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曾国藩的人才思想.doc

11页
  • 卖家[上传人]:飞***
  • 文档编号:32697155
  • 上传时间:2018-02-12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5.50KB
  • / 1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曾国藩的人才思想曾国藩以培植、宏奖人才自,他说, “君子有三乐“ ,而宏奖人才,诱人日进” 为一乐《见己未九月 〈曾文正公日记〉以下简称《日记》对于曾国藩的知人善用,封建阵营普遍评价较高曾氏的故旧门生尤多赞语,何 在奏疏中说:“曾国藩昔官司就朝,即己留心人物;出事 轩,尤勤访察,虽一艺之才罔不甄录,而又多方造就职,以成其材“《见曾文正公全集》附录, 《苏抚奏疏》)郭嵩焘为曾国藩作的墓志铭说他“以美化教育人才 为己任,而尤以知人名天下”《见 曾集附录 》俞樾〈春在堂随笔 〉:(卷一)云:湘乡-----尤善相士,其所识 拔者,名臣名将,指不 胜屈即如刚直自负的左宗棠,后期与曾国藩交恶, “彼此不通书问” (薛福成〈庸庵笔记〉卷二),在曾国藩死后, 仍书寄联挽曰:“知人之明,谋国之忠,我愧不如元辅”(同上),今天,在对曾国藩及其湘军的研究中,必须注意到,拥有雄厚的人才阵营是曾国藩战胜太平天国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曾国藩的人才思想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对人才问题的重视,造就人才的途径本文拟就两方面论述如次 对人才问题高度重视曾国藩十分重视人才问题他认为“国家之强,以得人为2强” (〈复左季高 〉、〈曾文正 书礼〉以下简称〈书礼〉卷四)。

      曾国藩认为, 导致晚清社会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于吏治的败坏,而吏治的败坏主要是因为人才的缺乏他在〈应诏陈言疏〉中,指出“京官办事通病有二:曰退 缩,曰琐屑外官司办事通病有二:曰敷衍,曰颟预退缩者,同官互推,不肯任怨,动辄请旨,不肯任咎是也;琐屑者,利析锱铢,不顾大体,察及秋毫,不见舆薪是也;敷衍者,装头盖面,但计目前,剜肉补疮,不问明日是也;颟预者,外面完全,中己溃烂,奏章粉饰,而语无归宿是也 ”“有此四者, 习俗相沿,但求苟安无过, 不肯振作有为,将来一遇艰巨,国家必有乏才之患”(曾文正公奏稿)卷一)太平天国革命爆发以后, 其势如暴风骤雨,摧枯拉朽,席卷东南曾国藩无比感慨地说:“无兵不足深虑,无饷不足痛哭,独举目斯世,求一攘利不先, 赴 义恐后,忠愤耿耿者,不可亟得;或反得之,而又屈居卑下,往往抑郁不伸,以挫,以去,以死,而贪饕出缩者,果骧首而上腾,而富贵,而名誉,而老健不死此其可为浩叹者也“(复彭 丽生), 〈书礼〉卷一)面对严重的社会危机,曾国藩呼吁封建地主阶级重视人才问题他一再对胡林翼说:“默观天下大局,万难挽回侍(按:曾国藩)与公之力所能勉者,引用一班正人,增养几个好官,以为种子”(〈 复胡官保 〉、〈书礼〉卷二十二); “吾辈所慎之又慎者,只在用人二字上,此外竟无可著力处” (〈复胡宫保〉、 〈书礼〉卷3五)。

      他谆谆告诫曾国荃说:“求人自辅,时时不可忘此癔 人才至难”(〈 致九弟〉咸丰八年四月初九日)曾国藩将治政、治军、治饷等全系之于用人关于治政, 他说:“ 人存而后政 举 方今纲纪紊乱,将欲维持成法,似须引用正人”(〈 得毛寄云 〉、书礼卷十八);关于治军,他指出:“ 选将之道,诚为重要” (〈得夏憩亭〉、 〈书礼 〉卷三, “法待人而举苟非其人,虽则前贤良法或易启弊端” (〈拟补长江水师各款续陈未尽事宜折〉、 〈奏稿〉卷二十六);在办厘金问题上,曾国藩指示部下“ 广求人才,参 错布置,庶期改 观” (〈复郭意诚〉、〈书礼〉卷六),总之,在各方面,曾国藩把人才问题摆到十分重要的位置 造就人才的途径关于造就人才的方法,曾国藩概括为八个字他说“得人不外四事,曰广收、慎用、勤教、严绳” (壬 四月〈日记〉)广收指广泛访求,网罗人才,这是延揽人才之道主要有以下两点:一是“衡才不拘一格” 曾国藩反对以出身、资历衡人,“凡有一技一 长者 断不可轻视”(〈致九弟、季弟〉咸丰七年七月十二日)他指出,人才“不宜复以 资地限之卫青人奴,拜相封侯,身尚贵主,此何等时,又可以寻常行墨困奇崛男子乎?”〈与李次青 〉、〈书礼〉郑十七)曾国藩还认为不能因求全责备而埋没人才。

