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阴道助产--产钳术.ppt
36页阴道助产--产钳术,,产钳术,1.产钳术定义、分类 2.适应症 3.使用产钳的条件 4.使用步骤 5.注意事项 6.失败原因,产钳术是用产钳牵拉胎头以娩出胎儿的手术产钳术定义,产钳术分类,根据放置产钳时胎头在盆腔内位置的高低分为: 1、高位产钳术:系指儿头未衔接时上产钳,危险性大,已不采用高位产钳术现已被剖宫产手术取代 2、中位产钳术:胎头双顶经已过骨盆入口平面,可达坐骨棘平面,头颅骨质部分未完全达盆底胎头衔接后S=0- +3上产钳,也很少采用 3、低位产钳术:儿头颅顶骨最低部位(不是先露头的最低部分)降达会阴部时上钳,S=+3以下 4、出口产钳术:儿头着冠于阴道口时上产钳,尤其是出口产钳术,困难多较小,较安,钳匙,钳锁,钳柄,钳径,产钳适应症,1.因第二产程中宫缩乏力,持续性枕后位或枕横位而第二产程延长者 2.胎儿宫内窘迫,或产妇有明显衰竭者 3. 缩短第二产程:产妇合并有心脏病、高血压、妊高征、肺部疾患等需 缩短第二产程者,不宜过多用力 4.吸引器助产失败,确认为无明显头盆不称或胎头已入盆甚至已通过坐骨棘平面者 5.臀位、后出头须产钳助产者 6.子宫有瘢痕或有前次剖宫产史须缩短第二产程者。
产钳条件,1.无明显头盆不称 2.儿头必须衔接,头位置越低手术越安全,目前要求达+3或以下 3.宫口开全,胎膜已破必须活胎,死胎可等待自产或穿颅 1.取膀胱截石位,消毒,铺巾、导尿 2.阴道检查确定宫口已开全,产道无异常,胎头已入盆,先露较低,并除外高直后位 3.监测胎心 4.会阴侧切切口适当加长 5.放置左叶产钳:右手四指伸入胎头与阴道后壁之间,触摸耳廓以左手握左叶产钳垂直向下沿右手掌和胎头之间徐徐向胎头左侧滑行,将钳叶置于胎头左侧,助手固定之 6.放置右叶产钳:以同样方法,左手伸入胎头和阴道后壁之间指引右钳放至胎头右侧,与左钳对应 7.合拢钳扣:两叶产钳位置正确时,左右产钳锁扣容易,若不能对合,可稍移动钳柄调整甚至重新放置手术步骤,手术步骤,8.检查产钳:将手伸入阴道了解钳叶与胎头之间有无宫颈组织嵌入胎头矢状缝应位于两产钳之中间(若胎方位不正,应先徒手旋转胎头,再放置产钳) 9.如产钳两叶放置正确一般易于扣合,若扣合困难或滑脱,应取出检查有无异常,重新放置产钳,如再失败应考虑作剖宫产 10.要持续而缓缓加力,按杠杆原理沿产道中轴方向牵引,切忌左右摇摆 11牵拉:宫缩时向外、向下牵拉,当枕部位于耻骨联合下时,向上缓慢牵引。
胎头枕部娩出后,松开钳扣,取出产钳,然后娩出整个胎儿必要时也可在宫缩间歇期牵引 12.产后检查有无产道及胎儿损伤术后再导尿和肛检,以观察有无膀胱、尿道或直肠的损伤,如有损伤应立即处理 13.