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激励影响企业技术创新门槛效应研究.docx
11页税收激励影响企业技术创新门槛效应研究 一 引言政府对企业创新活动的投入是理论界和实务界都十分关注的热点Nelson(1959)和Arrow(1962)就指出如果企业承担全部创新投入,那么其创新成果带来的正向外部性会诱使市场中其他企业“搭便车”,因此政府需要对创新企业以资源的“无偿”投入带动企业技术创新Greenwald等(1984)以及Hall和Lerner(2009)也认为研发活动导致企业无法获取全部超额收益因此,政府必须通过一定的方式给予企业补偿,而补偿的一种重要形式就是税收激励从正常的逻辑视角来看,税收激励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应该是正向的但从现有的研究成果看,税收激励与技术创新之间关系的复杂性导致研究结论呈现截然不同的态势第一种观点认为:税收激励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其中,Cropper和Oates(1992)、Mamuneas和Nadiri(1996)以及Klassen等(2004)认为税收激励政策是政府完善市场机制、弥合市场与企业之间创新鸿沟的重要形式,企业在政府税收激励政策的庇护下可以更“廉价”地从事创新活动与之相对的第二种观点则认为税收激励抑制了企业技术创新,当企业获得政府高昂的政策激励时,可能存在企业“寻租”行为。
Bloom等(2002)研究发现,税收激励强度比较大的情况下,企业的寻租行为会带来“道德风险”以及“逆向选择”等问题,这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和社会福利的减少Rodrik(2004)更进一步证明了以上研究,即企业将获取更高的税收激励条件作为其经营活动的主要动机,而创新活动却会被置于次要地位安同良等(2009)则通过研究发现企业在寻租行为中甚至释放“假创新”信号,误导政府税收资源的有效配置由此可知,税收激励政策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存在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据此,本文推测两者之间存在关联性,且这种关联性可能存在结构变化突变点,即在企业某种特征变化的情况下税收激励影响企业技术创新可能存在“门槛效应”在专门针对税收激励门槛效应的研究中,冯海红等(2015)基于统计年鉴中的省级面板数据进行研究,发现税收优惠政策与企业研发投入之间存在门槛效应但该文的研究主要体现在宏观经济总体效应上,且影响对象仅为研发投入这使得税收激励政策对“企业层面”创新产出的影响依然是一个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重要问题为此,本文关心的第一个问题是税收激励与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即从总体上来看,两者之间是否存在关联,这种关联是正向的还是负向的第二个问题是两者之间是否存在门槛效应。
存在规模差异的企业由于所有制结构的不同、管理层经营模式的差异,以及企业决策行为的多样化等因素,其在面对税收激励时的行为存在差异性企业规模特征是否影响了税收政策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实施效果?这种影响效果是否显著?二 理论分析与假设提出税收激励的形式是多样的,主要包括税率优惠、税基优惠、税额优惠和税收返还,前三种方式直接降低企业上缴税金的金额,后一种方式是直接增加企业现金流无论采取何种形式,无疑对企业创新活动的影响是正向的,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税收激励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创新是一个“昂贵”的过程,资金约束是制约创新活动的主要“瓶颈”Hall(2002)就发现外部融资对于企业的技术创新和研发投资有重要的影响,Beck、Demirguc Kunt和Maksimovic(2005)研究发现融资约束对技术创新存在挤出效应相对于股权融资和债券融资,税收激励总金额虽然没有两者庞大,但资金成本相对低廉尤其是在企业研发投资具有高风险的情况下,股权融资和债券融资是很难获得的,即使获得这样的融资,其当期要求的回报率也较高而税收激励没有需要当即兑现的利益要求,企业融资约束相对较少其次,税收激励具有信号传递作用税收激励是政府支持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信号,这一信号的传递会引入其他利益相关者继续增加创新投入,缓解其他利益相关者对企业创新活动的信息不对称性问题,提高金融市场对企业研发创新活动的支持度,破解研发创新的资金瓶颈。
Griliches 和 Regev(1998)、Branstetter 和 Sakakibara(1998)通过研究日本和爱尔兰的公司,发现政府投入会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及利润率,这类公司往往具有很好的成长性,更容易获得外部融资,进而投入更多的资源进行技术创新活动,产生更高的社会回报最后,税收激励可以有效引导企业更多地从事基础性、原创性的创新由于政府资源投入具有一定的“无偿”性,企业在获取相关的资源以后可以进行“无压力”的创新活动在宽松的环境下,企业更有可能从事一系列基础性的、原创性的研究活动,从而有利于企业创新资源的投入,进而得到更多的创新产出为此本文提出假设1H1:税收激励有助于企业增加技术创新技术创新随着企业规模的变化呈现复杂性特征,当企业规模较小时,技术创新的边际收益很大这是因为小企业会随市场瞬息万变的行情做出灵活的反应,加上政府税收激励等一系列政策支持,创新的成功率较高在不断的技术创新中,企业除了可以获得市场的可观收益外,还向政府释放出“积极信号”,从而获得更多的政策扶持,如此良性的循环带来企业规模和效益的不断向好但当企业规模达到一定程度以后,进行技术上的突破尤其是原创性的突破会遇到“瓶颈”,企业要打破既定的组织规则和目标,将巨额资源配置和研发费用投入创新成果中,创新资源投入的匮乏、创新模式的固化都可能导致企业技术创新不被市场认可。
