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中国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读》教学大纲.doc

10页
  • 卖家[上传人]:公****
  • 文档编号:379846404
  • 上传时间:2022-11-02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87.50KB
  • / 1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中国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读》教学大纲 (历史学专业本科试用)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总学时:108  总学分:6  开课学期:第5、6学期  适用专业:历史学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中国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读》是高等院校历史专业开设的一门很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也是本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其目的中国历史文选是介绍中国古代的重要历史典籍并着重选取其中一些具有代表性、著名的篇章学习的学科通过中国历史文选的学习,可以使历史专业的学生对中国历史上的基本史籍有一个基本了解,并且能够掌握中国史籍的阅读与分析等实际运用的能力,它注重学生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和文言史料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学习和研究历史的入门课程,从而利于历史学特别是中国历史的深入学习和研究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中国历史要籍介绍与选读》课程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的思想为指导,通过科学、系统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并学会运用中国古代的重要历史文献,具有利用工具书独立阅读文言史料和分析鉴别史料的能力,为从事历史教学与研究奠定基础  三、教学时数分配 编次   讲授内容 讲授时数 技能或实验时数 总计时数 绪论   2   2  4 一   先秦时期史籍介绍及选文 16   4 20   二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时期史籍介绍及选文  27   4   31 三   隋唐宋元时期时期史籍介绍及选文 27   4  31  四  明清时期史籍介绍及选文 18 4   22   合计     90 18 108   四、教学内容和课时分配  绪论(2学时)   【教学目的要求】 使学生了解《中国历史要籍介绍与选读》的一般情况,课程特点、教学目的、课程要求、学习方法等,提高对该课程学习的自觉性。

      通过本章学习,帮助学生了解中国历史文选课程对于发挥史学的社会功能、学习和研究中国历史尤其是古代史的作用和中国历史文选的内容,理解并掌握学习中国历史文选的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历史、历史学、文献、历史文献和历史要籍的涵义及内在联系;区分经史子集四部典籍与考古文献档案、民族文献;课程建设与教材简介本章  难点:学习中国历史文选的方法 【教学主要内容】 一、 历史、历史学、历史要籍   二、 文献、历史文献   三、 经史子集四部典籍与考古文献档案、民族文献  四、 学习历史要籍的重要意义 第一编 先秦时期史籍介绍及选文 先秦时期史籍序言及史料特点(2学时)   【教学目的要求】  使学生了解先秦时期史籍发展的基本概况,了解此时期我国古代史官制度的健全、史官的设置;介绍先秦时期所产生的典籍及其史料、史学价值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文献载体、先秦时期的重要典籍 难点:史官及其职能、史体处于雏形阶段 【教学主要内容】 一、甲骨、金文、石刻、缣帛、纸等几种文献载体 二、十三经   三、史官及其职能  四、先秦时期所产生的典籍及其史料、史学价值  第一章 中国古代史籍的雏形(4学时) 【教学目的要求】   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最早的史书的同时也是儒家经典之一的《尚书》成书经过,体例与内容,价值与问题以及重要注释本,并通过《牧誓》篇的选读加深对该书的认识。

      帮助学生了解儒家经典之一《逸周书》的由来、史料价值及其注本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尚书》之成书及流传经过、体例与内容、价值及流传情况;《牧誓》的史料价值;《逸周书》史料价值   难点:《尚书》之作者;今、古文《尚书》及其真伪;选文《牧誓》的个别难解词语;《逸周书》注本 【教学主要内容】 第一节 《尚书》介绍   一、《尚书》的成书经过及流传经过 二、《尚书》内容、价值简介  三、《牧誓》今译;重点词语:“杖”“秉”“麾”“称”“比”语法:“之”“是” 四、干支纪年法、我国纪年之始  第二节《逸周书》介绍  第二章 编年体的产生(6学时) 【教学目的要求】 通过对编年体史籍全面情况的介绍,使学生了解这一最古老的史书体裁如何在最初的辉煌过后又重新焕发青春,并向多样化方向发展的过程,初步掌握该体裁史籍的概况及代表作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春秋》的体例、内容及其在中国史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左传》的体例及其史学成就;《晋楚城濮之战》一文的标点、注释与翻译《竹书纪年》之史料价值 难点:《春秋》在中国史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主要内容】  第一节 《春秋》介绍  一、《春秋》的体例、内容及其在中国史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二、春秋笔法 第二节 《左传》介绍 一、《左传》的体例及其史学成就   二、《晋楚城濮之战》一文的标点、注释与翻译  三、编年体史书的特点   第三节 《竹书纪年》(附《穆天子传》介绍) 第三章 国别体史书的出现(4学时) 【教学目的要求】  了解《国语》的作者与本书的编译;《战国策》的编订和流传。

      《世本》的流传及其在中国史学史上的意义理解并掌握以《国语》为代表的国别体史书的概念及其对中国史学的贡献;《战国策》的体例及其史料价值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国语》的体例及其对中国史学的贡献;《战国策》的内容及其史料价值;《武灵王平昼闲居》一文的标点、注释与翻译  难点:《国语》的体例、思想倾向及其对中国史学的贡献;《世本》的流传及其在中国史学史上的意义;《山海经》之价值 【教学主要内容】  第一节 《国语》介绍 一、《国语》的体例、思想倾向及其对中国史学的贡献  第二节《战国策》介绍  一、《战国策》的体例、内容及其史料价值 二、《武灵王平昼闲居》一文的标点、注释与翻译   第三节 《世本》和《山海经》介绍  第二编 秦汉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史籍介绍及文章选读 秦汉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史籍发展概况序言和史料特点(3学时) 第四章 纪传体史书的创始与发展(16学时)  【教学目的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帮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史部中“前四史”的基本情况,掌握作为纪传体史书开端的《史记》、《汉书》的体例、编纂方法及其在中国史学史中的地位,培养学生具备阅读“前四史”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裴注》;《三国志》、《后汉书》的史学成就;《宋书》、《南齐书》《魏书》等纪传体史书的贡献;《宋书》八志;《魏书》释老志;班固、陈寿、范晔、裴松之等史学家的生平及史学主张;《史记•秦始皇本纪》、《史记•货殖列传》、《汉书•艺文志》、《汉书•张骞传》、《后汉书•党锢列传序》、《三国志•诸葛亮传》、《三国志注•让县自明本志令》等文章的标点、注释与翻译。

