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儿童经典的宋词赏析大全.doc

14页
  • 卖家[上传人]:鲁**
  • 文档编号:538666644
  • 上传时间:2024-02-28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8.54KB
  • / 1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儿童经典的宋词赏析大全 1.儿童经典的宋词赏析  卜算子·咏梅  陆游〔宋代〕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着同:著)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这是陆游一首咏梅的词,其实也是陆游自己的咏怀之作陆游一生酷爱梅花,写有大量歌咏梅花的诗,歌颂梅花傲霜雪,凌寒风,不畏强 暴,不羡富贵的高贵品格诗所塑造的梅花形象中,有诗人自身的影子,正如他的《梅花绝句》里写的:“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这首《卜算子》,也是明写梅花,暗写抱负其特点是着重写梅花的精神,而不从外表形态上去描写  上片首二句说梅花开在驿外野地,不在金屋玉堂,不属达官贵人所有后二句说梅花的遭遇:在凄风苦雨摧残中开放它植根的地方,是荒凉的驿亭外面,断桥旁边驿亭是古代传递公文的人和行旅中途歇息的处所加上黄昏时候的风风雨雨,这环境被渲染得多么冷落凄凉!写梅花的遭遇,也是作者自写被排挤的政治遭遇  下片写梅花的品格:说他不与群芳争春,任群芳猜忌一任百花嫉妒,我却无意与它们争春斗艳即使凋零飘落,成泥成尘,我依旧保持着清香如果结合诗人一生累遭投降派的打击而报国之志不衰的情形来体会,真是“一树梅花一放翁”了。

        末两句即是《离骚》“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的精神比王安石咏杏:“纵被东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之句用意更深沉  陆游一生的政治生涯:早年参加考试被荐送第一,为秦桧所嫉;孝宗时又为龙大渊、曾觌一群小人所排挤;在四川王炎幕府时要经略中原,又见扼于统治集团,不得遂其志;晚年赞成韩侂胄北伐,韩侂胄失败后被诬陷我们读他这首词,联系他的政治遭遇,可以看出它是他的身世的缩影词中所写的梅花是他高洁的品格的化身  唐宋文人尊重梅花的品格,与六朝文人不同但是象林和靖所写的“暗香、疏影”等名句,都只是高人、隐士的情怀;虽然也有一些作家借梅花自写品格的,但也只能说:“原没春风情性,如何共,海棠说南宋肃泰来《霜天晓角·咏梅》)这只是陆游词“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的一面陆游的友人陈亮有四句梅花诗说:“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藏写出他自己对政治有先见,不怕打击,坚持正义的精神,是陈亮自己整个人格的体现陆游这首词则是写失意的英雄志士的兀傲形象我认为在宋代,这是写梅花诗词中最突出的两首好作品  这是陆游一首咏梅的词,其实也是陆游的咏怀之作压住一“愁”字,表现了梅花的寂寞与无人问津,渗透的更是作者本身的孤独。

      下阕写梅花的遭遇,也是作者自写被排挤的政治遭遇,而最后一句更是写出了梅花伶仃的孤芳自赏,陆游立志不与恶势力同流合污  陆游一生主张坚决抗金、收复中原,因此为统治集团中求和派所压制创作本词时陆游正处在人生的低谷,主战派被排挤压迫,士气低落,这首咏梅词,其实也是陆游自己的咏怀之作2.儿童经典的宋词赏析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李清照〔宋代〕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鉴赏  李清照这首《如梦令》是“天下称之”的不朽名篇这首小令,有人物,有场景,还有对白,充分显示了宋词的语言表现力和词人的才华小词借宿酒醒后询问花事的描写,曲折委婉地表达了词人的惜花伤春之情,语言清新,词意隽永  起首两句“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辞面勾勒写词时间与环境,昨夜词人不忍看到明朝海棠花谢,故把酒以消愁绪,翌日晨起宿醉尚未尽消雨疏风骤”十分恰切地写出暮春时节,风萧萧然而雨却是疏落,渲染了词人花下醉酒的怅然之感即便把酒过后的酣睡浓甜,但仍难“消残酒”,写出词人此刻的慵懒惺忪  词人唤来侍女“试问卷帘人”转折巧妙精当,灵动自然词人情知海棠不堪一夜骤风疏雨的揉损,窗外定是残红狼藉,落花满地,却又不忍亲见,一个“试”字,将词人不忍亲见落花却又想知究竟的矛盾心理,刻画得贴切入微,真实可感。

