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青年教师工作压力成因及对策分析.doc
11页中小学青年教师工作压力成因及对策分析【中文摘要】借鉴工作压力理论来分析当前中小学青年教师的工作压力成因从社会、政府管理、职业特点、个人专业素质等方面加以分析阐述,寻求有效的对策来为教师这一特殊群体“减压”,使教师能够从容的从事教育工作分析中小学青年教师的工作成因和缓解对策,是当前一个刻不容缓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教师职业压力 成因 对策【目录】一、中小学青年教师工作压力理论研究二、中小学青年教师工作压力的成因分析 (一)社会因素1、教师不但要担负着教学任务,还要面对来自家长和社会的诸多要求;2、教师待遇不高、社会地位低度、工作条件较差等压力 (二)职业因素1、 教师工作量大,工作时间长是一个重要的压力源;2、 教师劳动对象的特殊性也给教师工作带来很大的压力;3、 考试压力是中小学教师特有的一个重要压力因素;4、 学校的人际关系也是影响教师心态,导致教师产生压力的一个重要因素;5、 角色冲突也是与工作压力紧密相连的一个因素 (三)管理因素1、 教学管理制度落后,对教师的管理太机械、太死板,且不注重实效;2、 不合理的教师评价机制,其最大的弊端就是评价标准单一四)个体因素1、人格特征是引起教师压力的一个重要因素;2、教师自身的不正确的认知也是导致产生压力的因素之一。
正文】信息技术革命所带来的社会变迁,改变了传统的社会结构在日趋紧张、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里,人们面对更大的生存压力教师职业的工作压力愈发明显,给教师的身心健康带来极大影响,特别是中小学青年教师适度的工作压力可以促进教师教育教学效率的提高,但过度的压力则会影响教师的身心健康和专业成长分析中小学青年教师压力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缓解和克服中小学青年教师压力的对策,是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思考的重要课题一、中小学青年教师工作压力理论研究压力是个体基于外界刺激产生的一种紧张状态心理学研究表明,适度的工作压力会引起人们情绪上的适度焦虑和紧张感,并引起体内一系列的生理变化,使有机体释放较多的能量进行活动,使人反应速度加快,记忆能力和思维能力增强,从而使智力活动效率提高研究还发现,过大的工作压力会引起有机体过度的情绪紧张,导致有机体内活动失衡,从而带来一系列动作紊乱现象,注意力和知觉范围变得狭窄,正常的思维活动受到干扰和限制,因而活动效率降低,甚至导致活动失败长期的工作压力过大,会引起人们持续的情绪紧张,并由此而引发一系列的心身疾病2003年1月,北京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所在对该市城区和郊区300名中小学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情况进行随机抽查发现:93.1%的教师表示“当教师越来越不容易,压力很大”:50.8%的教师表示“如果有机会,将会考虑调换工作”。
由此可见,教师承受的心理压力是很沉重的过重的心理压力不仅不利于教师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而且严重地影响了教师的心身健康许多研究发现,中小学教师群体存在着一定比例的心理健康问题,如烦燥不安、记忆力减退、焦虑、恐怖、头痛等,这与工作压力过重有直接关系二、中小学青年教师工作压力的成因分析(一)社会因素 首先,由于教师担负着教书育人的社会责任,不但要付出许多时间和精力来关注学生,还要面对来自家长、社会的诸多要求家长们个个望子成龙,孩子在学校时有一些偶发事件,家长常常直接向教师问罪;学生学习成绩不好,家长也要归罪于教师;而不少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吃点偏饭,例如在排座位等方面受点照顾等,也成了让老师困扰的事情同时,在今天这样迅速变迁的社会里,价值观念日趋多元化,社会各界对教师的期望也越来越高,对于教师的要求过多过全;缺乏明确的分工意识,往往把教育中的问题与责任归咎于教师,而忽视其广泛性和社会性教师承担的责任远远超过他们的能力和条件,教师的工作压力与日俱增 其次,教师工资待遇低,社会地位不高,工作条件较差等也使得教师产生一种潜在的压力1996年,据全国各行各业平均工资统计情况,教育行业的平均工资居倒数第三位。
