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古汉语研究论文选编.doc

104页
  • 卖家[上传人]:平***
  • 文档编号:17924499
  • 上传时间:2017-11-12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467KB
  • / 10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古汉语研究论文选编说明目录正文说 明为了使同学们深入了解古汉语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早日接触古汉语研究的前沿课题,我们选编了这些研究论文这些入选的论文侧重在以下一些方面:1 综合介绍:对古汉语研究的某些问题进行综述,以便使同学综合性的了解研究的概况2 专题研讨:就某些专题进行深入的探讨3 入门引路:就如何学习古汉语进行介绍1、 《说文解字》概论周祖谟中国文化研究 199701一、绪论1.汉字的发展从历史上看,文字起源很早尽管出土的陶器上也有像很早的文字的东西,但它究竟属于什么时代,怎么去认识,还有待深入研究因此,今日所能见到的最早的有系统的记录汉语的文字是甲骨文从甲骨文发展到铜器上的文字即金文到了春秋战国时期有所谓六国古文:秦早期的籀文、货币上的文字、陶器上的文字等等到了秦始皇时代,简易了秦的籀文,成为小篆再发展成隶书、草书、行书、真书(即楷书、正书) 从书写方式上看,汉字的发展有形变和势变形变即字形有了改变;势变即书写的笔画有了变化形变如金文跟六国古文相差很远,小篆跟金文相比又有了很大变化篆书是圆笔居多,小篆已有点变化,隶书变化很大,把圆笔改成方笔如“大” 、 “日” ,字形由圆的变成方块。

      这种发展一方面由繁复趋于约易,简单化,如由大篆、籀文到小篆;另一方面又可看到由单体变为合体,加上不同偏旁则成为形声字书写上由繁复趋于约易,字的繁衍上由形以表义向表音方向发展最早先有图画代表形象,作为文字把图画简化而成为象形字还有指事, 《说文》举“上” 、 “下”为例,因为无物可象,所以有指事又有会意,会意一般是合体的,如“相” ,是由两个独体合成的会意此法还是有时而穷的,遂向表音方向发展,因此有了形声又有转注、假借,合前几种为六书转注, 《说文·叙》讲“建类一首,……考老是也” 前人有各种不同的理解我认为比较准确的是刘台拱的讲法:“从一义生数字谓之转注,以一字摄数义谓之假借;随音立字,谓之转注,依音记字谓之假借 ”戴震、段玉裁讲转注是互训,非也,互训不是文字孳乳的方法假借以不造字立字,同音假借,拿一个字代表两个不同的语词转注是表音的,假借更是表音的,因此我说是形以表义向表音方向发展文字使用上,一字多形(或体,一个字的不同写法)慢慢趋向固定从历史上看,有古字今字之别2.声韵的演变首先应理解声、韵是一个系统(system) ,不是杂乱无章的一种语言里声母、韵母各分多少类是有数的;声韵的结合是有规律的,是系统的。

      比如:现代汉语普通话语音t t‘ 一定跟iy(或有iy介音的韵)相拼,不跟ao相拼声韵的演变就是在这一系统内部有些发展改变演变或者由简而繁,比如古代的“端透定”在一定条件下发展为“知彻澄”和“照穿床” 或者由繁而简,比如“蓝”是来母,而“监”是见母,古代有复辅音声母kl-为什么说古代有复辅音?这样的事例不是个别的比如:“恕”从如声一个字也可以有两个读音,比如“率”shuài、lù,最早为两个辅音,在一定条件下,发展为有的保留了前面的辅音(如“监” ) ,有的保留了后面的辅音(如“蓝” ) 除谐声外,从汉藏语同源词比较也可看出古有复辅音时代有不同从汉语语音的声韵系统发展来看,可以分成几个阶段(period):上古、中古、近古、近代、现代上古又可以分成前期(proto-Chinese) 、后期(archaic Chinese) 时代前后亦有伸缩,商代为上古前期,周秦即为上古后期;若周秦以上为上古,则汉代也可说是上古的后期魏晋南北朝为中古,唐、宋为近古,元、明、清是近代,现在为现代研究任何学问,了解其历史,都应在历史上划分不同的阶段,不要笼统方音有不同因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交错的关系,方音由分歧而逐渐融合,趋于一致,这是一个发展趋势。

