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与朱元思书和三峡的比对练习..doc
13页《与朱元思书》《三峡》比较阅读1.相同之处:都主要运用了描写的表达方式, 突出描写了山水的景色, 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欣赏和热爱之情写水都提到了水大浪急都侧重写山,突出了山势高峻其中也都提到了密林,泉水,猿啼2.不同之处:写作目的不同: 《三峡》主要是为了客观地介绍地理知识,而《与朱元思书》则突出了对大自然的赞赏,而且写出作者的内心感触在描写上: 《三峡》在写景色方面突出了四时的变化;写山时,还突出了山的连绵不断在形式上:《三峡》是散文,而《与朱元思书》是骈文[ 甲]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乙】自三峡七百里中,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襄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谳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急湍甚箭()(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3)至于夏水襄陵()(4)属引凄异(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翻译: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昏暗;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有时还能见到阳光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翻译:即使骑上快马,驾着风,也没有这样快3.【甲】文和【乙】文都写了山水风光,但是两文的结构安排有别,【甲】文先用写文则是先写几个字总写,然后再,最后写奇山;【乙】,后写 4. 【甲】文和【乙】文都抒发了作者的感情,其相同之处是都表达了作者 的情感,从【甲】文中的“望峰息心”和“ ”可看出还反映出作者 的生活情趣和心态《与朱元思书》《三峡》比较阅读】 1.(1)超过,胜过 (2) 至 (3)上,漫上 (4)连续 2. (1)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昏暗; 稀疏的枝条, 互相掩映,有时还能见到阳光。
(2)即使骑上快马, 驾着风,也没有这样快 3.奇山异水 异水 山 水4.热爱祖国大好河山 窥谷忘反 对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避世退隐,厌弃尘俗的高洁3.掌握下列句子的翻译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风尘和雾气全部消散一片明净,晴空和青山共同呈现同样青色2.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乘船)随着江流飘荡,任凭它飘向哪个方向3.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从富阳到桐庐一百来里(的水路上),尽是奇山异水,在全国是独一无二的4.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水中 )游动的鱼和细小的石头, 一直看下去, 毫无障碍5.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紧贴两岸的山上,长满了常青(阴森森)的树木6. 争高直指,干百成峰 (群山 )竞争着高耸,笔直地向上,形成无数个山峰7.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蝉不停地叫着,猿不停地啼着8.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便在白天,也还像黄昏时那样阴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也可以见到阳光4.回答下列问题1.下面的句子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答:流露出作者陶醉于自然美景,淡泊功名利禄的思想感情2.简单赏析以下句子的写法。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答:该句用了正面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 2 分),突出了水的清澈透明( 1 分)3.本文兼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写景,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 2 分)答 :加深感受,使人如同身临其境4.看到富春江的奇山异水,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慨?你怎么理解他发出的这些感慨?答:第一问:作者发出了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 窥谷忘反 ”的感慨第二问:表现了作者鄙弃名利的思想忘情山水、淡泊名利)5.