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律逻辑学课后答案.doc
24页法律逻辑学练习题参考答案(1) 第二章 概念 一、1、内涵, 外延; 2、内涵, 外延;3、内涵, 外延;4、内涵, 外延;5、内涵, 外延;6、内涵, 外延;7、内涵, 外延;8、内涵, 外延 二、(一)1、单独概念 2、普遍概念 3、普遍概念 4、单独概念 5、普遍概念 6、普遍概念 7、普遍概念 8、普遍概念 9、普遍概念(二)1、正概念 2、负概念 3、正概念 4、负概念 5、正概念 6、负概念 7、正概念 8、负概念 三、1、集合概念,集合概念 2、集合概念 3、非集合概念 4、集合概念 5、非集合概念 四、1、“丛书”是集合概念,不能受“三本”限制,应改为非集合概念“书”; 2、第一个“人”为集合概念,第二个“人”为非集合概念,该陈述混淆了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的区别; 3、“词汇”是集合概念,不能受“1000个”限制,应改为非集合概念“词”; 4、第一个“群众”为集合概念,第二个“群众”为非集合概念,该陈述混淆了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的区别; 5、“枪支”是集合概念,不能受“50多支”限制,应改为非集合概念“枪”; 6、“鸟类”是集合概念,不能受“几十种”限制,应改为非集合概念“鸟”。
五、1、“人民法院”与“行使国家审判权的机关”是全同关系; 2、“死亡”与“正常死亡”、“非正常死亡”是真包含关系,“正常死亡”与“非正常死亡”是矛盾关系;0 3、“法律”与“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真包含于关系; 4、“哲学”与“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全同关系,“哲学”、“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与“唯物主义哲学”、“唯心主义哲学”是真包含关系,“唯物主义哲学”与“唯心主义哲学”是矛盾关系; 5、“亚洲国家”与“多民族国家”是交叉关系; 6、“紫禁城”、“明清两代的皇宫”、“我国最大的博物馆”是全同关系 六、1、A(盗窃犯)与B(杀人犯)、B(杀人犯)与C(强奸犯)、A(盗窃犯)与C(强奸犯)是交叉关系, A(盗窃犯)、B(杀人犯)、C(强奸犯)分别与D(罪犯)都是真包含于关系; 2、A(人民)与B(人民法院)、A(人民) 与C(司法机关)是反对关系,B(人民法院)与 C(司法机关)是真包含于关系; 3、A(强制措施)分别与B(逮捕)、C(拘留)、D(取保候审)是真包含关系,B(逮捕)、C(拘留)、D(取保候审)相互间为反对关系; 4、A(共青团员)、C(青年律师)与B(青年)是真包含于关系,A(共青团员)与C(青年律师)是交叉关系,A(共青团员)、B(青年)、C(青年律师)与D(律师事务所)为反对关系; 5、A(农村)与B(农民)、C(劳动模范)、D(共产党员)都是反对关系,B(农民)、C(劳动模范)、D(共产党员)相互间为交叉关系; 6、A(动物园)与B(动物)、C(人)、D(机器人)都是反对关系,D(机器人)与A(动物园)、B(动物)、C(人)也都是反对关系,B(动物)与C(人)是真包含关系; 7、A(青年)与B(共产党员)、C(司法干部)、D(审判员)都是交叉关系,B(共产党员)与A(青年)、C(司法干部)、D(审判员)也是交叉关系,C(司法干部)与D(审判员)是真包含关系; 8、A(广播电视大学)、B(广播电视大学法律专业)、C(广播电视大学法律专业学生)相互间为反对关系。
