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百家争鸣 .doc

4页
  • 卖家[上传人]:汽***
  • 文档编号:534553209
  • 上传时间:2023-08-24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48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一、百家争鸣(一) 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原因1.形成原因:①经济:生产力发展→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的发展根本原因②政治:分封制,宗法制崩溃 ③阶级关系:“士”阶层活跃和受重用④思想文化:私学出现,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造就了一大批文士2.含义:A.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政治、文化都放生了巨大变化 B.思想家各自提出关于自然,人生的主张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3.影响:①“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②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是中国思想道德、学术文化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体系的基础③推动了中国主流文化思想--儒家思想的形成④推动了古代社会的进步,促使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⑤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标志着中国进入了第一个枝繁叶茂的时期二) 百家争鸣的表现1.孔子和早期儒学代表人物活动及其主张孔子春秋⑴政治:提出“仁”与“礼”的学说,希望统治者“克己复礼”,主张在人人道德自觉的基础上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⑵自然观:注重政治与人事,对鬼神持敬而远之的态度。

      ⑶教育:开创中国古代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注重人的全面发展⑷开创了儒家学派,以《诗》《书》《礼》《乐》《易》《春秋》为基本文献,称做“六经”孟子战国⑴ 挥孔子的“德治”思想,提倡“仁政”学说⑵ 提出四种道德规范:仁、义、礼、智⑶ 提出了“君轻民贵”思想,成为中国早期民本主义的思想基础荀子战国⑴ 特点及地位:荀子广泛吸收各家思想的精华,丰富了早期儒家的思想内容⑵在天人关系上,强调“天行有常”,又指出人道有为,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的重要思想3) 为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把握“礼”1) 总结孔、孟、荀思想春秋(产生)战国(发展)代表孔子孟子荀子阶级属性没落的奴隶主贵族新兴的地主阶级主张仁的思想“爱人”仁政仁义和王道民本思想为政以德民贵君轻君舟民水人性论性近论性善论性恶论地位至圣亚圣儒学集大成者(2) 影响:孕育了传统文化中的政治思想,道德准则2.老庄之学(道家)(1)主要特点:以“虚无”的“道”为世界的根本,以因循自然的“无为”、“逍遥”为处世的方法2)老子①认为“道”是世界的根本,是永恒不变的核心)②指出事物具有向相反方面转化的规律,蕴涵了朴素的辩证法思想③提出“弱者道之用”,阐发以柔克刚,以弱胜强的方法论原则。

      ④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抱着消极悲观的态度,幻想回到“小国寡民”的社会无为而治)(3)庄子思想《庄子》①把“道”作为世界最高的原则,宣传天道与自然无为②齐物论:他认为“道”无所不在,没有界限与差别,万物也是没有界限与差别的,“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泰山为小”,这就叫“齐物”4)历史影响:①道家学派崇尚自然,其主张超越功利去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补充:②庄子认为,人为是对自然状态的一种破坏,无利而有害,人必须顺从自然在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我们更应借鉴这一点,注意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保护环境,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③老子哲学所包含的朴素辩证法思想存在严重的缺陷,他不仅忽略了对立面转化的必要条件,而且把事物向反面转化看作是循环的,而不是上升发展的他主张“无为而治”,看不到人的主观能动性,因此,他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抱着消极悲观的态度,感到无能为力,希望回到小国寡民的时代这是一种消极思想4.法家思想(奖励耕战,实施严刑峻法1)李悝①推行“尽地力之教”,提高农业产量,从而增加国家的田租收入②主张用严酷的刑罚确立起新的以集权为特征的政治秩序③所著《法经》,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法典。

      2)商鞅①.废除世卿世禄制度,根据军功制定尊卑爵秩的等级②.奖励耕战,废除井田制③.加强中央集权3)韩非(战国末期)①集法家思想之大成者,将“法”、“术”(统治之术)、“势(人住的权势)”三者糅合为一,又吸收道家思想,将法家理论系统化②主张加强君主集权,厉行赏罚,奖励耕战③提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事异则备变”的主张4)影响:①对中国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建立乃至秦国统一全国起到了重大作用②汉代以来,其法制思想被吸收到儒学体系中,成为维护专制政权的工具※③韩非子的理论受到当时统治者的推崇,这是因为:法家思想具有务实和进取精神,认为历史是向前发展的,人们应按照现实需要进行政治改革,有利于新兴地主阶级通过变法确立封建制度;法家思想主张实行君主集权,有利于封建国家的统一和巩固,为建立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奠定了理论基础,因此备受推崇5.墨家的主张(墨翟)(1)特点:①学术团体以纪律严密著称②推崇夏朝的政治,具有苦干和自我牺牲精神2)主张:①主旨是“兼相爱、交相利”,进一步非攻、尚贤、尚同、非乐、非命、节葬、节用等一系列主张②认识论方面:认为认识以客观实践为来源,提出判别知识的三条标准,即“三表”法。

