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广东省深圳市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考试试卷教师用卷.pdf

23页
  • 卖家[上传人]:送你****花
  • 文档编号:302119238
  • 上传时间:2022-06-01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925.92KB
  • / 2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考试试卷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考试试卷 一、单选题一、单选题 1生活中经常要测量,测量的结果会产生误差,误差会影响测量精度下列有关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测量时出现误差,则说明一定是出了差错 B正确测得某一本书的长为 25.70 厘米,测量时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1 毫米 C用被拉伸了的塑料尺去测量某物体的长度,则测量结果偏大 D只要测量仪器足够精密,就可以避免误差 【答案】B 【解析】【解答】A误差是正确测量时,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存在的偏差,不是差错,A 不符合题意; B刻度尺读书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正确测得某一本书的长为 25.70 厘米,说明时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B 符合题意; C用被拉伸了的塑料尺去测量某物体的长度,塑料尺每个小格的长度变大,测量结果偏小,C 不符合题意; D每个实验都存在误差,误差是不可避免的,D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它只能尽量减少,而不能消除,常用减少误差的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2千呼万唤的粤赣高铁于 2021 年 12 月 10 日正式开通广东实现了“市市通高铁”的目标。

      如下图一列高铁列车正在高架桥上向北行驶,则( ) A以该列车为参照物,司机是运动的 B以高架桥为参照物,该列车是静止的 C以桥上电杆为参照物,该司机向南运动 D以该司机为参照物,桥上电杆是运动的 【答案】D 【解析】【解答】A以该列车为参照物,司机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司机是静止的,A 不符合题意; B以高架桥为参照物,该列车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该列车是运动的,B 不符合题意; C以桥上电杆为参照物,该司机在列车上与列车相对静止,其运动方向与列车的运动方向一致,向北运动,C 不符合题意; D以该司机为参照物,桥上电杆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是运动的,D 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判断一个物体是否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关键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即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知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次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没发生改变,则此物体是静止的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列车在弯曲的轨道上保持一定速度行驶时所做的运动可以看做匀速直线运动 B可以用公式来计算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的速度,但速度大小与路程大小和时间长短无关 C若某物体每秒钟通过的路程都是 1m,则该物体所做的运动可以看做匀速直线运动 D自动扶梯上的人所做的运动不能看做匀速直线运动 【答案】B 【解析】【解答】A运动速度和运动方向都不改变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列车在弯曲的轨道上行驶,运动的方向发生了变化,A 不符合题意; B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运动的速度和方向都不会发生变化,即速度大小与路程大小和时间长短无关,B 符合题意; C物体每 1s 内通过的路程是相等的,但在 1s 内物体可能先快后慢、先慢后快等多种运动情况,因此在 1s 内通过 1m 的路程,可以是匀速的,也可以是变速的,C 不符合题意; D当自动扶梯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站在自动扶梯上的人和扶梯相对静止,则站在匀速运行的自动扶梯上的人也做匀速直线运动,D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运动的速度和方向都不会发生变化,即速度大小与路程大小和时间长短无关 4为庆祝建党 100 周年,某校在报告厅排演男女声大合唱,其中关于声音的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女生的音调高是因为女生的声带振幅大 B合唱声传到楼下,说明气体可以传声 C听众可通过音调分辨出不同伴奏乐器发出的声音 D合唱使得声音的音调更高 【答案】B 【解析】【解答】A女生的音调高是因为女生的声带振动频率快,A 不符合题意; B合唱声音通过空气传到楼下,说明气体可以传声,B 符合题意; C不同的乐器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听众可通过音色分辨出不同伴奏乐器发出的声音,C 不符合题意; D合唱使得声音更响亮,使声音的响度更大,D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5户外活动时,为了给食物保鲜,将结了冰的矿泉水和食物一起放在泡沫塑料箱中,就制成了一个简易冰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食物保鲜利用了冰熔化吸热 B食物保鲜利用了矿泉水结冰放热 C取出食物,外包装上的水珠是汽化形成的 D取出食物,外包装上的水珠是升华形成的 【答案】A 【解析】【解答】解: AB、将结了冰的矿泉水和食物一起放在泡沫塑料箱中,冰吸收热量,熔化成水,使得食物温度降低,不易变质选项 A 正确、选项 B 错误; CD、刚从“简易冰箱”中取出的食物,温度较低,空气中的水蒸气就在食物的外包装上液化成为小水珠选项 C、D 均错误 故选 A 【分析】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过程,熔化吸热;物质从液体变为固态是凝固过程,凝固放热; 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是液化过程,液化放热;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是升华过程,升华吸热判断一种现象是什么物态变化,一定要分析现象原来和现在的状态,然后根据六种物态变化的定义进行判断 6常见物质的三种状态是气态、液态和固态,固态物质又可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晶体熔化时吸热,非晶体熔化时不吸热 B松香、萘、玻璃、明矾都是非晶体 C晶体吸收了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D同一晶体的熔化温度与它的凝固温度相同 【答案】D 【解析】【解答】A晶体与非晶体熔化都要吸热,A 不符合题意; B松香、玻璃是非晶体,萘、明矾是晶体,B 不符合题意; C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C 不符合题意; D对于同一晶体来说,其熔点和凝固点是相同的,D 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 ,而非晶体没有熔点 7我国的古诗词文化有几千年的灿烂历史,很多名句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诗句从物理学的角度解释错误的是( ) A“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句中“阴浓”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B“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诗人看到的“落日”是光由真空射入不均匀大气层发生折射形成的虚像 C“池水映明月,潭清疑水浅”句中“映明月”和“水浅”都是由于光的反射造成的 D“万乘出黄道,千旗扬彩虹”句中的“彩虹”是由于光的色散形成的 【答案】C 【解析】【解答】A“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中“浓阴”是树木的影子,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光射到不透明物体上,在不透明物体后面形成影子,A 正确,不符合题意; B“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落日”是光由真空射入不均匀大气层,在不均匀的空气中传播时发生折射形成的太阳的虚像,B 正确,不符合题意; C“池水映明月,潭清疑水浅”中“映明月”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水浅”是水底看起来比较浅,这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看水底是逆着光的传播方向看的,即逆着折射光线看,由于错觉,我们始终认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所以看到的位置比实际位置浅,C 错误,符合题意; D“万乘出黄道,千旗扬彩虹”句中的“彩虹”是阳光被空气中的小水珠折射后,发生色散形成的,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 (1)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 (2)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3)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例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8如图所示,猴子看见月亮在井中,就要去捞,结果什么也没捞到,关于水中月亮离水面的远近,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月亮就在水的表面上 B井有多深,月亮就有多深 C和猴子的眼睛到水面的距离相等 D和天上月亮到水面的距离相等 【答案】D 【解析】【解答】因为平面镜成的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所以水中月亮离水面的距离和天上月亮到水面的距离相等 故答案为:D 【分析】平面镜成的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9如图所示,下列关于光学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图甲中,电视遥控器是利用紫外线实现对电视机遥控 B图乙中,配戴凹透镜可以矫正近视眼 C图丙中,光的三原色是红黄蓝 D图丁中,漫反射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答案】B 【解析】【解答】A图甲中,电视遥控器是利用红外线实现对电视机遥控,A 不符合题意; B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近视眼成像在视网膜前,图乙中,配戴凹透镜可以矫正近视眼,B符合题意; C图丙中,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C 不符合题意; D漫反射属于光的反射的一种,图丁中,漫反射遵循光的反射定律,D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 (1)小孔成像依据光的直线传播原理,成倒立的实像,像可能放大可能缩小 (2)近视患者成像在视网膜前,利用凹透镜发散作用可以使成像后移到视网膜上,远视患者成像在视网膜后,利用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可以使成像前移到视网膜上 (3)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 (4)不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即使是看不见的光的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10“估测”是物理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小明对些数据的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 ) A一般教学楼每层楼高约为 3.1m B人体感觉最舒适的温度约为 37 C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 100g D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 12m/s 【答案】A 【解析】【解答】A根据国家住宅楼设计规范,一层的标准高度为 2.8 米,教学楼属公共建筑,略高于此标准,一般在 34m,A 符合题意; B人体正常体温约为 37,感觉最舒适的温度约为 23,B 不符合题意; C1kg 鸡蛋一般在 20 个左右,故每个鸡蛋的质量大约为 C 不符合题意; D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即 D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对生活中常见物理量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物理单位的认识,找出符合实际的选项即可。

