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偏瘫患者的步态分析课件.ppt
36页偏瘫患者的步态分析,9/18/2006,大纲,1、绪论、偏瘫的表现 2、正常步态分析 3、异常步态分析 4、异常步态训练,9/18/2006,绪论,行走,9/18/2006,偏瘫的表现,在日常,脑中风是一种严重威胁中老年人健康的疾病,在这些年来,这种病症的患者也在呈现出不断年轻化的趋势在脑中风的侵害下,患者会逐渐的失去生活自理能力,造成的思想负担和心理折磨都是特别严重的那么脑中风导致患者失去生活能力的具体表现是什么呢?,9/18/2006,偏瘫的表现,特点发病率高:我国每年新发病例200万,发病率高达120/10万,每12秒就有一人罹患中风,发病率排名世界第一9/18/2006,偏瘫的表现,生活异常 :这个症状的出现会严重的影响患者的日常活动,导致患者不能自主活动发病期间患者会突然感到天旋地转、摇曳不定、站立不稳,甚至晕倒在地9/18/2006,偏瘫的表现,四肢异常 :脑中风患者经常会感受到肢体困顿乏力,不能自如的运动,这会严重的影响患者的生活能力发病的时候脑中风患者的面部或肢体突然麻木、无力,尤其是一侧肢体麻木和无力,持物不稳,有时伴肌肉痉挛,走路时虽未遇路障,却突然跌倒或者出现行走不稳症。
9/18/2006,正常步态分析,步行周期 定义:行走过程中一次足跟着地至该侧足跟再次着地的过程,9/18/2006,正常步态分析,步行周期: 支撑相 (60%):单支撑相(40%)双支撑相 (20%) 摆动相 (40%),9/18/2006,正常步态分析,足跟着地 着地反映 站立中期 站立末期 迈步前期 迈步初期 迈步中期 迈步末期,9/18/2006,,,9/18/2006,导致偏瘫患者异常步态原因,1、本体感觉的减退或缺失 2、早期忽略坐姿或卧姿,加快了下肢伸肌模式的发展 3、患肢力量差,导致负重能力差 4、患肢支撑相和摆动相末期,患肢呈伸肌痉挛模式,而在患肢摆动相时呈屈肌痉挛模式9/18/2006,偏瘫患者异常步态表现,痉挛是上运动神经元损伤的特征之一,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患侧各肌均有不同程度的痉挛,因此患者的姿势和运动都是僵硬而典型的 下肢患侧骨盆旋后、上提,髋关节伸展、内收、内旋,膝关节伸展,足趾屈、内翻,足趾屈曲、内收9/18/2006,异常步态表现,患侧支撑相 支撑初期:骨盆上提旋后、髋外旋、外展,伸膝,足趾屈内翻 支撑中期:脚站不直,膝屈曲 支撑末期:骨盆上提,膝过伸,脚尖着地。
9/18/2006,异常步态表现,患侧摆动相 摆动初期:膝关节活动度减小膝关节摆动摆动中期:骨盆代偿性提高,向后旋转,髋关节外旋、外展,足下垂 摆动末期:足尖先着地或是整个足撑地,9/18/2006,偏瘫患者的步态训练,1、基础训练 2、步行分解训练 3、减重支撑步行训练,9/18/2006,,,9/18/2006,基础训练,1、体位适应性训练 2、肌力训练:躯干肌、腰背肌、髋部肌群的肌力训练 3、关节活动度训练:预防关节挛缩、肌肉的萎缩 4、平衡训练:躯干的控制,帮助患者找回重心(学会重心转移)5、协调训练:恢复平稳、准确、高效的运动 能力6、感觉训练7、疼痛处理,9/18/2006,步行分解训练,1双膝跪位训练:提高伸髋肌力,促进髋部的控制,打破下肢运动时的连带动作,建立良好的步行模式9/18/2006,步行分解训练,2患腿支撑伸髋站立:强化髋部和膝部的控制,提高下肢的支撑能力,抑制痉挛,打破共同运动模式,促进正常步行模式的建立9/18/2006,步行分解训练,3单腿负重:提高下肢的支撑能力,促进 机体的平衡稳定性9/18/2006,步行分解训练,4侧方迈步、原地迈步训练:目的是使患者学会正确的重心转移,建立正确的步行模式,为独立步行做准备。
