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整理】热处理工艺:工具钢处理常见缺陷.doc
4页热处理工艺:碳素工具钢热处理常见缺陷及防止措施工序:淬火与回火一、硬度低或软块产生原因:1. 淬火温度低,加热时间短2. 预热时间过短,预热温度太低3. 装炉量多,零件排列过密,出现阴阳面4. 原材料存在严重的石墨碳,或粗颗粒状碳化物5. 原材料脱碳或淬火加热脱碳6. 淬火冷却慢、等温淬火的等温温度过高或时间过长7. 回火温度高,空气炉回火不循环,回火不充分8. 异材混入,原材料脱碳层未切除9. 炉温不均匀,仪表示值不准10. 工件离盐浴面太浅或工件接触下面盐渣,使温度不均匀防止措施:1. 加强原材料检查,磨火花,看光谱或化验成分2. 去掉原材料脱碳层盐浴炉加热前要脱氧捞渣,空气炉加热零件要加保护剂(气体) ,最好用真空加热3. 正确掌握淬火回火过程的温度、时间等参数4. 选用合适的淬火介质5. 水淬-油冷的水冷时间不能太短6. 熟悉加热炉和仪表性能,掌握误差值7. 检查淬火后的硬度值处理方法:1. 若残余奥氏体过多,可通过冷处理提高硬度值或重新回火提高硬度值2. 重新加热淬火、回火3. 磨削量未超过脱碳层的刀具按次品或废品处理二、淬火脱碳产生原因:1. 盐浴中,水、氧以及不纯物质(如硫酸盐、碳酸盐)的含量过高2. 氧化铁皮落入炉内3. 硝盐带入炉内4. 脱氧不良和捞渣不彻底5. 淬火夹具具有铁锈6. 夏天空气湿度太大防止措施:1. 氯化钡在使用前,须经 300~500ºC、2~4h 烘干脱水2. 淬火加热前,盐浴严格脱氧、捞渣3. 经常清理电极氧化皮4. 定期更换盐5. 清理淬火夹具铁锈并烘干处理方法:1. 脱碳严重者报废2. 脱碳深度小于留磨量,可以作为合格品使用3. 脱碳深大于留磨量,淬回火后表层硬度不低于 55~60HRC,可用退火、渗碳办法补救三、过热和过烧产生原因:1. 淬火温度过高2. 控温仪表失灵,或示值不准3. 零件距盐浴炉电极太近或靠近电阻丝4. 炉底沉积物太多,而电极插入其中,使炉底温度过高,零件插入沉积物中过热、过烧5. 零件在加热过程中脱碳或增碳6. 零件在盐浴炉中加热时间过长7. 盐炉电极分布不合理,炉温不均匀造成局部过热8. 淬火温度控制不严防止措施:1. 正确控制淬火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2. 淬火夹具设计要合理3. 经常校对控温仪表4. 检查淬火后的金相组织5. 工件出炉要断电6. 防止异种钢材混入处理方法:1. 过烧零件一般报废2. 过热不严重者可重新退火和淬火、回火四、畸变产生原因:1. 热处理前零件内部有残余应力2. 淬火前局部脱碳3. 加热温度高且不均匀4. 加热和冷却速度过大5. 淬火操作不当,摆动过大或互相碰撞6. 杆状刀具在回火时摆放不当7. 钢材化学成分不均匀,淬透性低,碳化物分布不均匀8. 回火不充分,矫直、酸洗造成的残余应力未消除防止措施:1. 选用下限淬火温度,减少加热保温时间2. 淬火前要预热3. 合理的淬火介质和适当的淬火方法4. 用双液淬火或分级等温淬火5. 杆状刀具在淬火加热和冷却时要垂直放置,刀具之间不要碰撞薄片状刀具在回火时可用夹具夹紧处理方法:1. 轻微畸变可以矫正2. 杆状刀具弯曲超差时,可先进行退火,然后矫直,重新加热淬火五、裂纹产生原因:1. 淬火过热2. 加热不均匀和加热速度过快3. 淬火冷却过快,操作不当4. 清洗过早5. 回火不及时6. 回火不足7. 返修刀具未退火就直接淬火8. 刀具 脱碳9. 刀具表面有刀迹,厚薄悬殊大形状过于复杂10. 钢材中夹杂物过多,带状组织严重,有网状碳化物或原来有微裂纹11. 对焊刀具在焊缝处有气孔夹杂或脱焊12. 矫直用力过大,酸洗时出现敲击裂纹防止措施:1. 严控原材料和毛坯加工质量2. 选用较低的淬火温度3. 用分级等温淬火4. 会开裂的工具淬火后当温度降至 60~70 ºC 时入炉回火,不清洗5. 复杂刀具多次预热和多次分级等温处理6. 回火升温速度要慢,可用阶梯式分段加热7. 矫直用力得当,一次压弯量不要太大处理方法:工具一旦出现裂纹,无法挽救只有报废六、腐蚀产生原因:1. 盐浴中含有杂质太多如 Na2SO4,HCl 等2. 盐浴中混入硝盐,分解出原子氧,与刀具作用产生麻点3. 盐浴液面有腐蚀介质4. 在空气中氧化5. 淬火残盐未除尽或残盐潮解6. 盐浴脱氧不彻底7. 酸洗时间过长或酸洗耳恭听温度过高防止措施:1. 严控淬火和回火加热用盐及酸洗溶液用酸的纯度,防止杂质混入2. 刀具清洗要干净,也可喷砂3. 勤校正捞渣4. 硝盐浴中可加入质量分数为 2%~4%的 KOH处理方法:1. 腐蚀轻微刀具凹坑可磨去2. 非工作部位腐蚀,可作为次品处理3. 齿形刀具在齿部腐蚀,一般作废品处理工序:退火与正火一、石墨碳产生原因:1. 退火温度高、保温时间长及冷却缓慢,钢中出现片状珠光体、网状碳化物并析出石墨。
石墨周围出现铁素体2. 承受冷塑性变形量较大或已淬火成马氏体的钢,退火电时容易产生防止措施:1. 正确制订退火工艺规范2. 预先冷变形处理3. 已淬过火的钢用较低的温度和较短的保温时间处理方法:进行扩散退火二、球化组织不良产生原因:1. 退火加热温度不够、保温时间不足,产生细片状珠光体或点状碳化物2. 加热温度过高,加热时间过长,产生大颗粒碳化物及粗片状珠光体防止措施:1. 正确制定球化退火规范2. 装炉要合理,加热温度要均匀处理方法:球化不良的工具可以返工,重新退火三、网状碳化物产生原因:1. 退火温度高2. 冷却速度太慢,沿奥氏体晶界析出网状碳化物3. 锻造始锻温度太高,锻后冷却太慢防止措施:1. 严控加热温度2. 加大冷却速度处理方法:用高温正火,消除网状碳化物,再球化退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