      ③逻辑学方面:建立了“类”(区分事物根据)、“故”(事物的原因)等中国最早的逻辑学术语,建立了由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推理的方法论基础3)演变:①墨子死后,他的一些弟子形成“墨辩”学派②汉代以来,墨家学派逐渐湮没失传4)评价:墨家思想在战国时期成为显学,这主要是因为战国时期奴隶制已经走向瓦解,大量的小生产者应运而生,其“非攻”“尚贤”等思想反映了小生产者的要求,能够在小生产者群体中产生共鸣,在当时有深厚的社会基础但汉代以来,由于国家采取重农抑商政策,手工业的发展受到限制,因此墨家影响越来越小三).正确认识道、儒、法、墨等派别的阶级性极其主张阶级派别代表人物主张评价没落的奴隶主贵族道家老子、庄子主张“无为”,希望社会退回到“小国寡民”的状态表现了其没落、消极的情绪儒家孔子核心思想“仁”“礼”缓和矛盾,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新兴地主阶级儒家孟子主张实行“仁政”调整阶级矛盾,以利于封建统治荀子“制天命而用之”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利用自然、发展生产的朝气和信心法家韩非子主张加强君主专制,提出以法治国,“法不阿贵”体现了新型地主阶级改革旧制度的进取精神和加强中央集权的迫切愿望小生产者墨家墨子“兼爱”“非攻”“尚贤”“节用”。

      反映了广大小生产者要求和平、稳定的愿望(四)练习1.在2008年8月8日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文艺表演中,数千名演员齐声吟诵“四海之内,皆兄弟也!”“朝闻道,夕死可矣!”等格言,向世界传达了中华文化的深邃思想,体现了我国古代哪一思想家的思想 ( ) A.孔子 B.韩非子 C.荀子 D.老子2.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议中明确指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下列思想对构建和谐社会不能够起到积极作用的是 (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C.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D.爱人者,人恒爱之3.电影《墨攻》讲述了墨家智者革离孤身拯救遭十万赵国大军围攻的梁城的故事,演员不可能在剧本中看到的是( )A.墨家学派的人在使用铁农具耕作 B.“学在官府”导致墨家只能偷偷办私学 C.当时思想界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D.原先地位低的“士”阶层开始崛起4.有四位学生讨论穿衣服的问题甲生说:“穿衣服应合乎大自然四季的变化,天气冷多穿一点,天气热少穿一点。

      乙生说:“穿衣服要看你的身份和地位,依据身份及地位,该穿什么样的衣服就穿什么样的衣服丙生说:“讲究衣服的穿着是一种浪费,穿得简单甚至破烂的衣服也未尝不好丁生说:“何必麻烦,上面规定大家都穿一样的制服,不就很好吗?”历史老师说:“你们四个人的说法,从某种意义上可以代表儒家、墨家、法家及道家的思想请问下列哪一项较合适老师所言 ( )A.甲—儒家乙—墨家丙—法家丁—道家 B. 甲—道家乙—墨家丙—法家丁—儒家C.甲—儒家乙—法家丙—墨家丁—道家 D. 甲—道家乙—儒家丙—墨家丁—法家5.2009年3月,由北京歌舞剧院排演的原创大型史诗歌剧《孔子》在北大百年讲堂首演,全剧包括“尼山圣晖”“孔母教子”“杏坛讲学”“问礼老子”“周游列国”“孔子归鲁”“大爱无疆”和“万世《论语》”等场景,比较真实地再现了孔子的伟大形象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判断,“大爱无疆”这一幕可能展现的是孔子的哪些思想 ( )A. 有教无类 B. 仁者爱人 C. 因材施教 D. 克己复礼 6.电视剧《传奇皇帝朱元璋》中有这样一个镜头:朱元璋对孟子异常仇视,命人将孟子的塑像拆掉,撤出圣人庙,并亲自将《孟子》一书删减大半。

      你认为被删减掉的部分最可能是( )A.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 人无有不善 C.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D.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