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室内分布系统与移动网的接口.doc
17页第六章 室内分布系统与移动网的接口在室内分布系统的工程设计中,必须了解移动通信网络的基本理论及相关参数,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较好地解决移动网络中存在的覆盖问题并进一步提高网络指标GSM900M/DCS1800M 及 CDMA IS-95 系统的网络参数非常多,本章所涉及的仅是与日常工作相关的无线参数其它参数请参见相关资料第一节 GSM 系统参数一、网络识别参数1)移动国家号(MCC )(1)定义移动国家号表明移动用户(或系统)归属的国家2)格式移动国家号由三个十进制数级成,编码范围为十进制的 000~9993)设置及影响移动国家号是全球唯一的国家识别码,该识别码由国际电联(ITU)统一分配和管理,中国的国家移动号为 460该值在 NOKIA 测试程序 Net Monitor 中第 11 界面可以直接读取2)移动网号(MNC )(1)定义移动网号用以表示某个国家内的某一个特定的 GSM 陆地移动通信网(PLMN) 2)作用用以识别不同的 PLMN 网络(或网络运营商) 该标识是唯一的,一旦设定不允许改动3)设置及影响中国目前有二个 PLMN,分别由中国移动集团公司和中国联通公司运营,这二个PLMN 的 MNC 分别为 00 和 01。
MNC 值在 NOKIA 测试程序 Net Monitor 中第 11 界面可以直接读取,亦可以从 Net Monitor 中第 6 界面中判断 6 界面如下所示:46000 46002xxxxx 46003xxxxx 46001xxxxx xxxxx该界面意义说明如下:每个五位数中后二个表示 PLMN 的网号第一个 46000 表示移动用户目前注册使用的网络号,由此可知该用户注册的是中国移动的网络第一列下面三个“xxxxx”用以表示该移动用户曾经使用过的移动网在该表中显示xxxxx 表明该用户未曾使用过同一运营商的其它 PLMN,这是因为中国移动只有一个PLMN,因此作为中国移动用户不可能使用过该运营商的其它网络第二列表示该移动用户被禁用的 PLMN 网络号代码因为该用户是中国移动的用户,因此不可能登陆到 46001(中国联通)的网络中同时,中国目前只有46000(中国移动) 、46001(中国联通)和 46003(中国联通新时空)三个 PLMN 网,中显示的 46002 表示什么呢?这说明目前国内移动通信行业有新的试验网在试运行(但信息产业部没有批准其商用) 3)位置区码(LAC)(1)定义每个 PLMN 覆盖区都被划分成许多的位置区,为了识别这些位置区,引入了位置区码(LAC)的概念。
2)格式位置区码采用 16 进制编码,可用范围为 0001~FFFEH每一个位置区的 LAC 都是唯一的3)设置及影响位置区的大小在移动网络中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在网络规划和优化中应该仔细划分每一个位置区的范围一般而言,位置区太大会导致位置区内用户而引起负荷过重(寻呼信道等) ;位置区太小会导致移动用户频繁发生位置区更新,频繁的位置更新会加重系统的运行负荷并导致用户的电池耗电量变大4)小区识别码(CI)(1)定义在移动网络中每个 PLMN 覆盖区(位置区)会被划分成若干个小区,识别每一个小区的参数就是小区识别码(CI) 当位置区码(LAC)与小区识别码(CI)结合,就可以识别网络中的每一个 BTS 及其覆盖小区2)格式小区识别码由 16bit 组成,同一个位置区中不能出现二个或二个以上相同的 CI3)设置及影响小区识别码在建网初期已经确定,也可以由网络运营商根据需要进行编码或更改例一:目前 BTS 采用三小区裂向技术,则三个小区从正北方向开始可依次编为“xxxx1”、 “xxxx2、 “xxxx3”,如 10311、10312、10313,通过 Net Monitor 可以判断目前用户处于哪个小区之中。
