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教师学习汇报材料.doc
4页放飞情感 感悟文章内涵——小学教师学习汇报材料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它的审美价值不仅仅在语言的习得、运用上,更重要的在于启迪智慧、陶冶心灵、升华感情上,这是语文教学的灵魂语文课应该成为孩子们的“精神殿堂” 在我们的教材中,情感类课文占的比重很大这类文章需要我们丰富的情感投入,引发学生的共鸣,从而做到“披文以如情”、“缘情而悟文”也只有“情贯始终”,学生才有可能充分领略文章的魅力,教学效果才有可能比较理想一、 抓住文章的“点”记得罗马一位诗人写道:“只有一条路可以打动人的心,就是向他们显示自己已经被打动我曾经读过一份材料,王菘舟老师在备《长相思》的过程中,阅读了有关《长相思》的材料一万多字,并把36字的《长相思》读成1493字的自我感悟、自我发现、自我鉴赏正是有了这样深入的阅读,才能和作者融为一体,痛其所痛,思其所思,才能在课堂上用真情去引导学生,使学生轻松自然地进入诗歌意境 所以,老师们在走上讲台之前,我们首先要扪心自问:“我被打动了吗?文章中什么打动了我?”我们老师在教学这类课文之前,除了深入钻研课文之外,更重要的就是备读要大声地、反复地有感情地朗读尽量让课文蕴藏的情感打动自己这样在课堂教学时,才能凭借表情,动作、语言等直观形象打动学生,感染学生。
从而激活他们学习的内驱力二、情感类课文教学策略(1)、把握情感基调文章不是无情物,情感类的文章,文质兼美,情感浓烈,通篇挑动着作者的脉搏,字字是真善美的音符,句句是作者的心血这样的课文,我们教师最难把握的是情感基调因此,要想引领学生和这样的文本进行高质量的对话,教师要琢磨如何以动情的语言,丰富的表情,传达作者的情思,感染学生,从而创设一种和文本相和谐的情景,建构一个以情动人的阅读话题,与学生与文本的深入对话打下良好的基础《蚁国英雄》这一课的情感基调,讲课的老师把它定位在悲壮上只有把握好了课文的情感基调,学生的情感与文本情感,才能有高度契合的和谐之美,学生与文本对话也才能继续走向深入2)、指导情感朗读情感类的文章,往往是作者刻骨铭心的生命体验和深刻的生活感悟的结晶如何把书中的情感转化为师生的情感呢?朗读至关重要朗读是一种极具个性的溶理解和表达于一体的综合性活动比如《蚁国英雄》中,读到“蚂蚁们像雪球一样飞速地滚动着,滚动着,它们要穿越火海,逃离火神”执教的老师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环节:(1)外层的蚂蚁呀,你们的身体那么小,怎么能抵挡这烈火的焚烧?(2)外层的蚂蚁呀,你们的同伴已被灼焦,为什么还不放弃自己的岗位?(3)外层的蚂蚁呀,你们的寿命很长,有的甚至能活几十年,活着多好!你们难道不在乎自己的生命吗?学生明白了蚂蚁的心声,明白了它们的情感,再读上面的话,就能读出蚁国英雄们至死也不松动分毫,肝胆俱裂也不放弃自己的岗位英雄气概。
学生似乎感觉自己也化成了文中的蚂蚁,文中的语句成了内心的抒发这样,学生在诵读中体会人文意蕴,良好的诵读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了课文,而且再现了作品的形象,使学生与作者、与文本产生情感的共鸣三)、注重情感感悟“注重情感感悟”是《语文课程标准》重要的教育理念之一语文教学作为学生、文本、教师多边互动、融合、提升的复杂过程,高质量的阅读活动需要阅读主体的感受、体验和生命激情的充分投入在课堂上,只有引导学生披文入境,进入丰富的想象空间,才会与作者的心灵一同震撼例如教学《圆明园的毁灭》最后一段,可以设计这样的教学环节指导朗读:师:就这样后面有多少屈辱……生:就这样后面有多少悲哀……师:就这样后面有多少仇恨和愤慨……生:齐读这一过程引导学生去体验、去感悟语言文字之美,作者情感之美,文章意境之美学生在朗读、想象、表达的过程中,慢慢畅开心扉,与文中人物心心相印,情感共鸣,真正使学生走进文中人物的情感世界四)、适度拓展,提升学生的价值观学生的背景世界越广阔,对文本的感悟也就越深刻资源的适度扩展,有助提升学生的价值观吴建英老师执教的《蚁国英雄》中,拓展了对生命感悟的一段话这种拓展有利于学生价值观的提升杨再隋老师这样说过:“语文教学作为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应是撞击儿童心扉、震撼儿童心灵的活动,儿童敢想、敢说、敢喜、敢悲、敢恨、敢怨,并用自己独特的体验方式,以独具个性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当我们的思想与课文的情感之美融为一体,当我们的教学深入每一个孩子的内心世界,唤起每一位孩子的情感共鸣,我们的语文教学就会具有净化思想、陶冶情操的神奇魅力教师没有真挚的、强烈的感情,没有鲜明的爱憎,没有鱼鲠在吼、不吐不快的冲动,上不可能征服学生的让我们记住“要感动别人首先要感动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