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doc
5页《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知识与技能:1、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腊月、初旬、展览、蒜瓣、饺子、翡翠、杂拌儿、榛子、栗子、爆竹、风筝、逛庙会、走马灯、零七八碎、万象更新、张灯结彩”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习俗,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理解节日习俗中的民族文明和传统文化 3、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过程与方法:通过查阅有关书籍资料、收集描写春节的文章、诗词、童谣及小组讨论的学习活动,体验借助资料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过程和方法,掌握用多种渠道来体会年的味道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作者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喜爱2、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引发了解民风民俗的欲望,激起探究传统文化的兴趣重点:引领学生随作者的描述,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隆重和热闹,领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难点:作者为突出北京春节的民俗特点所采用的表达方法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2、 学生课前预习,并收集有关中国传统文化和老舍的资料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品读好词好句2、正确、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写作的顺序和春节的习俗一、 出示童谣,激趣导课: 1、播放歌曲《恭喜》,勾起学生对年的回忆。
让学生先回忆:我们是怎么过春节的?借此引导学生感受春节是喜庆的节日,是团圆的节日!同学们,中国农历年的岁首称为春节是中国人民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也象征团结、兴旺,对未来寄托新的希望的佳节 2、有一首童谣,是关于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的你们想读吗?(播放课件)(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儿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 读了这首儿歌,你有什么感受? 3、今天,让我们一起跟随作家老舍,走进《北京的春节》板书课题二、借助资料,了解作者,了解北京1、同桌互读收集到的老舍的资料播放课件)2、小组交流,讨论自己的收获3、展示自己收集的“北京的春节历史、北京的春节习俗”的图片播放课件)三、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1、自由熟读课文,把生字读正确、句子读通顺,同桌互读检查2、北京的春节是从哪一天开始,到哪一天结束?老舍先生写到了哪些天的事情呢?请同学们认真填写表格(播放课件)更进一步让学生了解写作的顺序和春节的习俗 3、说说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四、小组交流,感受年味。
1、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处处都弥漫着浓浓的年味选择春节中你印象最深的一个日子,反复读一读,能品出年的什么味道,在空白处写上自己的体会 2、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汇报 (1)、年的味道是爆竹的味道 (孩子们准备过年,第二件大事就是买爆竹;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天一擦黑,鞭炮就响起来;除夕鞭炮声日夜不绝;正月初一,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正月初一元宵节,小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在家有声有光地玩耍 (2)、年的味道是香甜的味道 (腊八粥、腊八蒜;杂拦儿;二十三,把肉、鸡、鱼、青菜、年糕什么的都准备充足;除夕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在北京,家家过年时都吃饺子;正月十五,这一天,大家必须吃元宵啊 (3)、年的味道是开心的味道 (正月初一逛庙会,元宵节的灯会 (4)总之,年是热闹的、喜庆的、团圆的……(播放课件)五、品读好词好句 1、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文中的好词好句,边读边画播放课件)2、找出春节中最热闹、喜庆的日子除夕和正月十五)除夕夜是春节中的高潮,请试着用朗读来表现这种热闹、喜庆、团圆六、课外拓展这节课,我们了解了北京春节的习俗,了解了课文的写作顺序,体会了年的味道。
请同学们继续收集古今文人描写春节的文章、诗词、春联等板书: 北京的春节 年的味道是爆竹的味道 年的味道是香甜的味道 年的味道是开心的味道年是热闹的、喜庆的、团圆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