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战略管理概论.docx
32页战略管理概论1,大公司退役的老总;2,咨询公司;3,大学教授专家.中国的一些上市公司的企业也建立了独立董事制度,但有些独立董事直到企业出了大事,都没有到该企业.CEO在战略管理中的关键作用;实际上CEO是要紧进展方向的制定者,要紧经营目标的制定者,要紧战略方案的制定者,要紧战略的实施者.一个成功企业的战略决策与战略执行都打上了CEO的铭印.其他高层管理者在战略管理中的责任;协助CEO制定,实施战略,各副总要对分管的战略承担责任.中,基层管理者在战略管理中的支持作用;在具体实施战略中承担责任.2.3.2战略管理的原则战略管理的基本原则:战略制定是直线管理者的工作,而不是职能参课者的工作,战略的执行者就应该是战略的制定者.2.4战略管理理论的演进企业战略管理或者经营战略的研究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70〜80年代有了深入的进展,逐步地形成了战略管理的思想体系;90年代后又给予战略管理理论的新内容.但是经营战略的思想萌芽能够从20世纪30〜40年代的管理学名著中发现.2.41战略管理的萌芽阶段1938年,美国学者切斯特・巴纳德发表了《经理人员的职能》一书,该书使用了〃战略因素〃的概念.书中第十四章〃随机应变主义的理论〃中,在讨论组织环境对组织行为的影响时,使用了〃战略因素〃一词,书中指出〃要正确认识决策过程,从而懂得组织与经理人员的职能,也许还包含懂得个人的有目的的行为,都务必有战略因素的理论〃(切斯特•巴纳德《经理人员的职能》,中国社会科学出版这P159).该书要紧阐述了组织是一种协作体系,在这样的协作体系中经理人员的职能与责任.在该书末尾的总结中,再次提到:协作中的战略因素通常是领导力(即处理技术成就与道德匏杂性方面较高的个人能力);领导的动态表现的战略因素是道德的制造性(道德的制造性先于技术的熟练与技术进展);社会结合的战略因素是培养与选择领导者.巴纳德认为企业经理人员的〃道德制造能力与高水准的管理责任”,是企业生存与进展的战略因素.竞管巴纳德所谓的〃战略〃概念与现在经营战略有一定差别,仍然能够这样说,巴纳德是最早把战略观念引入企业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学者.2.4.2企业战略管理理论形成阶段对企业经营战略理论形成做出重大奉献的代表人物及要紧观点有:美国学者钱德勒于1962年发表《战略结构,美国工业企业史的考证》一书中.在书中,钱德勒把企业经营决策划分为战略决策与战术决策两个层次,并指出,战略决策首先是以企业未来的进展为出发点,决定企业的基本目标与与此紧密有关的经营目标与经营方针,然后是为实现经营目标与方针,对企业拥有的资源进行分配与调整以决策行动.而战术决策具是有效地利用所分配的资源,确保日常生产经营活动顺利进行的决策行动.美国学者安索夫于1965年发表了《企业战略论》一书.书中安索夫把企业经营战略界定为〃为了探索企业现在与今后进行如何的经营活动而制定了决策基准就是企业经营战略.〃并指出企业战略由四大要素构成:产品与市场范围,进展方向,竞争优势与整体效应.美国学者安东尼于1965年发表了《经营管理系统的基础》一书.安东尼从经营管理计划体系的角度明确了战略计划的概念.他把企业操纵自身的活动过程的经营计划分为三个层次,即战略计划,管理操纵,业务操纵.美国学者肯尼・R・安德鲁斯1971年发表了《公司战略思想》一书,他首次提出了公司的战略思想问题,充分阐述了制定,实施公司战略的分析方法.同时,他深入研究了高层管理者在战略制订与实施中的地位与作用,认为高层管理者是公司战略的设计师与指导者,并督促战略的实现过程.2.4.3企业战略管理理论深化阶段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彼得F•德鲁克于1974年发表了《管理:任务,责任,实践》一书.书中第九篇“战略与结构〃,要紧讨论了导致成长与进展的几个要紧问题:企业的规模,多角化经营,跨国公司,组织创新的战略问题.至八十年代末,这些问题仍是企业经营战略研究的要紧课题,值得一提的是,德鲁克强调了战略思考与创新的重要性,强调运用创新与企业家精神进行企业战略管理.