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文翠 走进陶瓷的世界.ppt
14页江西美术出版社 八年级下册 第四课走 进 陶瓷世界授课人:赵文翠• 瓷都:江西景德镇 • 中国的英文名称 “CHINA”:小写就是“瓷器”的 意思,“CHINA”的英文 发音源自景德镇的历史 名称“昌南”历代陶瓷造型欣赏新石器时代 仰 韶文化:人面魚纹彩陶盆 陕西西安出土彩陶钵 山西垣曲出土漩涡纹尖底瓶 甘肃陇西出土菱形纹彩陶罐 甘肃永昌出土网船形彩陶壶 陕西宝鸡出土仰韶文化是彩陶文化中的一部份,它是中国新石器时代中、后期的产物它的出现早在距今约8000年左右,遗留的彩陶遗址有多处主要有:半坡型、庙底沟型,以及它们的支系马家窑、半山和马厂彩陶等 半坡型 彩陶因在西安 半坡村新石器 文化遗址的发 现而得名人 面与魚形的组 合是它的代表 性纹饰常见 的器形有卷唇 平底和圆底盆 ,此外还有小 口尖底瓶、敛 口束腰葫芦形 瓶等,诸如杯 、钵、罐、瓮 、盉、甑、釜 、壶等也都烧 制 马家窑型彩陶因发现于甘肃临洮马家窑而得名,晚于庙底沟 类型马家窑型彩陶采用泥条盘筑法制作,造型有侈口长颈双 耳瓶、卷缘鼓腹盆、敛口深口瓮、侈口有肩尖底瓶等。
彩陶底以飞橙黄为主,常绘黑彩,也有黑白两色和黑绘中加 绘红彩的仿生花纹仍多鸟纹及鸟纹变形纹,波纹线很多,螺 旋线最为出色,具有柔和均匀,流利生动,结构巧妙和强烈的 动感另外,有不少彩陶的通体画满花纹,又有内彩,内彩即 在广口的器皿里面饰彩 商周至两汉的瓷器:商周时期是从陶器过渡到瓷器的渐进阶段,也是原始青瓷的发生发展 阶段当时有一部分陶器用高岭土做胎子的原料,这一方面提高了烧成温度 ,使胎质坚致,不渗水;另一方面也使胎子的颜色由深变浅,提高了洁自度 器表施一层用草木灰和瓷石配合而成的高温釉,经过1200.c以上高温烧制 后,胎釉结合在一起,使器物具备了瓷器的条件但当时制作工艺水平低下 ,胎中还是有一定量的铁成分,在略低的温度中烧结,颜色较深,透光性较 差因工艺不稳定,铁含量和烧成气氛不能自如控制,釉色也不好掌握,所 以具有一定的原始性 商周到西汉这一时期的原始青瓷所涂的釉是用石灰石加粘土配制而成的 ,在氧化气氛中烧成,由于含铁元素,所以呈青绿、黄绿灰绿、褐绿等颜 色器表多拍印米字纹、方格纹,麻布纹,圆圈纹,曲折纹、叶脉纹,篦纹 ,水波纹,云雷纹等纹饰东汉时期原始青瓷制作精细,胎多为灰白色,施 釉方法已改为浸釉法,生活日用器如碗,盘。
罐盘口壶等成为主流东汉 青瓷在造型和装饰上与原始青瓷很相似,但是在胎釉的化学组成以及烧成温 度等方面则有本质的不同越窑青釉绳索纹罐 东汉圆口、溜肩、鼓腹、圈足,肩 部堆塑交错排列的绳索纹样通 施青釉,釉面光润,胎釉结合紧 密,瓷化程度已接近于现代瓷器 水亚它是东汉晚期瓷器由原始 瓷向近代瓷器过渡的一个标志. 