      他说:“衡人者但求一 长可取,不可因微4瑕而弃有用之才苟如 者过于苛求,则庸庸者反得 全”(〈致恽次山〉、 〈书礼〉卷十二) “窃疑古人论将,神明变幻,不可方物,几于百长并集,一短难容,恐变史册追崇之辞,初非当日预定之品要以衡才不拘一格,论事不求苛细无因寸朽而弃连抱,无施数罟以失巨鳞”(〈复庄卫生〉、 〈书礼〉卷五)曾国藩本人对人才的延揽正是不拘一格的薛福成说他“在籍办团之始,若塔齐布、罗泽南、李续宾、李续宜、王鑫、杨岳斌、彭玉 ,或聘自 诸生,或拔自陇亩,或招自营伍,均以至诚相与,俾获各尽所长”〈代李伯相拟陈督臣忠勋事迹疏〉, 并说李世忠、陈国瑞在湘军将领中以“ 贪鳌诈”闻名,曾国藩对他们仍予以讽勉“奖其长而指其过,劝令痛改前非,不肯遽尔弃绝”二是求才不遗余力曾国藩说:“求人之道,须如白圭之治生,如鹰隼之击物,不得不休”白圭, 战国人,曾任魏相,相善治生产出名自称“吾治生产,犹伊伊,吕尚之谋,孙吴用兵,商鞅任法”曾国藩 认为,求才就要象白圭治生产、鹰隼猎获食物一样,有不达目的的不罢休的决心曾国藩《无慢室日记》中有“ 记人”类,其所记之人或 为人所推荐,或师友所开之名单;并有自己亲自考察所得之记录。

      曾国藩另有《人才闻见日记》其中分“闻 可” 、“闻否”、 “见可 ”分别记载这类名单多数为各方面函折推荐次为公论称誉,亦有自荐者曾国藩求才不遗余力由引可见一斑5三是注重人才的互相吸引, “得一而可其余 ”曾国藩说:求才“ 又如蚨之有母,雉之有媒,以类相求,以气相引,庶几得一而可得其余”物以 类聚,人以群分曾国藩以青蚨子母相依不离、家雉能招致野雉,比喻求才要注重人才的互相吸引,使之结伴而来,相踵而至,由“得一而可及其余” 之效慎用” ,就是知人善用曾国藩指出,对 于人才“收之欲其广,用之欲其慎” 慎用”包括两方面的意思一方面是用其所长,尽其所能曾国藩说:“虽有良,敬不当于病,不逮下品;虽有贤才,敬不适于用,不逮俗流梁丽可以冲城而不可以窒穴,螫牛不可以捕鼠,骐骥不可以守闾;千金之剑,以之析薪则不如斧;三代之鼎,以之垦田则不如耜……故世不患无才,患有才者不能器使而适宜也”曾国藩以良药不适于病,梁丽之材用于堵穴,螫牛捕鼠、良马守门等比喻用人不当,指出对于人才须“器使而适宜 ”,使其特 长得到充分发挥用其所长,这正是领导者的用人艺术蔡锷说:“曾国藩谓人才以陶冶而成,胡林翼亦曰人才由用人者之分量而出,可知用人不必拘定一格,而熏陶裁成之术,尤在用人者运之以精心,使人之各得显其所长,去其所短而已” 。

      慎用” 另一方面的意思是量才录用薛福成 说曾国藩“凡于兵事、 饷事、吏事、文事有一 长者,无不优加奖借,量才录用” 曾国藩 对方子白 说:“ 承荐令弟及武 举张君,请束装来,敝营量才位置”对 李翰章说:“ 如有来者, 请阁下优加礼貌,6先发薪水,徐察其才之大小,而位置之”所谓“ 量才位置”, “察其才而位置之”,就是指 对部属量才录用 《湘乡曾氏文献》奏疏部分,收有曾国藩密查、可荐官员的奏折、清单数十余份,其中包括保荐范泰亨、周学滹、李鸿裔、向师埭、黎庶昌等人的《酌保贤员折》, 《安徽、江西文职司道、知府密考清单》, 《江苏、安徽、江西提督、总兵密考清单》等,共涉及文武官员三百二十余人,大部附有曾国藩的考语勤教” 就是 谆谆教诲 ,“有师长课督之风,有父史期望之意” 曾国藩说:“ 为 督抚之首,即与师道无异,其 训饬属员殷殷之意,即与人为善之意,孔子所谓‘诲人不倦’是也”严绳” 就是 严格的管束教育曾国藩 对 僚属要求甚严,李鸿章对此深有体会,他回忆说:“我老 师实在厉害从前我在大营中,从他帮事,他每天一早起床,六点钟就吃早饭,我贪睡,总赶不上他偏偏要我一同上桌,我没法,只得勉强赶上,胡乱梳洗,朦胧前去过卯,真受不了。

