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考物理总复习》课标通用中考物理总复习第二编能力素养提升专题2实验题课件20190406165.pptx
98页专题二实验题科学探究实验是物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中考题里面都会有一定的实验探究题安徽中考实验题从近十年来一直都是三个题目,分值约为20分,约占22%,主要集中在力学和电学,有时出现光学实验题此题型的主要特点是注重操作过程和实验设计的考查;对教材中常见的活动、小实验、演示实验进行改编;注重对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误差进行反思和评估等从安徽近几年的中考题可以看出,实验题主要是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仪器的选用能力、实验故障的判断和排除能力、实验结果的归纳分析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能力以及实验设计能力题型一、光学实验题型突破纵观历年中考,安徽省对光学实验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对光的反射、光的折射规律以及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的考查上,分值一般设为46分,主要考查各种光现象的实验结论、实验过程以及实验现象1.光的反射例1(2018山东淄博中考)小明利用右图中的实验装置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纸板ENF是用两块纸板E和F连接起来的,可绕ON折转1)实验时,把平面镜放在桌面上,为了使入射光和反射光的径迹同时显示在纸板上,应把纸板ENF与平面镜放置,图中的入射角是度2)多次改变入射光的方向,总能在纸板上观察到入射光平面镜和反射光的径迹,由此小明得出结论: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平面内。
小明得出结论的过程是否合理?,说明理由:3)若让一束光沿BO方向射向平面镜,反射光沿方向射出解析:(1)实验时,把平面镜放在桌面上,为了使入射光和反射光的径迹同时显示在纸板上,应把纸板ENF与平面镜垂直放置,图中的入射角是90-50=402)不合理实验中要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应将纸板F沿法线方向折转,再次观察纸板上是否还能看到反射光3)让光线逆着反射光线射向镜面,沿BO方向射向平面镜,反射光沿OA方向射出,即反射光线逆着原入射光线方向射出,表明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答案:(1)垂直40(2)不合理应将纸板F沿法线方向折转,再次观察纸板上是否还能看到反射光(3)OA方法归纳本题主要考查了光的反射实验,这是光学中的重点,也是近几年来中考经常出现的题型,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并学会灵活运用同时考查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并能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得出正确结论解题的关键在于理解反射规律例2(2018宁夏中考)如图所示是小军“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情景:竖立的透明薄玻璃板下方放一把直尺,两支相同的蜡烛A、B竖立于玻璃板两侧的直尺上,以A蜡烛为成像物体1)实验时不采用平面镜而采用透明薄玻璃板,不仅能观察到A蜡烛的像,也便于。
2)在实验中点燃A蜡烛,在水平桌面上无论怎样移动B蜡烛,也不能使B蜡烛与A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原因是3)小军解决上述问题后,进一步观察A、B两支蜡烛在直尺上的位置,发现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相等;移去后面的B蜡烛,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光屏上不能接收到A蜡烛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像选填“虚”或“实”)(4)为证实上述成像特点的可靠性,小军接下来进行的实验操作是解析:(1)该实验采用透明薄玻璃板代替日常使用的平面镜,玻璃板是透明的,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蜡烛B,当蜡烛B和蜡烛A的像重合时,蜡烛B的位置便是蜡烛A的像的位置;(2)无法让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可能是实验时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时,像与物体不在同一水平面上;(3)移去后面的蜡烛,并在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不能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所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4)一次实验不具备代表性,应采取同样的实验方案多做几次,避免实验现象的偶然性,才能保证结论的正确,所以应该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B蜡烛的位置进行实验答案:(1)确定像的位置(2)玻璃板与桌面不垂直(3)虚(4)保持玻璃板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B蜡烛的位置进行实验方法归纳本题主要考查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主要考查学生设计实验与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并会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