缝合会阴先下左叶,再下右叶,头着冠时下产钳,向上提牵,双手用力方向示意图,,左叶产钳置于盆腔左侧,,右叶产钳置于盆腔右侧,,侧 切,轻柔牵拉Pajot's手法,,产 钳 助 产,,产 钳 助 产,,牵引产钳,,向上牵引,,卸下右叶产钳,(一)为了防止牵引时因用力过度而造成创伤,术者应坐着牵引,双臂稍弯曲,双肘挨胸,慢慢用力切不可伸直双臂、用足蹬踩产床猛力进行牵引,以防失去控制,重创母婴臂力不足者,可站立牵引,但对用力及牵引方向应很好掌握 (二)情况较急者,应尽速娩出胎儿,但决不可粗暴操作一般情况下,应随阵缩作牵引,大都需时15~20分钟出口产钳术多数可在数分钟内结束分娩 (三)牵引时勿紧扣产钳两柄,可在两柄间夹入小块纱布,以减少对胎头的压迫注意事项,注意事项,(四)遇有困难,应详细检查,酌情重新考虑分娩方 式,切忌强行牵引必要时可改行剖宫产术 (五)上产钳时,一定要检查胎方位,必要时旋转胎头使矢状缝位于骨盆的前后径上。
(六)钳柄不易合拢或产钳滑脱提示胎头位置或产钳位置不妥注意事项,(七)产钳牵引次数不应大于二次 (八)牵引力要持续均匀用力牵拉无进展时要仔细判断原因,必要时改变手术方式 (九)术后注意观察宫缩及流血情况,检查宫颈及阴道,如有撕裂,应即缝合 (十)产程长,导尿有血尿者,可留置导尿管,并酌用抗感染药物 (十一)仔细检查新生儿,给止血药并预防感染失败原因,产钳助产失败的主要原因是胎儿、胎位异常和头盆不称;回转胎头困难,上钳扣合不良及牵拉阻力大等情况时,应及时行剖宫产产钳术在 20世纪 40—60年代曾广泛应 用,胎位不正时可先旋转胎头右枕横位时顺时针旋转,左枕横位时逆时针旋转),此法用于产科临床,是解决头位难产、缩短第二产程的常用方法,至今仍是解决头位难产不可缺少的手段之一经 验 分 享,多年的临床经验,认为产钳术如能正确掌握适应症,操作准确,牵拉得当,对母体及胎儿的损伤相对较小 产钳扣合困难时, 不能强行扣合,以防损伤胎头 常用低位产钳,少用或不用中、高 位产钳经 验 分 享,[并发症及其处理],1.产妇并发症 ⑴宫颈裂伤:多因宫口未开全造成,阴道检查时要确定宫口开大情况 ⑵外阴阴道裂伤:多由会阴切口过小或阴道壁组织弹性差所致,必要时应行充分的会阴侧切。
⑶阴道血肿:由于阴道壁被吸入吸头器所致,旋转吸引器后必须仔细检查,排除软组织受压,血肿不大时可不必处理[胎儿并发症],⑴头皮血肿:负压过大或牵引力过大,牵引时间过长所致,多于一个月内自然吸收,无需特殊处理,避免穿刺或揉搓血肿,防止感染如头皮血肿迅速增大,有活动性出血者应切开止血 ⑵颅内出血:按新生儿颅内出血处理 ⑶颅骨损伤:和吸引负压过大或牵引力过猛有关多为颅骨线性骨折,可自愈不需处理,罕见的凹陷性骨折可影响脑组织,应行手术治疗[产钳术与负压胎头吸引术比较],产钳与胎头吸引术两者在临床上广泛应用,适应证相仿,但二者不能相互代替或偏废,应根据条件及分娩进展情况,合理选择,规范操作,才能达到良好的的临床效果胎头吸引术操作简便,容易掌握,放置时不需越过胎头及深入产道深处,因此不易造成产道软组织损伤,感染机会少,牵引时旋转不受限制,可将枕后位及枕横位胎头转至枕前位,最适于持续性枕后位及枕横位徒位旋转胎方位失败者产钳操作手术技巧要求较高,术者可控制胎儿娩出,紧急情况需及时将胎儿娩出者,应首选产钳助娩,胎头吸引术失败2次者可改用产钳术着力点,产钳的着力点在胎头的骨质部,而胎头吸引器着力点在胎儿头皮,其承受牵引力及旋转力有限,如用力过大,可产生胎头头皮水泡,擦伤,撕裂伤,头皮下及骨膜下血肿,颅内出血。
产钳操作视频,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