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州师范大学.doc
143页徐州师范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师范)教学大纲汇编主编编委责任编辑目 录1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简介 2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师范)教学计划 3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师范)课程教学大 纲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师范)简介徐州师范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师范)隶属于数学科学学院,该专业一直是本院实力最强的专业,而且经过长期的建设和发展,已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具备很强的优势目前该专业规模稳定、内涵充实、教育理念先进、学科优势突出,尤其是师资力量雄厚,专业素质优良,教学科研水平较高,学术梯队结构合理,高层次人才群体已经初步形成,学科带头人在国内外学术界有着较高的知名度本专业现有 49 位专任教师,其中教授 15 人、副教授 11 人、博士 19 人,有 9人次入选江苏省“333 工程”,有 6 人次入选省“青蓝工程”培养人选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历达 88%,45 岁以下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达 38%,35 岁以下教师中具有硕士学位达 100%目前,应用数学学科梯队被评为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学科梯队2004 年有 1 人获政府特殊津贴,1 人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2006 年 1人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
应用数学学科于 2005 年被评为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学科梯队该专业于 2001 年被学校评为品牌专业,是学校首批重点建设的两个品牌专业之一;于 2003 年 9 月申报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当年 12 月被江苏省教育厅批准立项建设,2005 年通过验收我院充分发挥本专业的学科优势、师资力量优势,培养具有爱岗敬业、锐意进取、团结协作的品质,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具有求真务实的学风以及较强的开拓意识和创新精神,掌握本专业所必须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熟练使用计算机的能力,掌握数学软件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掌握现代教育理论、现代教育手段和方法,具有从事数学教育的基本素质和技能,有更新知识、继续学习的能力,掌握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备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及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素质的人才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的政治素养、科学文化素养,培养具有良好的政治素养、科学文化素养,有有较强较强的学的学习习能力、能力、实实践能力和践能力和创创新精神,掌握数学科学的基本理新精神,掌握数学科学的基本理论论、基本知、基本知识识与基本方法,能与基本方法,能够够运用数学知运用数学知识识和使用和使用计计算机解决数学算机解决数学问题问题,并注重德、智、体,并注重德、智、体诸诸方面全面方面全面发发展,能展,能够够在中等学校在中等学校进进行数学教学的教行数学教学的教师师以及其它教育工作者。
以及其它教育工作者我们始终重视课程建设,在已建成的省一类优秀课程、校精品课程《数学分析》、省二类优秀课程《高等代数》、 《高等几何》以及校重点课程《初等数学研究》、《常微分方程》的基础上,2004 年新建了 3 门校级重点课程《数学建模》、 《复变函数》、 《微分几何》(多媒体课程),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被评为省二类优秀课程、校一类优秀课程本专业作为省特色专业建设立项以来,获得多项教改课题;获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1 项,校级优秀教学成果奖 1 项该专业从 1958 年成立徐州师范大学数学系开始招收本科生,本专业坚持以学生为本,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主动适应社会需求,认真实施因材施教,人才培养硕果累累;专业建设成果示范辐射作用效果明显本专业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多年来皆为 100%学生获学士学位率、外语四级通过率、计算机等级考试通过率逐步提高近四年学生在校期间参加省级及以上各类竞赛,获国家级奖 8 项,省级奖 15 项,其中我系学生参加 2001 至 2005 年的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共获全国一等奖 1 项,全国二等奖 7 项;江苏赛区一等奖 6 项、二等奖 5 项、三等奖 8 项特别是 2004 年获得的全国一等奖,取得了历史性突破,填补了我校在全国大学生理工科类重大竞赛最高等级奖项上的空白。
学生参与科学研究、社会实践 10 多项;公开发表论文 9 篇近年来应届考取研究生的比例逐年提高从 2001 级开始的完全学分制,更加有利于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本专业 2001 级学生徐亮、黄金秋提前修完课程,取得毕业规定的学分,2004 年 6 月提前一年毕业这是我校 2001 级学生中仅有的提前毕业的学生多年来,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师范)培养了大批合格的中学教师,他们中绝大多数人受到用了人单位的好评我们培养的一大批优秀毕业生已活跃在各自的岗位,他们有中学特级教师、名校长,名教授、高级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全国劳模、全国人大代表其中全国优秀教师刘升灿、李乐琳,省优秀教育工作者户振江、张廷亮,南京大学系主任、博士生导师、教育部资助计划特聘教授尤建功教授,德国洪堡基金获得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004 年全国先进工作者、徐州师大研究生处处长周汝光教授,中共徐州市委副书记陈美行以及美国美林证券金融公司市政债券战略决策总裁李应臣等人是他们中的突出代表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教学计划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教学计划专业代码: 070101 专业方向: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师范)一、培养目标与人才规格一、培养目标与人才规格培养目标: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政治素养、科学文化素养,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掌握数学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数学知识和使用计算机解决数学问题,并注重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能够在中等学校进行数学教学的教师以及其它教育工作者。
