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静脉溶栓前出血风险预测及溶栓后不良反应处理.ppt
46页静脉溶栓前出血风险预测 及溶栓后不良反应处理,管阳太 上海长海医院神经科 上海市脑血管病防治研究所,内容,出血转化定义与分型 溶栓前出血风险预测 1、生化指标 2、临床指标 3、影像指标 溶栓后不良反应处理,第一部分,出血转化定义与分型,tPA干预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演变,,定义一,出血转化(h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HT) CT证实的颅内出血并与患者临床症状恶化有时间相关性,而不管CT片上出血量多少 --美国国立神经病与卒中研究所采用的症状性颅内出血(SICH)概念,定义二,出血转化(h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HT) 脑CT或尸检证明的与临床症状恶化时间相关的出血转化 --意大利和欧洲急性卒中多中心链激酶溶栓研究定义 注:脑CT通常在卒中发病5d内或临床恶化时检查,分型一:临床分型,一、无症状的出血转化 尽管有出血转化,但NIHSS评分没有增加 二、轻微症状出血转化 NIHSS增加1~3分 三、严重症状出血转化 NIHSS增加4分或4分以上,分型二:影像分型,ECASS的纯影像学分型 1、出血性梗死(hemorrhagic infarction, HI ) 2、脑实质血肿(parenchymal hematoma,PH),① HI1:梗塞边缘小出血点 ② HI2:梗死灶内出血点融合,无 占位效应 ③ PH1:血肿体积≤30%梗死灶,轻 度占位效应 ④ PH2:致密血肿体积>30%梗死 区,有明显占位效应,或在 梗死灶以外任何部位有出血 性损伤。
此分型没有考虑出血是否与临床症状恶化有关,难以评估HT与预后的关系,第二部分,溶栓前出血风险预测 1、生化指标 2、临床指标 3、影像指标,一、生化指标,1、血浆细胞纤连蛋白(c-Fn)/ 血浆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s-9) 2、血糖 3、蛋白尿 4、血管粘着蛋白1(VAP-1)/氨基脲敏感性胺氧化酶(SSAO)活性,HT预测,1.1. c-Fn和MMPs-9,C-Fn≥3.6ug/ml时, 敏感性100%,特异性60%,PPV20%,NPV100% MMPs-9 ≥140ng/ml时, 敏感性92%,特异性74%,PPV26%,NPV99% 两者均高于该数值时, 特异性87%,PPV41%,Mar Castellanos, et al.stroke,2007,PPV:阳性预测值;NPV:阴性预测值,生化指标,多中心验证性研究 135名患者,起病3小时内溶栓,溶栓前抽血查c-Fn和MMPs-9 ,24-36小时复查头颅CT 两者含量在HT患者明显高于非HT患者,基线血糖 200mg/dl,症状性出血率达25% 基线血糖水平增加5.5mmol/L是出血转化独立预测因素 糖尿病史也是溶栓后症状性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1.2 血糖,生化指标,蛋白尿是慢性血管内皮损伤的标志 Rodriguez通过对200例24小时内发生脑梗死患者进行尿样分析后发现,发生HT患者36例,未发生HT患者164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发病后第一次尿液分析高蛋白尿是HT独立预测因素,1.3 蛋白尿,生化指标,1.4 VAP-1 /SSAO,HT及其亚型对应的VAP-1/SSAO活性,Mar Hernandez-Guillamon,stroke,2011,SSAO是一种含铜酶,分布广泛在多种哺乳动物体内 VAP-1位于细胞表面,在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的募集中通过SSAO的活性 起作用。
生化指标,SSAO:氨基脲敏感性胺氧化酶 VAP-1:血管粘着蛋白1,VAP-1/SSAO活性在基线以上表明静脉溶栓后HT风险较高,,1.4 VAP-1 /SSAO,生化指标,二、临床指标,1、时间窗 2、年龄 3、血压 4、NIHSS评分 5、使用抗血小板药物 6、使用抗凝药物,HT预测,时间就是大脑,临床指标,2.1 时间窗,2.1 时间窗,2003.4- 2007.12 253148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 发病至入院时间 60 分钟内: 30 220 (28.3%) 61—180分: 33 858 (31.7%) 180分以上: 42 846 (40.1%).,Jeffrey L.Saver.et al.stroke.2010,临床指标,,1小时内到院者更多接受了溶栓治疗,,年龄对t-PA溶栓后颅内出血的危险性结果不一致 ATLANTIS, ECASS, NINDS rt-PA 的荟萃分析,发现老年是溶栓后颅内出血的危险因素 NINDS试验的辅助分析发现年龄并不是症状性出血的预测因素,临床指标,2.2 年龄,3个德国卒中中心 228例AIS患者,38例≥80岁 <80岁者预后更好,死亡率更低。