      习以为常,也渐渐觉不甚苦,所以我后来办事亦能起早,才知道受益不尽,这都是我老师造就出来的”据薛福成说 ,曾国藩对李鸿章要求这样严格,是因为李鸿章“才气不羁” ,曾国藩 “故欲折之使就范” 人才既经“广收” 而致,又以 “慎用”各尽其才,然后 饬以“勤教” 、“严绳” ,自然陶冶而成薛福成说曾国藩“ 遭值时变,一以贤才为夷难定倾之具其取之也,如大匠之门,自文梓7鞭楠以至竹头木屑之属无不储,其成之也,始之以规矩绳墨,继之以斧斤锥凿,终之以磋磨文饰;其用之也,则楹栋榱悦,畏启楔,位置悉中度程,人人各如其意志,斯所以能迦轮轴而变风气也”薛福成以其地主 阶级思想家的眼光看到了曾国藩在造就人才方面所费的苦心除了以上四点之外,在人才问题上曾国藩还有几个值得注意的观点一是人才简拔必须秉公他说:“大君以生 杀予 夺之权授之督抚将帅,犹东家以银钱货物授之店中众伙若保举太滥,视大君之名器不甚爱惜,犹之贱货浪费,视东家之货财不爱惜也介之推曰:‘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余则略改之曰: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假大君之名器市一己私恩乎?”曾国藩对晚清官场贿赂公行、滥用保举的风气十分反感,认为它是导致吏治腐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他主张秉公简拔人才曾国藩对塔齐布的荐举就是一例曾国藩在长沙办团练时,塔齐布“ 抽 调操 阅,暑雨不 辍” ,每当曾国藩 检阅,塔齐布“必短衣蹑履带刀待” ,因而受到曾国藩的嘉 奖 副将清德对此嫉妒,唆使提督鲍起彪对塔齐布进行侮辱曾国藩上疏将清德革职问罪,力荐塔齐布忠勇可大用,且去“塔 齐布将来如出战不力……甘与同罪”,朝廷于是 赏塔齐布副将职曾国藩曾高兴地对人说:“ 今岁在武 员中赏识塔将,实 以今日武营习气退缩,8浮滑,殆不事事,骄蹇散漫,如搏沙者之不能成饭,太息痛恨,求如塔将之奋勇杀贼者,实为仅见,以是屡加器许,此外亦乏亲信之人”后来塔 齐布在镇压太平天国农民革命中,确实不愧为湘军一员凶猛的悍将,他出生入死,殚精竭力,在湘、鄂、赣战场上为清廷立下了汗马功劳曾国藩衡人不重亲疏对李元度亦是一例,李与曾国藩交契甚深咸丰十年八月,李元度为太平军李世贤部击溃,徽州失守,曾国藩以他“贻误大局,责无可辞” ,请旨将其“革职挚问,以求惩儆” 时李鸿章以“ 李元度 尝与文正同患难,乃率一幕人往争”,声言 “果必奏劾,门生不敢 拟稿”曾国藩不为所动,乃自拟稿二是关于人才的标准曾国藩认为,官场、吏治的风气直接影响到社会,欲从吏治上心上正本清源,衡人必将封建道德修养摆在首位。

      他说:“ 治世之道,专以致 贤养民为本,其 风气之正与否中,则丝毫皆推本于一己之身与心一举一动,一语一默,人皆化之,必成风气故为人上者,专重修用,以下效之者,速且广也”譬之如水,德在 润 下,才即载物溉田之用;譬之如木,德在曲直,才即其舟楫栋梁之用德若水之源,才即其波澜;德若木之根,才即其枝叶德无才以辅之,则近于愚人;才无德主之,则近于小人” 他还说 :“凡人才高下视 其志趣卑者安流俗庸俗之规,而日趋污下;高者慕往哲隆盛之轨,而日就高明,贤9否智愚,所由区矣”所谓“ 志趣高下”即是否有“忠义血性” ,有“ 进 德” 之心 这是 识别人才的重要标 准另外,曾国藩选择人才重“纯朴” 他说 :“于纯朴中简择人才,庶可蒸蒸日上” ,“大抵观人之道,以朴 实廉价为质,有其质而更傅以它长,斯为可贵;无其质则长处亦不足恃”曾国藩所谓“ 纯朴” 主要是指尚 实,无官气,不虚夸;不是以大言惊人,巧语媚上,而是具有踏实苦干的作风他说:“求人之法须有操守而无官气,多条理而少大言大抵人才约有两种,一种官气较多,一种乡气较多官气较多者好讲资格,好问样子,办事无惊世骇俗之象,语言无此防彼碍之弊;其失也,奄奄无气,凡遇一事但凭书办,家人之口说出,凭文书写出,不能身到、心到、口到、眼到,尤不能苦下身段去事上体察一翻……吾欲以劳苦忍辱四字教人,故且戒官气,而姑用乡气之人,必须遇事体察,身到、心。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