      方音自古有之,而汉语是有一个最早的母语的,方言不过是其不同分支而已有些美国学者认为闽语跟早期汉语不是一回事,有自己的原始闽语的母语我们不同意这种说法闽、粤、吴、北方话都是由一种早期汉语演变来的因为一种语言不能单从语音来比较,还要看它的语法、词汇闽语也是音节语言,没有很多的形态(phonological)变化,语法结构跟其他汉语方言基本一致,声调也可以对应词汇上的证据就更多了,不过有些词汇北方话没有这里面有不同民族往来时互相影响的问题,吸收一些别的民族语言的词汇语言发展也是不平衡的,有的快一些,有的慢一些方言的发展是交错的,有的趋于一致一致也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北方话一般无入声,但山西话还有入声,声调也不同,有的有五个、六个声调总之,关于声韵演变要建立两个观念:一个是古今时代的不同,一个是方音的不同3.语义的发展文字的意义有本义,有变义本义指从早期文字形体上所反映出来的取像及其所代表的词义变义指使用文字在表意方面所起的发展变化变化又是多方面的,转义、比喻义、借义都是对本义而言的变义研究语义,不能孤立地看第一,要看这个词在最早的文献里是怎么讲的(the firstappearance) ,有的不能单从字形来看。

      第二,要根据这个字(词)处于一定的句子中的意思来定,不是仅仅单凭古老的字书(训诂书)来看的,训诂书讲的不一定是这个字的全面的意思,或是在某个句子中的意思例如《尔雅·释诂》第一条:“初、哉、首、基、肇、祖、元、胎、倜、落、权、舆,始也 ”这些字是不是都当开始讲?其实开始只是核心(kernel)的意思,事实上用处不一样,所指的方面也不一样,要把语词放到具体的句子中来看它是什么意思才行就语言的总体来说,形音义三者是联系在一起的,要研究语言,就不能偏于一隅,要把事物的各方面联系起来观察分析(古今,形音义) ,所谓“观其会通” 、 “好学深思” 、 “心知其意”就是要联系起来观察分析同时也要了解历史的发展,所谓“探本求源” 、 “明其原委” ,也就在此把事物孤立起来看,不是科学;只了解一段,不了解历史的发展,是不能理解透彻的二、许慎的事迹与作《说文》的时代及许慎为什么作《说文》 , 《说文》的功用1.许慎事迹 《后汉书》卷七十九下《儒林传》中有记载,不过很简略 “许慎,字叔重,汝南召陵人也性淳笃,少博学经籍,马融常推敬之 ”当时很多人觉得许慎很博学,特别是经学 “时人为之语曰:‘五经无双许叔重 ’”“为郡功曹,举孝廉,再迁除校长。

      卒于家 ”又从贾逵读书,古文字之学是从贾逵受学的 “初,慎以五经传说,臧否不同,于是撰为《五经异义》 又作《说文解字》十四篇,皆传于世 ”儿子许冲《上〈说文〉表》 ,说其父曾为“太尉南阁祭酒” ,相当于现在的校长, “本从逵受古学” 还著了《淮南子注》 古人作书,书叙放在书后面,目录又在叙之后刘向校书作叙录,都是校订完毕作叙录从许慎自叙和许冲的上表可以了解作《说文》的时代2.为什么要作《说文》 《说文》之前有很多杂字书,用一些文句编成,为儿童识字而设如《仓颉篇》 罗振玉影印的《流沙坠简》里有杂字书赵高作《爰历》 ,胡母敬作《博学》 ,司马相如作《凡将》 ,史游作《急就》 ,扬雄作《训纂》 ,贾鲂作《滂喜》 ,都是杂字书,编成韵语,最早皆四言,后来有七言汉代有所谓《三仓》 许慎为什么作《说文》?当时经学很复杂,古文经已盛行,是对今文经而言的古文经是用古文字写的,称“古文经” ;今文经是口耳相传,用汉代廷尉说“至以字断法,苛人受钱,苛之字止句也若此者甚众,皆不合孔氏古文,谬于史籀俗儒鄙夫,玩其所习,蔽所希闻……巧硕邪辞,使天下学者疑 ”诸生说字解经不合古谊,因此?要作《说文解字》 何谓文?何谓字?《叙》曰:“依类象形故谓之文。

