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管理机制改革和产业升级角度解构富士康案例.doc
16页从管理机制改革和产业升级角度解构富士康案例作者:群侠从管理机制改革和产业升级角度解构富士康案例【摘要】 1988 年郭台铭在中国深圳创办了富士康企业,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和军事化管理,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产业专业制造商,也是苹果在中国最大的代工工厂之一但伴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各种矛盾和弊端逐渐浮现出来、愈发尖锐,背后映射的是富士康内部管理的问题和代工产业链的痼疾本文从富士康员工跳楼自杀事件展开、分析深层原因、解构富士康对苹果的依附关系,并从管理机制改革和产业升级角度提出解决方案关键词】 富士康 代工 内部管理机制 产业升级 改革Deconstruct the Foxconn Cases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Management Mechanism Reform and Industrial UpgradingAbstract: Terry Gou had started up Foxconn in Shenzhen China in 1988. After more than 10 years of development and militarized management, Foxconn had been the biggest professional manufacturer of electronics industry and one of the biggest OEM factories for Apple in China. But contradictions and disadvantages had appeared and become even sharper with the enlargement of firm size, and mapping out the management problem and the aeipathia of the OEC chain. This article starts from the suicide of Foxconn employee, analyses the underlying causes, deconstructs the anaclitic relationship between Foxconn and Apple, and finally proposes the solution from the point of management mechanism reform and industrial upgrading.Key Words: Foxconn OEM internal management mechanism industrial upgrading innovation目 录前 言 .........................................................................4一、富士康案例简要描述和回顾 ...................................................5(一)缘起—— 生命之轻 .....................................................5(二)溯源—— 代工血泪 .....................................................6(三)变革—— 难见端倪 .....................................................6二、富士康事件种种内忧外患原因剖析 .............................................7(一)内部人员管理机制问题重重难平员工与企业矛盾 ...........................71、员工与企业利益高度背离 ...............................................72、人文关怀的缺失凸现工业机器的冷漠 .....................................73、军事化管理和新生代员工诉求矛盾 .......................................84、泛化的保密制度带来的是难以负重的精神压力 .............................95、 “台干”和“内干”差别待遇深化等级制度 ................................96、企业并非万能之说和社会的难以介入 .................................9(二)对外日薄西山的代工产业和面对苹果强权的无可奈何 ......................101、苹果极力压缩代工成本封死代工企业利润空间 ............................102、苹果的霸权主义是对代工企业 员工血泪压迫的间接原因 ....................113、迫于激烈的同行竞争压力只能通过微弱的利润以获取订单 ..................11三、管理机制改革和产业转型并举让富士康悲剧不再上演 ............................11(一)改善和提高员工的薪酬待遇和福利 ......................................11(二)依据马洛斯的需要层次理论加强人文关怀 ................................12(三)尽快实现产业转型摆脱苹果束缚 ........................................13(四)取消对人才的地域性歧视, “台干”和“内干”并举 .......................14参考文献 ......................................................................15前 言“管理人员常说,人是他们最重要的资产” 1 “‘我们的员工是我们最重要的资产。