解题的关键在于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2.凸透镜成像例3(2018江苏徐州中考)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1)组装调整实验器材时,要使烛焰和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上2)实验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20cm,若烛焰在凸透镜前30cm处,则可在凸透镜的另一侧得到一个A.倒立、放大的实像B.倒立、缩小的实像C.正立、放大的虚像D.正立、缩小的虚像(3)接下来,保持烛焰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换一个焦距小一些的凸透镜,则所成像的大小比刚才的像4)如果要估测题(3)中凸透镜的焦距,可以让烛焰距离凸透镜,此时像距就近似等于焦距解析:(1)为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应使凸透镜、光屏、烛焰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处;(2)由题意可知凸透镜焦距f=20cm,物距u=30cm,满足f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vf,即光屏距离凸透镜的距离在1020cm之间,故应将光屏向右移动;(3)图中固定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到45cm刻度线处,此时的物距为5cm,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虚像不能呈在光屏上;(4)图中将一个眼镜片放在透镜和烛焰之间,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将光屏向左移动,说明像距变小,即凸透镜的会聚能力变强,故放置的是凸透镜,凸透镜能矫正远视眼。
题型二、力学实验题型突破力学的范围比较广泛,中考命题的变数也比较大,这一部分的探究题难度不大,但是比较灵活安徽中考试题中力学探究题主要考查牛顿第一定律的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的探究、摩擦力、动能势能的影响因素,杠杆的平衡条件、各种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的探究等解力学探究题首先要深入了解课本上实验的原理和方法,做到了如指掌,才能对探究实验题做到万无一失;其次是掌握探究的方法,要熟练运用“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类比法”等方法1.密度的测量例1(2017福建中考)如图所示,小丽利用天平、玻璃杯、体积为20cm3的金属块、细线等器材测量蜂蜜的密度1)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将游码放到标尺左端的刻度线上,调节横梁平衡2)在玻璃杯中倒入适量的蜂蜜如图甲所示,用天平称出蜂蜜和玻璃杯的总质量m0,其示数如图乙所示,m0=g3)将金属块浸没在蜂蜜中,金属块不接触玻璃杯并保持静止,且蜂蜜无溢出,如图丙所示天平平衡后,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游码在标尺上对应的刻度值为m=150.4g,则蜂蜜密度=g/cm3;(4)小明用天平测出同种蜂蜜和玻璃杯的总质量后,将浓稠黏糊的蜂蜜沿量筒壁缓缓倒入量筒内测量体积,再用天平测出剩余蜂蜜和玻璃杯总质量。
对比小丽的测量方法,小明所测得的密度值(选填“偏大”或“偏小”)解析:(1)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将游码放到标尺左端的0刻度线上,调节横梁使天平平衡2)由题图乙知,标尺的分度值为0.2g,玻璃杯与蜂蜜的总质量m0=100g+20g+2.4g=122.4g3)将金属块浸没在蜂蜜中后,蜂蜜对金属块有一浮力F浮,根据力的相互性可知,金属块相应地对蜂蜜有一向下的力F=F浮天平左边的力应等于右边的力,即m0g+F=mg;则F浮=F=(m-m0)g=(150.4g-122.4g)10N/kg=0.28N;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蜂蜜的密度为(4)测出同种蜂蜜和玻璃杯的总质量后,将浓稠黏糊的蜂蜜沿量筒壁缓缓倒入量筒内测量体积,此时会有一部分蜂蜜粘在量筒的内壁上,使得测量的体积偏小,根据密度公式可知,密度会偏大答案:(1)0(2)122.4(3)1.4(4)偏大对应训练 1.(2018辽宁阜新中考)小元同学在完成“测量某小合金块密度”的实验中,进行如下的实验操作:A.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移动到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调节横梁上的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B.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将小合金块用细线系好后,慢慢地浸没在水中,记下小合金块和水的总体积。