      ”“形声相益即谓之字 ”说:解释解:分析(分判) 文:独体字,造字蔳怎么样的?象形还是指事?字:合体字,分析它从何得? 是什么偏旁?故曰《说文解字》 《叙》曰:“今叙篆文,合以古籀博采通人,至于小大,信而有证稽撰其说,将以理群类,解谬误,晓学者,达神情分别部居,不相宰厕也 ”三、 《说文》的价值1.收字范围很广包括了①秦汉间通行的篆文;②古文(壁中书) ,含奇字,采自扬雄的书;③籀文,即大篆,比小篆繁复,笔画重复的多如“则” ,籀文左边写得跟“鼎”似的“” ④或体,收当时书本上流行的不同写法 “文籍”的“籍” , “返回”的“返” 还有一种他认为的俗体, “公”字不是正规的小篆,认为是俗体 “袖”有正体、俗体包容面很广,给我们丰富的古代文字的知识2.首创分析文字结构的理论和方法,一扫西汉、东汉间今文谶纬谬说,这是很大的功绩汉人早就讲六书,如班固、郑众等许慎通过实践把汉字加以整理,把这种理论具体表现在字典里当时今文经学家有很多臆说,推十合一为士之类,很可笑的许慎很了不起,给后代很多字典树立了规范许冲《上〈说文〉表》曰:“引而申之,以究万原毕终于‘亥’ ,知化穷冥 ”据形系联,有条不紊。

      为何“毕终于‘亥’ ”?亥者,该也,树根底下也叫gāi@①,万物皆该备电“一” 、 “上” 、 “示” 、 “三” 、 “王” ,从形体上往下牵引,下来到“亥” 六书说很重要尽管六书本身不够完善,有了六书,对汉字结构形式比较清楚些六书里,象形、指事为独体,所谓文;会意、形声为合体,所谓字(“形声相益即谓之字” ) 《说文》里“从某某” ,或“从某从某” ,这是会意;“从某某声” ,这是形声合体又是用独体字组成的转注和假借,是用字上不断孳乳和增多前面已讲过,转注,以刘台拱的说法比较正确,随音立字,声旁相同,形符不同假借是同音假借西汉、东汉间今文谶纬之学盛行,不是根据文字,而是唯心方法讲文字构造,所据亦非篆书,更不是籀文,而是汉代隶书 《说文·叙》在讲了八体六书之后说:“其铭即前代之古文,皆自相似虽叵复见远流,其详可得略说也而世人大共非訾,以为好奇者也故诡更正文,向壁虚造不可知之书,变乱常行,以耀于世诸生竞逐说字解经谊,称秦之隶书为仓颉时书,云:‘父子相传,何得改易?’乃猥曰:‘马头人为长,人持十为斗虫者屈中也 ’延尉说律,至以字断法,苛人受钱,苛之字止句也若此者甚众,皆不合孔氏古文,谬于史籀。

      俗儒鄙夫,玩其所习,蔽所希闻,不见通学未尝睹字例之条,怪旧执而善野言以其所知为秘妙,究洞圣人之微旨又见《仓颉篇》中‘幼子承诏’ ,因曰:‘古帝之所作也,其辞有神仙之术焉 ’其迷误不谕,岂不悖哉!”今文经学家据隶书讲文字结构是错的许慎根据古籀、篆文说明文字结构,把今文谶纬谬说一扫而空3.创立部首编排文字的方法这是受《三仓》 、 《急就》的影响,特别是《急就篇》 ,“急救奇觚与众异,分别部居不杂厕 ”先姓氏,后名物,分别开同类的字写在一起,偏旁相同的字排在一起,如鸟虫、草木这对许慎很有启发,他能创立部首编排文字的方法,为后代立下一很好的规范4.记载了丰富的古代词汇,保存了大量词的古义古汉语单字往往是一个词,许慎对每个词都要讲解,讲解用词也往往是古义比如:“毕,田网也 ”捕鸟网 “自,鼻也甲骨文 “须,面毛也 ”六艺群书的古义有很多在《说文》里记录了下来另外,还有古音,形声字,说出“从某某声” ,声旁与此字有直接关系;“读若某” ,记载了古音所以, 《说文》是研究汉语文字的重要典籍,讲词源学、文字学、词义学都要参考《说文》 ;要理解古书、古代文学作品,不能不理解《说文》 ;编词典,要注意词的本义,也要参考《说文》 。

      但《说文》所记,亦非全是古义、本义,此先不谈四、 《说文》的功用1.可以利用《说文》部首和形体分析了解隶书与今楷书的构造 《说文》用篆文分析每个字的结构、偏旁隶书、楷书与小篆不同,有些字不知为什么这样写,可以从小篆知道如“兵” “其” “采” “陷”和“滔” ,楷书写法不同,易写错从古文字看, “滔”上面从爪,用手取;“陷” ,一个人掉下去了,字形、字义区别得很清楚2.可以根据《说文》保留的篆书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