’许多组织都用此话或类似的语言来表达员工在组织成功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2上世纪 80 年代起,我国经济步入了改革开放的快速发展和成长期,中国企业呈现出勃勃生机,时代造就了一批能在市场搏杀的企业家和经营管理者88 年,任正非带着狼性文化入驻深圳;在与之仅隔一条梅观高速的龙华荒地上,郭台铭瞄准内陆廉价的土地和劳动力资源,凭借工业产业发展初期形势一片大好和国家对代工(尤其资本引进型)企业大力支持的政策导向春风,对 150 名拓荒者发表演说立志成为世界第一与此同时,管理理论也从70 年代的丛林发展到 80 年代的诸子百家、门派林立,管理学理论的研究越来越渗透到企业管理的每一个环节、愈发追踪组织行为的细枝末节但无论是横观各派学说、抑或纵览管理理论发展历史,无不强调对于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视企业是一个转换系统” ,在协调系统内外部关系、系统输入和输出循环的过程中,内部管理、外部管理、资金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贯穿其中,而以人力资源管理最为重要,构成管理基础管理学是一门动态的学科,管理者面对的课题时刻发生变化经过近 20 年的耕耘和角力,华为对利润的灵敏嗅觉和嗜血使其跻身于世界通信设备商的前五强,郭台铭也将最初 150 人的团队壮大为而今的 100 余万人,对于外部资源和市场的拼抢、及内部产品和架构的升级整合、现金流的有效计划调配写满了企业的功勋史。
但随着产业升级的不断推进、土地和劳力资源成本的不断提高、原来的劳动密集型朝阳产业或许正悄然向夕阳产业转换、国家扶持政策风向的变化、人格的变化在新一代产业工人的身上慢慢发生……此时的管理者面对的是不同的管理重点和难点,应更多地将重心转移到对“人”的管理上信息产业竞争的加剧,并不是所有的企业能够一路轻巧的快跑,一路踏实地落地生根,富士康 2010 年的13 连跳揭开的不仅是代工企业的血泪疮疤,更映射了产业换代升级下企业转型方向缺失的无助和困扰如何既能追求企业之大的健康发展,又能兼顾个体之小的生存生产需求,对于富士康这样的企业而言尚不能长袖善舞、游刃有余,何况其他仅仅单纯依靠劳动密集而生存1 《管理学》 (第十版) [美]哈罗德·孔茨/海因茨·韦里克 P2322 《管理学》 (第 9 版) 斯蒂芬·P·罗宾斯/玛丽·库尔特 P305的中小小企业?当风雨欲来的时候,又能依靠怎样的管理手段遮风挡雨?当通过压榨人工成本以换取的利润率在不断萎缩的时候,又是依靠怎样的战略计划使自己不再寄居他人篱下而生存?当个体与企业的利益发生冲突直至个体需要用死亡以“捍卫”权力时,又是以怎样的“手段”关怀人心,谋求企业和个体的共同发展?一、富士康案例简要描述和回顾鸿飞千里,富士则康。
富士康科技集团,在台湾被称作鸿海科技集团,专业从事电脑、通讯、消费电子、数位内容、汽车零组件、通路等 6C 产业的高新科技企业 凭借扎根科技、专业制造和前瞻决策,自 1974 年在台湾肇基,特别是 1988 年在深圳地区建厂以来,富士康迅速发展壮大,拥有 100 余万员工及全球顶尖 IT 客户群,为全球最大的电子产业专业制造商连续 9 年雄居大陆出口 200 强榜首;2011 年跃居《财富》全球企业 500 强第 60 位富士康集团名气之大、为人周知除了是全球最大的电子制造商和苹果代工工厂之外,恐怕就是 2010 年那震惊寰宇的 13 连跳一)缘起——生命之轻2010 年 3 月—11 月,富士康位于深圳龙华的工厂像被施了魔咒,接二连三地发生员工“坠楼”和“猝死”事件事发员工年龄绝大部分在 18-23 岁之间,上岗时间主要在六个月之内,而富士康 80、90 后员工在普工中占绝对数富士康对员工实行强有力的军事化管理,要求员工按部就班、 “乐此不疲”地重复劳作员工每日工作 12 小时、13 天才能休息 1 天,流水线上员工之间完全 0 交流富士康鼓励员工加班,在员工的收入构成中,加班收入占据了半壁江山。
富士康高层深深知道普通员工的工作压力,2007 年以后特别设立了心理室,但收效甚微工业化冷漠的富士康帝国为了防止惨剧再次上演,将宿舍防护栏再加高 2 米,却无法阻拦住外人对防护栏后面是何原因让一个个风华正茂的青年将生命看待如此之轻的揣度和猜测,更无法抹灭自杀阴影在人们心中投下的惨痛二)溯源——代工血泪作为富士康的衣食父母,苹果方面给出的压力使奋战在富士康生产流水线上的员工几乎没有时间休息同时,苹果产品对外表面工艺的处理工艺要求,使每个苹果产品都沾满了富士康工人双手的血汗苹果公司严格的保密要求,2009 年 7 月 16 日凌晨 3 时许,富士康员工孙丹勇不堪苹果样机丢失调查压力,跳楼自杀提薪之前富士康员工的底薪为每月 960 元,iphone 拥有 200%的暴利,富士康仅有2%毛利2009 年,苹果公司公布《2009 年供货商社会责任进展报告》 ,与代工伙伴“血汗工厂”形象划清界限成也苹果,败也苹果” ,2009 年 8 月,富士康拟任接班人之一蒋浩良突然脱离一线核心业务三)变革——难见端倪2010 年 6 月,富士康将基层员工工资由 900 元调整至 1200 元;2010 年 10 月以后实现部分工人薪资上涨幅度超过 100%。
高盛发表研究报告,重申看淡亚太区智能代工制造行业前景,并且重申对富士康“沽售”的投资评级一款售价 499 美元的 iPad,富士康所占据的成本仅为 11.2 美元,代工笔记本电脑的毛利不到 5%富士康入主赛博数码广场,最终失败;与麦德龙合作推出的“万得城”零售品牌尚不知前景2009 年,郭台铭实施“人才新政” ,时隔一年,似乎未对富士康的发展模式起到可见的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