      孰料,“却道海棠依旧”,侍女的回答让词人喜出望外却又无奈黯然,“却”字道出了“卷帘人”不解词人心以及词人的意外之喜,词人的细腻委婉和侍女的粗疏淡漠形成对比试问”的结果——“却道海棠依旧侍女的回答却让词人感到非常意外本来以为经过一夜风雨,海棠花一定凋谢得不成样子了,可是侍女卷起窗帘,看了看外面之后,却漫不经心地答道:海棠花还是那样一个“却”字,既表明侍女对女主人委曲的心事毫无觉察,对窗外发生的变化无动于衷,也表明词人听到答话后感到疑惑不解她想:“雨疏风骤”之后,“海棠”怎会“依旧”呢?这就非常自然地带出了结尾两句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既是对侍女的反诘,也像是自言自语:这个粗心的丫头,你知道不知道,园中的海棠应该是绿叶繁茂、红花稀少才是这句对白写出了诗画所不能道,写出了伤春易春的闺中人复杂的神情口吻,可谓“传神之笔应是”,表明词人对窗外景象的推测与判断,口吻极当因为她毕竟尚未亲眼目睹,所以说话时要留有余地同时,这一词语中也暗含着“必然是”和“不得不是”之意海棠虽好,风雨无情,它是不可能长开不谢的一语之中,含有不尽的无可奈何的惜花情在,可谓语浅意深而这一层惜花的殷殷情意,自然是“卷帘人”所不能体察也无须更多理会的,她毕竟不能像她的女主人那样感情细腻,那样对自然和人生有着更深的感悟。

      这也许是她所以作出上面的回答的原因  末了的“绿肥红瘦”一语,更是全词的精绝之笔,历来为世人所称道绿”代替叶,“红”代替花,是两种颜色的对比;“肥”形容雨后的叶子因水份充足而茂盛肥大,“瘦”形容雨后的花朵因不堪雨打而凋谢稀少,是两种状态的对比本来平平常常的四个字,经词人的搭配组合,竟显得如此色彩鲜明、形象生动,这实在是语言运用上的一个创造由这四个字生发联想,那“红瘦”正是表明春天的渐渐消逝,而“绿肥”正是象征着绿叶成荫的盛夏的即将来临这种极富概括性的语言,又实在令人叹为观止  此词借宿酒醒后询问花事的描写,委婉地表达了作者怜花惜花的心情,充分体现出作者对大自然、对春天的热爱,也流露了内心的苦闷全词篇幅虽短,但含蓄蕴藉,意味深长,以景衬情,委曲精工,轻灵新巧,对人物心理情绪的刻画栩栩如生,以对话推动词意发展,跌宕起伏,极尽传神之妙,显示出作者深厚的艺术功力3.儿童经典的宋词赏析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宋代〕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溪桥一作:溪头)  译文  皎洁的月光从树枝间掠过,惊飞了枝头喜鹊,清凉的晚风吹来仿佛听见了远处的蝉叫声。

      田里稻花飘香,蛙声阵阵,似乎在告诉人们今年是一个丰收年  天边几颗星星忽明忽暗,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往日的小茅草屋还在土地庙的树林旁,道路转过溪水的源头,它便忽然出现在眼前  赏析  从《西江月》前两句“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表面看来,写的是风、月、蝉、鹊这些极其平常的景物,然而经过作者巧妙的组合,结果平常中就显得不平常了鹊儿的惊飞不定,不是盘旋在一般树头,而是飞绕在横斜突兀的枝干之上因为月光明亮,所以鹊儿被惊醒了;而鹊儿惊飞,自然也就会引起“别枝”摇曳同时,知了的鸣叫声也是有其一定时间的夜间的鸣叫声不同于烈日炎炎下的嘶鸣,而当凉风徐徐吹拂时,往往特别感到清幽总之,“惊鹊”和“鸣蝉”两句动中寓静,把半夜“清风”、“明月”下的景色描绘得令人悠然神往  接下来“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把人们的关注点从长空转移到田野,表现了词人不仅为夜间黄沙道上的柔和情趣所浸润,更关心扑面而来的漫村遍野的稻花香,又由稻花香而联想到即将到来的丰年景象此时此地,词人与人民同呼吸的欢乐,尽在言表稻花飘香的“香”,固然是描绘稻花盛开,也是表达词人心头的甜蜜之感在词人的感觉里,俨然听到群蛙在稻田中齐声喧嚷,争说丰年。

      先出“说”的内容,再补“声”的来源以蛙声说丰年,是词人的创造  前四句就是单纯的抒写当时夏夜山道的景物和词人的感受,然而其核心却是洋溢着丰收年景的夏夜因此,与其说这是夏景,还不如说是眼前夏景将给人们带来的幸福  下阕开头,词人就树立了一座峭拔挺峻的奇峰,运用对仗手法,以加强稳定的音势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在这里,“星”是寥落的疏星,“雨”是轻微的阵雨,这些都是为了与上阕的清幽夜色、恬静气氛和朴野成趣的乡土气息相吻合特别是一个“天外”一个“山前”,本来是遥远而不可捉摸的,可是笔锋一转,小桥一过,乡村林边茅店的影子却意想不到地展现在人们的眼前词人对黄沙道上的路径尽管很熟,可总因为醉心于倾诉丰年在望之乐的一片蛙声中,竟忘却了越过“天外”,迈过“山前”,连早已临近的那个社庙旁树林边的茅店,也都没有察觉前文“路转”,后文“忽见”,既衬出了词人骤然间看出了分明临近旧屋的欢欣,又表达了他由于沉浸在稻花香中以至忘了道途远近的怡然自得的入迷程度,相得益彰,体现了作者深厚的艺术功底,令人玩味无穷  从表面上看,这首词的题材内容不过是一些看来极其平凡的景物,语言没有任何雕饰,没有用一个典故,层次安排也完全是平平淡淡。