七、1、A青年人,B工人,C中年人; 2、A中国现代长篇小说,B现代长篇小说,C长篇小说,D小说; 3、A青年,B共产党员,C记者,D报社记者; 4、A金属,B大学生,C罪犯,D盗窃犯; 5、A司机,B共产党员,C青年人,D老年人; 6、A学生,B球迷,C大学生,D足球迷; 7、A收藏家,B古玩收藏家,C中国人,D美国人; 8、A人,B教师,C医生,D音乐家 八、1、被定义项:国家机器 定义联项:是 定义项:阶级压迫的工具 属:工具 种差:阶级压迫 2、被定义项:刑法学 定义联项:是 定义项:研究犯罪和刑罚的科学 属:科学 种差:研究犯罪和刑罚 3、4、5、6、7、8题略 九、1、该定义不正确因为违反定义规则“定义联项不能是否定的”,犯了“定义用否定联项”的逻辑错误; 2、该定义不正确因为违反定义规则“被定义项不得直接或间接出现在定义项中”,犯了“同语反复”的逻辑错误; 3、该定义不正确因为违反定义规则“定义项外延与被定义项外延必须是全同关系”,犯了“定义过宽”的逻辑错误; 4、该定义不正确因为违反定义规则“定义项外延与被定义项外延必须是全同关系”,犯了“定义过窄”的逻辑错误; 5、该定义不正确。
因为违反定义规则“定义项外延与被定义项外延必须是全同关系”,犯了“定义过窄”的逻辑错误; 6、该定义不正确因为违反定义规则“定义项必须用清楚确切的概念”,犯了“以比喻代定义”的逻辑错误; 7、该定义不正确因为违反定义规则“定义联项不能是否定的”,犯了“定义用否定联项”的逻辑错误; 8、该定义不正确因为违反定义规则“定义项外延与被定义项外延必须是全同关系”,犯了“定义过窄”的逻辑错误; 9、该定义不正确因为违反定义规则“定义项外延与被定义项外延必须是全同关系”,犯了“定义过宽”的逻辑错误; 10、该定义不正确因为违反定义规则“定义项外延与被定义项外延必须是全同关系”,犯了“定义过宽”的逻辑错误 十、1、表达划分,是二分法,划分正确 2、不表达划分,是分解 3、表达划分,但划分不正确违反划分规则“划分的子项必须互相排斥”、“每次划分的根据必须同一”,犯了“子项相容”、“混淆根据”的逻辑错误 4、表达划分,但划分不正确违反划分规则“划分必须是相应相称的”,犯了“划分不全”的逻辑错误 5、表达划分,但划分不正确违反划分规则“划分的子项必须互相排斥”、“每次划分的根据必须同一”,犯了“子项相容”、“混淆根据”的逻辑错误。
6、表达划分,但划分不正确违反划分规则“划分必须是相应相称的”,犯了“多出子项”的逻辑错误 7、表达划分,但划分不正确违反划分规则“划分必须是相应相称的”,犯了“划分不全”的逻辑错误 8、不表达划分,是分解 十一、1、限制正确,因为是由属概念推演到种概念 2、作为连续的限制不正确,因为不是由属概念推演到种概念 3、作为连续的限制不正确,因为不是由属概念推演到种概念 4、限制正确,因为是由属概念推演到种概念 5、概括正确,因为是由种概念推演到属概念 6、作为连续的限制不正确,因为不是由属概念推演到种概念 7、作为连续的限制不正确,因为不是由属概念推演到种概念 8、限制正确,因为是由属概念推演到种概念 十二、1、小说,【限制】长篇小说,【概括】文学作品; 2、纪律,【限制】考试纪律,【概括】行为规范; 3、审判员,【限制】初级审判员,【概括】司法干部; 4、社会主义国家,【限制】发展中社会主义国家,【概括】国家; 5、主刑,【限制】有期徒刑,【概括】刑罚; 6、经济犯罪,【限制】贪污罪,【概括】犯罪; 7、合同,【限制】无偿合同,【概括】文书; 8、蓝色,【限制】浅蓝色,【概括】颜色; 9、法学,【限制】刑法学,【概括】社会科学; 10、防卫,【限制】正当防卫,【概括】行为; 11、工业产品,【限制】轻工业产品,【概括】产品; 12、概念,【限制】集合概念,【概括】思维形式。
