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务管理 第五章 课后笔记.doc
18页第五章 持有至到期投资及长期股权投资【本章主要内容】 持有至到期投资,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本章逻辑结构】1、逻辑结构: 先讲持有至到期投资(债权投资),再讲长期股权投资无论是股权投资还是债权投资都有期末计价问题,因此最后回到期末计价2、学习方法上,都可按下列四个步骤学习:第一步:取得投资(投资成本确定) 第二步:持有期间(投资收益确认) 第三步:处置时 第四步:期末计价(减值处理) 【学习目的和要求】1.掌握持有至到期投资的会计处理;2.熟悉长期股权投资的概念、特征;3.理解长期股权投资核算的成本法4.掌握长期股权投资核算的权益法;5.了解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与权益法的转换;6.掌握长期投资减值的会计处理本章重点】有三个方面:一是长期债权投资的会计处理;二是长期股权投资的会计处理;三是长期投资减值准备 【本章难点】有四个方面:一是长期债权投资的会计处理;二是长期股权投资下成本法的核算方法;三是长期股权投资下权益法的核算方法;四是权益法与成本法的转换 相关知识 :投资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投资包括:权益性证券投资、债权性证券投资、期货投资、房地产投资、固定资产投资、存货投资等,对上述投资又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对外投资,另一类是对内投资。
我国准则所界定的投资,只指狭义投资,一般只包括对外投资,仅指权益性投资、债权性投资,不包括对内投资,如:固定资产投资、存货投资等;投资,指企业为通过分配来增加财富,或为谋求其他利益,而将资产让渡给其他单位所获得的另一项资产 特点1. 通过让渡其他资产而换取的另一项资产 买债券、股票 ; 或以材料、固定资产、技术等直接投资 2. 投资与其他资产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在形式上有所不同;投资——受资单位形成效益后分配所得 其他资产——直接取得经济利益 产品对外投资的性质:企业的对外投资,就其与接受投资企业的关系而言,有三种:债权性投资、权益性投资、混合性投资第一节 持有至到期投资 (属于长期投资)主要内容:一、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性质与主要会计问题 二、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取得 三、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收益及摊余成本 四、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到期兑现五、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减值一、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性质与主要会计问题定义:是指到期日固定、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且企业有明确意图和能力持有至到期的非衍生金融资产主要是指债权性质的长期投资,如企业持有的、在活跃市场上有公开报价的国债、企业债券、金融债券等。
特征: (一)到期日固定、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 (如长期债权投资) (二)有明确意图持有至到期 (三)有能力持有至到期 “有能力持有至到期”是指企业有足够的财务资源,并不受外部因素影响将投资持有至到期持有至到期投资主要是指债权投资在确定其入账价值时,按重要性原则,将取得成本分解为面值、溢折价、应计利息、相关费用,并分别入账科目设置:“持有至到期投资”本科目核算企业持有至到期投资的价值,应当按照持有至到期投资的类别和品种,分别“债券面值”、“溢折价”、“应计利息”进行明细核算持有至到期投资(债券面值)借方:企业取得时确认的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成本 贷方:企业到期收回或处置而减少的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成本 借余:企业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成本“持有至到期投资”(溢折价)借方:1.取得持有至到期投资时确认的溢价;2.持有期间按照实际利率法摊销的折价 贷方:1.取得持有至到期投资时确认的折价;2.持有期间按照实际利率法摊销的溢价 借余:尚未摊销的溢价 贷余:尚未摊销的折价“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借方:持有期内实现的到期一次还本付息债券利息 贷方:收回的到期一次还本付息债券的已实现利息 借余:尚未收回的到期一次还本付息债券已实现利息 该账户适用于到期一次还本付息的债券,分期付息债券一般不使用。
对持有至到期投资的会计核算还用到应收利息、投资收益、资产减值损失、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科目持有至到期投资的会计处理主要应解决该金融资产实际利率的计算、摊余成本的确定、持有期间的收益确认以及将其处置时损益的处理二、 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取得: 计价:初始投资成本=取得投资时的公允价值+相关交易费用相关费用是指企业投资时发生的与投资业务本身有关的一些费用,如手续费,佣金、税金等债券面值 债券溢价或折价长期债券投资成本的构成内容 计入成本的债券利息(一次还本付息债券) 计入成本的债券费用有关利息的的说明:购券利息 ① 已到付息期,尚未领取的利息 ——计入“应收利息”例:某企业购买面值为 1000万元的公司债券作为长期投资,共支付价款1150万元,其中包括手续费4万元(应计入投资成本)、应收利息46万元该项债券投资应记入“长期债权投资”科目的金额为(C )万元 A.1150 B.1146 C.1104 D.1100 解析:应记入“长期债权投资”科目的金额=1150-46=1104万元② 未到付息期的利息 分期付息债券:计入“应收利息”(能在一年内收回)到期付息债券:计入成本 “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债券购入价格的说明:溢价或折价购入是由于债券的名义利率(或票面利率)与实际利率(或市场利率)不同而引起的。