美国战略管理专家,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1980年发表了《竞争战略》一书,首创地提出了产业竞争结构分析的理论方法.1985年,迈克尔・波特又发表了《竞争优势》一书.提出了企业价值链为核心的战略观念,为人们评价竞争优势提供了一种有用的方法.波特还在书中明确阐述了〃企业战略与竞争〃问题.迈克尔・波特的这两个著作,相互补充,形成了企业经营战略的新理论,极大地丰富了经营战略研究的思想,具有里程牌的意义.波特教授在竞争战略方面的卓著奉献使得企业经营战略(战略管理)的理论更加成熟与完善.2.4.4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新进展管理学界在吸取了80年代经营战略理论的精华,总结了70,80年代各类企业战略管理的经验与教训之后,结合九十年代国际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的进展趋势,企业经营战略理论的研究方向又有了新的变化,表达出下列几个特点.(一)核心能力战略理论自90年代初以来,西方国家的与理论界越来越多的人热衷于企业能力理论的研究.1990,C・K・帕汉拉德与凯瑞哈默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了《公司核心能力》一文,其后,理论工作者围绕〃企业核心能力〃掀起了研究的新高潮,发表了一系列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论文.・定义:核心能力是指企业在市场上(产品市场与行业市场)保持竞争优势与取得超额利润的能力.核心能力是建立在企业核心资源的基础之上,是企业的智力,技术,产品,管理,文化的综合优势是市场上的反应.这种以资源为基础形成的竞争优势产生的原因是由于历史资源禀赋战略实施能力协调配置资源能力等方面的不一致,致使企业之间始终在差别.•特征・内涵与外延•讨论(二)合作竞争的战略理论合作竞争的战略理论认为当今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一一合作伙伴关系.这种关系将制造更佳的生产力,更低的成本,崭新的市场价值,更高的利润,这是过去时代任何单个企业的组织变革与重组无法获得的效果.合作竞争战略的研究目前集中于:・ 企业与顾客建立合作伙伴关系;・ 企业与供应商建立合作伙伴关系;・ 企业与竞争对手建立合作伙伴关系;这方面的代表作有:肯尼思・普瑞斯,史蒂文・L・戈德曼与罗杰・N・内格尔合著的《以合作求竞争》;尼尔・瑞克曼等著的《合作竞争大未来》;乔尔・布利克与戴维・厄思斯将编著的《协作性竞争》.(三)战略联盟理论战略联盟是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企业或者跨国公司为达到共同的战略目标而采取的相互合作,共担风险,共享利益的联合行动.美国的战略管理学家迈克尔•波特教授在1990年出版的《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给战略联盟下的定义为〃企业之间达成的既超出正常交易,但是又达不到合并程度的长期协议战略联盟的类型:相互授予许可证;合作研究与开发;合作生产;技术服务;联合营销协议;供应协议;建立合资企业等.战略联盟不仅能相互利用各方的核心能力,弥补单个企业的〃战略缺口“一一竞争环境客观要求企业取得的目标与他们依靠自身资源与能力之间存在的差距减小,降低交易费用,力口快技术进步与产品创新,还能减少经营风险,较快地回收研究与开发的巨大投资.此外,联盟内企业的资源共享,相互学习,共同积存能更快地提高企业的核心能力,使各联盟企业在国际竞争中保持优势.专题3战略环境调研(战略调研)本专题学习的目的熟悉宏观、行业、企业环境调研的概念与目的掌握宏观、行业、企业环境调研的要紧内容与方法掌握行业与企业成功关键因素的分析方法识别与发现未来的机会与威胁、优势与劣势掌握综合分析的基本方法案例:耐克与阿迪达斯之争阿迪达斯是20世纪三十年由德国两兄弟创立进展起来的企业(20世纪四十年,兄长成立了PUMA公司),在20世纪70年代占有很大的市场份额,耐克是20世纪70年代末斯进入运动产品市场,耐克通过论证认为20世纪80年代以后运动鞋的需求会大幅增长,结果大举进军运动鞋市场,取得了巨大成功(而阿迪达斯公司对以后的市场不看好,因此最后的市场份额越来越小).