);人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那就是“不义”),这样的理念不只是圣贤才有,人人都有,不过圣贤能够不丢弃罢了四、字义a.注释欲:此处指喜欢 兼:都 所:此处指“欲”苟得也:指苟且偷生 辟:同“避”五、背后道理孟子告诉我们,鱼和熊掌中间,选择一样,可恰恰都是自己喜爱的。

      然后因此联想到生与死,人们从中选择一个,必然是生就是这样的选择,导致人们会想尽办法钻破头去生存下来也有人为此不择手段虽然生存的理念非常必要,但追求的时候我们也会有所禁忌;躲避灾祸的想法固然合理,但却不是做人做事唯一要考虑的所以说人们所追求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而人们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情!五、补充后半段: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④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⑤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 此之谓失其本心注释:豆:古代盛羹汤的器具呼尔:轻勇地呼 喝蹴(Cu)尔:以脚践踏得:通“德”,这里指以我为德, 即感激的意思乡:通“向”,向来,一向,从前译文:一筐饭,一碗汤,对一个饿得要死的人来说,得到了就可活命,得不到就会饿死可是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别人吃,再饥饿的路人也不会接受;若是用脚把饭踢给人吃,就算是乞丐也难以接受可现在,有的人对万钟的俸禄却不问是否合乎礼义就去接受其实,这优厚的待遇能为我带来什么?难道就因为我从此就有了华丽的住宅、妻妾的侍奉和他人的叩拜?难道就因为这些楼庭、美人和巴结的出现,那些曾经相比死亡我们都拒而不受的东西就因此变得可以接受了?有这道理吗?这样的做法只能表示一个人已经丧失了他心灵的本来面目,即“失其本心”。

      注:失其本心:即为廉耻之心豺(学名:Cuon alpinus):有11个亚种,大小似犬而小于狼,体长85-130厘米,尾长45-50厘米,体重10-20千克吻较狼短而头较宽,耳短而圆,身躯较狼为短四肢较短,尾比狼略长,但不超过体长的一半,其毛长而密,略似狐尾背毛红棕色,毛尖黑色,腹毛较浅淡下臼齿每侧仅2枚豺既能抗寒,也能耐热,但以南方有林的山地、丘陵为其主要的栖息地群居性,少则2-3只,一般7-8只,甚至10只或结成更多只聚合成群,雄兽居多,性比为2︰1集体猎食,常以围攻的方式,几乎在同域分布的大小兽类它们都能对付寿命约10余岁虽分布广泛,但数量稀少广泛分布于整个北亚、南亚及东南亚的大陆地区原文】盘古初,鸟兽皆能言一日,豺与羊同涧饮水,豺欲烹其羊,自念无以措辞,乃强责之曰:“汝混浊此水,使老夫不能饮,该杀!”羊对曰:“大王在上流,羊在下流,虽浊无碍豺复责曰:“汝去年某日,出言得罪于我,亦该杀!”羊曰:“大王误矣去年某日,羊未出世,安能得罪大王?”豺则变羞为怒,责之曰:“汝之父母得罪于我,亦汝之罪也谚云: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即此之谓也——选自《意拾喻言》【译文】盘古开天辟地初期,鸟兽都能说话。

      有一天,豺狼与羊在同一条小河喝水,豺狼想煮了吃掉那只羊,自己心想没有(合适的)说辞(即理由),就强行责备那只羊说:“你把水弄混浊了,使老夫我不能喝了,该杀!”羊回答说:“大王在上流,我在下流,即使我弄混了水也不妨碍(您喝水)豺狼又责备他说:“你去年某日,说话得罪了我,也该杀!”羊说:“大王弄错了,去年某日,我还没出世,怎么会得罪大王呢?”豺狼变羞愧为愤怒,责备羊说:“你的父母得罪了我,也是你的罪于是就将那只羊煮了吃掉了谚语说:想要加罪于人,不必担心找不到罪名说的就是这种事情啊注释】1、盘古:我国神话中开天辟地首出创世的人《太平御览》卷二引三国吴徐整《三五历记》:“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后乃有三皇唐杨炯《浑天赋》:“盘古何神兮立天地,巨灵何圣兮造山川刘半农《<瓦釜集>代自叙》:“不过中国文学上,改文言为白话,已是盘古以来一个大奇谈2、无以:没有办法3、措辞:本指说话、行文时选用词句这里指理由、借口4、之谓:说的就是……8 / 8文档可自由编辑打印。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