人才规格:人才规格:本专业毕业生将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爱岗敬业、锐意进取、团结协作的品质;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2.具有求真务实的学风以及较强的开拓意识和创新精神;具有现代教育理念和比较扎实的教育科学理论素养;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班级管理能力、心理健康教育能力、教育研究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掌握一门外国语,具备听、说、读、写、译等基本技能;能规范流利地使用普通话,普通话测试达到二级乙等(含二级乙等)以上水平3. 具有扎实的数学基础,初步掌握数学科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具有熟练使用计算机的能力,计算机达到二级(含二级)以上水平,掌握数学软件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能够开发简单的教学软件4. 了解现代数学发展概貌和数学教学领域的一些最新研究成果;了解相近专业的基础知识;具有一定的人文与科学素养5. 具有更新知识、继续学习的能力;掌握资料查阅,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并有初步的科研能力6. 具有健康的体魄,达到国家规定的体育锻炼标准;具有良好的卫生习惯,良好的心理素质,正确的审美观和一定的艺术鉴赏力。
二、学制与学习年限二、学制与学习年限标准学制为四年,允许 3—6 年内完成学业三、学分要求与学位三、学分要求与学位在规定学习年限内,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师范)学生修满 175 学分,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合格后方能毕业修满总学分及学位课程(必修课都是学位课程) ,平均学分绩点在 2﹒0 及以上、外语考试达到学校规定方能取得理学学士学位四、课程设置四、课程设置本专业总学时为 2859 学时(其中课堂讲授 2416 学时,实践教学(含习题课教学)折算为 443 学时) ,共计 175 学分课程包括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教师教育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公共选修课程以及实践课程1. 公共基础课程共 11 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大学语文、大学英语、体育、计算机应用基础 B 和计算机程序设计(C 语言) 、形势政策、军事理论、就业指导共计 908 学时,占总学时的 31.9%;46 学分,占总学分的 26.3%2. 专业基础课程共 5 门: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含射影几何)、普通物理、概率论。
共计 727 学时,占总学时的 25.4%;41 学分,占总学分的 23.4%3. 专业课程共 7 门:微分几何、近世代数、复变函数、实变函数、常微分方程、初等数学研究、数学建模共计 414 学时,占总学时的 14. 5%;23 学分,占总学分的 13.1%4. 教师教育课程共 7 门:教师口语、现代教育技术、普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教育学、班级管理、数学教学论共计 324 学时,占总学时的 11.3%;18 学分,占总学分的10.3%5. 专业选修课程:分限选和任选两组共计 342 学时,占总学时的 11.9%;19 学分,占总学分的 10.9%限选课程共 6 门:数学实验、数学微格教学、现代数学讲座、中学数学教学改革研究专题、数学科学精神与思想方法、中学教材分析及说课任选课程共有 23 门,分为 A、B、C 三个系列,学生选修其中一个系列(允许交叉选) ,至少修满 9 学分,162 学时A 系列(7 门):泛函分析、点集拓扑、数学物理方程、数学分析选讲、高等代数选讲、流形上的微积分、数理统计;B 系列(8 门):图论及其应用、初等数论、组合数学、数学方法论、初等竞赛数学(含高考试卷分析) 、画法几何、硬笔书法讲座、不等式及其应用;C 系列(8 门):离散数学、数据库原理与应用、C++语言程序设计、多媒体课件与网页制作、数值分析、运筹学基础、经济学概论;管理学概论。
6.公共选修课程:必须选择一门教育类课程和一门艺术类课程;要求所选择的公共选修课程不低于 3 门,共计约 144 学时,占总学时的 5.0%;不少于 8 学分,占总学分的4.6%五、实践课程:五、实践课程:共计 20 学分,占总学分的 11.4%其中:(1)见习与实习:教育见习与实习:教育见习(说课训练)安排在第 6 学期,共 9 周,计 2 学分;毕业教育实习安排在第八学期,共 8 周;计 6 学分专业见习与实习(即课程设计):分别安排在第 4、5 学期,共 4 周,计 2 学分2)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共 20 周,计 6 学分3)社会实践与劳动:一般安排在假期中进行,共计 2 学分4)军训:2 周,2 学分5)创新教育:根据学校有关规定计算学分六、科研训练六、科研训练(详见《科研训练计划》 )七、课程结构表(见附表七、课程结构表(见附表 1 1))八、教学进程安排表(见附表八、教学进程安排表(见附表 2 2))九、专业教学计划表(见附表九、专业教学计划表(见附表 3 3))十、专业选修课程开课计划表(见附表十、专业选修课程开课计划表(见附表 4 4))附表附表 1: : 数学与数学与应应用数学用数学专业课专业课程程结结构表构表课课程程类类型型学学时时数数百分比(百分比(%) )学分数学分数百分比(百分比(%) )公共基础课程90831.94626.3专业基础课程72725.44123.4专业课程41414.52313.1教师教育课程32411.31810.3专业选修课程34211.91910.9公共选修课程1445.084.6实践课程————2011.4总 计2859 100175100实践课程学分+课堂实践教学学分+课堂演算实践教学学分=21+11.9+12.1=4525.7注注:1. 实践课程学分包含实践课程部分的 20 学分加上专业基础课程中大学物理实验 II 的 1学分,共计 21 学分。
2. 课堂实践教学学分与课堂演算实践教学学分均由学时数折算而得附表附表 2: : 数学与数学与应应用数学用数学专业专业教学教学进进程安排表程安排表周次周次学期学期1234567891011 1213141516171819202122一一=△ △◇◇◇◇: :: :==二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