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种血小板稀释液临床应用比较与检验学研究.doc
5页三种血小板稀释液临床应用比较与检验学研究【摘要】目的:探讨3种血小板稀释液对350份标本平行检测的临 床意义方法:釆取同一标木用3种不同稀释液平行计数,所有操作严格 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结果:经过统计学分析,硫酸镁- 皂素稀释液F值体现出无变化,而许汝和稀释液、草酸钱稀释液F值变化 明显结论:研究表明,硫酸镁-皂素是一种稳定性好的血小板稀释液, 具冇推广应用价值关键词】硫酸镁-皂素稀释液;许汝和稀释液;草酸鞍稀释液; 临床检测;应用比较血小板计数是临床化验室常规检测项n,随着临床检测技术的日新月 异,越来越多的血细胞计数仪进入到各级临床化验室但由于其价格昂贵, 对外界环境要求高等客观条件的制约,显微镜计数血小板对中小型的化验 室仍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血小板易粘附、易聚集、易破坏和变性、形态 不规则口体积小,检测过程中又易和稀释液杂质、尘埃相混淆,所以要准 确检测血小板数量有一定困难鉴于此,笔者在日常工作中引入硫酸镁- 皂素稀释液,经过多例检测并与许汝和稀释液、草酸鞍稀释液作对照,效 果令人满意现介绍如下1材料与方法1.1血小板稀释液硫酸镁-皂索稀释液:取硫酸镁(AR) 5 g, 0. 5%皂素5 mL,甲醛0.1 mL,加蒸惘水100 mL溶解过滤后,室温保存备用。
许汝和稀释液:尿素(精制)io g,枸椽酸钠0.5 g, 40%甲醛0.1 mL, 加蒸馆水100 mL溶解过滤后冰箱保存备用[1-3] o草酸鞍稀释液:草酸镀 1 g, EDTA-Na20. 0 12 g;加蒸憾水100 mL,溶解过滤后,冰箱保存备用 [1-4]o1. 2方法1.2.1实验设计3种血小板稀释液,对350份标本平行检测,选择其 中的肝硬化作为研究指标,做硫酸镁-皂素稀释液的稳定性研究同时选 择5名健康献血员标本做硫酸镁-皂素稀释液在0.5 h、1 h、6 h、12 h 内测定,所得测算结果经与许汝和稀释液、草酸钱稀释液对同类检测结果 进行比较⑵1.2.2检测方法同一标本用3种不同稀释液平行计数所有操作严 格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硫酸镁-皂素稀释液加入量0. 78 mL, 末梢血20 UL;计数浓缩血小板时,硫酸镁-皂素加入量1 mL,浓缩血小 板 10 ULo1.3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所有实验符合 止态分布的计量数据用(x土s)表示,采用具有一个重复测量因索的两因 素方差分析作为数据分析的统计学方法,不符合正态分布的采用中位数 (四分位数)表示,采用秩和检验,以P<0. 05为差异冇统计学意义。
2结果经过统计学分析,硫酸镁-皂素稀释液F值体现出无变化,而许汝和 稀释液、草酸馈稀释液F值变化明显见表1、表2、表33讨论硫酸镁-皂素稀释液以硫酸镁为抗凝剂,皂素为溶血索甲醛为固定 剂,它和许汝和稀释液、草酸鞍稀释液相比有较明显的优点:(1)硫酸镁 -皂素溶血迅速,并能溶解蛋白质,视野相当清晰,血小板分布均匀并且 形态完整,血小板折光性强,易于和灰尘、杂质相区别[5-10]; (2)配制 简便,成分易得,配制后无需冰箱保存,在室温中至少可保存半年,而许 汝和稀释液、草酸钱稀释液配制要冰箱保存,并一且保存期较短;(3)硫酸 镁-皂素作稀释液的标本,在12 h内计数结果稳定,血小板形态完整,折 光性强;(4)与血细胞计数仪相比,没有计数上限的限制在计数 CS-3000PLUS机采血小板时,稀释100倍后血小板分布均匀,易于计数 [11-16]o综上所述,硫酸镁-皂索是一种稳定性好的血小板稀释液参考文献[1] 龙富士,王秀娟,崔爱红,等•三种血小板稀释液临床应用研究[J]・ 中华医学检验杂志,2008, 31 (1): 31-33.[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编•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北 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2-10.[3] 丛玉隆,王淑清•血液分析仪研究与临床应用[J] •中华医学检验杂 志,2007, 30 (1): 50-51 ・[4] 赵昌喜•医用数理统计方法[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 123-128.[5] 周新•检验医学考核指南[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156-159.[6] 叶应妩•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 210-215.[7] 陆永绥,张伟民•临床检验管理与技术规程[M].杭州:浙江大学出 版社,2004: 52-55.[8] 丛玉隆.当代血液分析技术与临床[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 161-168.[9] 林其遂•临床化学诊断大全[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251-255.[10] 杨在春•新编医学数据手册[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2: 456-459.[11] 李夭潢,黄受方•实用细计吸取细胞学[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 社,2003: 210-215・[12] 周雪艳,陈忠.血液放置时间对化学检测结果的影响[J]・国外医 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2009, 30 (1): 58-59.[13] 毛雪萍•正确留取标本与检验质量的关系[J].中国临床医药研究 杂志,2007, (12): 8374-8375.[14] 唐格非•临床生物化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55-59.[15] 乐家新,丛玉隆,兰亚婷,等•网织红细胞计数与分群测定及临 床应用探讨[J]•临床检验杂志,2009, 27 (4): 231-232.[16] 徐景浩•血液分析仪静脉血压正常参考值的探讨[J] •上海医学检 验杂志,2010, 25 (3): 166-167.(收稿日期:2013-06-21)(本文编辑:王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