      然而,正是在看似平淡之中,却有着词人潜心的构思,淳厚的感情在这里,读者也可以领略到稼轩词于雄浑豪迈之外的另一种境界4.儿童经典的宋词赏析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词牌名:菩萨蛮|朝代:宋朝|作者: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赏析/鉴赏  辛弃疾此首《菩萨蛮》,用极高明之比兴艺术,写极深沉之爱国情思,无愧为词中瑰宝  词题“书江西造口壁”,起写郁孤台与清江造口一名皂口,在江西万安县西南六十里(《万安县志》)词中的郁孤台在赣州城西北角(《嘉靖赣州府志图》),因“隆阜郁然,孤起平地数丈”得名唐李勉为虔州(即赣州)剌史时,登临北望,慨然曰:‘余虽不及子牟,而心在魏阙一也’改郁孤为望阙《方舆胜览》)清江即赣江章、贡二水抱赣州城而流,至郁孤台下汇为赣江北流,经造口、万安、太和、吉州(治庐陵,今吉安)、隆兴府(即洪州,今南昌市),入鄱阳湖注入长江  “郁孤台下清江水起笔横绝由于汉字形、声、义具体可感之特质,尤其郁有郁勃、沉郁之意,孤有巍巍独立之感,郁孤台三字劈面便凸起一座郁然孤峙之高台词人调动此三字打头阵,显然有满腔磅礴之激愤,势不能不用此突兀之笔也。

      进而写出台下之清江水《万安县志》云:“赣水入万安境,初落平广,奔激响溜写出此一江激流,词境遂从百余里外之郁孤台,顺势收至眼前之造口造口,词境之核心也故又纵笔写出:“中间多少行人泪行人泪三字,直点造口当年事词人身临隆祐太后被追之地,痛感建炎国脉如缕之危,愤金兵之猖狂,羞国耻之未雪,乃将满怀之悲愤,化为此悲凉之句在词人之心魂中,此一江流水,竟为行人流不尽之伤心泪行人泪意蕴深广,不必专言隆祐在建炎年间四海南奔之际,自中原至江淮而江南,不知有多少行人流下无数伤心泪呵由此想来,便觉隆祐被追至造口,又正是那一存亡危急之秋之象征无疑此一江行人泪中,也有词人之悲泪呵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长安指汴京,西北望犹言直北望词人因回想隆祐被追而念及神州陆沉,独立造口仰望汴京亦犹杜老之独立夔州仰望长安抬望眼,遥望长安,境界顿时无限高远然而,可惜有无数青山重重遮拦,望不见也,境界遂一变而为具有封闭式之意味,顿挫极有力歇拍虽暗用李勉登郁孤台望阙之故事,却写出自己之满怀忠愤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赣江北流,此言东流,词人写胸怀,正不必拘泥无数青山虽可遮住长安,但终究遮不住一江之水向东流换头是写眼前景,若言有寄托,则似难以指实。

      若言无寄托,则遮不住与毕竟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云南省红河州河口县语文二年级下学期期末试题+2020-2021学年.pdf 八年级生物开学摸底考(人教版)(答题卡).pdf 云南省文山州砚山县数学四年级下学期期末试题 2020-2021学年 (2).pdf 八年级生物开学摸底考(辽宁专用)(答题卡).pdf 八年级生物开学摸底考(海南专用)(答题卡).pdf 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数学四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2020-2021学年.pdf 八年级生物开学摸底考(南京专用)(答题卡).pdf 八年级生物开学摸底考(湖南专用)(答题卡).pdf 云南省德宏州语文五年级下学期期末试题 2020-2021学年答案zq.pdf 八年级生物开学摸底考(武汉专用)(答题卡).pdf 2022年盐城市中考化学试卷答案.pdf 云南省德宏州语文四年级下学期期末试题 2020-2021学年.pdf 云南省德宏州数学四年级下学期期末试题 2020-2021学年.pdf 云南省德宏州数学五年级下学期期末试题 2020-2021学年数学答案zq.pdf 八年级生物开学摸底考(福建专用)(答题卡).pdf 八年级生物开学摸底考(全国通用)(答题卡).pdf 八年级生物开学摸底考(广西专用)(答题卡).pdf 八年级生物开学摸底考(广州专用)(答题卡).pdf 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数学四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2020-2021学年.pdf 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语文二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2020-2021学年(人教部编版无答案PDF).pdf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