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A文】艺术学基础知识.doc
35页MeiWei_81重点借鉴文档】艺术学基础知识1. 音乐第1章 音乐概述(音乐的特性,社会发展进程中的音乐,音乐的功能)1.特性:音乐解释:音乐是凭借声波振动而存在,在时间中展现,通过人类的听觉器官而引起各种情绪反应和情感体验的艺术门类声音艺术,声音材料的非语义性特征非描绘性艺术,通过时间展开音响构成的各种要素,激发和呼唤听者的情绪,意志,情感形式的艺术注重形式和结构2. 发展进程中的音乐原始时代:萌芽状态的音乐:实用大于审美起源:音乐具有混生性(音乐舞蹈诗歌美术)远古音乐形态:集体歌舞,长篇史诗,对歌,号子等奴隶社会:音乐功能的变化(等级制度)乐器是王权和财富的象征功能:娱乐性功能,道德教化功能代表:《诗经》“国风”封建时代:音乐类型和功能多样化音乐艺术成就:音乐各门类分工的细化;专门从事音乐活动的音乐家和表演音乐的场所数量增加积极影响:音乐生活繁荣,音乐体裁和作品多样化特殊成果:宗教音乐的发展,寺庙和教堂成为宗教音乐中心音乐主要创造者:农民和手工业者④工业文明时代:背景:艺术创作的特征:生产力的发展;摆脱神权,尊重人道和个性解放创造者:市民阶级(表现手段,理论研究,记录与传播方式)特殊成果:20世纪音乐异化现象特征:以新技术和新实验为主(录音与电子技术),颠覆音乐创作基本规律和审美思维。
音乐表现可能性与音乐受众迷茫困惑的冲突影响:唱片业发展,音乐物化和工业化生产,推动音乐商品化总结:音乐全球化和多元化3. 音乐功能(认识,教育,审美,实用)认识:音乐认识的过程:认识音响运动——认识民族特色,时代风格,体裁样式,情绪情感——音乐中的音型与现实事物音响特征相似,联想某种现象或生活场景音乐与其他艺术形式的结合,认识功能增强)教育:途径:乐曲表现的情感和情绪感染听众形式:无标题音乐:侧重形式美,通过音乐自身运动展示情感变化潜移默化的教化)标题音乐:教育目的性明确,政治,道德伦理教育明显教育功能具有间接性美育:体现:身心愉悦,陶冶情操,提高审美鉴赏能力比较娱乐功能和美育功能:娱乐:生理反应和情绪情感表层美育:心理和思想产生美感,审美教育美感是主客观相结合的产物,音乐的功能都要通过美育起作用④实用:应用于集体劳动,工业,商业,医疗等基础:人的听觉感受能协调和引起人的另一种生理反应或促使人的心理变化生理学角度:音乐的作用:使人兴奋或安静抑制,运动神经产生冲动或得到平衡第2章 (构成音乐的物质材料和形式要素)第1节 声音材料音乐建立于特殊音响——乐音(有规律振动的声音)乐音是构成音乐最主要的物质材料音乐的声音材料来源:1.人声的歌唱2.器乐3.科技的发展,电子合成器,新的录音第二节节奏:音乐的时间通过节奏体现,节奏是音乐的生命。
特点:周期性有规律的延续,强弱拍的循环,交替音乐最基本的要素:音高和节奏不同高度的乐音+节奏=旋律(音乐的形式)音乐的根本:旋律音乐最主要的两种形式:复调音乐和主调音乐④曲式:音乐在时间过程中的组织结构乐段:曲式最小完整单位二部曲式:A+B三部曲式:A-------B------A变奏曲式:同一主题旋律不断反复,每次反复都进行变化回旋曲式:不变主题材料反复+对比性段落奏鸣曲式:三部性结构,呈示——展开——再现(交响曲,奏鸣曲,协奏曲)第3章 音乐发展的历史线索(中国音乐,西方音乐)第1节 中国音乐历史发展远古时间:距今约9000年代表:河南舞阳县出土18支猛禽腿骨制成的笛子特点:原始音乐与生产劳动,巫术相联系时间:公元前21世纪,夏朝建立夏代乐舞《大夏》商代乐舞《大漢》周朝:礼乐等级制度音乐教育制度成果:《诗经》:西周初年到春秋500多年音乐作品《楚辞》:楚国音乐作品先秦:1978年出土的战国时期曾侯乙墓编钟2. 