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小学五年级书法课教案 精品.doc

14页
  • 卖家[上传人]:壹****1
  • 文档编号:394850626
  • 上传时间:2023-07-29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50.02KB
  • / 1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最新 小学五年级书法课教案 精品墨香幽韵话书法---秋之韵(2)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准确流利地朗读并背诵古诗2、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想像诗能描述的画面教学过程:1、准确流利的朗读古诗 晓出净慈寺送林之方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2、介绍诗人:杨万里,吉州吉水人,字廷秀,号诚斋,工诗,为“南宋四大”之一,有《诚斋集》3、理解诗意题目“出净慈寺送林之方”,意思是:早上从净慈寺出来送朋友林之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意思是:毕竟是西湖盛夏六月的景色,四季的风光就是不一样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意思是:满湖莲叶一望无际,一直铺到水天相接的远方,呈现出无穷的碧绿,在朝阳的辉映下,朵朵荷花分外红艳诗人用一“碧”一“红”突出了莲叶和荷花给人的视觉带来的强烈的冲击力,莲叶无边无际仿佛与天宇相接,气势宏大,既写出莲叶的无边无际,又渲染了天地的壮阔4、背诵古诗:墨香幽韵话书法---秋之韵(2) 第二课时教学目的:认识钩的形态,掌握其写法。

      教学过程:1、观察例字: 月 风 沟的形态:竖沟:竖的起笔和行笔部分不变,到挑钩处稍粗且稍向左弯,钩向左上方由粗变细,最后成尖状弯钩:弯的起笔处较细,行笔由细渐粗,再由粗到细,且成向右弓弯状,末尾的钩和竖沟的状态相同2、教师示范,学生板书3、教师小结:弯钩的起、收笔挨上竖中线,以求重心平稳左右结构的字,左窄右宽,宜紧凑勿松散4、学生练习:墨香幽韵话书法---秋之韵(2) 第三课时教学过程: 1、讲评学生作品 2、 欣赏名家作品: 3、阅读书法故事 柳公权发奋练字 (唐) 有一天,柳公权和几个小伙伴举行“书会”这时,一个卖豆腐的老人看到他写的几个字“会写飞凤家,敢在人前夸”,觉得这孩子太骄傲了,便皱(zhou)皱眉头,说:“这字写得并不好,好像我的豆腐一样,软塌(ta)塌的,没筋没骨,还值得在人前夸吗?”小公权一听,很不高兴地说:“有本事,你写几个字让我看看 老人爽朗地笑了笑,说:“不敢,不敢,我是一个粗人,写不好字可是,人家有人用脚都写得比你好得多呢!不信,你到华京城看看去吧。

      第二天,小公权起了个五更(geng),独自去了华京城一进华京城,他就看见一棵大槐树下围了许多人他挤进人群,只见一个没胡双臂的黑瘦老头赤着双脚,坐在地上,左脚压纸,右脚夹笔,正在挥洒自如地写对联,笔下的字迹似群马奔腾、龙飞凤舞,博得围观的人们阵阵喝(he)彩 小公权“扑通”一声跪在老人面前,说:“我愿意拜您为师,请您告诉我写字的秘诀……”老人慌忙用脚拉起小公权说:“我是个孤苦的人,生来没手,只得靠脚巧混生活,怎么能为人师表呢?”小公权苦苦哀求,老人才在地上铺(pu)了一张纸,用右脚写了几个字:“写尽八缸水,砚(yan)染涝(lao)池黑;博(bo)取百家长(chang),始得龙凤飞 柳公权把老人的话牢记在心,从此发奋练字手上磨起了厚厚的茧(jian)子,衣肘(zhou)补了一层又一层经过苦练,柳公权终于成为我国著名书法家4、学生练习 墨香幽韵话书法---风之韵(1)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准确流利地朗读并背诵古诗2、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想像诗能描述的画面教学过程:1、准确流利的朗读古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宋)苏轼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2、介绍诗人: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 四川眉山县)人,北宋大文豪其诗, 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 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其散文与欧阳修 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名列“苏、黄、米、蔡[1] ”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其划则开创了湖州划派3、理解诗意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中的“未遮山”以及“跳珠”、“乱入船”这几处写出了雨下得很急,乌云还没有完全遮住天空,白花花雨点便好似珍珠一般乱蹦乱跳地窜上了船雨才刚刚下了一会儿,忽然卷地而来的一阵大风就把雨和乌云吹得无影无踪,风雨后望湖楼下波光粼粼水天一片这首诗描写了夏日西湖上一场来去匆匆的暴雨第一句写黑云翻滚,第二句写大雨倾盆,后两句写雨过天晴大自然变化多么迅速,诗人用笔又多么神奇4、背诵古诗:墨香幽韵话书法---风之韵(1) 第二课时教学目的:认识钩的形态,掌握其写法教学过程:1、观察例字: 云 风 沟的形态:竖沟:竖的起笔和行笔部分不变,到挑钩处稍粗且稍向左弯,钩向左上方由粗变细,最后成尖状。

      弯钩:弯的起笔处较细,行笔由细渐粗,再由粗到细,且成向右弓弯状,末尾的钩和竖沟的状态相同2、教师示范,学生板书3、教师小结:弯钩的起、收笔挨上竖中线,以求重心平稳左右结构的字,左窄右宽,宜紧凑勿松散4、学生练习:墨香幽韵话书法---风之韵(1) 第三课时教学过程: 1、讲评学生作品 2、欣赏名家作品: 3、阅读书法故事 东坡肉  苏轼被贬黄州的时候,有著名的《猪肉颂》打油诗:“黄州好猪肉,价钱等粪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它自美每日起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莫管这里的“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它自美”,就是著名的东坡肉烹调法了苏东坡后来任杭州太守,修苏堤,兴水利,深受百姓爱戴而这“东坡肉”也跟着沾光,名噪杭州,成了当地的一道名菜了 4、学生练习 墨香幽韵话书法---风之韵(2)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准确流利地朗读并背诵古诗2、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想像诗能描述的画面。

