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陵沁公路K5+820—K6+190段滑坡的治理.doc
3页陵沁公路K5+820—K6+190段滑坡的治理杨跃斌摘要:本文通过对陵沁公路滑坡环境地质条件的分析找到了滑坡产生的条件,通过对滑坡类型和 滑坡机理的分析,找到了滑坡产生的原因,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综合分析法判定了滑坡处于 不稳定状态,提出了设置预应力锚索抗滑桩、预应力锚索框架、排水设施等综合整治方案,收到 了良好的治理效果关键词:陵沁公路;滑坡;治理一、 滑坡概况该滑坡位于省道陵沁公路(S332) K5+820〜K6+190段,滑坡区地貌屈于低山丘陵区,地势东 高西低,地面高程介于1270〜1334. 4m之间滑坡位于三条东西向和北东向冲沟的沟脑部位,滑 坡带后缘总下错达5m,前缘已形成滑坡鼓丘,中部露出了光滑的滑面该滑坡的主滑方向为 SW2600 ,与岩层倾角(245° Z10° )基本一•致滑坡体南北长约360m,东两宽约240m,厚度 2.0〜17.8m,平均厚度10.5m,体积约88万m3,属于巨型土质滑坡二、 滑坡环境地质条件1•地层岩性n滑坡区上部分布有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堆积物和中、上更新统粉土及粉质粘土, 卞部为石炭系太原纽(C3)地层砂岩、泥岩夹石灰岩和炭质页岩,地层产状变化较大,但总体倾 向SW (185°〜265° ),倾角7。
〜31°原地貌山于地处山顶,上部基岩风化比较严重,风化 后多为粘十•粒状土,遇水软化或泥化,抗剪力急剧下降,使滑坡基本沿泥页岩的强风化带和笫四 系接触面发育,为陵沁公路滑坡的产生提供了滑动结构面2. 地质构造构造结构往往是岩体强度的薄弱部位,构造裂隙的发育破坏了岩体的完整性, 并为地下水径流提供了通道,同时,使风化作用向深部发展此段地层产状较平缓,倾南西或北 西,倾角只有7°〜10° ,不易产生岩层顺层而滑动,但东西向和北东向构造发育,岩层褶曲较 强烈,沟下切较深,为斜坡变形创造了临空条件,故地质条件不良是滑坡形成的基础3. 气候条件该区属暖温半干燥大陆性季风气候,一•年四季分明,年均降雨量700mm,多集 中于7、8、9月份,备种自然风化营力作用强烈,形成了有利于破坏斜坡稳定的环境条件大气 降水的入渗,使风化泥岩的抗剪强度降低,最终导致了滑坡的形成4. 水文条件滑坡区第四系松散覆盖层较薄,地下水主要为基岩裂隙水分布于砂岩裂隙之 中,受大气降水补给,向下游沟谷排泄在滑坡两侧沟谷下段(滑坡前沿)有四处泉水出露,流 量0. 2-3.0L/S,均为下降泉地表水及地下水沿着新的径流通路一滑移裂隙下渗,不仅增加下滑 而(带)上岩土体重度及动力水压,更重要的是使下滑而(带)上的岩土体软化和水解,降低英 抗剪强度,这对加剧坡休滑动和增大滑坡规模起了重要作用。
5. 人类原因人类工程、经济活动也不同程度地影响滑坡体的稳定在陵沁公路修筑过程中 填沟修路堤加载、公路修筑完成后路堤边坡外缘人为倾倒城镇建筑和生活垃圾,并且边坡周围生 活和生产用水不断渗入等均给边坡的稳定造成影响,也是滑坡产生的直接原因之一三、 滑坡类型分析1•按滑坡体的物质纽.成分类,该滑坡是齐种不同性质堆积层,沿基岩而的滑动,故该滑坡为 堆积层滑坡2. 按滑体厚度分类,滑坡体厚度2.0〜17. 8m,平均厚度10. 5m,故该滑坡为浅、中层滑坡3. 按滑坡各部分滑动的先后顺序分类,滑坡上部先变形滑动,下部受挤压而向下滑动,故该 滑坡是推移式滑坡4. 按滑坡体积分类,滑坡体体积约88万m3,属于巨型滑坡综上所述,陵沁公路滑坡属于山坡堆积物和路基填土沿基岩顶而风化残积层滑动引起的中浅 层巨型推移式滑坡四、滑坡机理分析山于在陵川公路修筑过程中填沟修路加载、公路修筑完成后路堤边坡外缘持续倾倒城镇建筑 和生活垃圾,使得主滑带的后端先嫦动,使后缘牵引部分的滑体似基础下陷般断裂而生成牵引段 滑带(滑面),随后则在表水及体内水沿带作用下逐步软化而转化为牵引滑带的剪切破坏,产生 向主滑体的推力在主滑体稳定或旱季无表水的情况下,牵引滑带可因愆时稳定而恢复一定的强 度。