中古(秦统一——唐代)秦朝:建立乐府,汉武帝时期加强唐代:代表性音乐体裁:鼓吹乐,相和歌,歌舞百戏建立音乐管理机构:如梨园隋唐:音乐代表:宫廷燕乐代表作《霓裳羽衣曲》3. 近古(宋代——明清)宋代:音乐发展中心转移:宫廷——城市宫廷歌曲被戏曲取代宋词:广泛流传的歌曲形式,宋元:说唱体裁:鼓子词和诸宫调戏曲形成(成熟时期):音乐+戏剧元杂剧,北宋南戏明清:明代:地方戏剧兴起:水墨调——昆曲(明末清初衰落)昆曲衰落,梆子腔和皮黄腔18世纪末,四大徽班进京,京剧诞生(以皮黄腔为主)4. 近代(鸦片战争——)主要特点:新音乐的产生(催化剂:西方音乐的大量传入)起步阶段:20世纪20年代代表人物:萧友梅,赵元任代表作《教我如何不想他》国乐改革:刘天华《光明行》聂耳:《义勇军进行曲》(九一八事变)贺绿汀:《牧童短笛》(钢琴音乐)冼星海《黄河大合唱》歌剧:《白毛女》19455. 现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建国初期:1950,华彦钧《二泉映月》歌剧《洪湖赤卫队》《江姐》《刘三姐》舞剧《红色娘子军》交响诗《嘎达梅林》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1964文革结束后音乐成就:《祝酒歌》《在希望的田野上》《我爱你,中国》《爱我中华》80----90年代《军港之夜》《小草》《让世界充满爱》《青藏高原》《一无所有》摇滚乐在中国崛起。
影视歌曲代表作:《大海啊,故乡》《牧羊曲》《枉凝眉》《敢问路在何方》《少年壮志不言愁》第2节 西方音乐历史发展简史1. 古代与中世纪古希腊罗马:音乐理论公元5世纪——14世纪(中世纪时期)音乐体裁:基督教宗教礼拜音乐(格里高利圣咏,赞美诗)12世纪:复调音乐发展,音乐开始走上艺术化发展道路2. 文艺复兴时期(15——16世纪)起点:英国和欧洲大陆偏北部音乐样式:声乐复调,多声部歌唱(主要音乐样式)16世纪,音乐成就最高的时期,宗教音乐和世俗音乐代表:法国尚松(歌曲)和意大利牧歌(世俗体裁音乐)文艺复兴晚期:音乐中心转移到意大利,宗教音乐发展到顶峰代表:威尼斯:圣马可教堂:宗教音乐(带有乐器伴奏的合唱音乐)3. 巴罗克时期(17世纪1600-1750)巴罗克:雕琢,装饰的意思成就:调性体系的确立,复调音乐达到顶峰,主调音乐兴起声乐体裁:歌剧,清唱剧,康塔塔(巴罗克风格的标志)歌剧:产生意大利的佛罗伦萨歌剧大师蒙特威尔第器乐的发展:18世纪以来重要器乐体裁:奏鸣曲,协奏曲(以弦乐为中心),组曲乐器:1.提琴为代表的拉弦乐器成为主导乐器2.键盘乐器发展:德国管风琴(宗教传统),法国古钢琴(王权贵族社会主导)代表人物:法国弗朗索阿.库泊兰特点:贵族气息的典雅,高贵。
罗可可”音乐风格意大利:弦乐艺术的中心代表人物:科莱里,维瓦尔晚期:音乐从意大利——德奥代表人物:德国作曲家巴赫和亨德尔他们的离世标志着巴罗克时代的结束4. 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古典主义:18世纪下半叶代表人物:维也纳古典乐派,海顿,莫扎特,贝多芬成果:交响曲,奏鸣曲(空前成熟),室内乐声乐:莫扎特的歌剧,海顿的清唱剧特点:音乐庄重,高雅,充满世俗生活的欢娱(海顿,莫扎特)客观,含蓄浪漫主义:19世纪起源:德奥特点:激情,充满幻想和富于想象民族乐派兴起:代表人物(柴可夫斯基,德沃夏克,格里格)代表人物:德奥:舒伯特,韦伯,门德尔松,舒曼法国:柏辽兹,波兰:肖邦匈牙利:李斯特意大利:威尔第德国:布拉姆斯和瓦格纳晚期浪漫主义:追求强烈的音响代表人物:马勒,理查施特劳斯五.20世纪(现代音乐时代,以二战结束分为前后两个阶段)西方社会思潮:反传统动向前期:重要流派法国:印象主义德奥:表现主义泛欧洲:新古典和新民族50年代后:西欧(先锋派音乐)序列音乐,偶然音乐,电子音乐特点:试验性,探索性西方现代音乐向多元化趋势发展第4章 音乐体裁1. 传统音乐类别:宫廷,文人,宗教,民间1.民间音乐体裁:民间歌曲,歌舞,说唱,戏曲,器乐五大类。