此时,企业为维护其原有的收益,可能会存在机会主义行为这是因为当企业规模较大时,社会声誉的提升、影响力的扩大,甚至政治关联的增强,可能使企业获取政府资源支持更加容易,从而滋生了这种“寻扶持”的懒惰行为,企业规模越大,挤出效应可能越明显Acs和Audretsch(1987)、Jafferson(1988)、Gayle(2003)的研究显示,资源投入并不一定要向规模大的企业倾斜,对企业创新而言,规模因素可能存在“拐点”聂辉华等(2008)检验了企业创新与规模的关系,发现企业创新随着规模的变化有先增强后减弱的变化趋势根据以上的研究结论,本文假设企业规模的变化会导致税收激励在创新产出上呈现倒U形的态势,即假设2H2:不同规模下的企业税收激励对技术创新存在门槛效应三 研究设计Hansen(1999)的门槛面板模型是解决结构变化效应的一种重要方法,其特点并非人为地划分不同的情形,而是依据变量数值的特征,通过网格计算得出内生的区间,进而研究不同区间税收激励与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我们的研究是按照从无门槛到单一门槛再到双门槛的顺序进行的一)模型的设定和估计方法估计模型的设定中将税收激励(TAX)作为解释变量,创新产出(Innov)作为被解释变量,企业规模(lnsize)作为门槛变量,估计方程为:Innovi,t=μi,t+θControli,t+β1TAXi,tf(ki,t≤a)+β2TAXi,tf(ki,t>a)+εi,t (1)其中,i、t分别表示公司代码和期间;Innov是技术创新的产出指标,为专利申请数量、实用新型数量、外观设计数量及三者之和;TAX是税收激励变量;k为公司规模指标;a为特定的门槛值(即公司规模);f()为指标函数;β1和β2分别表示企业规模在门槛值以下和以上时税收激励影响创新产出的估计系数;θ是控制变量的相关系数;εi,t为随机扰动项。
二)样本选取与变量设计文中选取的是2011~2014年中小板上市公司,共计36家,其税收激励、创新产出指标及相关的控制变量指标均来自国泰安(CSMAR)和锐思(RESSET)数据库,部分资料来自巨潮资讯网,相关的变量含义见表1表1 变量含义变量类型变量符号变量说明被解释变量Innovs专利申请数量、实用新型数量与外观设计数量之和Innov1专利数量Innov2实用新型数量Innov3外观设计数量解释变量TAX税收激励,即税收返还的金额控制变量lnsize资产的自然对数lev资产负债率firmage公司年龄power虚拟变量,当两职合一取值为1,否则为0|Excel下载表1 变量含义1.税收激励指标国内外文献中关于税收激励的度量主要基于税收优惠的方式,其主要的指标包括:用实际所得税税率来代替税收激励(夏力,2012;林洲钰等,2013);对数化的研发经费(林洲钰等,2013);在进行宏观经济研究时运用统计年鉴中的数据,采取企业技术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后的金额及高新技术企业减免税之和(张继良、李琳琳,2014);各级政府减免税的直接金额(冯海红等,2015)上述指标的选取都有其合理性,但本文主要从税收返还的视角来考察,因为税收返还是企业从政府部门得到的资金,具有现实有效性,因此,本文选取税收返还作为税收激励的替代变量。
2.技术创新指标企业技术创新的度量主要有两大类别:从投入的视角来看,主要是企业研发投资金额及强度;从产出的视角来看,主要是专利申请数量、实用新型数量、外观设计数量和新产品销售收入占总销售额的比重等从数据的可得性考虑,结合研究的需要,为更好地体现税收激励对于企业创新的影响,本文选取了专利申请数量、实用新型数量及外观设计数量三者之和来进行分析3.控制变量本文的控制变量主要有:①资产的自然对数,资产规模在一定意义上代表企业的资源运用效率,本文将其作为控制变量并用自然对数进行处理;②资产负债率是企业的一个重要资本结构,代表企业的经营风险;③公司年龄是公司自成立之日起至今的年数,年数越久,其管理相对越规范四 实证检验与分析本文分别使用企业技术创新(Innovs、Innov1、Innov2、Innov3)和企业规模(lnsize)指标来分析、检测两者在不同规模背景下的“无门槛”、“单一门槛”和“双门槛”效应是否存在,随后依次在不同情况下对式(1)进行估计检验,表2中的P值及临界值的结果是自体抽样300次之后得到的表2和表3从统计角度说明门槛值是否存在以及是否显著,图1和图2则呈现了在税收激励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的过程中,企业规模的变化过程。
在门槛回归过程中,先进行单一门槛检验,后进行双门槛检验,其结果如表2中的F值,非常显著,相应的 P值分别为0.010和0.000因此,我们基于双重门槛模型进行分析,可以认为不同规模下税收激励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存在两个门槛值,双重门槛模型设定如下:Innovi,t=μi,t+θControli,t+β1TAXi,tf(ki,t≤a1)+β2TAXi,tf(a1<ki,t≤a2)+β3TAXi,tf(ki,t>a2)+εi,t (2)其中式(2)与式(1)参数含义相同,a1、a2表示两个不同的门槛值,β1、β2、β3分别表示企业规模为小、中、大三种状况时,税收激励对企业技术创新的估计系数两个门槛的估计值和相应的置信区间列于表3表2 门槛效果检验模型F值P值临界值1%5%10%单一门槛19.506***0.01017.72610.8706.169双重门槛29.985***0.00017.5869.3246.711注:P值和临界值采用自体抽样法;***表示在1%的水平上显著Excel下载表2 门槛效果检验表3 门槛估计值和置信区间类别门槛估计值95%置信区间单一门槛模型20.978[20.978,21.029]双重门槛模型单一门槛值20.978[20.978,21.029]双重门槛值21.753[21.410,21.780]|Excel下载表3 门槛估计值和置信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