辑里丝工艺特色、历史传承.doc
1页工工艺艺特特色色这种用木制丝车缫制的土丝为何如此质优呢?原来它有三个秘诀: 一是该村培育的蚕品种优良在 明万历年间,该村村民培育了一种优 良蚕种——“莲心种”,该蚕种因其所产蚕茧小如莲实而得名使用这种蚕 丝,特别适于缫制优质的桑蚕丝 二是当地地处太湖之滨,河流纵横,有很好的养蚕、缫丝的自然条件 七里村村东流淌着一条清澈透明的雪荡河缫丝过程中强调“用清水、勤 换水”,所以对水质特别讲究而这条雪荡河在穿珠湾附近分流到七里村的 淤溪时,河水几经曲折澄清,水清如镜,透明度几达100%清道光二十年 (公元 1840 年)编印的《南浔镇志》中记载道: “雪荡、穿珠湾,俱在镇 南近辑里村,水甚清,取以缫丝,光泽可爱 ” 三是当地村民缫丝技术高超七里村人在缫丝工艺上注重“细”和 “匀”,缫丝工具应用当时最先进的三绪脚踏丝车,因而所缫的丝“富于 拉力、丝身柔润、色泽洁白 ”,可比一般土丝多挂两枚铜钿而不断南浔阁 老、当朝吏部尚书朱国桢在天启二年(公元1621 年)所著的 《涌幢小品》 中说:“湖丝唯七里尤佳,较常价每两必多一份 ”由此可见,明万历后 期(公元 1578~1620 年),七里村人所缫的七里丝,已逐渐在国内市场出名, 大贾皆贩于此地,贸于江南及川广地区。
历历史史传传承承此后,七里村人独特的缫丝工艺,被逐渐推广到了杭嘉湖苏各地,而且 经由这些地区的吸收改进,土丝的质量也越来越好,形成了“细、圆、匀、 坚、白、净、柔、韧 ”八大特点而这时各地所产的丝,也统统被称为七里 丝了从此,七里丝成为品质优良的著名土丝,尤其以南浔、七里而著称,后来则泛称江南一带的上等土丝,再后甚至连广东的上等土丝也冠以七里丝 之名 七里丝的名称直到清康熙乙丑年(公元1685 年)前后仍保持着原 名直至雍正初年(公元 1723 年)之后,古书上才有了 “辑里湖丝,擅名 江浙也”的记载由此可推断, “七里”被雅化为“辑里”的时期当为康 熙后期(公元 1685~1722 年),大概是南浔镇的丝商为赞美该丝所为因 “七”与“辑”发音相近,而 “辑”又有缫织之意,因而这并不是无道理的 雅化享享誉誉世世界界明代中叶,辑里丝开始在国内名声鹊起据传,明朝时南浔朱国祯、 温体仁两位相国都将自己家乡的七里丝推荐给当朝皇上后来,清皇室内各 府规定,凡皇帝后妃所穿的龙袍、凤衣都必须用七里丝作经丝精织而成清 政府设于苏州、杭州的织造局,还在南浔镇上专设收购生丝的“京庄” 另有专门招揽广东商人的 “广庄”。
但辑里丝享誉世界,则是鸦片战争之后的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