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周末巩固训练.doc

7页
  • 卖家[上传人]:新**
  • 文档编号:548449520
  • 上传时间:2023-01-19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73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周末巩固训练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 小古文阅读,完成小题郑人买履(lǚ)郑人有欲买履①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②至之③市,而忘操④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⑤归取之及⑥反,市罢,遂⑦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⑧信度,无⑨自信也注释:①履:鞋②坐:同“座”,座位③之:到……去④操:拿,携带⑤反:同“返”,返回⑥及:到,等到⑦遂:终于⑧宁:宁可⑨无:不[1]给下面的“度”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A.指量好的尺码 B.量长短1)“先自度其足”中“度”意思是(__________)(2)“吾忘持度”中“度”意思是(__________)[2]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用自己的话写写下面这句话的大概意思原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大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这则寓言故事,讽刺了什么样的人?大胆的写一写2.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吴人孙山,滑稽才子也赴举①他郡,乡人托以子偕往乡人子失意②,山缀榜末③,先归乡人问其子得失④,山曰:“解名尽处是孙山,贤郎⑤更在孙山外⑥。

      注释)①赴举:赶去科举考试②失意:指未录取③榜末:录取名单的最后④得失:成功与失败⑤贤郎:这里指老乡的儿子⑥外:后面,暗指未被录取[1]下面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吴人孙山,滑稽才子也(语言、动作很搞笑)B.乡人托以子偕往(一起,一同)C.乡人子失意,山缀榜末,先归(回家)D.解名尽处是孙山(尽头)[2]这次考试落榜的人是____________[3]从上文看,孙山是个(   )的人A.满腹经纶 B.能说会道C.自私自利 D.不通人情[4]这个故事可以用(   )这个成语概括A.任人唯贤 B.同舟共济C.名落孙山 D.功成名就3.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王冕求学(节选)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1)牧牛陇上_________ (2)窃入学舍_________[2]翻译句子已而复如初[3]画线的句子让我们想到另一位古人也是这样刻苦读书的,你知道他的名字和他的故事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你认为王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阅读课内语段,完成练习。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①尝与诸小儿游②诸儿竞走取之③唯戎不动④人问之[2]下列对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看见路旁的李子树上有许多李子,压折了树枝B.看见路旁的李子树被很多孩子折断了树枝C.看见许多孩子在折路旁李子树的枝条D.看见路旁的李子树上有许多李子,李子树被很多孩子折断了枝条[3]王戎知道“此必苦李”的原因是(  )A.他看到一群孩子在吃李子,听他们说不好吃B.他善于观察,看出了李子不好吃C.他不爱吃李子,认为李子都不好吃D.他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深入思考,推测出道边李子树上的李子不好吃5. 课内阅读王戎不取道旁李(节选)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世说新语》)注释:尝:曾经,诸:一些,这些[1]写出下列句子的大致意思 (1)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取之信然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个故事使你获得了什么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 阅读古文,完成练习。

      夸父逐日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注释)①逐走:赛跑②入日: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③欲得饮:想喝水解渴④河、渭:黄河、渭河⑤大泽:大湖⑥道:半路上⑦邓林:桃林[1]结合注释,解释下列句子1)夸父与日逐走,入日2)未至,道渴而死3)弃其杖,化为邓林[2]用自己的话讲一讲夸父逐日的故事[3]夸父和精卫有什么共同点?你身边一定也有这样的人,把他(她)的故事写下来和大家分享吧7.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铁杵成针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1]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1)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方:___________________4)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3]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并且说说本文给你的启示8. 阅读课文选段,回答问题精卫填海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   ,以堙于东海。

      [1]将课文补充完整[2]下列对“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女娃在东海游玩,溺水后身亡B.女娃去东海游玩,溺水身亡,再也没有回来C.女娃去东海游玩,再也没有回来[3]这篇课文表现了女娃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4]“精卫填海”属于神话故事,我还能写出来个神话故事的名字_________、__________9. 读文言文《囊萤夜读》,完成练习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1]本文选自______________[2]给下列词句选择正确的解释1)囊萤(______)A.用口袋装萤火虫B.装在口袋里的萤火虫2)练囊(______)A.练习用袋子B.白色薄绢做的口袋3)家贫不常得油A.(车胤)家境贫寒,不能经常得到灯油(点灯,以便在灯下读书)B.(车胤)家境贫寒,家里没有油吃[3]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1)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2)以夜继日焉[4]读了本文,你有什么感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 阅读古文,完成练习徐孺子赏月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曰:“若①令月中无物②当极明邪?徐日:“不然,譬如③人眼中有瞳子④,无此必不明⑤。

      选自《世说新语言语》)(注释)①若:如果②物:指人和事传说月亮里有嫦娥、玉兔和桂树③譬如:好比④瞳子:瞳孔⑤明:看见[1]联系上下文和注释,给下列句子加点的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1)尝月下戏(______)   A.品尝看戏   B.曾经玩耍(2)人语之日(______)   A.对……说   徐儒子   B.说话的[2]在文中用“________”画出体现徐孺子聪明的句子,并说说你的理由11. 阅读理解嫦娥奔月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羿妻嫦娥窃之奔月,托身于月,是为蟾蜍,而为月精译文)后羿在西王母娘娘之处得到了能够脱离死亡的仙丹,但是后羿的妻子嫦娥却偷偷的吃掉了仙丹,并奔到月亮上,居住于此,变化为蟾蜍,这就是人们传说中的月之精灵 [1]“嫦娥奔月”中的“奔”是个多音字,在这里读音是(________),意思是(________)A紧赶,赶忙或赶急事;B奔走,急跑这个读音还能组成词语(_________)它另一个读音是(________),可以组成词语(_________)[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羿(________)请不死之药    蟾蜍(________)(________)[3]嫦娥是怎样飞上月亮的?(请引用原文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故事为什么说嫦娥飞上月亮变成了丑陋的蟾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远古人借助神话寄托自己的幻想,在《嫦娥奔月》中,人们的幻想是什么?实现了吗?请举例说明[6]你还积累了哪些带“月”字的成语,请写在下面至少2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 文言文练习王戎七岁,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 ,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   取之,信然[1]补全文言文[2]这篇文言文的题目是《王戎__________》,王戎是“___________”之一,自幼聪慧[3]解释下列字、词1)尝: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竞走: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唯: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信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学习了这篇文言文,你获得了哪些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 阅读理解。

      吴起①守信昔②吴起出,遇故人,而止③之食故人曰:“诺,期返而食起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④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起之不食以俟⑤者,恐其自食其言也其为⑥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注①吴起:战国初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②昔:从前③止:留住④求:寻找⑤俟(sì):等待⑥为:坚守[1]“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一句中的“之”指的是(  )A.吴起 B.朋友 C.食物 D.军队[2]“起之不食以俟者,恐其自食其言也”一句中的“恐”的意思是(  )A.恐惧 B。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