例二:为了便于识别工程建设的情况,某些运营商将室内分布系统采用微蜂窝的CI 的末位数编成一个特定的数,如 8,则 Net Monitor 测到某室内 CI 为 xxxx8 时就表明该建筑已做过室内分布系统(采用微蜂窝为信源) 5)基站识别码(BSIC)(1)定义用于识别每一个基站的识别码基站识别码由网络色码(NCC)和基站色码(BCC)组成NCC 和 BCC 都由 3bit 组成,编码容量为 8(即有 8 个号可以使用) 2)格式基站识别码由 6bit 组成,NCC 位于高字节,BCC 位于低字节,用于识别相邻的采用相同载频的不同 BTS3)设置及影响在国内,不同的城市被分以一个或几个 NCC,BCC 根据基站自行规划这就需要在不同的城市边际仔细规划 NCC 和 BCC,避免出现 BSIC 相同的情况否则,当二个基站使用的载频相同时,处于边际的移动台就无法判断这个载频来自这二个基站中的哪一个(FCCH 成功解调后 SCH 无法解调) 这种情况会导致移动台无法接入或接入特别慢在日常工作中有这样一种情况:高层建筑完成室内覆盖后移动台接入特别困难的现象,测试发现室内微(宏)蜂窝信号很强,不会因为 C1 小而无法接入该载频。
这种原因很可能因为该楼层很高,能接收到很多来自远处基站的载频(泄漏或越区覆盖),其中有同载频基站的 BSIC 和本分布系统微(宏)蜂窝的 BSIC 相同了,这就造成移动台虽然可以解调到该载频,但无法判断该载频来自哪一个基站,于是移动台就无法接入或接入成功率很低在一些有多家运营商竞争的国家,不同的 NCC 用于识别不同的网络运营商(PLMN) 移动台当前锁定的服务基站的 BSIC 码可由 NOKIA Net Monitor 测试界面 2 第一行最后一个参数读到二、系统控制参数1)小区接入禁止(Cell Bar Access CBA)(1)定义用以规定该小区是否允许移动台接入2)格式该参数有二个值:0 表示允许移动台接入(不同主设备厂家表示方法不同,部分厂家采用 N 或 NO 表示允许接入) ,1 表示不允许移动台接入(部分厂家采用 Y 或YES 表示不允许接入) 3)设置及影响CBA 是网络操作员可以设置的参数通常所有的小区均允许移动台接入,因此该比特置为 0但在特殊情况下,营运者可能希望某个小区只能用于切换业务,这种要求可以通过设置该比特为 1 来实现图 1 小区接入禁止示意图假设图中区域 A(图中的阴影部分)为繁忙区(大城市商业区等) ,为了在有限的频率资源下提高该区域的接入性能通常采用微蜂窝的覆盖方式。
同时为了使移动台在高速移动时减少越区切换的次数,通常采用双层网的概念,即建立基站 A(容量可以较小)覆盖整个区域 A一般情况下,移动台均工作于微蜂窝中(可以设置小区的优先级和适当的重选参数来达到此目的) ,当移动台在通话过程中高速移动时,网络将强制移动台切换至基站 A若通话完毕时移动台恰好停留在基站 A 附近且处于微蜂窝小区的边缘,由于基站 A 的信号质量将远远优于微蜂窝基站的信号(如图所示) ,根据 GSM 规范的规定,移动台不会启动小区重选过程,因此移动台将无法返回微蜂窝小区中由于基站 A 的容量一般都较小,上述情况的发生会导致基站 A 的拥塞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将基站 A 的小区接入禁止位设置为 1,即禁止移动台直接接入基站 A,只允许切换业务进入基站 A 的覆盖区上述情况还常见于公路伞状结构的网络建设,此时较高的基站 CBA 设成 1,不允许接入只允许作切换业务,即高站只提供话务支撑不提供用户接入,在室外直放站选取信源时不宜选取此类基站为信源基站在 NOKIA 测试程序 Net Monitor 中第 3、4、5 界面中可得到该小区(载频是否被禁止) 第 3、4、5 最后一行显示如下:xN xN xN,x 即代表第几个载频,如果 x 前面出现 F,则表明该小区(载频)禁止接入,一般情况下 x 前面是空白。