      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 11下列现象中,物体的质量发生变化的是( ) A橡皮被用掉了一半 B实心球从空中落回地面 C一根直铁丝被弯成弧形 D试管中固态的蜡变成液态 【答案】A 【解析】【解答】A一块橡皮被用掉了一半,物体所含的物质减少,橡皮的质量会减少,A 符合题意; B实心球从空中落到地面,位置改变,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不变,质量不变,B 不符合题意; C一根直铁丝被弯成弧形,形状发生变化,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不变,质量不变,C 不符合题意; D试管中固态的蜡熔化成为液态,状态发生变化,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不变,质量不变,D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只有在所含物质的多少发生变化时才会改变,如果只是改变了形状、物态、位置,温度等则质量不会发生改变 12关于物质的密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罐氧气用掉部分后,罐内氧气的质量变小密度不变 B铜的密度是 8.9103kg/m3,表示 1m3铜的质量为 8.9103kg C一块砖切成体积相等的两块后,砖的密度变为原来的一半 D密度不同的两个实心物体,其质量一定不同 【答案】B 【解析】【解答】A一罐氧气用掉部分后,罐内氧气的质量变小,体积不变,由得, 密度变小,A 不符合题意; B 铜的密度是 8.9103kg/m3,其物理意义为 1m3铜的质量为 8.9103kg,B 符合题意; C密度是物体的属性之一,一块砖切成体积相等的两块后,砖的密度不变,C 不符合题意; D密度不同的两个实心物体,体积不同的情况下,由得,其质量可能相同,D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密度是物质的一种性。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