9/18/2006,步行分解训练,5、上下台阶训练:强化下肢肌力,促进下肢的协调功能,利于摆动项可以顺利的完成屈髋、屈膝和迈步的动作运,9/18/2006,步行分解训练,6、伸髋踏步训练:在强化髋部控制的基础上,强化双下肢的协调能力,促进下肢精细运动的分离,提高步行能力9/18/2006,膝过伸的纠正,偏瘫后开始走路,很多人会出现“膝过伸”现象,表现为患腿缺少屈膝动作,膝盖伸得过直膝过伸很常见,但一般是代偿性改变,常见膝过伸的几种原因,9/18/2006,膝过伸的原因,1、伸肌肌力和屈肌肌力严重不平衡,即屈肌肌力过小 2、小腿三头肌痉挛或者跟腱挛缩,导致的代偿性膝过伸 3、髋关节的屈曲挛缩,骨盆旋后,或是臀大肌后伸无力,都可以引起膝关节的过伸 4、股四头肌肌力弱也是膝过伸的原因之,9/18/2006,膝过伸的纠正,①患侧髋关节屈曲训练 ②下肢的分离运动 ③患侧下肢负重下膝关节控制练习 ④重心转移时膝关节控制练习 ⑤注意髋及踝关节的协调,纠正异常步态,9/18/2006,踝关节的处理,中风后足内翻多由于肌肉牵张反射的控制紊乱所致虽然部分足内翻患者也具有一定的行走能力,但由于受其异常步态的影响,结果妨碍了踝部功能的进一步恢复。
9/18/2006,踝关节的处理,1、被动活动 ①小腿三头肌牵拉 ②足内翻早期均做良肢位摆放和关节的被动运动 ③在足内翻早期,可采用踝关节背屈外翻法患者取仰卧位 ④在足内翻中、后期,可采用牵拉足跟踝关节背屈外翻法 ⑤足内翻中后期采用足趾及踝关节背屈外翻训练,9/18/2006,踝关节的处理,2、主动活动 ①足外展内收式 ②足后拉提跟式 ③患者取仰卧位,令患肢自然垂于床边,在屈髋、屈膝同时足背屈、外翻,将患肢抬起足底放于床上,或辅以外力使足背屈、外翻或加阻力以增强足背屈、外翻的力量9/18/2006,踝关节的处理,PNF,9/18/2006,踝关节的处理,Rood:①利用冰刺激诱发足背屈外翻肌 ②手指叩击 Bobath: ①利用反抑制模式,让踝关节进行外翻运动 Brunnsrtom:①诱发共同运动为目的 ②用拇指指腹或指尖加力按压踝关节外侧稍前方以诱发踝关节背屈外翻和髋、膝关节屈曲,9/18/2006,减重步行训练---治疗作用,⑴使患者身体重心的分布趋于对称,减少步行中下肢相关肌群的收缩负荷; ⑵改善和加大下肢关节的活动范围; ⑶减重状态下可以调节下肢的肌肉张力,输入正常的步行模式; ⑷提高步行安全性,消除患者步行中的紧张和恐惧心理。
9/18/2006,减重步行训练---适应范围,⑴神经系统疾病 ⑵骨关节疾病和运动创伤恢复期 ⑶假肢、矫形器穿戴前后的下肢步态训练、年老、体弱、久病卧床患者、体重过重、有严重关节退行性病变患者、腰腿痛患者 ⑷从功能训练的角度可以用于控制和协调姿势障碍的训练、步行训练、直立位作业训练、平衡训练、转移训练等9/18/2006,减重步行训练---操作方法,常规操作和常用治疗参数 ①减重程度:一般减重不超过体重的30%~40% ②减重步行速度:因平板的起始速度不同,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以接近正常的步速训练中枢性损伤患者 ③训练时间:30~60 min/次,或根据患者情况分节进行 ④训练频率:不低于3 ~ 5次/周 ⑤疗程:8 ~ 12周9/18/2006,谢谢观看,请多指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