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10大你不得不知的科学定律.docx

16页
  • 卖家[上传人]:野鹰
  • 文档编号:2735243
  • 上传时间:2017-07-27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16.16KB
  • / 1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0 大你不得不知的科学定律无论我们要发射宇宙飞机或是试图发现另一颗类似于地球的行星,我们都有赖于科学定律和理论的指引当科学家们想要描述自然和整个宇宙的运作之时,他们有许多可以运用的工具通常他们会首先寻求定律和理论那么这有何不同呢?一条科学定律通常可简化为数学表达式,例如 E = mc2;这是基于经验数据而得出的特定表达式,一般而言,该等式在特定条件下方成立比如在 E = mc2 这个例子中,c 代表真空中的光速科学理论通常试图将有关于某一特定现象的证据和观察加以总结这在一般情况下—— 尽管并非总是成立—— 从宏观的角度揭示了自然的运作方式,并且可以加以验证科学理论无法简化成表达式或方程式,但它确实代表了自然运作的一些规律科学定律和理论都建立于科学方法中的基本元素之上,包括提出假设,验证假设,搜集(或不搜集)实验证据,以及得出结论最后,若该实验要构成普遍接受的定律或理论的基础,那么其他的科学家必须能重现该实验结果在本文中,我们将会谈到 10 条你或许想知道的科学定律和理论这么说吧,即便你没有发现自己是如此频繁地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你也会想知道这些我们以大爆炸理论为起点,继而谈到宇宙基本规律,再触及人类进化,并最终着眼于较为深奥的问题,深入至量子物理学领域。

      10:大爆炸理论如果你打算了解一些科学理论,那么你就应该选择这个解释宇宙如何发展至今的理论大爆炸理论基于爱德文·哈勃、乔治斯· 勒梅特,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以及其他人士的研究之上,该理论假定宇宙开始于 140 亿年前的一次巨型爆炸当时,宇宙只是一个奇点,包囊了宇宙中的所有物质宇宙持续向外扩张,因而可以得知最初的爆炸一直延续至今阿尔诺· 彭齐亚斯和罗伯特 ·威尔逊在 1965 年发现了宇宙微波背景辐射,这使得大爆炸理论在科学界获得了广泛支持这两位天文学家利用无线电望远镜检测出了宇宙噪声(或是天电干扰),而且并不随着时间消散他们与普林斯顿大学的研究者罗伯特·迪克合作,验证了迪克提出的假设,也就是最初的大爆炸使得整个宇宙都充满了可以检测到的微弱辐射9:哈勃宇宙膨胀定律哈勃以及著名定律帮助量化了宇宙各星系的运动让我们来继续了解下爱德文·哈勃吧当20 世纪 20 年代倏忽而过,经济大萧条踉跄前行之时,哈勃正进行着开创性的天文研究哈勃不仅证明了除了银河系外还有其他星系的存在,也发现了这些星系正远离银河系,他讲这种运动称之为星系后退为了测算这种星系运动的速度,哈勃提出了哈勃宇宙膨胀定律,也称哈勃定律可用等式表述为:速度=H0× 距离。

      其中,速度表示星系后退的速度,H0 为哈勃常数,也即宇宙膨胀速率的参数,而距离指的是星系与相比较星系之间的距离随着时间的推移,哈勃常数的值也发生着变化,但是现在所接受的值为 70 千米/(秒·百万秒差距),百万差距为天体距离的单位但这对我们而言并不那么重要至关重要的是,哈勃定律提供了精确测量银河系相关星系的运动速度或许哈勃定律最为重要的意义在于其提出了宇宙由许多星系组成,而这些星系的运动可追溯至最初的大爆炸8:开普勒的行星运动定律数百年来,科学家和宗教领袖一直就行星的运行轨道争论不休,对于地球是否围绕太阳运行这一问题尤为如此16 世纪,哥白尼提出了颇具争议的日心说,认为行星围绕太阳运转而非地球然而直到约翰内斯·开普勒在第谷· 布拉赫及他人成果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研究之后,行星运动的科学基础才得以建立开普勒于 17 世纪初提出了行星运动三大定律,揭示了行星围绕太阳运转的方式开普勒第一定律,也称椭圆定律,指出每一个行星沿椭圆轨道围绕太阳开普勒第二定律,也即面积定律,指出从太阳到行星所联接的直线在相等时间内扫过同等的面积换言之,如果你想测量地球和太阳间直线扫过的面积并且对地球 30 天的运动进行记录,那么你会发现无论测量开始时地球位于轨道何处,得到的面积总是相等。