两组PH和SIH发生率无明显区别年龄>80岁,Jorg Berrouschot,et al, stroke,2005.,临床指标,2.2 年龄,3个月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入院时的NIHSS评分 3个月死亡率的独立预测因子:年龄和入院时的NIHSS评分,正在进行的“Thrombolysis in Elderly Stroke Patients and Third International Stroke Trials”将回答80岁以上患者的溶栓获益和风险Jorg Berrouschot,er al, stroke,2005.,临床指标,年龄>80岁,2.2 年龄,A:所有患者的收缩压 B:rt-PA患者的收缩压 C: rt-PA患者和对照组的24小时平均收缩压,结论:rt-PA治疗后24小时平均收缩压PH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Kenneth Butcher,et al,stroke,2010,临床指标,2.3 血压,SITS-MOST 研究: 溶栓后24小时内的动脉压与溶栓性出血转化相关,临床指标,2.3 血压,NIHSS是一个简单、实用性强、可信且较全面的综合性脑卒中量表 此量表适用于视频评定,不适于自评和评估。
急性期不敏感项目较多 对颈内动脉系统的评价 偏重 对椎-基底动脉系统评价 项目仅有共济失调一项 应增设有关小脑、脑干 的项目,对神经功能缺损进行较 全面的评价 对脑卒中患者回归角色 和社会活动有部分预测 功能 近年已经应用到患者入 院时病情评估及康复计 划制定临床指标,2.4 NIHSS评分,NINDS 研究中,NIHSS>20 的患者溶栓后出血的风险是NIHSS≤5 者的11倍 ECASS研究发现,早期临床神经功能缺失和rtPA溶栓后出血风险相关 荟萃分析提示,NIHSS每提高1分,出血风险增加1.38倍,临床指标,2.4 NIHSS评分,NIHSS<15分,,2011年德国一项研究纳入174例出现症状6 h内接受rt-PA) 溶栓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NIHSS<15分者转归较好统计1739 例溶栓病人,NIHSS<15分HT风险小临床指标,2.4 NIHSS评分,回顾分析了SITS研究登记的11865例溶栓患者 其中3782例溶栓前常规应用抗血小板药临床指标,2.4 抗血小板药物,结论: 抗血小板治疗并非是溶栓禁忌,临床指标,2.4 抗血小板药物,Bravo(2010)等选择缺血性卒中症状发作后最初3 h内用静脉rt-PA溶栓治疗的病例, 并记录溶栓前所有AP治疗的情况。
在注入rt-PA后24~36 h常规行头部CT随访 在该研究的605例患者中,137例(22.6%)用AP进行了预处理,其中106 例服用阿司匹林 出血率AP组(18.4%)与非AP组(20.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与非AP组相比,AP 组SICH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6%对6.6%,P=0.11) 该研究得出结论,AP治疗使SICH风险增加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因此,治疗不应成为静脉溶栓的禁忌证临床指标,2.4 抗血小板药物,AP:抗血小板治疗,INR 1.7影响较小,,临床指标,2.5 抗凝药物,三、影像学指标,1、TCD 2、CT 3、MR,HT预测,加拿大Saur研究了4家大学附属临床中心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 374例患者在发病后3 h内接受静脉rtPA治疗 在静脉rtPA滴注结束时,TCD显示持续性动脉闭塞患者(OR=1.7,95% CI 0.7~4)和动脉再闭塞患者(OR=4.9,95% CI 1.7~13 ,P=0.002)出现临床恶化的风险显著增高,持续性闭塞、部分再通或再闭塞患者出现长期转归不良的风险也显著增高(OR=5.2,95%CI 2.7~9, P=0.001)。
rt-PA滴注结束时动脉不能获得或维持通畅状态与临床恶化和远期转归不良的风险密切相关 TCD检测到的早期动脉再闭塞是临床恶化和转归不良的独立预测因素影像学指标,3.1 TCD,静脉溶栓后24小时TCD监测的血流动力学情况可预测脑梗面积是否增加,Jose´ Fidel Baizabal-Carvallo,stroke,2011,,TIBI5级与≤4级比较有意义3.1 TCD,影像学指标,3.2 CT,影像学指标,Oliver C. Singer,et al.Annals of Neurology.2008,645例静脉溶栓后ICH患者 按治疗前损伤容积≤10ml;10-100ml;≥100ml分组, 各组间ICH风险比较有统计学意义3.3 MR-DWI,影像学指标,74岁男性,偏瘫,失语,起病后2.5h接受溶栓Gd-T1W1上左侧基底节增强点状病灶后转化为PH3.3 MR-增强,影像学指标,57岁女性,右侧偏瘫、失语,起病1.5h后接受溶栓 Gd-T1W1上左侧基底节增强病灶后转化为HI1,右侧颞叶增强灶为亚急性脑梗塞,3.3 MR-增强,影像学指标,第三部分,溶栓后不良反应处理,一、静脉溶栓不良反应,1、过敏反应 2、严重出血 3、神经功能恶化,低血压 血管源性水肿:口唇、舌周肿胀,1、过敏反应,rtPA 使用后5 分钟出现口舌 部血管性水肿 该患者用ACEI 应用地塞米松和抗组胺药后48 小时完全缓解,不良反应,注意: 需要和舌部血肿相鉴别,行CT 使用ACEI者可提高水肿:缓激肽释放增加、代谢减少,治疗: ABC原则 肾上腺素 扩容 抗组胺类药物 发生率大约 1-5%,1、过敏反应处理,不良反应,出血转化: 不同类型对症处理,请外科会诊 严重全身出血 静脉/动脉穿刺点出血:压迫止血 胃肠道或腹腔内出血:输血/纠正凝血功能,请外科会诊,2、出血与处理,不良反应,症状加重(NIHSS增加≥4分) 脑梗塞进展:抗血小板、抗凝等 癫痫:抗癫痫药物 脑水肿:脱水 意识水平下降(GCS眼/运动评分下降2分),3、神经功能恶化与处理,不良反应,静脉溶栓不良反应,tPA的双重作用,谢 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