教师的收入不仅少,而且还拖欠严重,以至于事关教育振兴大计的《教师法》(1993年)竟然列入不能拖欠教师工资这一条 (第38条),不能不让人感到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1](二)职业因素 根据青年教师朱从书、申继亮等人的研究表明[2],学生因素、工作负荷和学生考试成绩对教师压力有显著影响与国外同类研究比较,我国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压力源,很明显地表现为教师职业特殊性的影响 1、教师工作量大,工作时间长是一个重要的压力源 教师除正常的课堂教学外,还要在课堂外倾注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对学生的课后和作业批改在当今个性化的时代,教师还需要研究、落实适应不同个性的个别化教学、创新性教学据调查,我国中小学教师人均日平均劳动时间为9.67小时,比其他岗位的一般职工平均劳动时间高出1.67小时,其中睡眠时间比一般职工平均少1小时,娱乐时间少0.5小时左右,积累起来,年超额劳动时间为420小时[3]因而教师的职业特点使得教师工作负担过重成为一种普遍现象2、教师劳动对象的特殊性也给教师工作带来很大的压力 由于教师的劳动对象是活生生的、有主观能动性的人,这使教师工作更具复杂性。
一项调查发现,在100名教师对“你热爱学生吗?”问题的答卷中,90%以上的回答“是”再向这100名教师所教的学生进行调查“你体会到教师对你的爱了吗?”回答“体会到”的仅占10%为什么学生的看法竟然会与教师的期望有如此巨大的反差呢?教师们感到困惑、费解、寒心,认为是学生对自己满腔热情的亵渎,对自己辛苦付出的不尊重,一种莫名的苦涩、悲哀和失望由衷而发他们疾呼:“为什么我们的一片真情和爱心却得不到学生的认可和理解”,“为什么我们越教,却越不知道怎么教了”师生间的心理距离与隔阂正逐日拉大这对教师的压力虽然是无形的,却是巨大的 3、考试压力是中小学教师特有的一个重要压力因素 考试一直是我国教育评价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广大学生及学生家长将考试升学的希望寄托在教师身上在现实社会中,各级教育管理部门也将考试排名和升学率与教师的晋级、甚至与工资、奖金挂钩因而教师的考试压力绝不亚于学生一方面考试直接影响到他们的生存状况、岗位、工资、福利等;另一方面,考试结果还关系到他们的荣誉,而荣誉对一个教师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4、学校的人际关系也是影响教师心态,导致教师产生压力的一个重要因素 我国著名心理学家丁瓒曾指出:“人类的心理适应,最主要的就是对于人际关系的适应。
所以人类的心理病态,主要是由于人际关系的失调而来可见如果教师人际关系失调,不仅不能做好教育、教学工作,且会影响心理健康,产生心理疾病随着学校内部各种竞争现象的加剧,如评优、晋级,排序等,进一步加剧了教师之间的紧张关系,使得教师之间不能互通有无,敞开心扉 5、角色冲突也是与工作压力紧密相连的一个因素教师的角色内容随着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以及知识的增长与更新而不断改变在我国独生子女的教育过程中,教师更是扮演着多重、微妙的角色如家长和学生对教师的角色期望是知识的传授者,要求教师知识博大精深,无所不知;将教师看成纪律的维护者,希望教师严明公正;将教师看作家长的代理人,又要求教师工作耐心细致,对学生关心体贴,青少年的知己和朋友等,每种角色都要求教师具备强烈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美国学者威尔逊(Wilson.B.R.)曾提出:“所有对他人高度负责的角色,都要经受相当多的内在冲突和不安全感[4]当教师在工作中同时扮演多个富有挑战性的角色,在有限的时间内做多种工作时就会发生角色冲突(三)管理因素 1、教学管理制度落后,对教师的管理太机械、太死板,且不注重实效如将备课项目,要求搞得很烦琐,应付检查多,无实质性进展的重复培训多等等,使教师疲于应付。