C.将小合金块放在左盘中,在右盘中增减砝码并移动游码,直至横梁恢复平衡1)该实验原理是2)为了减小实验误差,最佳的实验操作顺序是(填写字母)3)正确操作后读取数值,如图甲、乙所示,小合金块的质量为g,小合金块的体积为cm3,由此可得出小合金块的密度为g/cm3答案: (1) (2)ACB(3)32103.2解析: (1)该实验原理是;(2)为了减小实验误差,最佳的实验操作顺序是:A.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移动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调节横梁上的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C.将小合金块放在左盘中,在右盘中增减砝码并移动游码,直至横梁恢复平衡B.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将小合金块用细线系好后,慢慢地浸没在水中,记下小合金块和水的总体积3)由图甲知,合金块的质量:m=20g+10g+2g=32g;合金块的体积:V=40mL-30mL=10mL=10cm3,2.(2018湖南株洲中考)用“排水集气法”测量空气密度主要的实验步骤如下:用电子天平测出打足了气的篮球质量m1;测量出集气瓶的内径并算出其内部横截面积S;集气瓶装满水,口朝下放在水槽内,带夹导管一端连接篮球的气嘴,另一端放在瓶内,准备排水集气;轻轻松开导管夹,让篮球内的空气进入集气瓶,在篮球体积没有明显减小前,停止放气;测出放气后篮球的质量m2;调整瓶的高度,使瓶外水面相平,测量瓶内空气柱的高度h;利用密度公式算出集气瓶内空气密度。
1)篮球在放气过程中,球内空气质量、空气密度选填“减小”或“不变”)(2)若瓶内水面明显高于水槽内水面,需要缓慢地(选填“向上提”或“向下压”)集气瓶,直至瓶内外水面相平3)当瓶内外水面相平时,瓶内外气压,此时瓶内外空气密度相等4)空气密度=用所测物理量表示)(5)实验中要求篮球体积不发生明显变化,是为了减小(填“重力”或“浮力”)对质量测量的影响答案: (1)减小减小(2)向下压(3)相等(4) (5)浮力解析: (1)篮球在放气过程中,球内空气质量减小,篮球体积不变,根据知,空气密度减小;(2)若瓶内水面明显高于水槽内水面,说明里面的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需要缓慢地向下压集气瓶,使一定质量的气体体积变小,气压变大,直至瓶内外水面相平;(3)当瓶内外水面相平时,瓶内外气压相等,此时瓶内外空气密度相等4)原来球和气体的总质量为m1,排出空气后,剩余气体与篮球的总质量为m2,则排出空气的质量为m=m1-m2;排出空气的体积V=Sh;则空气的密度为:(5)根据F浮=气gV知,实验中要求篮球体积不发生明显变化,是为了减小浮力对质量测量的影响题型突破2.机械效率的测量例2(2018青海西宁中考)小马和小李设计了如图甲、乙所示两种滑轮组来提升同一重物,在讨论滑轮组机械效率时两人产生了分歧,小马认为:“甲滑轮组的动滑轮个数少,机械效率高”;小李却认为:“乙滑轮组更省力,机械效率高”。
两人谁也说服不了谁,于是决定进行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所用每个滑轮的重相同,绳重和摩擦忽略不计),他们在实验中得到的数据如下表所示:(1)根据所测数据,请计算一个动滑轮的重力是N,甲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2)由计算结果可以确定的说法是正确的,这个实验说明了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有,由此可知,可采用的方法来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3)随后小马又设计了一个方案,如图丙所示,你认为和图甲装置对比,在提升同一重物时,装置丙的机械效率(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装置甲的机械效率解析:(1)甲装置的有用功:W有用=Gh=4N0.1m=0.4J;总功:W总=Fs=1.6N0.3m=0.48J;额外功:W额=W总-W有用=0.48J-0.4J=0.08J;(2)由表格数据可知,甲乙装置中,甲的拉力较大,动滑轮的个数较少,动滑轮重力小,额外功少,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较高,故小马的说法正确;这个实验说明了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有动滑轮的个数,尽可能地减小动滑轮的个数可以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3)由甲装置和丙装置可知,绳子的有效股数相同、动滑轮的个数相同、物体的重力相等,绳子的缠绕方式不同,两装置中,提升相同的物体上升相同的高度时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