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岳麓版高中历史高三一轮必修三第二单元第4节梨园春秋(测试).doc

8页
  • 卖家[上传人]:ss****gk
  • 文档编号:282825039
  • 上传时间:2022-04-26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43.50KB
  • / 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4课梨园春秋一、选择题(45分,每题3分)1. 以"人〃"言〃构成的“信〃字在商周时期并未出现,到春秋时期才产生"信〃这个概念也是 从记载春秋历史的《左传》一书开始的,该书共有24处记载了诸侯、卿大夫等遵守承诺、 盟誓的事例,人言为信在稳定秩序方面的作用越來越突出上述史实的背景是A. 注重道德规范的儒家思想被统治者广泛接受B. 王室衰微,礼崩乐坏C. 信字在春秋吋期出现D. 《左传》作者发明了“信〃字2. 清代李渔在《闲情偶寄》中说:“诗文Z词采贵典雅而贱粗俗,……词曲(戏曲)不然,话则本之街谈巷议,事则取其直说明言此“词曲贵浅”的主张A.体现了戏曲的生活化发展 B.推动了传统文学艺术的转型C.反映了市民阶层的价值观 D.体现了雅俗共赏的艺术特色3. 有一种书法,在造型上有两个倾向:一、结构上倾向于扁平,强调水平线条;二、每一字中夸张一条水平线,以毛笔“逆入、平出、挑起”造成明显的“波磔”这种书法是B.4. 周朝以王畿的方言作为雅言,相当于现代所谓“民族共同语”,当时各诸侯国都以雅言 作为标准语秦汉时期,各地方可使用本地的方言,政府任其自然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有, 秦汉时期A.实行了郡国并行制 B.小农经济的发展C.实现了文字的统一 D.大一统思想的出现5. 下图是汉字“日” “月”在甲骨文中的不同写法对照表。

      商代甲骨内容多为“卜 辞”,文体大部分符合象形、会意的造字原则据此,我们可以判断现代汉字日月甲骨文 的不同 写法Q0©0D0A.中国的古代文字从此己基本定型 B.字体婉曲、厚实带有刚正不阿的严肃感C.它给予观者豪放不羁、流畅之感 D.中同的文字在殷商时期尚术统一6. 把中国的戏曲艺术称为“梨园”,把学习戏曲的人称为“梨园弟子”,这一称谓的起源 应该追溯到A.春秋战国 B.唐代 C.宋代 D.元代7. 包拯的故事开始流传于宋代,以包公为素材的宋代话本、元代杂剧等使“包青天”成为一个家喻户晓深入人心的传奇人物导致这一现象的因素有:① 百姓对清官的期待② 忠君、爱国等儒家思想的影响③ 文化艺术手段的塑造④ 政府的积极宣传A. 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8. 有首唐诗曾如此描述一位书法家的作品:“恍恍如闻神鬼惊,时时只见龙蛇走 左盘右整如惊电,状如楚汉相攻战这一作品采用的书法字体是A.小篆 B.隶书 C.行书 D.草书9. 中国的戏曲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到了明清时期,全国各地形成了各具特 色的地方戏,如安徽的徽剧、云南的昆剧湖北的汉剧等等,后来徽剧与汉剧相互融合,兼收 昆曲、秦腔以及其他民间曲调的唱腔、剧目和表演方式,形成的一个新剧种。

      请问这个新剧 种是()A.越剧 B.京剧 C豫剧 D.粤剧10. 陈寅恪《邓广铭宋史职官志考证序》认为:“华夏民族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 赵宋之世下列叙述能够证明这一观点的是① 以理学为核心的新儒学形成② 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取得重大进步③ 词成为文学的主流形式④ 士大夫的文人画成就最为突出A. ①②③④B. ①②④C. ②③④D. ①②③11. 清末民初,在上海出现了 “海派京剧”:即用京剧形式表现当时的生活,如《潘烈士投 海》《新茶花》等,在唱腔、表演、舞台布景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改革这说明A.京剧从形式到内容发生根本变化 B.在西方文化影响下京剧重获新生C.海派京剧革新适应现代生活需要 D.海派京剧是传统戏剧的发展方向12. “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 喳京剧艺术中人物的脸谱A.固化了大众的历史认知 B.真实再现了客观历史C.正确评断了历史人物 D.提升了历史人物的价值13. 隋唐时期,波斯人创立的袄教、摩尼教,阿拉伯人创立的伊斯兰教、景教(基督教的一 个派别)传入中国,在西域胡人中广泛流传这一现象A.体现了隋唐社会的开放 B.表明佛教、道教的衰落C.成为中华文明先进性的表征 D.反映了儒学与外来文化冲突14. “千秋事业转眼过;万里江山咫尺间”“台上莫漫夸,纵做到厚爵高官,得意无非俄顷 事;眼前何足算,且看他抛盔卸甲,下场还是普通人”如上对联形象地描述了我国古代的A.杂技艺术 B.歌舞艺术 C.书法艺术 D.戏曲艺术15. 明末清初书画家陈洪绶说:“今有人焉,聚徒讲学,禁民为非,人无不笑且诋也。