        难点:司马迁的史学思想;《史记》的体例特点及其在中国史学史上的特殊贡献;《汉书》对纪传体史书的体例改造及其在中国史学史上的成就  【教学主要内容】   第一节 《史记》介绍   一、司马迁的史学思想 二、《史记》的体例特点及其在中国史学史上的特殊贡献   三、《史记•秦始皇本纪》  第二节 《汉书》介绍 一、《汉书》对纪传体史书的体例改造及其在中国史学史上的成就  二、《汉书•艺文志》  第三节 《三国志》介绍  一、《三国志》的史学成就   二、裴注的史学价值   三、《三国志注•让县自明本志令》   第四节 《后汉书》 一、《后汉书》的史学成就 二、《后汉书•党锢列传序》  第五节 《宋书》《南齐书》《魏书》  第五章 编年体的继起(2学时)  【教学目的要求】   了解《前汉纪》、《后汉纪》的作者及成书经过,理解并掌握《前汉纪》、《后汉纪》的特点及其成就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前汉纪》成就 难点:《后汉纪》的特点  【教学主要内容】  第一节 《前汉纪》 第二节 《后汉纪》   第六章 两晋南北朝时期方志地理书名著(6学时)  【教学目的要求】   通过对地理方志类史籍的介绍,使学生了解到我国历史地理类著作数量巨大、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图文并茂的特色,并初步学会查找及运用的技能。

      通过对《水经注》等史书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这些历史地理名著的内容、价值及注释版本等知识,初步掌握这些书的基本情况理解并掌握方志的概念及史料价值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华阳国志》、《十六国春秋》、《洛阳伽蓝记》、《水经注》等方志及地理书的作者、体例以及史学成就;《洛阳伽蓝记•法云寺》等选文的标点、注释及翻译 难点:方志的概念及史料价值  【教学主要内容】 第一节 《华阳国志》介绍   一、方志的概念及史料价值  二、《华阳国志》作者、体例以及史学成就   第二节 《十六国春秋》介绍   第三节 《水经注》介绍 第四节 《洛阳伽蓝记》介绍 第三编 隋唐宋元时期史籍介绍及文章选读  隋唐宋元时期史籍发展概况介绍和史料特点(3学时) 第七章 纪传体史书的大量编修(10学时)  【教学目的要求】   了解唐代官修史书制度的确立及其对中国历史编纂学的重大影响和巨大贡献;理解并掌握唐修八部纪传体史书的基本体例特点和内容;《隋书•经籍志序》的标点、注释及翻译;《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新五代史》、《通志》等纪传体史书的体例特点及其在史学上的贡献和地位;《通志•总序》等文章的标点、注释与翻译;《宋史》、《辽史》、《金史》等纪传体史书的体例特点、内容特点及对中国史学的贡献。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唐朝官修史书的巨大贡献及《晋书》等八部纪传体史书的基本体例特点和内容;《隋书•经籍志序》、《晋书•食货志》、《魏书•释老志》的标点、注释及翻译;《通志》等纪传体史书的体例特点及其在史学上的贡献和地位;《通志•总序》等文章的标点、注释与翻译;《宋史》、《辽史》、《金史》等纪传体史书的体例特点、内容特点及对中国史学的贡献 难点:唐代官修史书制度的确立对中国历史编纂学的重大影响;新旧五代史、新旧唐书之比较 【教学主要内容】 第一节 《梁书》、《陈书》介绍   第二节 《北齐书》介绍 第三节 《周书》介绍  第四节 《隋书》介绍 一、《隋书》成书经过、体例、史料价值   二、选文《隋书·牛弘传》 第五节 《晋书》介绍  第六节 《南史》、《北史》介绍   第七节 《旧唐书》介绍  第八节 《新唐书》介绍 第九节 《旧五代史》介绍 第十节 《新五代史》介绍 第十一节 《通志》介绍 一、《通志》体例特点及其在史学上的贡献和地位   二、选文《通志•总序》   第十二节 《宋史》介绍 第十三节 《辽史》介绍 第十四节 《金史》介绍  第八章 编年体史书的发展(4学时)   【教学目的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帮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著名的编年体史书《资治通鉴》,掌握《资治通鉴》的编纂方法、创新之处与史学成就,认识其在中国史学史中的地位;通过对《资治通鉴》的分析,使学生对编年体史书有一个客观、全面的认识;了解其它“通鉴”类史书;培养学生阅读这些著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三朝北盟会编》、《续资治通鉴》、《续资治通鉴长编》等编年体史书的史料价值;《资治通鉴•秦晋淝水之战》等文章的标点、注释与翻译  难点:《资治通鉴》先进的编修方法、思想特色、及在中国史学史上的突出贡献;司马光的史学思想 【教学主要内容】  第一节。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