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20.doc
5页第12课 新文化运动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代表人物及著作;掌握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基本内容、历史意义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分析,指导学生从历史背景出发,联系具体内容,分析其作用与影响,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指导学生阅读书中有关白话文的材料,培养学生对于历史新事物的鉴别和理解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两面旗帜,从而增强在新时代条件下的民主与科学意识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接受了比较系统的中国古代史学习,已经有了初步的历史感知和基本能力在心理特征的发展上,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开始有一定的发展,对于思想这方面的内容还是比较抽象,应该能从简单的因果关系发展到分清不同原因角度上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构建知识体系重点难点】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难点:新文化运动为什么把斗争锋芒指向孔教?背景分析篇【导入】图片导入,直观深刻,时光对比,引出问题出示图片:《2017年9月28日山东曲阜孔庙祭祀孔子大典》和《1914年9月28日,袁世凯身穿古装,率领文武百官到孔庙,行三跪九叩之礼》师: 时隔百年,在中华大地上先后出现的祭祀孔子的行为在目的上有何不同?生:我们今天是为了纪念孔子,百年之前袁世凯借孔子之名复辟帝制。
师:回答正确,那么当时1915年的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图片展示:镜头一:20世纪初中国政治《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袁世凯独裁》得出:辛亥革命之后的民主法制已经遭到破坏,现在的也只是假共和而已政治已经混乱图片展示:镜头二:20世纪初中国思想西方传入的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观念深受知识阶层欢迎Pk 袁世凯实现独裁专制,尊孔复古 播放视频:陈独秀的演讲,对当时社会的这一现象的批判,更加直接明了生:新旧思想出现了强烈的冲突师:辛亥革命给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建立了民主共和制国家,那么此时此刻,民主社会到底什么样子的呢?材料展示:材料一:(1910年前):“中国的不富不强就因为清政府存在,只要把清政府一推翻了,中国便立地可以由第四等的弱国一跃而成为世界第一等的国家” ——郭沫若材料二: “辛亥革命以后,袁世凯要复辟帝制,使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我们中国多数国民口里虽然不反对共和,脑子里实在是装满了帝制时代的旧思想,如今要巩固共和,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 ——陈独秀师总结:民主社会=民主制度+民主思想,要想实现其真正之民主,唯有开启民众之思想启蒙。
由此揭开了这一节课《新文化运动》师: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得出这一事件的性质)问题探究篇师:新文化指什么呢?旧文化又指什么呢?展示材料:所谓新者无他,即外来之西洋文化也;所谓旧者无他,即中国固有之文化也 ——汪叔潜《新旧问题》《青年杂志》第1卷生:新文化指西方的思想,民主,平等等,旧文化指中国的儒家思想师:探究问题一:谁来宣传西方资产阶级思想?生:陈独秀、鲁迅、胡适、李大钊师:这些人先进的知识分子,大学教授,开启了思想革命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正式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探究问题二:传播思想的阵地在何处? 生:《青年杂志》后来改为《新青年》,以及北京大学探究:北大为什么可以成为主要阵地师:蔡元培“思想自由”“兼容并包”通过思想的竞争,获得新的发展探究问题三:传播什么思想开启国民意识?生:民主与科学两面大旗师:民主指独立.平等.自由,此时指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反对君主专制和军阀独裁科学指包括西方自然科学,以及 研究.处理问题的科学精神(强调态度和方法)我们称它们为德先生与赛先生内容第一个就是提倡民主与科学展示材料:“吃人的礼教”内容第二个: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分析旧道德指的是中国的三纲五常,新道德指的是资产阶级的道德,追求自由、平等。
问题探究四: 什么文学表达形式才能更好的开展思想革命?师:文学是传导思想的工具,思想的表现形式显得异常重要举例——秀才买柴: 有一个秀才去买柴,他对卖柴的人说:“荷薪者过来!”卖木柴的人听不懂“荷薪者”(担柴的人)三个字,但是听得懂“过来”两个字,于是把柴担到秀才前面秀才问他:“其价如何?”卖柴的人听不太懂这句话,但是听得懂“价”这个字,于是就告诉秀才价钱秀才接着说:“外实而内虚,烟多而焰少,请损之你的木柴外表是干的,里头却是湿的,燃烧起来,会浓烟多而火焰小,请减些价钱吧卖柴的人因为听不懂秀才的话,于是担着柴走了师:文言文与白话文有何优缺点?生:文言文很难被大众所接受,应该用言简意赅的语言,因为大众的教育水平在当时并不高但是文言文形式很优雅,很有韵味师:白话文并不是这个时期才出现的,早在中国封建社会已经出现,如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中都可以看见内容第三个:提倡文学革命,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问题探究五: 这场轰轰烈烈的新文化运动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影响呢?材料展示:有一天我去取北大《日刊》,哪知早已被同学们一抢而光,原来这天报上登着这些女同学的姓名,大家要相睹为快呢! ——顾颉刚《悼蔡元培先生》 北大首开女禁,上海南京广州天津等地竞相仿效,女生络绎进入各地大学,终于蔚成风气。
生: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 材料展示:生: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和科学的洗礼,为五四运动起到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 师:如何来看待中国传统文化?生:一分为二来看待我们生活中的让座,公益广告中的仁等总结本课框架结构:提升巩固篇师:1、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已经进行了哪些尝试?结果如何?2、辛亥革命已经推翻了清朝,为什么还说它的任务没有完成?生: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师展示在一曲《兰花草》中,明确探索者,引用陈旭麓先生的“他们处于多灾多难之世,怀忧国忧时之思;向西方寻求真理,为中国寻找出路,成为最自觉的承担时代使命的社会力量练习】1、一战期间,陈独秀等人在上海出版的一份以新青年为对象的刊物,发刊词中有这样两句话“笃古不变知族,日就衰亡;日新求进之民,方兴未已”作者“求变”主要针对 ( ) A.思想观念 B.军事技术 C.经济组织 D.教育制度2、胡适在1923年给友人的信中写道:“25年来,只有三个杂志可代表三个时代,可以说创造了三个新时代:一是《时务报》,一是《新民丛报》、一是《新青年》。
其中《新青年》的创办标志着哪一时代的到来 ( ) A.自强求富 B.变法救国 C.民主共和 D.民主科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