主要体裁:汉族民歌:劳动号子,山歌,小调少数民族民歌类型:蒙古族长调,藏族箭歌《北京的金山上》,朝鲜族抒情谣《阿里郎》2.民间歌舞体裁:汉族主要类型:秧歌,采茶,花鼓,花少数民族歌舞主要类型:维吾尔族赛乃姆,朝鲜族象帽舞,彝族阿细跳月3. 民间器乐:江南丝竹:主奏乐器二胡和笛子特色:细腻优雅广东音乐:珠江三角洲《步步高》山东鼓吹和十番锣鼓4. 文人音乐体裁:古琴和词调音乐代表作:《广陵散》《梅花三弄》《阳关三叠》2. 西方音乐体裁:1. 歌剧:综合性艺术体裁特点:朗诵化的宣叙调(叙述事件,发展剧情)和歌唱化的咏叹调(歌唱化)发展概况:时间:17世纪地点:意大利佛罗伦萨第一部歌剧:蒙特威尔第《奥菲欧》,18世纪上半叶定型17世纪(诞生)——18世纪大致定型——19世纪(成果最高)19世纪:歌剧作曲家:罗西尼,威尔第,普契尼,韦伯,柴可夫斯基2. 音乐剧:集音乐,舞蹈,戏剧为一体(现代舞台剧)特点:综合性(综合音乐,舞蹈,舞台表演,歌剧等形式)强烈的都市时代气息鲜明的通俗性(音乐的通俗性)发展:起源(英美)——20世纪80年代,中国引入(《西区故事》等)——中国创作的音乐剧《日出》3. 清唱剧:独唱+合唱+乐队代表人物:亨德尔,巴赫代表作:海顿《创世纪》,门德尔松《圣保罗》4. 康塔塔:时间:17世纪前后代表人物:德国巴赫(合唱+独唱+合唱)5. 交响曲:时间:18世纪下半叶范式:四个乐章的套曲结构奏鸣曲:巴罗克和古典时期重要体裁发展:18世纪(钢琴独奏)——17世纪巴罗克奏鸣曲,产生过意大利——弦乐让位于键盘乐器6. 协奏曲:独奏乐器+大型管弦乐队时间:18世纪以后成熟地点:意大利18世纪:大协奏曲,独奏协奏曲发展:维瓦尔第和巴赫把巴罗克协奏曲推向顶峰。
第3节 :世界音乐的多元性1. 亚洲:歌舞伎:日本17世纪歌,,舞,乐,戏剧日本民谣:日本民歌《樱花》盘索里:朝鲜,传统说唱体裁《春香传》《沈清传》印度古典音乐:北印度古典音乐2. 拉丁美洲:伦巴:起源:古巴20世纪20年代演变成舞厅舞蹈探戈:起源:阿根廷19世纪末产生特征:男女对舞,即兴性强,切分节奏的运用桑巴:巴西“国舞”群众性+表演性第5章 :中外作家名作第1节 :中国音乐名曲及作曲家1. 传统名曲:(1) 古典歌曲:《阳关三叠》,琴歌《满江红》20世纪20年代词调音乐的典型结构2) 民间歌曲:《小白菜》,《走西口》,《康定情歌》,《茉莉花》,曾被用于歌剧《图兰朵》,《嘎达梅林》此部分内容参考专业书第2节 外国音乐名家名作1. 巴赫:德国作曲家创作代表巴罗克音乐最高成就代表作:《布兰登堡协奏曲》《马太受难乐》2. 亨德尔:巴罗克后期德国作曲家代表作:清唱剧《弥赛亚》3. 海顿:奥地利交响曲和弦乐四重奏奠基者交响乐之父《伦敦交响曲》标志着古典主义风格的成熟4. 莫扎特:奥地利歌剧《费加罗的婚礼》《唐璜》《魔笛》,古典主义歌剧经典代表作:《第四十交响曲》5. 贝多芬:德国9交响曲32钢琴奏鸣曲一部小提琴协奏曲,5部钢琴协奏曲。
特点:英雄主义激情,赋予器乐创作内在表现力,将古典主义音乐推向极致代表作:《第三“英雄”交响曲》(原为纪念拿破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