      开普勒第三定律,也即调和定律,清楚地表明了行星公转周期与其离日距离之间的关系正因为了有这条定律,我们才能得知例如金星这样离日相对较近的行星的公转周期要短于离日较远的行星,例如海王星7:万有引力定律正是有了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我们才能计算出任意两物体间的引力或许如今我们对此已习以为常,然而艾萨克·牛顿先生 300 多年前提出的观点在当时颇具颠覆意义:任意两物体,无论质量如何,彼此之间具有引力这条定律可由如下等式表示,许多中学生在物理课上都会学到该等式F = G × [(m1m2)/r²]F 表示两物体之间产生的引力,单位为牛顿M1 和 M2 表示两物体的智力,r 则表示两物体之间的距离G 是万有引力常数,近似等于 6.672 × 10-11 N m2 kg-2万有引力定律令我们能够计算出任意两物体之间的引力当科学家计划将一颗人造卫星送上月球轨道时,这种计算能力便显得尤为重要6:牛顿运动定律既然我们正在谈论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那么我们就来看看牛顿其他的一些著名定律吧牛顿的运动三定律是现代学力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如许多其他科学定律一样,运动三定律因其简练而彰显优雅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指出在不受外力作用下,动者恒动。

      对于一个在地面上滚动的球而言,外力可能是球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或者幼童相反方向踢球产生的力牛顿第二运动定律指出了物体质量和其加速度之间的联系,表达式为:F = m × aF 代表合外力,单位为牛顿合外力同时也是一个矢量,表示其具有方向由于具有加速度,在地面滚动的球有着特定的运动方向,而在计算球所受的合外力时要将该方向考虑在内牛顿第三运动定律极为简练,应当为人所熟知:任意作用力必有其反作用力也就是说,对于任一物体或表面施加的作用力,该物体或表面必会产生相同的反作用力 5:热力学定律英国物理学家和小说家 C·P 斯诺曾说过一个不是科学家的人不知道热力学定律的话就如同一个科学家未曾看过莎士比亚的著作一般斯诺的这番话现在十分有名,这不仅强调了热力学的重要性,也强调了大众了解热力学定律的必要性热力学定律研究了一系统中能量的运动方式,这系统既可以是引擎也可以是地核热力学定律可简化为几条基本定律斯诺将其归纳如下:·你赢不了·你不能达成平衡·你不能退出这场游戏让我们对此稍加理解你赢不了”,这句话斯诺指出因为物质和能量都是守恒的,你不可能在没有损耗的情况下获得能量(也即 E=mc2)这还指出你必须提供热量才能使引擎工作。