青釉弦纹豆 商 13.5X14.6x19.6厘米江西青江吴城商代遗址出工胎 质灰黄,坚致细密,造型工整,制 作精细,是研究江西商代文化的一件珍品 青釉双系酹 西周 27X15X288厘米口微侈,溜肩、斜腹、圈足肩 部饰有弦纹、斜方格纹,并堆贴绳 索形耳,胎灰白,体施青釉此酹 为仿当时青铜器的造型,端庄古朴 ,胎质较细且坚实,施釉较均匀, 刻划花纹精致,反映了西同时期原始瓷的发展不平, 隋、唐、五代瓷器:瓷器在唐代烧造技术迅速发展瓷制的茶具,餐具,酒具,文具、玩具、乐器 以及实用的瓶,壶,罐等各种器皿,几乎无所不备五代时的陶瓷造型则较多 地沿袭了唐代风格 白釉盘口瓶 隋 高47 厘米瓶作盘□,细颈 ,鼓腹,通体施白釉 ,釉面光润,釉色透 明莹润,具有质感 唐三彩骆驼载乐俑 陕西西安出 土唐代流行一种低温多彩的铅釉 陶器,一般由黄、绿、白三种颜色 釉组成,后又出现蓝色。
所谓三彩 ,实际是多彩之意,具有色彩绚丽 ,富丽堂皇的艺术特点越窑青瓷莲花盏托 五代 高13厘 米盏托连为一体,为唐至宋时 期典型茶具通体施青釉,釉色 莹润,光洁如玉,系五代吴越国 钱氏秘色窑烧造,奉至苏州虎丘 云岩寺塔供佛通体饰大莲瓣纹 ,花纹与器型达到完美统一 宋代瓷器:宋代是我国陶瓷发展史上第一个黄金时代,宋代著名的窑系有:以生产白瓷为主的定窑系,以生产白瓷 和釉下彩绘瓷为主的磁州窑系,以生产红,蓝窑变釉为主的钧窑系,北方生产青瓷的耀州窑系,南方生产青 瓷的越窑和龙泉窑系,及以江西景德镇为中心的青白瓷系和生产黑瓷及各种黑色窑变釉的黑瓷系等除了这 些为数众多的民窑外,宋朝宫廷还建立了汝官窑,钧官窑、汁京官窑,郊坛官窑,“哥窑“等官窑群 白瓷剔花纹梅瓶 此瓶小凸唇,短颈丰 肩,器身最大直径在上 腹部,至腔渐内收,底 内凹呈圈足,形制秀美 颀长,为宋代流行的一 种瓶式,俗称“梅瓶“ 瓶的主题纹样为上腹部 的缠枝花卉纹,纹样线 条古拙,装饰性极强;剔 花手法线条流畅,做工 精致钧窑月白出戟尊 北 宋 高261厘米此尊仿青铜器式 样,广口外撇,鼓腹 ,高足呈台阶状外侈 ,颈、腹、足部堆贴 出戟纹。
造型端庄凝 重,气势雄伟,纹样 简练大方,典雅精细 器物胎骨厚重,胎 质坚硬,通体施月白釉,釉面滋润肥腴 汝窑出戟尊 宋 14*11 5厘米 器形古朴稚拙釉质 光润亚滑,开鱼仔纹 片足底有3个芝麻状 支钉痕,其中两枚紧 靠足墙,支钉断截面 呈白色,这种紧靠足 墙的芝麻状支钉痕成 为汝窑器的一大特征 奉化“楷书刻款残 龙泉窑三足鬲炉 宋 高11厘米此器形制仿青铜器帛而成,口外侈微折, 颈短且直,腹扁圆略鼓,附三乳形足,造型古朴典雅通体施青釉,釉质莹润 官窑六棱花口洗 宋官窑专门为宫廷制作 瓷器,所以制品大多异 常精美,入品也是出自 宋代官窑釉胎均薄, 呈六棱花形,釉为粉青 色,是当时的上上品, 器内及底部布满开片纹 ,层层叠叠,釉面光滑 元代瓷器: 钧窑天蓝釉葵花 式花盆及盆托 元 直径22·2厘米 此盆折沿,边棱 微凸,深腹,圈 足口、腹、足 部的楞线外凹内 凸,整体呈瓣状 菱花形,形制工 满华丽盆外壁 施玫瑰红釉,盆 内边和口沿为紫 红釉,内壁为天 蓝釉钧红釉釉 面棕眼密集,其 间掺杂着许多细 小的黑疵点盆 托边沿呈葵花形,三足 景德镇窑釉里红飞雁衔芦纹匜 元 5.5X14.3X8.7厘米该器物敞口,底略内凹,长方 槽形短流,流下有一卷方形系, 口沿无釉,砂底。
