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桢诗歌“逸气”研究教育教学论文.doc
3页刘桢诗歌“逸气”研究_教育教学论文 [摘要]刘桢诗歌风格可用“逸气”来概括,这种“逸气”体现为“情高”和“会采”他善于选用高洁脱俗的物象来表达高蹈峻洁的情感;直抒胸臆或用熟典,善用比兴,艺术手法多样;语言自然质朴,渐趋华美,注意炼字;喜用叠字和仄声字,声韵劲健由于刘桢诗歌具有以上的特征,因而其诗表现出一种超越世俗、不受束缚的“逸气” [关键词]刘桢;诗歌;逸气 在俊才云蒸的建安文坛上,刘桢以其诗歌创作而与王粲齐名俞绍初《建安七子集·刘桢集》辑得完整诗歌十三首,另有失题诗十四则,这些诗歌悉为五言曹丕对刘桢的五言诗评价甚高:“其五言诗之善者,妙绝时人”(《与吴质书》)刘勰也说他“情高以会采”(《文心雕龙·才略》)今人读其诗,能够感受到诗中涌动着一股豪放的“逸气”(《文心雕龙·风骨》),而“情高”和“会采”正体现出此种“逸气”的特点 一、诗歌选用物象之高洁 日常生活是建安文人诗歌取材的重要来源,刘桢也与其他文人一样,有公宴、赠答以及斗鸡、射鸢等闲适生活的描写,但在物象的选择上自有特色飞鸟是建安文人常爱描写的对象,如曹丕《芙蓉池作》:“卑枝拂羽盖,修条摩苍天。
惊风扶轮毂,飞鸟翔我前又如王粲《杂诗》其三:“百鸟何缤翻,振翼群相追投网引潜鱼,强弩下高飞两人诗中都写到鸟,但都是凡鸟而刘桢写的却是灵鸟:“灵鸟宿水裔,仁兽游飞梁”(《公宴诗》),或是百鸟之王——凤凰:“凤凰集南岳,徘徊孤竹根”(《赠从弟》其三)凤凰在古人心目中是极富个性的神鸟《诗经·大雅·卷阿》:“凤凰鸣矣,于彼高冈”句,郑玄笺:“凤凰之性,非梧桐不棲,非竹实不食[1]凤凰绝云霓,负苍天,刘桢以它喻从弟的高远志向,极为恰当 他又咏松柏,“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下笔便勾勒出一个傲然挺立于高山之巅的松柏形象,尽管风盛、冰霜惨凄,然而它却“终岁常端正”诗中化用《论语·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之意松柏的本性就是凌霜傲寒,四季常青,刘桢以此喻从弟坚贞不屈、刚正不阿的操守在他之后,左思以“涧底松”喻满腹才学却不被任用的寒门之士,吴均《赠王桂阳》亦以松喻人,其中当有刘桢的影响 再如《杂诗》“方塘含白水,中有凫与雁”,《赠徐干》“细柳夹道生,方塘含清源”,他写“方塘”,而不是清塘、池塘或荷塘,“方”字更能凸现其个性的耿直再如《失题》“昔君错畦畴,东土有素木”,写“素木”,而不是树木、林木,强调树木之洁性。
以上所举,无论是萍藻、松柏、凤凰,还是方塘、素木,刘桢在物象选择上都倾向于高洁、脱俗的事物,表现出与时人不同之处 二、诗歌情感之高蹈 刘桢诗歌主要有公宴、赠答、咏怀三大类,情感的表达淋漓尽致、高蹈峻洁 《公宴》为邺下文人同题之作,由于题材限定,这类诗大都有祝福、庆贺和感恩之辞如王粲的《公宴诗》:“愿我贤主人,与天享巍巍克符周公业,奕业不可追”,述说对主人功业的祝福与庆贺再如阮瑀“阳春和气动,贤主以崇仁”,应瑒“巍巍主人德,佳会被四方”,皆盛称贤主仁德,充满溢美之词而刘桢的《公宴诗》却不一样: “永日行游戏,欢乐犹未央遗思在玄夜,相与复翱翔辇车飞素盖,从者盈路旁月出照园中,珍木郁苍苍清川过石渠,流波为鱼防芙蓉散其华,菡萏溢金塘灵鸟宿水裔,仁兽游飞梁华馆寄流波,豁达来风凉生平未始闻,歌之安能详?投翰常叹息,绮丽不可忘 诗歌重在写景,把大量的笔墨放在环境的描写上从白日写到“玄夜”,描绘宴游景致之美如水的月光下,西园的树木、流水、花鸟、楼阁显得那样优美、迷人,仿佛一首清新优美的写景诗以幕僚身份参与主人公宴,写诗不颂功德而以写景为主,表现了刘桢人格的峻洁因此王夫之评说:“《公讌》诸诗,如无公干,则当日群饮,酒肉气深,文章韵短矣。
