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山水田园诗歌.doc

7页
  • 卖家[上传人]:s9****2
  • 文档编号:381001729
  • 上传时间:2023-03-27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65.50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山山水水总关情——山水田园诗解读一、山水田园诗概况1•概念诗人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水,悠闲的田野,创造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和自己遗世独立的高尚情怀2.山水田园诗特点以描绘自然山水和田园风光为主要内容,表现返朴归真、怡情养性的情趣,抒写隐逸生活的闲情逸志他们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意境淡远闲适,写景状物工致传神,语言质朴淡雅,提高了诗歌表现自然景物的艺术技巧这类诗歌的主要特点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亦即作者笔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愫,或者借景抒情,或者情景交融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二、山水田园诗思想情感表达对仕途官场的厌倦,对归隐山林的向往和对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的热爱,是山水田园诗中最常见的情感为了表现这些情感,诗人总会选择一些富有代表性的、融入了自己爱憎情感的景物,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一)热爱自然,钟情山水这类诗歌中,诗人往往用饱蘸热情的笔表达自己对宁静、平和、归隐生活的向往,抒发闲适自得的心情同时,这类诗也歌颂劳动生活,以及在劳动中与农民的深情厚意,歌颂农人勤劳、热情、淳朴及乡村生活的幽静平和等《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过故人庄》(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渭川田家》(王维)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问题:这类诗歌中,诗人常会选取哪些富有特点的景物(意象)?你认为这些景物与诗人的热爱田园之情能做到和谐统一、情景交融吗?请结合诗歌举例予以分析学生讨论解决)1.表现对闲适恬淡的山水田园生活的热爱的诗歌中常描绘的景物有:.这类景物的共性特点及情与景的关系:(二)厌恶官场,向往隐逸诗人们通过对山水风光、田园生活的描写,来表达尘世官场的污浊、对现实的不满,怀才不遇的苦闷,以及对自由的追求和对宁静、平和、隐逸生活的渴望,抒发一种宁静闲适的生活情趣夜归鹿门歌孟浩然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独来去。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王维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馀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问题:这类诗歌中,诗人常会选取哪些富有特点的景物(意象)?你认为这些景物与诗人的隐逸之情能做到和谐统一、情景交融吗?请结合诗歌举例予以分析学生讨论解决)1.常出现的景物有:.常出现的人物有:.这些景物和人物的共性特点(三)淡泊宁静,志趣高远这类诗歌往往对环境超凡脱俗的刻画,表现主人公淡泊宁静、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志趣,抒写自己遗世独立的高尚情怀和隐居生活的幽寂高雅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寻陆鸿渐不遇皎然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注:“带郭”,意思是靠近外城1)诗人为我们刻画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2)诗作是从哪两方面来刻画这一形象的?请结合诗句作具体分析四)感情复杂,不一而足作者在诗歌中表现的情感不止一种,往往是闲适、寂寞、岁月流逝、报国无门、远离他乡等二种或多种的并存还有一部分诗作反映农村生活与人民生活的贫困,或揭露封建剥削(主要是范成大)野望(唐)王绩东皋①薄暮望,徙倚②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③DODDDODgdo):诗人隐居的地方②徙倚:徘徊义③采薇:此处用古代隐士伯夷、叔齐的典故武王平定了商纣,伯夷、叔齐耻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1)简析这首诗是怎样扣住“望”字有层次地展开景物描写的4分)2)结合全诗说说作者在对山野秋色的描写中表露了怎样一种心情4)三、方法总结:解读山水田园诗必须要掌握的一个方法是什么?——借助诗人所描绘的景物体会诗人情感山水田园诗,它们是自然的画卷,更是诗人情感的载体田园一角,“鸡鸣桑树颠,狗吠深巷中”,“牧童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王绩〈野望〉),湖光山色,“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後王维〈新晴野望〉)这些景物,一旦进入诗篇,总是会打上诗人情感的烙印,或愉悦,或宁静,或闲散,或孤清„„真是山山水水总关情,一切景语皆情语鉴赏山水田园诗,要注意从以下几个角度去掌握:(一)把握形象的特征和寓意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把握诗歌意象如《宿建德江》:“野旷天地树,江清月近人中的“旷野”、“天”、“树”;三个意象就写出了“原野空旷,天空在与地平线相接的地方从树梢顶上倾斜下去的景象”第四句中的“清江”“月”,正是因为明月在天,而江水清澈,倒影在水中就好像在人的身边一样。

      从这两句看作者既有远眺,也有近观,给人既辽远又逼真之感二)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意境是诗的核心,意境的把握是诗的形象的深层理解和感悟通过描写景物来抒发感情,是中国古典诗的一大特色,山水田园诗更是如此自然景物一经诗人摄入笔端,就必然带上诗人的感情色彩,为表达诗的特定情感服务中国古典诗词最常用的艺术手法就是通过形象或描写的景物来抒发感情,或借景抒情,或融情于景体味诗歌的意境,要能把握诗中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什么样的生活画面,画面组合所表现的情境氛围,或恬淡宁谧,或清新淡雅,或明丽绚烂,或雄浑壮丽,从而把握诗歌的感情,或是热爱自然钟情于山水,或是淡泊宁静、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的情怀,或是对污浊官场的厌恶,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或是复返自然后的一种宁静闲适的生活情趣等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就是一首融情入景,景中含情的诗烟花含愁,孤帆载憾,天际碧水带走诗人的无尽思念诗人的惜别之情,从每一个画面中渗透出来鉴赏示例:村夜自居易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独出门前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两句写景,信手拈来,气氛淡雅凄清,给人寂寞萧条之感,从侧面反映出诗人的孤独寂寞的感情,寓情于景,而非直接抒情。