文章理解 5 分)文章在总写中,用“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 表现了作者悠然自得 的情态在分写“异水 ”时,用 “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一句夸张地表现了江水极深、极清的特点在分写 “奇山 ”时,通过泉响、鸟鸣、蝉转、猿叫,反衬了山的 幽静的特点之后,通过 “鸢飞戾天者窥谷忘反 ”的抒情短论,表现了作者忘情山水,淡泊名利,避世归隐 的思想最后,文章别具匠心地描绘了山中的又一奇景,突出了树多的特点,与前文“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一句相照应6.句子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的意思是 水很清澈 《三峡》中与之异曲同工的语句是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4 分)7.作者对富阳至桐庐沿途景色的总体印象是 天下独绝 (请用文中的一个四字短语作答),并且重点从 山奇水异 两方面进行了描绘。
8.文章由景生情,因情明志,作者不由和发出感叹的句子是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用课文原句填空)9.文中从侧面表现水的清澈的句子是游鱼细石,直视无碍10. “鸢飞戾天者 ”与“经纶世务者 ”分别指什么人 ?(2 分)答: “鸢飞戾天者 ’’与“经纶世务者 ”指追逐名利的人和热衷于官场的人11. 本文是一篇山水小品, 请同学们开动脑筋,从积累的古诗文中,各写出一句写“山”和写 “水”的诗句答: 写“山”的: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写“水”的: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1. 解释加点的字良多趣味()属引凄异( )泠泠作响()经纶世务者()2. 在文中找出从视觉和听觉方面描写景物的对偶句各一句,说说它们的表达效果视觉:听觉:表达效果:3. 甲文先写山,后写水,层次井然写水是按顺序写的乙文则是按顺序写的4. 甲乙两文在写景方面有什么相同之处?5. 甲文总写 三峡的特点是什么?乙文总写富阳到桐庐的山水特点是什么?分别用原文语句回答6. 乙文中“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7. 假如你是一位投资者, 根据两文介绍的特点,你将如何让开发这两个地方?请简要回答。
[ 参考答案 ]1. 真,实在接连不断形容水声的激越筹划,治理2. 视觉: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听觉: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表达效果:句式整齐,音韵和谐;对比立意,相映成趣3. 夏、春、冬、秋(或季节);先总后分(或总分)4. 两文都做到了动静结合,都从视觉和听觉方面去写景,使人如同身临其境5. 甲: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乙:奇山异水,天下独绝6. 表达了作者对富春江奇山异水的赞美、留恋以及鄙弃功名、淡泊人生的思想感情 7. 三峡修建水利工程,同时搞旅游开发在富春江到桐庐一带搞旅游开发要抓住两个地方的特点来谈)在1)取材上的异同点 :相同点 : 两文写的都是祖国江河大川 .写了山 (雄伟 ),水(湍急 )和猿叫 .不同点《:三峡》写长江三峡 (主要是巫峡 ), 前文写富春江富阳至桐庐一段 .(2) 在写法上的异同点 :相同点 : 两文都抓住了景物特征 ,运用了形象生动的语言描写 .富有传神力量 .如《三峡》一文 ,写夏景 ,自应写长江之水奔腾咆哮 ,然而作者并未直接描摹江水的惊涛拍岸 ,而是在波峰浪尖上 ,虚拟了一叶扁舟 .载着“工命急宣“的使者 ,可“朝发白帝 ,暮到江陵“ ,“虽乘奔御风 ,不以疾也 .“路遥 ,时短 ,行速显示了三峡水流的汹涌湍急 .写春冬之景 ,抓住了“素湍 ,绿潭 ,回清 ,倒影,悬泉 ,瀑布 ,绝巘 ,怪柏这八种富有特征的山水景象 ,描绘出一种“清荣峻茂 ,良多趣味“的优美境界 ,更给人一种清幽闲静 , 如临其境的美好感受 .写秋景 ,作者用“晴初霜旦 ,林寒涧肃 “八个字概括了秋天的一般特征后 ,紧紧抓住这里最具特色的“猿啸“着力加以渲染:“高猿长啸 ,属引凄异 ,空谷传响 ,哀转久绝 .“这不仅让人们见到了三峡凄清的秋景 ,还听到了凄异 ,哀转的猿声 ,使哀思和悲秋融为一体 .《与朱元思书》中写水的清澈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 ,直视无碍“ ;写急流猛浪用 “急湍甚箭 ,猛浪若奔 “.动静结合,使明净美与气势美交织在一起 .写山 , 通过“争高“ ,“竞上“互比高低 ,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如此用审美移情的眼光 ,写山势之离奇 ,能给人以向上的激励 .这是富春江两岸高山的特征 ,写得确也别有风味 .不同点 :《三峡》先写三峡形势 ,再分季节写景色特征 ,前文则是先写总体感受 ,再分写奇山异水 .(3) 在语言上的异同点 :相同点 :都精练恰当 ,有传神力量 ;不同点 : 后文是散文语言 ,前文是骈体语言,对偶句颇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