      伶人 献俳,喜叹悲啼,使人之性情顿易,善者无不劝,而不善者无不怒其意在强调A.理学正统地位的动摇 B.戏曲艺术的批判现实性C.戏曲艺术的教化作用 D.世俗文化源于大众生活二、非选择题1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教化剧中塑造的“忠臣、孝子、节妇、义士”的形象为人们树立了榜样,在潜移默 化中指导人们的行为向善发展忠君是每个人对社会的责任,统治者提倡“忠”,还把是否 忠君作为评价人忠奸的标准教化剧中塑造的忠臣形象,为人们展示了什么是“忠”,他们 的忠君行为维护了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力,也维护了等级制度一一摘编自闫红艳《明前期教化剧研究》材料二:无论是孔孟的仁政王道,还是后世儒者倡行的内圣外王、修齐治平、存理灭欲的一 整套道德纲常秩序,都嵌入每一时代的仪典制度,以正统意识限制、筛选、整合、打压违背 官方意志的戏剧活动……祀神演剧因维持普通民众的生活安宁,成为民间社会的一种象征 性秩序……而这恰恰是官方正教对与宗教同源同体而“同罪”的民间演剧活动严酷禁毁的 原因以《西厢记》《牡丹亭》为代表的爱情剧,敢于面对人性,切入人的真实生命状态, 表现人的情感欲望,这就是艺术理想对纲常之理的一种否定和颠覆。

      ……产生于庶民社会的 戏剧活动,作为中国戏剧非常珍贵的一种活态传承方式,却因为它表现出的俗文化品格,一 再遭到官方权力的打压和上层社会的贬黜一一摘编口丁淑梅《中国古代禁毁戏剧史论》材料三:光绪六年(1880年)《申报》报道:“香港华人近投禀于英总督铃辕,请准女伶在 戏馆演戏按此说殊不可解香港既为英管辖,自当事事悉从西律泰西各戏馆,均有女子 登台,从未申禁则居港之华人,何须多次喋喋也……光绪二十年(1894年),“上海 出现第一家京剧女班戏园——美仙茶园……以后陆续又有'霓仙''群仙''女丹 桂''云仙''玉仙'等女戏园开班”,泸上女伶渐多,女班遍地一一摘编自丁淑梅《中国古代禁毁戏剧史论》(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教化剧的主要功能,并分析教化剧着力塑造“忠臣、 孝子、节妇、义士”这些形象产生的影响2) 根据材料二,概插中国古代官方禁毁部分戏剧的原因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末上海出现“女伶渐多,女班遍地”的原因参考答案1. B【解析】试题分析:春秋战国时期,王室衰微,等级制度遭到破坏,经常出现诸侯国之间战 争和以下犯上的事件,因此,诸侯、卿大夫订立承诺、盟约并要求对方信守承诺。