不过在全滑坡大滑动中该牵引段的岩土总是早就破坏并沿滑带移动较远,达到在当吋的含水 状态下的残余强度中部主滑带沿滑动断而内地质上己有、相对于滑休及滑床为较软弱、破碎及含水的带为依附而 发育生成路基排水不利和沟中地下水处理不到位引起地下水位上升、孔隙水压力提高地衣水 的不断下渗,地下水径流活动的不断加剧,追踪层面不断扩展,在久雨或暴雨的作用下,后缘裂 隙充水,产生静水压力,造成土体软化、泥化,土体抗滑力降低同时当周围地表水或地下水位 快递下降时,水从边坡十-体中排出,形成动水压力,增加了沿地下渗流方向的滑动力山于以上 这些因索的综合作用,主滑带自身所受的应力大于强度而蠕动,在受牵引段的推力共同作用下先 fl身挤紧,然后将剩余下滑力作用于前部的抗滑段在前部抗滑段被挤紧下仅产生微量移动(滑 体的挤紧移动),直至抗滑段滑带形成始随抗滑段的滑动而滑动,随其大动破坏血破坏主滑带 需较长时间与条件形成,其破坏特点与粘性土受剪应力的变形类似,山弹性血犁性,最终在前部 抗滑带大动时具有当时条件下的残余强度这里的当时条件指抗滑段大动破坏时,主滑带的密实 程度、含水条件与孔隙水压力前部抗滑段滑带沿主滑带外形下应力集中向临空挤出。
即该抗滑段依附与向临空组合的以粘性 土为主Z软弱带生成,故滑带在主滑段推挤下及滑带水逐渐浸湿下逐渐破坏而贯通至出口,山弹 性(挤紧)而艘性(沿滑带移动)至加速大动破坏,最终导致滑坡的形成五、 滑坡稳定性分析对■陵沁公路滑坡的稳定性分析采用了定性分析法和定量分析法相结合的综合分析法定性分析采用了自然历史法对该滑坡进行稳定性分析,主要根据边坡地质环境条件和边坡变 形的破坏规律,追溯边坡演变的全过程,进而预测边坡稳定性发展的总趋势及其可能破坏方式 2003年8月至9月,滑坡区遇到了多年不见的特大暴雨,引起该滑坡体发生巨型滑坡,滑坡冇接 导致该路段右半幅路基滑塌2005年6月29日,该地区遭遇强降雨,滑坡体再次发生滑动,使 得该滑坡南侧汽贸帀场多半滑入深沟,该滑坡处于活动状态定量分析采用了极限平衡法对该滑坡进行稳定性分析,根据滑体和滑体分块的力学平衡原理 (即静力平衡原理),分析边坡在各种彼坏模式下的受力状态,以及滑体上的滑动力和抗滑力之 间的关系来评价边坡的稳定性根据地质勘察报告、结合现场实地调查,陵沁公路滑坡是山一•些 倾角较缓、和互变化不大的近似折线段纽成的滑动面,故采用传递系数法对三个典型断面分10 个滑块进行了滑坡稳定性系数计算,计算结果10个滑块的稳定系数最大为0.49,判断该滑坡处 于不稳定状态。
经过定性和定最方法对陵沁公路滑坡的稳定性分析,判断该滑坡处于不稳定状态,如果不治 理滑坡而有•接进行公路恢复,等于是在滑体上方加载,将诱发滑坡再次滑动,因此必须先治理滑 坡后方可恢复公路六、 滑坡整治工程措施该滑坡属推移式滑坡,处治方案以稳定滑坡体上部为目标根据工程地质实际,采用预应力 锚索抗滑桩、普通抗滑桩、抗滑桩后设钢筋混凝土挡土板等抗滑支扌当结构,预应力锚索框架、路 肩挡十墙等防护结构,路基连续防撞护栏下部设置泄水孔、边坡集中排水、抗滑桩后排水沟等综 合排水系统,滑坡区范砌内禁止填倒加载等措施,达到稳定滑体上部、消除下滑推移力、进而稳 定象个滑坡体的目的七、整治效果经过4个雨季的考验,路基无沉陷、边坡无裂缝、路面无裂纹、处治结构无破坏现象,说明 原滑坡体经整治后处于稳定状态,治理效果良好论文投稿中国 99 期刊网 hup:// 投稿邮箱 zg99qik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