四外施青白釉 ,釉面光泽莹润内壁的釉里红 绘一周宽带纹,内刻水波纹;底心 绘飞雁衔芦纹 钴蓝釉白龙纹梅瓶 元 高24.5厘米元代是钴蓝创烧时 期,蓝釉为地,留 白装饰,俗称反青 花,此件瓷器釉色 肥润纯正,瓶身硕 大粗壮,是元代梅 瓶典型式样所刻 白龙方头细颈,利 爪长鬣,蓝白色彩 对比强烈,龙纹为 元代的典型纹饰, 凶猛灵动,潜藏杀 意,观之惊心动魄,美不胜收 元代制瓷业是宋,金制瓷业的继续和发展元瓷夹在宋和明清两个制瓷业高峰之间,过渡性十分明显 一方面,宋、金时期的一些名窑,如磁州窑、钧窑,景德镇窑,龙泉窑的传统产品仍在继续烧造,特别是龙泉, 青白系诸窑,由于外销的需要,大件器型增多,生产规模普遍扩大;另一方面,元代中晚期景德镇又正式烧出了 青花,釉里红,钴蓝釉,铜红釉,卵白釉等新品种,为它日后成为瓷都奠定了基础和宋、金不同的是元钧瓷的 胎子更厚,更粗糙、疏松,有砂粒及砂眼,胎子颜色深灰或土黄胎釉结合不如宋钧紧密,釉子胳粗,有大气泡 和棕眼颜色一般是月白色或蓝灰色,个别器物上有紫红色彩斑,是人工有意涂抹而不是釉中所含铜元素在高温 中的自然晕散釉厚,自然垂流多不到底,底足无釉,露深黄色或浅褐色胎。
元钧瓷一般光素无纹,炉、罐、瓶等立器有的模印贴花或堆塑纹饰,纹饰模糊不清元钧瓷常见有盘、碗、 罐、炉、瓶、盆等碗多敛口,收腹,小圈足,底足心有旋削残留的鸡心凸起炉多直口或浅盘口,直颈,鼓腹 ,有3个小尖足或兽足,有的有耳明、清时期的青花瓷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宋代是百花争艳,元代是一个过渡,明代则形成了几乎是景德镇一花独 放的局面明代景德镇的瓷器,以青花为最主要的产品它代表了釉下彩发展的最高阶段 青花花卉纹盖罐 明洪 武 通高66厘米景德镇窑洪武时烧 造胎体洁白坚密, 釉色白而带淡青色, 器身呈12瓣瓜棱形, 盖作荷叶形,宝顶纽 青花釉色略呈灰褐 器形硕大,浑厚雄 伟,通体装饰繁密而 分明的17层花纹,主 次协调,生动活泼, 反映出当时高超的瓷 器工艺制作水平 青花花卉纹 小香炉明弘治 高8匣米 炉口上立两耳 ,缩颈鼓腹, 三直足内收, 下连圆形底托 腹身以青花 绘三角形图案 下垂流苏,纹 饰虽潦草但异 常别致青花轮花扁 腹绶带葫芦 瓶 明 永乐 高 32厘米胎骨厚重 坚硬,通体 釉质肥厚莹 润,青花呈 色浓丽明艳 青花缠枝牡丹罐 清 顺治 18X49厘米 釉面青白厚亮,胎体 厚重,青花色泽浓艳 ;纹饰以缠枝牡丹纹 为主,绘满器物,为 典型顺治时期的粗犷作风。
