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梁山好汉与“替天行道”【开题报告】.doc
5页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汉语言文学梁山好汉与“替天行道”一、 选题的意义在《水浒传》中,“替天行道“是梁山好汉的行动旗帜,关于“替天行道”的论文有数量较多,学 者或者从好汉们为什么会高举“替天行道”的人旗角度分析《水浒传》主题;或者重点分析“替天行道” 内涵由“侠义”向“忠义”转换的过程;或者通过否定“忠义说”和“逼上梁山”说,举例阐述“替天 行道”才是《水浒传》真正的主题其实“替天行道”的意义是非常模糊的,很难将之说清楚,每个人对他都有不同的理解,止如观察 一个立体图形,人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到的影像也是不同的那么处丁•小说内部的108将领,他们对于 替天行道的理解,肯定存在着很多不同的成分本文的意义在于以不同的好汉对“替天行道”的不同理 解这个为线索,从新的角度分析水浒将最终分崩离析的原因二、 研究的主要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阐述的主要观点)作为水浒一百零八将行动的旗帜,“替天行道”四个字有着很强大的聚合和指导作用,好汉们的命 运跟替天行•道有着巨人的关系替天行道”的具体含义,在当今有着很多不同的理解梁山好汉自 己对"替犬行道”也有着各自不同的理解,“替”可以理解为代替,也可以理解为帮助,辅佐。
天” 可以理解为上天,也可以理解为天朝,还可以理解为天子道的含义就更广泛了主要有对国家:保境 安尺;对百姓:存仁义;对朝廷:排除内忧外患木文选择儿个具有代表性的梁山好汉,从他们的生存背呆,个人遭遇,以及在招女后的各种表现, 总结出不同的好汉対“替天行道”不同的理解从不同的理解中,找出其中的矛盾,从这些矛盾中分析 出梁山好汉最终分崩离析的原W三、 研究(工作)步骤、方法及措施(思路)步骤:2010年10月811到12M8EI:杳找资料,包括阅读多个版木的《水浒传》以及名家的解读2010年12月26日Z前:与老师讨论关丁•论文方向的问题,完成开题报告和文献综述2011年3月9日Z前:与指导老师交流意见,并完成论文中期检测表2011年4月15EI:完成初稿2011年5月初:上交其他资料,完成论文方法和措施:1•查找书籍,从基木文献开始阅读,如各种版木的《水浒传》等2. 用归纳榕理的方法,对《水浒传》中的人物进行整理3. 用综合分析的方法,从不同人物角度对“替天行道”进行解读找出他们理解中的矛盾,进行深层探 讨四、 毕业论文提纲(一) 概述“替天行道”以及前人的研究成果(二) 止文:不同好汉对“替天行道”不同的理解。
1. 鲁智深,武松对“替天行道”的理解:(1) 对“替犬行道“的理解:不在朝廷编制Z下存仁义,保境安民2) 最终入朝的原因:义重忠乏2. 关腔,秦明,呼延灼对“替天行道“的理解:(1) “替天行道“必须在朝廷的编制之下2) “替天行道“主要表现在为朝廷排除内忧外患3. 宋江对“替天行道”的理解:(1) 宋江对“替”的理解:辅佐2) 宋江对“天”的理解:天子,皇帝3) 宋江对“道”的理解:存仁义,保境安民,铲除奸佞4. 李逵对“替天行道”的理解:(1) 李逵对“替”的理解:代替2) 李逵对“道”的理解:存仁义三) 总结:好汉对“替天行道“的不同理解,产生了尖锐的孑盾:1. 为朝廷效力和不为朝廷效力的矛盾2. 主张代替犬子和主张辅佐犬子的矛盾3. 主张为天了服务和主张为切廷服务的孑盾此外,宋江铲除奸臣的义务和善待奸臣的矛厉也是他走向死亡的重要原因宋江理解的替天行道, 有铲除奸臣的义务,而在具体的行动小,他不但不釆取积极的行动,而是奴颜婢膝的去讨好别人,导致 最后被奸臣杀害一百零八将对“替天行道”有不同的理解,而这些理解中包含了A过尖锐的孑盾,这是好汉们分崩 离析的内部原因之一五、 主要参考文献[1] 施耐庵•水浒传[M].北京:北京人民文学岀版社,2007[2] 王平.《水浒传》“替天行道”考论[J].文史哲,2010(1)[3] 关四平 陈砚平.水浒传:“侠义”皈依“忠君”的悲剧[J].北方论丛,1998(3)[4] 共青团上海市委宣传组.《水浒》评论资料[M] •上海:上海人尺出版社,1975[5] 燕南尚牛.新评水浒传命名释义[J].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⑵[6] 鲁迅.鲁迅全集[M] •北京: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第四卷123[7] 宋悦魁.梁山好汉与“替天行道” [J] •时代文学,2008(3)[8] 毛泽东.重视对《水浒》的评论[N].人民日报,1975-08-14[9] 杜贵晨.《水浒传》“替天行道”论[J]•荷泽学院学报,2008(6)[10] 贺根民.王道乌托邦:《水浒传》的替天行道思想[J].荷泽学院学报,201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