      尽管除了完全封闭的系统之外,热量必然传递给外界,从而发生损耗这就引出了第二条规律规律二——你不能达成平衡——指出由于熵的不断增加,你不可能回到同一能量状态因为能量总是由热处转到冷处最后,规律三——你不能退出这场游戏——指的是绝对零度,这是理论上能到达的最低温度,即 0 开摄氏度(也可表示为-273.15 摄氏度或-459.67 华摄氏度)当一系统达到绝对零度时,分子停止一切运动,意味着此时不再有动能,而熵也达到了其可能的最低值然而在真实世界中,即便在宇宙深处,也不可能达到绝对零度——你只能无限接近绝对零度4.:阿基米德浮力原理浮力让从橡胶鸭到远洋轮船的一切物体都能浮于水面之上在阿基米德发现浮力原理之后,这位古代希腊学者大声叫着:“我找到了!”并且光着身子在锡拉丘兹市跑着这个发现极为重要据说阿基米德发现当自己进入浴盆之时,盆中的水便会上升,因为才有了这个重大突破浸没或部分浸没在水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等于其排开的水的重力该原理适用范围很广,对于密度的计算和潜艇和远洋船只的设计极其重要3:演化与天择既然现在我们对于宇宙的起源和物理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已经有了基本认识,那么让我们转而关注人类以及其演化方式。

      很多科学家认为地球上的一切生命都拥有相同的祖先但是为了在所有生物体之间产生巨大的差异,一些生物必须进化为独特的物种基本而言,通过演化和后代的改良,差异才得以形成通过例如基因突变等机制,生物体进化出了不同的特性这些特性经过自然选择得以出现,有利于生物的生存例如,青蛙的棕褐体色使其可以伪装于沼泽之中这便是自然选择这些理论均可进行深层延展,但是达尔文在 19 世纪的发现却是最为基本,最具突破性意义的:借由自然选择进行的进化正是地球生物多样性的原因2:广义相对论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至今仍是极为重要且意义非凡的一项发现,因为这永远转变了我们理解宇宙的方式爱因斯坦的重大突破在于指出了空间和时间并非绝对之物,重力也并非仅仅只是施加于物体之上的力相反,重力与物体周围的空间和时间(常称为时空)弯曲有关为了更直观地理解上述内容,可想象一下你正在以直线方式向东穿越地球过了一会,如果有人要在地图上指出你的位置,那么实际上你既在初始点东边也在其极南的位置上向正东走,你得考虑到地球的形状然后稍偏北行进试想下平面地图和球形地球之间的区别空间也是如此例如,对于环绕地球的航天飞机内的宇航员而言,他们似乎是以直线方式在太空中运行的。

      实际上,他们周围的时空已经被地球的重力所弯曲了(正如这时空可以被例如行星或黑洞等重力巨大的物体弯曲一样),这是的飞船能向前运行并且显得围绕地球运转爱因斯坦的理论对于日后的天体物理学和宇宙学意义非凡其揭示了水星运行轨道中出人意料的细微不规则现象,也展现了星光的弯曲方式,并且为对于黑洞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1:海森堡测不准原理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令我们更了解宇宙的运作方式并且为量子物理学打下了基础,但是也为理论科学带了了更大的困惑1927 年,基于宇宙规律在某些情况下可发生变化这一认识,德国科学家华纳·海森堡做出了突破性的发现在对测不准原理做出假设时,海森堡发现无法同时精准地获知粒子的两种特性换言之,你可以准确地知道电子的外置,但无法同时知道其动量,反之亦然尼尔斯·玻尔之后所做的发现帮助解释了海森堡的理论玻尔发现电子同时具有粒子和波的性质,这便是波粒二象性波粒二象性构成了量子物理学的基石因此当我们测量一电子的位置是,我们将其当做处于空间某一点的粒子,拥有不确定的波长而当我们测量器动量时,我们将其当做波,这意味着我们能知其波长的振幅,但却无法获知其位置10 Scientific Laws and Theories You Really Should KnowScientists have many tools available to them when attempting to describe how nature and the universe at large work. Often they reach for laws and theories first. What's the difference? A scientific law can often be reduced to a mathematical statement, such as E = mc²; it's a specific statement based on empirical data, and its truth is generally confined to a certain set of conditions. For example, in the case of E = mc², c refers to the speed of light in a vacuum.A scientific theory often seeks to synthesize a body of evidence or observations of particular phenomena. It's generally -- though by no means always -- a grander, testable statement about how nature operates. You can't necessarily reduce a。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