重负下的中小学教师无法“充电”,无法得到专业发展在一些中小学,传统的教师管理方式给教师带来额外的压力教师管理过份强调制度管理学校领导喜欢维持现状,并且形成较为稳定的常规模式,多年不变并且事事处处、一言一行都有明确的规范和规章加以约束据调查统计,中小学的无效劳动大约占50%,具体表现为常规项目多,如:教师的课堂教学、学生的作业、早晚、教案详略、听课笔记等都要“循规蹈距”,教师管理过份追求量化,用简单化的几条指标和抽象的分数,去衡量复杂且模糊的教育问题对教师的要求过多,检查过多,评比过多,扼杀了教师工作的创造性,窒息了教师内在的专业发展的愿望、需求和动力 2、不合理的教师评价机制,其最大的弊端就是评价标准单一无论是新教师还是有经验的教师都用一把尺子衡量,忽视了教师之间的差异性;评价方法过于片面、简单许多学校简单地用及格率、排名次、分数高低等指标来衡量教师业绩,实行末位淘汰制,这种做法极不科学职称作为教师教育教学及科研能力总体水平的标志,不仅可以满足教师丰富强烈的精神需要(如尊重的需要、认知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他们的物质需要,晋升职称对教师具有极大的吸引力。
然而,由于晋升职称有一定的条件要求,再加上职称评定过程中的许多不正之风(如论资排辈、滥用职权等)及指标紧缺等,致使教师晋升职称难上加难另外,奖金分配、评优、晋升等也未采取公平竞争的形式,使得教师们感到自己被埋没,产生烦闷和消极情绪,内心痛苦不堪,工作热情降低 (四)个体因素 作为独立的个体,由于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行为特征,不同的阅历与经验,不同的价值取向,它们之间的交互作用和教师个体的压力息息相关教师个体之间的差异性导致压力的主要来源对他或她来说都是独一无二的1、人格特征是引起教师压力的一个重要因素“人格”是一个具有宽泛意义的概念在心理学中,“人格通常是指一个人所具有的独特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集合,如性格、兴趣、爱好及能力等它是一个相对稳定的结构组织戴维和瑞德(David & Reda)的研究表明,人格特征是引起教师压力的一个重要因素[5]A型人格特征或外控型的教师由于其性格内向,好静,忧郁,难以适应环境,往往承受更大的职业压力 2、教师自身的不正确的认知也是导致产生压力的因素之一现代大量研究发现,教师个体的认知方式能影响其对压力的敏感性首先,对教师“完美形象”的认知误区易导致教师自身压力过大。
长期以来,由于社会对教师角色的过高期望,教师形象已成为完美化身,如无私奉献,淡泊名利,性格温和,人格完美等等一些教师将理想中的教师形象与现实世界中的个人形象等同起来,对自己产生了一种不合实际的过高期望,竭尽全力甚至超过自己能力扮演着社会期望的完美的教师形象这必然给其身心带来超负荷运转,以至于自身压力偏重其次,教师压力的产生也与教师个体对自己专业能力的自我评价与认识有关近年来,我国不断进行教育改革,如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等,给广大中小学教师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对于许多教师来说无疑是一种严峻的考验和空前的超越许多教师感到自身的素质与之相差甚远,颇有“跟不上形势之感”三、缓解和克服中小学教师压力的对策 教师压力产生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解决教师压力问题必然也要求多方面的努力 (一)寻求社会的支持,争取社会为教师“减压” 社会各界应充分认识教师工作的特殊性、艰巨性,不应求全责备;不应把培养下一代的责任全都压在教师身上,社会应承担的应有的责任 1、对教师的期望和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