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田野燕麦的发生规律与防治对策.doc
3页麦田野燕麦的发生规律与防治对策一、野燕麦发生规律1 •野燕麦种子具有“再休眠”的特性,野燕麦第一年发芽率一般不超 过50%,其余在以后3〜4年中陆续出土,在土壤中保持8年还可以发芽出 iVi o2•野燕麦种子发芽与外界温度有关:适宜温度为15C~20C,低于 10C或高于25C都不利于萌发3•野燕麦种子与土壤湿度有关:适宜的含水量为17%〜20%,并吸收水 分达到种子量的70%才能发芽,水分含量在15%以下或50%以上均不利于萌 发4•发芽还与种子土壤中分布的深浅有关:适宜的土层深度为1・5〜12 厘米,在12厘米以上土层中很少出苗5•适应性强,繁殖量大:野燕麦适应性强,繁殖量大,通过自身积累 形成再浸染,一粒野燕麦种子在第二年最少产出500粒,第三年可达到 250000粒以上该杂草种子能适应各种不同类型的土壤,耐湿耐旱,田间 越夏后,自然出苗率30%左右所以,麦出野燕麦年际间以20-30倍的速 度自我积累,零星发生田一般2〜3年就可以形成严重危害二、麦ITI野燕麦发牛原因1.靠种子传播是造成野燕麦大面积发生的主要原因近年來生产上使用的品种数量也越来越多,部分未经严格检验混有野燕麦草籽的种子被作 为品种大田生产,造成较大面积的扩散蔓延。
2•野燕麦适广性强,繁殖量大野燕麦单株分篥20〜40个,单菓有 小穗10〜20个,单株有籽800-1200粒,自然脱落率86%左右由于该杂 草种子耐湿耐旱,田间越夏后,自然出苗率30%左右所以,麦田野燕麦 年际间以20〜30倍的速度自我积累,零星发生田一般2〜3年就可以形成 严重危害3•随风飘落和灌溉进入邻田造成扩散危害野燕麦草籽粒极易脱落, 加之粒大质轻,并口有长膝曲状芒和茸毛,很容易随风飘落到邻近麦出 另外渠边散落的野燕麦草籽极易随灌溉水进入田间造成扩散4. 麦FT1大面积使用的除草剂对野燕麦防效差近年来,麦川化学除 草一是主要依赖于磺酰腮类除草剂,但由于对野燕麦防效差,从而导致野 燕麦数量不断上升,二是群众习惯于看见野燕麦时进行防治,错过了最佳 有效防治期,逐渐演变为麦出主要恶性杂草5. 人工拔除不力由于农民对野燕麦危害小麦产量损失的严重性认识 不足,没有引起高度重视,无多次拔除的习惯,只在小麦成熟期拔除麦川 上部野麦穗,不能整株拔除,使下部穗遗留出间,也是造成自身再浸染的 原因6•随着小麦机械化收割面积的增大,无化除和人工拔除的出块,野燕 麦受到机械碰撞落粒和秸秆中夹杂的野燕麦草子在田间积累繁殖,也是造 成侵染和危害重的原因。
7.随施用未腐熟的农家肥再入农出有些农民将从出间拔除的野燕麦或从麦粒中清拣出来的野燕麦种子直接放入牛、羊、猪、鸡等家禽、家畜 圈内,或用未加工粉碎的野燕麦种子饲喂家禽(畜),致使部分未经腐熟 的农家肥中有野燕麦的草子再入农田三、麦出野燕麦防治对策(一) 规范种子市场,严格种子管理各级农业执法部门耍严格按照 种了法的规定,加强种子市场监管力度,确保所供应小麦良种不夹带野燕 麦草籽,减少初浸染源二) 农业防治措施农业防治措施主要有:1 •深耕;2•发挥麦出的生态抑制作用;3•人工拔除;4•有机肥腐熟后下田;5•实行轮作,扼制危害,减少损失三) 科学化除针对草害严重的麦出,一定要抓住有利时期进行防治目前能够防治 野燕麦的药剂只有3%世玛乳油具体施用方法是:于小麦越冬前,杂草出 齐后,也就是小麦3~5叶、杂草2〜4叶时,每667平方米用3%世玛油悬 乳剂(甲基二磺隆)20〜30毫升加助剂拌宝60毫升兑水30千克喷雾防治, 此期施药效果最佳,杂草已大部分出土,杂草组织幼嫩,抗药性弱,气温 较高,药剂能充分发挥药效,再者麦田覆盖度小,喷洒的药液与杂草接触 而大,利于杂草吸收更多的药剂,保证除草效果。
在配药时要采用二次稀 释法,施药时要对全出的麦行、麦垄均匀喷雾。

卡西欧5800p使用说明书资料.ppt
锂金属电池界面稳定化-全面剖析.docx
SG3525斩控式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设计要点.doc
话剧《枕头人》剧本.docx
重视家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治家应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PPT模板.pptx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调查分析.docx
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运输工程)-公路篇》真题及答案.docx
【课件】Unit+3+Reading+and+Thinking公开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566841551.doc
生命密码PPT课件.ppt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ppt
制冷空调装置自动控制技术讲义.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