① 等价购入 债券买价 = 债券面值 票面利率=市场利率② 溢价购入 债券买价 > 债券面值 票面利率>市场利率债券溢价对发行债券的公司来说,是为以后各期多付利息而预先取得的补偿;对购买债券的企业来说,则是为以后各期多得利息而付出的代价③ 折价购入 债券买价 < 债券面值 票面利率<市场利率债券折价对发行债券的公司来说,是为以后各期少付利息而预先付出的代价;对购买债券的企业来说,则是为以后各期少得利息而预先得到的补偿债券溢折价的计算:溢价或折价=实际支付的款项-实际支付款项中包含的利息-实际支付的款项中包含的相关费用-面值 例:某股份有限公司20×4年6月1日购入面值为1000万元的3年期债券,实际支付价款为1105万元,价款中包括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50万元、未到付息期的债券利息20万元、相关税费5万元(假定未达到重要性的要求)该项债券投资的溢价金额为(A)万元A.30 B.35 C.50 D.55 解析::债券初始投资成本=1105-50-5=1050万元,溢价=(1050-20)-1000=30万元。
※ 无论何种方式的发行和购入,债券是按照面值和票面利率确定债券利息对于债券的发行企业而言,债券利息属于其财务费用;对于长期债券投资的企业而言,债券利息构成了投资收益三)取得持有至到期投资的会计处理由于购入债券的价格可能等于面值,或者高于面值或者低于面值,所以就形成三种不同的购入方式,即平价购入,溢价购入和折价购入由于购入方式的不同其账务处理方法也各不相同购入债券时:平价购入 实际购入成本=面值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债券面值 长期债权投资—应计利息(或应收利息) 贷:银行存款溢价购入 实际购入成本﹥面值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债券面值 长期债权投资—应计利息(或应收利息)持有至到期投资——溢折价 〔溢价〕 贷:银行存款折价购入 实际购入成本﹤面值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债券面值 长期债权投资—应计利息(或应收利息)(图略)贷:持有至到期投资——溢折价 〔折价〕 银行存款三、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收益及摊余成本(重点掌握折溢价摊销)企业持有至到期投资收益的主要来源是利息收入企业购入不同还本付息方式的债券,投资收益的核算方法有所不同。
一)到期一次还本付息债券(二)分期付息债券(三)分期还本分期付息债券投资收益的核算原理如下:A债券的溢折价摊销所谓“债券的溢价、折价摊销”,是指债券的溢价部分或者折价部分在债券的每次计提利息时进行分期摊销,使债券到期时,债券的账面价值与债券的面值一致摊销结果——到期日全部摊销完毕 注意:债券溢价的摊销期与计息期一致 长期债券投资溢、折价的摊销,应与确认相关债券利息收入同时进行,并作为计提的应收利息的调整债券溢折价应在购入日至到期日的期间内摊销债券溢折价的摊销应计入投资收益1)溢价摊销:应计利息收入(投资收益)=按票面利率计算的利息-溢价摊销数(2)折价摊销:应计利息收入(投资收益)=按票面利率计算的利息+折价摊销数B债券的溢折价摊销方法1、溢折价摊销的直线法 指将溢折价按债券还款期限(或付息期数)平均分摊每期溢折价的摊销数额相等 结果 每期投资收益相等 特点 a 债券溢折价分成等份,从各期利息收入中平均摊销;b 经过摊销,各期获得的实际利息收益保持不变;C 直线法简便易懂,但收益额与当期投资价值不对等公式 每期溢折价摊销额=溢折价总额/还款期限(付息期数)如:债券面值为100 000,买价为120 000,假设付款期限为10年,每半年付款一次,则:溢价为20 000,付息期数为20次,溢价每次摊销额为1 000元。
缺点→不能正确反映投资与收益的关系(投资与收益的正确关系是:投资账面价值递增或递减时,投资收益也应与之递增或递减)2、溢折价摊销的实际利率法 先将每期期初债券投资账面净值乘以市场利率,以确定当期实际利息收益,再将按照市场利率计算的各期利息收益与该期票面利息收入相抵,其差额即为各该期债券溢价摊销数额特点: 各期债券溢折价摊销数额不等 每期实际利息收益随着债券投资的账面价值的变化而变化每期溢折价摊销额= 每期应收利息 - 每期利息收入面值×票面利率 每期固定 债券期初账面价值×实际利率 实际的投资收益(也就是记入投资收益的金额)=账面价值*实际利率溢价下溢价摊销数逐期增加,债券期初账面价值逐期减少 故:投资收益逐渐减少折价下折价摊销数逐期减少,债券期初账面价值逐期增加 故:投资收益逐渐增加C、投资收益的账务处理溢价的 :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 (或应收利息) 贷:投资收益 持有至到期投资——溢折价 (溢价摊销使本期收益减少)折价的: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或应收利息) 持有至到期投资——溢折价 (折价摊销使本期收益增加) 贷:投资收益购入债券的核算举例:A. 面值购入例1:东方公司95/1/1购券I=10% N=5年 面值=10000每年7/1和1/1付息(1)购券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债券面值 1万 贷:银行存款 1万(2)7/1收息 = 10000*10%*6/12=500 借:银行存款 500 贷:投资收益 500(3)12/31,计息 借:应收利息 500 贷:投资收益 500(4)1/1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