十三、1、作为划分不正确,因为不是在属种概念间进行,是分解而已; 2、作为划分不正确,违反划分规则“划分必须是相应相称的”,犯了“划分不全”的逻辑错误,漏了子项“无期徒刑”; 3、作为限制不正确,因为不是由属概念推演到种概念,“青年人”与“女同志”是交叉关系,不是属种关系; 4、作为限制不正确,因为不是由属概念推演到种概念,“表扬信”与“书面表扬信”是全同关系,不是属种关系; 5、作为划分不正确,违反划分规则“划分必须是相应相称的”,犯了“划分不全”的逻辑错误,漏了子项“三年级的同学”; 6、划分不正确违反划分规则“划分的子项必须互相排斥”、“每次划分的根据必须同一”,犯了“子项相容”、“混淆根据”的逻辑错误 7、该定义不正确因为违反定义规则“定义项外延与被定义项外延必须是全同关系”,犯了“定义过窄”的逻辑错误; 8、作为划分不正确,因为不是在属种概念间进行,是分解; 9、划分不正确违反划分规则“划分的子项必须互相排斥”、“每次划分的根据必须同一”,犯了“子项相容”、“混淆根据”的逻辑错误; 10、划分不正确违反划分规则“划分的子项必须互相排斥”、“每次划分的根据必须同一”,犯了“子项相容”、“混淆根据”的逻辑错误。
法律逻辑学练习题参考答案(2) 第三章 简单判断及其演绎推理(一) 一、1、表达判断,对“人民检察院”是否具有“审判机关”的性质进行了断定; 2、表达判断,对“犯盗窃罪”是否具有“应受法律制裁的”的性质进行了断定; 3、表达判断,对“张某”是否具有“伤害了李某”的性质进行了断定; 4、表达判断,对“某甲”是否具有“凶手”的性质进行了断定; 5、不表达判断,是感叹句,没有对“祖国”的性质进行任何断定; 6、不表达判断,是疑问句,没有对“这个人”的性质是否具有“有前科”的性质进行任何断定; 7、表达判断,对“善”、“恶”是否具有“有善报”、“有恶报”的性质进行了断定; 8、反问句表达判断,对“犯抢窃罪”是否具有“故意犯罪”的性质进行了断定 二、1、特称肯定判断,主项“犯罪”不周延,谓项“女性犯罪”不周延; 2、全称肯定判断,主项“这个团伙中的人”周延,谓项“惯犯”不周延; 3、全称肯定判断,主项“刑法”周延,谓项“惩治犯罪的法律”不周延; 4、特称否定判断,主项“经济合同”不周延,谓项“合法”周延; 5、全称肯定判断,主项“盗窃罪”周延,谓项“故意犯罪”不周延,“没有一个······不是”等于“所有······都是”; 6、单称否定判断,主项“地球”周延,谓项“没有卫星”周延; 7、全称肯定判断,主项“犯罪行为”周延,谓项“有社会危害性的”不周延; 8、单称肯定判断,主项“这个人”周延,谓项“审判员”不周延。
三、1、“所有法律都是有阶级性的”是A判断,“有些法律不是有阶级性的”是O判断,A与O是矛盾关系; 2、“某甲是有作案时间的”是a判断, “某甲不是有作案时间的”是e判断,a与e是矛盾关系; 3、“凡被告都有权辩护” 是A判断,“有的被告有权辩护” 是I判断,A与I是差等关系; 4、“某甲所有证词都不是可信的”是E判断,“某甲有的证词是可信的”是I判断,E与I是矛盾关系; 5、“这个单位有的人是青年” 是I判断,“这个单位有的人不是青年” 是O判断,I与O是下反对关系; 6、“那家商店所有的商品都是高档的”是A判断,“那家商店所有的商品都不是高档的”是E判断,A与E是反对关系 四、1、这是全称肯定判断(A),已知为真根据反对关系,E判断“凡概念都不是用语词表达的”为假;根据差等关系,I判断“有概念是用语词表达的”为真;根据矛盾关系,O判断“有概念不是用语词表达的”为假 2、这是全称否定判断(E),已知为真根据反对关系,A判断“任何正确思想都是头脑中固有的”为假;根据差等关系,O判断“有正确思想不是头脑中固有的”为真;根据矛盾关系,I判断“有正确思想是头脑中固有的”为假 3、这是特称否定判断(O),已知为真。
根据矛盾关系,A判断“这个律师的辩护词全都是符合事实的”为假;根据差等关系,E判断“这个律师的辩护词全都不是符合事实的”真假不定;根据下反对关系,I判断“这个律师的辩护词有些是符合事实的”真假不定 4、这是特称肯定判断(I),已知为真根据矛盾关系,E判断“经济合同都不是购销合同”为假;根据差等关系,A判断“经济合同都是购销合同”真假不定;根据下反对关系,O判断“有些经济合同不是购销合同”真假不定 5、这是全称否定判断(E),已知为真根据反对关系,A判断“凡人民团体都是审判机关”为假;根据差等关系,O判断“有些人民团体不是审判机关”为真;根据矛盾关系,I判断“有些人民团体是审判机关”为假 6、这是特称否定判断(O),已知为真根据矛盾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