《船山古诗评选》卷四)[2] 刘桢今存赠答诗有写给朋友的,有写给兄弟的由于赠答对象为亲近的友人,故言语略无顾忌,平日不敢说不能说的话此时都说了出来,在赠答诗中他淋漓尽致地坦陈个人情感,无所顾忌,性情全出如《赠徐干》: “谁谓相去远,隔此西掖垣……步出北寺门,遥望西苑园细柳夹道生,方塘含清源轻叶随风转,飞鸟何翻翻乖人易感动,涕下与衿连仰视白日光,皎皎高且悬兼烛八紘内,物类无颇偏我独抱深感,不得与比焉 据《魏志·王粲传》注引《典略》的记载,此诗当作于刘桢因平视甄氏被刑期间被罚做苦役,刘桢心中苦闷,故而写了这首诗给好友徐干诗人站在北寺门口遥望西苑园内的景色,见到的是“细柳”、“方塘”、“轻叶”、“飞鸟”,大自然一派欣欣向荣,反衬自己的境遇,不禁“涕下与衿连”作者在这里用了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大自然的蓬勃生机反衬了此时失意落寞的心境后面的怨愤不平便由此而来,白日高悬,万物无不受其恩惠,而自己却偏偏不得日光普照,“我独抱深感,不得与比焉”,充满了忧伤哀怨之情、慷慨不平之气 再如《赠五官中郎将》四首,赠答对象为曹丕,但诗中却毫无阿媚权贵的卑乞之气,而是充满了对知交好友的深厚情谊 刘桢有咏怀诗,如《杂诗》:“职事相填委,文墨纷消散。
驰翰未暇食,日昃不知晏沉迷簿领书,回回自昏乱释此出西城,登高且游观方塘含白水,中有凫与雁安得肃肃羽,从尔浮波澜 诗人放下手中工作,登高游观,看到的是方塘白水之中,凫、雁等水鸟自由自在地嬉戏着自然事物的宁静、自由和自己的困顿之情形成了鲜明对比,不禁发出感慨,“安得肃肃羽,从尔浮波澜”,道出无限向往之意将对文书工作的厌烦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表达得直言不讳,故何焯《义门读书记》说:“羁鞅官人读此诗,如六月北窗下凉风至也‘释此出西城’六句,所谓公干有逸气,于此见之[3] 从刘桢现存诗歌的主题来看,他没有像曹操《蒿里行》、王粲《七哀》那样反映动乱的社会现实,而是偏重于内心情性和个人志向的抒发,然正于此中见出其峻洁个性在诗歌中他对高洁情操的追求,个人的失意,友情的珍重,统统宣泄纸上,着重于刚肠气骨、卓荦操守的表现,情感激烈而高蹈,刘勰评为“情高”(《才略》)、“情骇”(《体性》) 三、诗歌艺术手法之多彩 刘桢诗歌手法多样,造成了“会采”的艺术效果他的诗直抒胸臆,很少用典,如他以“低昂倏忽去,炯若风中烛”(《失题》),写生命短暂的伤感,虽不用典却余味无穷刘桢也有用典之处,但通常用熟典,既明白易晓又含蕴深刻,如“过彼丰沛都,与君共翱翔”(《赠五官中郎将》其一)。
丰沛,汉高祖家乡,用以喻曹操家乡谯郡,有赞扬而不着痕迹再如《赠徐干》“思子沉心曲,长叹不能言”,化用《九歌·湘夫人》“思公子兮未敢言”之句,自然而不刻意 刘桢善用比兴《赠从弟》三首皆用比,第一首以萍藻的高洁喻从弟品行的高洁,第二首以“亭亭山上松”喻从弟坚贞不屈、清正的操守,第三首以“奋翅凌紫氛”的凤凰喻从弟志向的远大主客体浑融无间,意蕴深厚再如以下三首失题诗: “昔君错畦畴,东土有素木条柯不盈寻,一尺再三曲隐生寘翳林,倥偬自迫束得托芳兰苑,列植高山足 “青青女萝草,上依高松枝幸蒙庇养恩,分惠不可赀风雨虽急疾,根株不倾移 “翩翩野青雀,棲窜茨棘蕃朝拾平田粒,夕饮曲池泉猥出蓬蒿中,乃至丹丘边 素木得托芳兰苑,女萝得依高松枝,野青雀得至丹丘边,三例均喻刘桢依附曹氏父子,既表达了感激之情,又不失自尊,比喻自然而贴切而“列植高山足”、“根株不倾移”,写出作者虽有依附,心怀感激,却又人格高贵,意气挺拔三首诗仿佛一气呵成,诗风劲健而古朴长于比兴是建安诗歌的共同特征,但刘桢比兴时取材高洁在建安诗人中是很突出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