青花缠枝花卉赏瓶 清宣统 高39.2厘米长颈,球腹,白 釉底,书“大清宣 统年制“楷书款 此类瓶最早被称为 “玉堂春瓶“,始烧 于清代雍正朝因 是帝王用于赏赐的 制器,故又名“赏 瓶“. 明清时期的彩瓷:明清时期彩瓷的种类很多,从烧造工艺上来区分,除青花,釉里红等釉下彩之外,可以分 为釉上彩和釉上釉下混合彩两大类釉上彩是先烧成白釉瓷器,在白釉上进行彩绘,再入彩炉 低温二次烧成,釉上五彩,粉彩、珐琅彩都是釉上彩釉上釉下混合彩是先烧成釉下彩 (即在 瓷胎上直接绘画图案,罩透明釉高温一次烧成,主要是青花) ,然后再在适当的部位涂绘釉上 彩,入彩炉低温二次烧成 青花海水矾红飞龙天字罐 清 高9·5 厘米 青花 “天“字款器形为直口,短 颈,圆肩,鼓腹下部内敛,内挖圈 足,附盖天字罐,因罐底无边栏 的青花“天“字而得名盖多平顶 微凸,直壁,覆于罐口罐腹主纹 多为海马纹,还有海水龙纹、缠枝 莲纹等纹饰天宇罐在清康熙、雍 正、乾隆时期均有仿制,康熙朝仿 品胎体坚致厚重,雍正、乾隆朝胎 薄质细,釉下可见明显的旋纹粉彩开光御题诗文壁瓶 (一对) 清 乾隆 高21.5厘米 “乾隆年制“四字一行篆书款,乾 隆本朝。
壁瓶以肥脂红釉为地, 上绘万福花卉图案,腹部开光、 内以墨彩书乾隆御题诗文,尾落 “ 乾隆癸亥御题“及红彩“乾隆“印章 纹,底足为仿木座形式,并以全 彩装饰根据清宫档案记载,此 对瓶应为乾隆八年(1743)景德镇 督陶官唐英奉旨烧制一批壁瓶中 的一对壁瓶制作精细、色泽典 雅,御题诗帛写工整,保存完好 至今,十万难得瓶背原配有红木托保护祭红釉梅瓶 清雍 正 高30.5厘米 曲线流畅,造型 优美口内施凝 润的白釉,瓶身 施浓艳的祭红釉 ,釉色鲜美有如 宣德时的牛血红 粉彩蝠桃 “福寿“纹懒揽瓶 清雍正 高40厘米 撇口,长颈,溜肩,鼓腹 ,圈足形似撒揽,故此 又称“橄揽瓶“通体以粉 彩为饰,瓶身绘桃枝一枝 ,枝上绘有寿桃及盛开的 桃花和花蕾,枝工施以黑 褐彩,寿桃施粉红彩,桃 花施白彩主题纹样选用 寿桃,寓意多福多寿整 幅画面色彩淡雅柔丽,桃 实分布得体,既饱满又有 节律变化,给人一种生机 勃发的感觉中国古瓷上的花纹图案样来源于中华 民族的历代文化,也代表着中国古老的传 统文化艺术其构成有儒家的、佛教的和 道教的,以及一些世俗的东西,都融合在 一起了每种图案都有其吉祥的寓意,寄 托了人们期盼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
例如 :龙凤呈样,象征着天下太平,五谷丰登 缠枝纹象征着生命的延延不息…… 图案特点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陶器几何形纹 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 半坡形彩陶人头魚纹北魏云岗缠枝纹战国彩绘凤纹西周铜簠 重环、环帶、魚鳞纹元代瓷罐 云凤纹明代缠枝花扁瓷瓶清代瓷瓶花卉纹宋代莲花纹瓷盘陶瓷的制作过程• (1)、炼泥阶段(炼泥的目的是为了排除泥中的气泡,防止 烧成中发生暴烈现象.揉泥能使各部分的泥和水均匀,并具 有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