      寂寞的诗人“独出门前望野田”,似乎想凭此排解烦闷,“月明养麦花如雪”,写景转为轻快明丽,诗人的心情肯定也立即欣慰全诗前后的写景,色调气氛不同,形成鲜明的对比诗人巧妙地借助景物色调的变化,反映出诗人情绪的微妙变化转换灵活自如,不着痕迹,朴实无华,浑然天成三)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的情感一般地写景诗,字里行间透出的情感都是比较容易把握的,但一些表面上纯粹是写景的山水小诗,就不那么好理解了这就要求我们对作者的身世,当时的时代背景有一定的了解,即知人论世,才可能准确地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出的情感这里牵涉到一个感情寄托的问题,分析诗歌,应认真判断感情寄托的深浅,切忌随意拔高作品的思想内涵孟浩然(689-)7,4湖0北襄阳人,与王维齐名的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是唐代第一个大量写作山水田园诗的诗人生活经历简单一生不仕,大部分时间隐居在故乡鹿门山,写了很多表现隐居逸兴的田园诗;40岁时曾往长安求仕不成,后漫游吴越,穷山水之胜,写了不少抒羁旅行役心情的山水诗他的山水诗往往在抒写孤高的情怀中夹杂着失意的情绪,在以景自娱中融入了旅愁乡思的情怀如《宿建德江》《江上思归》等他的田园诗主要是写隐居生活的高雅情怀和闲情逸致。

      如《过故人庄》分析诗歌的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山水田园诗一般通过写景来抒情,所以要善于分析诗歌描写景物的方法,才能准确把握所写景物的特点,从而把握诗歌的感情山水田园诗写景的方法很多,鉴赏时应主要注意写景的常见方法和技巧:⑴留意作者观察景物立足点和描写景物的角度,如高、低、俯、仰变化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看同一景物,观察者所处的方位不同,角度不同,俯视,仰视,远眺,近看,视觉形象会呈现千姿百态,变化万千从不同角度描写,会使读者对所描写的景物产生更加全面的认识,获得更完美的感受如“野旷天低树,江清水近人”作者采用了远近的手法⑵把握和分析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如绘形、绘声、绘色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⑶理解和说明描写景物的技巧,如虚实结合(“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以动衬静(“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明、暗对比(“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以小见大(“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粗笔勾勒和细部描绘相结合(“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与“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比兴手法的运用① 虚实结合在诗歌欣赏中,虚与实是相对的,如书上所言,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隐者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当前为实,未来是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等等。

      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是相反相成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突出中心的例如姜夔《扬州慢》中的虚景是指“春风十里”,写往日扬州城十里长街的繁荣景象;实景是“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由这一虚一实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则是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托,从而突出的中心的如欧阳修的《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上阙写实,通过初春景象反衬“行人”的离愁别绪下阙实虚通过设“行人”想妻子凭栏远望,思念“行人”的愁苦之象,来写愁思妻思夫,夫想妻虚实相生,从而将离愁别绪抒发得淋漓尽致.② 动静结合在写景状物的文章中,孤立地写动态或静态,往往不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若能将动态描写与静态描写结合起来,以静写动,以动衬静,则会塑造出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动静结合,是指对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两者相互映衬,构成一种情趣例如杜甫《绝句》中的三、四两句:“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诗人工笔细描衔泥飞燕、静睡鸳鸯,动静相间,相映成趣王维的名篇《山居秋暝》中就有这样的例子:“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前一句写山上一尘不染的松树,皎洁的月光,以及月光穿过树叶的缝隙在林间留下班驳的影子,都给人以明净清幽的感受——这是通过静态描写来突出山中的静谧第二句写山泉因雨后水量充足,流势增大,从石上流过,淙淙有声——这是动态描写,以动衬静,更反衬出山中的宁静以动衬静,是指用动态的景物、喧闹的声音来衬托环境的静谧,以明衬暗是指用光亮来反衬环境的幽深例如王维的《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一、二句以“响”衬“寂”,空谷传音,愈见空山之空,空山人语,愈见空山之寂;三、四句以“明”衬“暗”,余晖射入深林的一小片光影和大片的无边的幽暗构成强烈的对比,反而使深林的幽暗更加突出③ 点面结合万事万物都是彼此相互联系的,不是孤立存在的,被描写的景物也一样,它们总是和周围的景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我们在写景状物时,不能孤立地静止地写主体物,还必须写主体物周围的联系物,点面结合,烘云托月,使主体形象更丰满,更有特色柳宗元《江雪》中就运用了点面结合的方式蓑笠翁”在画面上显得比较小,但处在非常显眼的位置,是诗的中心,“孤舟蓑笠翁”属于点的描绘;前两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属于面的铺陈,诗句从“鸟飞绝”、从“人踪。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