      教学过程:1、准确流利的朗读古诗咏柳(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tāo) 不知细叶谁裁(cái)出,二月春风似剪刀2、介绍诗人:贺知章,字率真,会稽永兴人贺知章少时以诗文闻名,神龙年间(705—707)已名扬京城开元初年与吴越人包融、张旭、张若虚以诗文齐名,世称“吴中四士”,亦称“吴中四友”、“吴中四杰”贺知章邕容省闼,高逸豁达,为一代清鉴风流之士尤喜好在饮酒中乘兴书写诗文,直到纸尽方止曾与张旭、崔宗硅《海录碎事》亦将其与陈子昂、宋之问、孟浩然等人并称为“仙宗十友” 贺知章以草书名世,他的草书,拉开了盛中唐草书浪漫风气的序幕此外贺知章也擅楷书,有《龙瑞宫记》传世3、理解诗意古诗今译 :像碧玉一样打扮成的高高柳树,千条万缕的柳枝都垂下了绿色的丝条不知道这细细的柳叶是谁裁剪出来的,乍暖还寒的二月春风恰似剪刀 名句赏析——“二月春风似剪刀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深深地抓着了垂柳的特征,在诗人的眼中,它似美女的化身高高的树干,就像她亭亭玉立的风姿,下垂的柳条,就像她裙摆上的丝带在这里,柳就是人,人就是柳,两者之间仿佛没有什么截然的分别而且“碧玉”也有双关的意义。

      既在字面上与柳树的翠色相合,又指年轻貌美的少女,与下面的“二月春风”恰相呼应——这是早春的垂柳,还未到夏秋之际亭亭如盖、树荫清圆的时候然而,更妙的以下两句:“不知细叶谁载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在贺知章之前,有谁想过春风像剪刀?把乍暖还寒的二月春风由无形化为有形,它显示了春风的神奇灵巧,并使《咏柳》成为咏物诗的典范之作4、背诵古诗墨香幽韵话书法---风之韵(2)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认识横、竖的形态,掌握其写法教学过程:1、观察例字: 万 叶 横:横画要写平稳,因为横在一个字中起平衡作用,横不平,则字不稳横有长、短之分长横的写法,下笔稍重、行笔向右较轻,收笔略向右按一下,整个笔画呈左低右高、向下俯势的形态竖:竖画要写垂直,因为竖画在一个字中往往起着关键的支撑作用,竖不垂直,则字不正垂露竖的写法:下笔稍重,行笔垂直向下较轻,收笔稍重2、教师示范,学生板书3、教师小结: 横要平竖要直,以求重心平稳4、学生练习:墨香幽韵话书法---风之韵(2) 第三课时教学过程: 1、讲评学生作品 2、欣赏名家作品。

      3、阅读书法家的故事欧阳询专心学“二王”书法 唐代著名书法家欧阳询特别喜爱“二王”(王羲之、王献之)的书法,只要看见王羲之父子的墨迹就买回来学习研究一天,他看到一本王羲之传授王献之的《指归图》,不惜花了很多钱买了回来,放在家里天天观赏研究,常常高兴得整夜睡不着觉他整整学习研究了一个月,直到他懂得《指归图》的精髓为止 萧峰学写“凤凰尾” 萧峰,字宣颖,小名叫作暗(àn)黎,是南朝齐高帝的第十二个儿子,被封为江夏王,曾经担任过侍中、散骑常侍、徐州刺史、秘书监等职务他小时候生活在张氏房里,喜爱书法,张氏却没有纸给他练字,他就在井的栏杆上练字字写满了,他就用水冲洗干净后再写他每天早上很早就起来了,不许人清除窗上的灰尘,而是在上面练习写字像这样一天天地练习,从来不间断在他五岁的那一年,高帝派人教他练习“凤凰尾诺”的字体,他一学就会高帝十分高兴,奖给他珍贵的玉麒麟,还风趣地对他说:“这是麒麟奖赏凤凰尾啊!”萧峰后来更加刻苦练习,成为人们推崇的书法家 欧阳询流连观碑 唐代大书法家欧阳询,字信本,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他练习书法很刻苦,博采众长,精通八种书法,自成一家,人称“欧体”。

      有一次,他出使归来,骑马路过一处荒郊野外,在乱草丛中发现西晋书法家索靖书写的一块石碑,停马观赏了很久都舍不得离去走出几里后,又返回来,下马坐在碑前仔细观看,体会索靖草书的妙处当晚,他回到了住处,彻夜难眠,想着白天看到的石碑第二天,天一亮,他又骑马赶到石碑前,反复揣摩,并铺开纸,一笔一画地临摹就这样,他在碑旁呆了三天三夜,直到索靖草书的笔法融会贯通,了然于胸,才高兴地离去 欧阳通苦学父书 欧阳通,字师通是欧阳询的第四个儿子,在他很小的时候,父亲就死了,母亲徐氏教导他一定要学习继承父亲的书法她怕儿子懒惰,不肯学书法,就时常给些钱让欧阳通去购买父亲遗留下来的墨迹,欧阳通买了这些墨迹后,就好像得到宝贝一样,刻苦地学习、。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