      故答案选 Bo西汉以后,儒家思想被统治者广泛接受,故A项错误商朝时汉字形成完整体系,故C 项错误"信〃在春秋时已产生,故D项错误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分封制2. A【解析】材料“词曲(戏曲)不然,话则本之街谈巷议,事则取其直说明言”体 现了戏曲的生活化发展,故A项正确;BCD材料未体现,排除3. D【解析】由“一、结构上倾向于扁平,强调水平线条;二、每一字中夸张一条水 平线,以毛笔“逆入、平出、挑起"造成明显的“波磔"可以判断出描述的是隶书, 故本题答案选D项;A项是篆体;B项是草书;C项是行书名师点睛】木题首先要根据材料描述判断出是隶书,然后再分析哪个选项是隶 书即可4. C【解析】秦朝实行郡县制,汉朝初期实行郡国并行制,故A项错误小农经济的发展与政府 任由方言自然发展没有必然联系,故B项错误秦汉吋国家统一,政府为了政令一统而统一 了文字,秦代使用篆书、汉代使用隶书正因为有了文字的统一,秦汉才不会限制各地方言 的使用,故C项正确大一统思想是汉代董仲舒提出的,他认为大一统是天地的常理,国家 的需要,主张要维护政治的统一,必须实行思想上的统一,这与题意不符,故D项错误。

      点睛:秦汉时期实现了文字的统一,秦朝的篆书和汉代的隶书5. D【解析】A项说法错误,到小篆时我国文字才基本定型;B项不选,字体婉曲、厚实带有刚 正不阿的严肃感不符合甲骨文的特点;C项描述的是草书,不符合题意;由图片中“日”和“月”有多种写法,说明当时中国的文字尚未统一名师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解读图片信息,同样的“日月”有不同的书写方式,结 合所学的古代书法知识即可做出选择6. B【解析】唐代宫廷中设有教练歌舞艺人的专门场所,称“梨园”,故把中国戏曲艺术称为“梨 园”可以追溯到唐朝,故选B7. A【解析】根据题干可知,“包青天”的故事家喻户晓,反映了百姓期盼清官,,更有忠君、爱国等儒家思想的影响,①②正确包青天”的故事家喻户晓,也得益于宋代话本、元代杂剧等文化艺术的塑造,③正确包青天”的故事与政府宣传无关,④错误,排除BCD综上所述,①②③止确,所以选A8. D【解析】有“恍恍如闻神鬼惊,时时只见龙蛇走左盘右整如惊电,状如楚汉相攻战”可以 看出此种书法应该是草书的特点,故本题答案选D项;A项具有图案美的特点,不符合题意; B项字形多呈宽扁,横画长而竖画短,与题干描述不符;C项介于楷书和草书中间,不符题 意。

      名师点睛】本题解题关键是正确解读“恍恍如闻神鬼惊,时时只见龙蛇走左盘右整如惊 电,状如楚汉相攻战”结合水草书特点做出判断9. 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徽汉融合,兼采昆曲、秦腔等的新剧种是清代乾嘉时 期形成的京剧因此正确选项为B项;越剧、豫剧、粤剧都是地方戏,不具有 京剧形成的特点所以ACD三项错误10. 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造极于赵宋之世〃说明宋代对中华 文化的巨大贡献科技方面:指南针用于航海;火药广泛用于军事;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 术思想方面:儒学吸收佛教、道教教义,发展为理学文学艺术方面:词成为文学的主流 形式,风俗画成为画坛的亮点,故D项符合题意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科技成就•四大发明;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 明理学•朱熹的思想11. C【解析】材料只反映了形式方面的变化,没有涉及内容上的“根本”变化,故A项错误;材 料没有反映西方文化对京剧的影响,故B项错误;材料中的关键信息“用京剧形式表现当时 的生活”反映了海派京剧对传统形式的变化是在适应时代变化的基础上进行的,故C项正 确;按材料意思,海派京剧是京剧在清末民初的上海发生的一种局部变化,有一定的吋代代 表性,但是并不能就此认定它就是发展方向,故D项错误。

      12. A【解析】京剧艺术中人物的脸谱是经过艺术加工的,不可能真实的再现客观历史,同样也不 能正确评断历史人物和提升历史人物的价值在京剧脸谱中其图案是程式化的,红色象征忠 义、耿直、有血性;白色表现奸诈多疑;蓝色表现性格刚直,桀鹫不驯,脸谱是人们头脑中 理念与观感的谐和统一,故A项正确京剧不是客观历史史实的再现,故B项错误京剧将 历史人物做脸谱化评价,更多地是从艺术角度对历史人物进行塑造,与客观历史评价并不一 定相符,故C项错误京剧脸谱对历史人物可能褒扬也可能批评,故D项错误13. A【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唐时期外来宗教传入中国并能广泛 流传,这就体现了隋唐社会是兼容并包、是开放的,选A是符合题意的,止确; 佛教、道教并非衰落而是发展,选。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