下列是耐克公司的做法:研究与开发:建立100人的研究所,请了生物力学,实验生理学,工程技术,工业设计学,材料科学,化学,材料学,教练员,训练员,运动设备经营者,脚病医生及整形大夫.1980年投资250万,1981年400万美元用于科研,开发出140与样式.生产方式:使用业务外包,即贴牌方式,所有的任务一要紧由东南亚地区(如台湾,菲律宾等地)生产,自己没有工厂.营销:模仿,抄袭阿迪达斯等公司的做法,使用许可证形式(专营权,比如交多少钱才能做本品牌的营销);广告:广告促销也学阿迪达斯等公司,使用送,赞助(要紧找知名运动员,队等,运动员一旦取得好成绩,所穿品牌的运动鞋跟着出名)的方式,.投资策略:要紧投资在研发,营销及广告等方面,这样更能集中力量做好产品的开发.总结:1,启示:耐克认为未来市场会大幅增长,对未来市场的进展推断正确.2,行业障碍不大;(不是高科技的产品,只要有资金,就能够进入这个行业)3,原行业中的竞争对手没有反意;(阿迪达斯等企业没有意识到危机的到来,没有采取什么手段来限制耐克公司的进展状大)4,任何企业的领先都是暂时的,因此要有危机感(阿迪达斯等企业就没有意识到危机的到来).3. 1宏观环境调研前面已提出,战略环境分析是企业战略管理过程的第一步,而战略环境分析又分为宏观环境分析,行业环境分析,企业状况分析与在此基础上所做的战略环境综合分析.宏观环境,行业环境与企业状况分析三者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政治法律因素经济因素科技因素社会,文化因素图4-1宏观环境,行业环境,企业状况示意图3.1.1 宏观环境调研的目的宏观环境,又称通常环境或者社会环境,是指国际,国家与地区对一切行业(产业)部门与企业都将产生影响的各类因素.就企业的生产与经营而言,这些因素是不可操纵的,只能去习惯的.尽管在某种情况下,企业能够对其施加影响,但影响的程序也是十分有限的.企业宏观环境调研的目的,是通过考察与预测宏观环境诸因素将对某一行业(产业)或者企业产生什么影响,从中发现企业经营未来的机会与威胁,以便制定战略去捕捉机会与躲开威胁,去赢得企业的生存与持续进展.宏观环境调研的现实意义还表现为:(1)宏观环境对企业经营的影响是全面性的而非局部性的.(2)宏观环境对企业的影响表现在现在与未来而不是过去.(3)宏观环境是动态的而不是静止的.3.1.2 宏观环境调研的内容宏观环境通常划分为政治法律因素,经济因素,社会文化因素与科学技术因素.下面分明说明:(一)政治法律因素从国内来看,政治法律因素要紧涉及:国家的政治与经济体制;党与政府的方针,路线,政策;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对市场进行的宏观调控;国家的产业进展政策;国家的财政,货币,物价政策;国家的对外贸易政策与方针;企业法,公司法,合伙企业法,中外合资企业法,企业破产法;劳动法,合同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反垄断法;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环保法,劳动保护法;海关法,进出商品检疫检验法;各类知识与工业产权法(商标法,专利法等);税法,银行法,保险法,社会保障法,就业法;等等,还有各类地方性法规与条例.从国际方面来看,政治法律因素涉及世界贸易组织的协议,各类国际公约;其他国家的国体,政体,经济制度;其他国家的关税政策与国际贸易政策;其他国家的外汇与价格政策;其他国家的知识产权与工业产权法律;其他国家的公司法及有关法律;其他国家的产品质量,技术标准与环保法律;其他国家的税法,保险法;其他国家的反垄断法,反倾销法;等等,与各州(省)政府的有关法律法规与政府的补贴.凡是跨国经营或者国际化经营的企业,除了研究本国的政治法律因素外,还要研究打交道国家的政治法律因素,熟悉有关国家的政局稳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