2)邻小区描述(1)定义为了使移动台知道与当前小区相邻的有哪些小区,因此系统必须提供相邻小区的情况邻小区的描述随系统设备厂家不同而不同,基本方式都是给出相邻小区 BCCH载频的绝对频道号2) BA 表在描述相邻小区时有二张 BA 分配表,一个是在 BCCH 的系统消息中发送的,它包含了在某个物理区域所使用的 BCCH 载频,用于空闲模式( Idle)下的小区选择和重选;一个是在 SACCH 上发送的,用于在专用模式(Active) 下向 MS 指示哪个载频可以切换BA 表一般将最强的六个邻频列入表内,通过 NOKIA Net Monitor 可以知道,除了服务小区主频以外,还有六个相邻小区的载频,这些载频都是相邻小区的 BCCH,区域 A基站 A基站 B基站 C无法读出相邻小区用于 TCH 的载频二个 BA 表可以理解成 BA(BCCH)表用于监测最强的六个邻频,BA(SACCH)表用于切换一般而言,对同一个小区这二张表应该一致例:某室内分布系统采用微蜂窝覆盖,BCCH 为 30,周边相邻小区 BCCH 为8、13、40、74、86、90假如二张 BA 表不一致,如下BA(BCCH) (13、40、74、86、90)BA(SACCH) (40、74、86 、90)此时通过 Net Monitor 就可以发现,测试可以看到有最强的邻频 13,但总是不能切换到该频点。
这就是因为 13 这个邻频写到了 BA(BCCH)表中,SACCH 表中却没有,这就导致能测到该载频却无法切换的原因日常所说的做单向切换,道理也一样如 A 可以切到 B,但 B 不能切换到 A,写邻小区表时只须将 B 写到 A 的邻小区表中(注意:B 必须同时写入 A 的 BCCH 表和SACCH 表) ,而 B 的邻小区表中不写入 A 即可用以识别不同的 PLMN 网络(或网络运营商) 该标识是唯一的,一旦设定不允许改动3)邻小区规划GSM 网络中,小区间的相邻关系在网络拓扑设计时已经确定,在建网的过程中必须按照拓扑设计来设置每个小区的邻区描述信息另外,当网络发生改变时,如增加了基站或改变了网络的频率配置,必须严格地按照改变后的小区相邻关系重新设置邻区描述信息邻区描述实际上确定了移动台发生越区切换时,可能的目标小区邻区描述设置不当,往往是发生掉话的一个重要原因另外由于实际的网络拓扑结构与理论计算经常存在较大的不同,必须根据实际的邻区关系对邻小区描述信息进行修改如下图所示:图中 a)是理论计算的邻区关系图,可见小区 A 和 C 不属于邻区假设一移动台在通话过程中由点 P 按所示路径移动至点 Q,则移动台需经过两次越区切换,同时由于该路径上 D 小区的信号较差因而较易掉话。
实际上小区 A、B 、C 和 D 的实际覆盖通常如图中 b)所示的情况,因此若在小区 A 和 C 中的邻区描述中相应加入小区 C 和 A的 BCCH 载频号,则当移动台由 P 点移动至 Q 点时一般不容易引起掉话3)无线链路超过(RLT )(1)定义当移动台在通信过程中话音(或数据)质量恶化到不可接受,且无法通过射频功率控制或切换来改善时(即所谓的无线链路故障) ,移动台或者启动呼叫重建,或者强行拆链由于强行拆链实际上引入一次“掉话”的过程,因此必须保证只有在通信DDCQ PPQC AABBb)实际的邻区情况a)理论计算的邻区情况质量确实已无法接受(通常的用户已不得不挂机)时,移动台才认为无线链路故障为此 GSM 规范规定,移动台中需有一计数器 S,该计数器在通话开始时被赋予一个初值,即参数--“无线链路超时”的值若每次移动台在应该收到 SACCH 的时刻无法译出一个正确的 SACCH 消息时,S 减 1反之,移动台每接收到一正确的 SACCH 消息时,S 加 2,但 S 不可以超过参数无线链路超时的值当 S 计到 0 时,移动台报告无线链路故障2)格式Net Monitor 第 1 界面第二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